痰證
A+醫學百科 >> 痰證 |
痰證,病證名。痰,古作「澹」或「淡」。泛指痰濁之邪滯留於體內的病證,包含較廣。痰與飲常兼并發病,《金匱要略》有專篇論述。《諸病源候論》則記述了寒痰、熱痰等痰證。朱丹溪謂:「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凡痰之為患,為喘為咳,為嘔為利,為眩為暈,心嘈雜、怔忡、驚悸,為寒熱腫痛,為痞膈,為壅塞;或胸脅間漉漉有聲;或背心一片常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見《丹溪心法》)。《症因脈治.痰證》:「痰之為病,變化百出,皆內因七情,外感六氣,中宮失清化之令,熏蒸結聚而成。須分所兼之邪治之。」《醫林繩墨》卷二:「人之氣道,貴處清順,其痰不生。設若窒塞其間,痰必壅盛。或因風、寒、暑、濕、熱之外感,或因七情、飲食之內傷,以致氣逆液濁,而變為諸症之所生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景岳全書.雜證謨》:「五臟之病,雖俱能生痰,然無不由乎脾腎,蓋脾主濕,濕動則為痰;腎主水,水泛亦有痰。故痰之化,無不在脾;而痰之本,無不在腎。所以凡是痰證,非此即彼,必與二臟有涉。」臨床上根據痰飲因、證和部位的不同,又為分風痰、寒痰、濕痰、燥痰、熱痰、虛痰、實痰、氣痰等病證。參見各該條目。
出自A+醫學百科 「痰證」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97%B0%E8%AF%81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痰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