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重定向自玳瑁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玳瑁
Dài Mào
玳瑁
別名 文甲、瑇玳、瑇瑁、蝳蝐、瑇琩、瑇琩甲、明玳瑁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鎮心平肝。用於熱病發狂譫語小兒驚風癰腫瘡毒
英文名 Hawksbill Carapace, Hawksbill Shell, Hawksbill Turtle Shell
始載於 開寶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心經肝經
藥性
藥味

玳瑁,脊椎動物,爬行綱,海龜科。一般長約0.6米,大者可達1.6米。頭頂有兩對前額鱗,上頜鉤曲。背面的角質板覆瓦狀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黃色相間的花紋。四肢呈鰭足狀。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強暴,以魚、軟體動物、海藻為食。產於黃海、南海、東海及熱帶、亞熱帶沿海。卵可食;角質板可制眼鏡框或裝飾品;甲片可入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目錄

釋義

玳瑁(dài mào)亦作「瑇瑁」。 (1)爬行動物,形似龜。甲殼黃褐色,有黑斑和光澤,可做裝飾品。甲片可入藥。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其中則有神龜蛟鼉,瑇瑁鱉黿。」 唐 李白 《去婦詞》:「常嫌玳瑁孤,猶羨鴛鴦偶。」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一.玳瑁》﹝集解﹞引 宋 范成大 《虞衡志》:「玳瑁生海洋深處,狀如龜黿,而殼稍長。背有甲十二片,黑白斑文,相錯而成。」

(2)指玳瑁的甲殼。亦指用其甲殼製成的裝飾品。《漢書.東方朔傳》:「宮人簪瑇瑁,垂珠璣。」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唐 施肩吾 《代征婦怨》詩:「畫裙多淚鴛鴦溼,雲鬢慵梳玳瑁垂。」 清 陳維崧 《菩薩蠻.贈梁陶侶》詞:「誰愛紫羅囊,書籤玳瑁裝。」 周而復 《上海

玳瑁

的早晨》第一部一:「﹝ 梅佐賢 ﹞鼻樑上架著一福玳瑁邊框子的散光眼鏡。」  

生活習性

生活于海洋,以魚、軟體動物和海藻為食。每年~9月在熱帶、亞熱帶海的沙灘上掘坑產卵。卵白色,圓形,革質軟殼,孵化期約3個月。  

主要成分

角蛋白及膠質等  

外形特徵

已知其最大的龜殼長近1米, 重27公斤通常所見的殼長僅60厘米左右,重9-14公斤。背甲共有13塊,作覆瓦狀排列,所以得名

暢遊的玳瑁

「十三鱗」。成體甲殼為鮮艷的黃褐色,平滑有光澤。尾短,前後肢各具2爪。頭、尾和四肢均可縮入殼內。背甲和頭頂鱗片為紅棕色和黑色相間。頸及四肢背面為灰黑色,腹面幾為白色。

背及腹部均有堅硬的鱗甲。頭部具前顴鱗甲2對。鼻孔近於吻端。上須鉤曲,嘴形似鸚鵡,頜緣鋸齒狀。背面鱗甲,早期呈覆瓦狀排列,隨年齡增長而變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澤,有褐色與淺黃色相間而成的花紋。中央為脊鱗甲5枚,兩側有肋鱗甲4對;緣鱗甲25枚,邊緣呈鋸齒狀。腹面由13枚鱗甲組成,呈黃黑色。四肢均呈扁平葉狀。前肢較大,具2爪,後肢有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熱帶、亞熱帶水域。中國產於西沙群島、海南島、廣東、台灣、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省沿海地區。  

保護級別

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等級: II 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極危(CR) CITES等級:附錄I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IUCN等級:極危(2003)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等級]  

繁殖習性

產卵期3-4月,產卵時,白天爬上沙灘扒穴產卵,坑穴直徑約20厘米,深約30厘米,產卵雌龜甲長為60-80厘米。一個產卵期內分三次產卵,每次產卵130-200個。卵球形,殼軟,有彈性。卵徑約3.5毫米孵化時間長,約需2個月。初孵出的幼龜背甲未完全堅硬, 但已有覆瓦狀排列,龜甲長約43-48毫米。幼龜頸部可自由伸縮,但不能前後左右轉動。性兇猛, 屬掠食性龜類,捕食魚、蝦、蟹貝等,還兼食海藻。玳瑁強有力的上下頜能粉碎蟹殼,甚至雙殼類軟體動物的貝殼。幼貝則以海藻為食。  

食性特點

玳瑁喜歡在珊瑚礁、大陸架或是長滿褐藻的淺灘中覓食。雖然玳瑁是雜食性動物,它們最主要的食物仍是海綿。海綿佔據了加勒比玳瑁種群膳食總量的70-95%。不過像其他以海綿為食的動物一樣,玳瑁只覓食幾個特定的海綿物種,除此之外其他海綿不會成為它們的食物。加勒比玳瑁主要覓食尋常海綿綱(Demospongiae),特別是星骨海綿目(Astrophorida)、螺旋海綿目(Spirophorida,中文名來自日語,下有荔枝海綿科等3科)和韌海綿目(Hadromerida)海綿;玳瑁食用的海綿物種已知有Geodia gibberosa(一種表面有很多凹洞的缽海綿)。除海綿外,玳瑁的食物還包括海藻以及水母和海葵等刺胞動物。玳瑁還會捕食極為危險的水螅綱動物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玳

玳瑁標本

瑁在捕食這些刺胞動物時會閉上沒有保護結構的眼睛,而且諸如僧帽水母這樣的劇毒動物的刺細胞並不能透過玳瑁生有鱗甲的頭部,這樣玳瑁就不會受到威脅。玳瑁有時也會捕食蝦蟹和貝類,它們的雙顎十分有力,可以咬碎蟹殼甚至是極為堅硬厚實的貝殼,如雙殼類貝類。玳瑁的嘴為其捕食珊瑚縫隙中的小蝦和烏賊提供了方便,鷹喙般鉤曲的嘴可以輕易的將它們鉤出。

玳瑁對於其獵物有很強的適應力和抵抗力,它們覓食的一些海綿,如Aaptos aaptos(暗紅色肉球狀)、雞肝海綿(Chondrilla nucula)、Tethya actinia(翠綠色或褐綠色球狀,偶有橙色個體)、Spheciospongia vesparium(暗紅色酒罈狀)和寄居蟹皮海綿(Suberites domuncula)對於其他生物體來說是劇毒且往往是致命的。此外,玳瑁還會選擇那些富含矽質骨針的海綿為食,如Ancorina、缽海綿(Geodia)、Ecionemia和Placospongia。  

飼養與疾病

玳瑁的飼養池應選擇環境安靜、供排水方便、通風良好和光線充足的地方,夏季配有遮蔭設配,冬季使用帶圓錐形塑料薄膜池頂的圓形水池,並帶有便於人工操作的供電和排水等設配。玳瑁的食性很雜,除海綿和魚之外,還會吃水果、樹葉、紅樹樹枝、死樹皮等,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食性變得更為複雜。飼養玳瑁可用新鮮的魚、蝦、軟體動物、海帶、海藻及海魚,不過玳瑁雖雜食,但也會經常拒食一些食物,原因可能是食物不合胃口,或者是不適應環境溫度,大約1周後這種情況應該就不會出現了,因為它們已經適應了環境。1996年7月-1999年3月,學者曾對玳瑁的養殖進行了一次試驗,最後初步證明用活泥鰍作為玳瑁的動物性餌料也可達到很好的效果,輔以海帶、紫菜和大白菜可較好的飼養玳瑁。 玳瑁的性情較為兇猛,抓捕它時它會有咬人的舉動,不過,如果它沒有受到傷害,是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由於其生性兇猛,在捕撈和運輸時玳瑁很容易出現外傷。在範圍較小的水池中玳瑁容易互相爭鬥、拍打水面或竄越,這樣就更容易造成咬傷、撞傷等外傷,如果不及時處理則會感染水霉病及其他病菌,造成患處潰爛以及脫甲,因此飼養較有難度。玳瑁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但是如果管理不得當,玳瑁也會患病。玳瑁對水質要求嚴格,需要與海水pH和鹽度相似,因此適宜的pH為8.0-8.5,氨氮含量為0.1-0.2毫克/升。玳瑁其他的常見病包括主要由Salmonella regent(一種沙門氏菌)引起的痢疾腸炎,水質污染引起的腫脖子症以及陽光不足、水度過低、水質差、水含鹽量不足引起的水霉病,而其他可能發生的疾病還包括細菌真菌感染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疾、營養失衡、感冒、其他口腔消化道疾病以及寄生蟲、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其他可能感染的病菌還有氣單孢菌屬、弧菌屬、檸檬桿菌屬假單胞菌屬及黃桿菌屬的細菌。長期飼餵高脂肪魚肉會導致肝功能下降,增大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因此要飼養好玳瑁,必須注意飼料、水溫、水質、消毒滅菌、用藥等多方面。玳瑁如果缺乏維生素A,可飼餵魚肝油;缺乏多種維生素,可飼餵六合維生素施爾康治療營養失衡;治療外傷可用紅藥水雲南白藥等普通藥品塗抹患處;治療感染需先進行藥物實驗以確定用藥,感染性皮膚病需要外敷和內服

玳瑁

相結合;治療感冒可肌肉注射青黴素安痛定等,內服板藍根等藥物;至於腫脖子症和水霉病就要作較多的治療工作了,包括換水、消毒、用藥等工作。不過目前對玳瑁的疾病研究也在初級階段,現已知多發于海龜的、可能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纖維狀多發性乳頭瘤病在玳瑁身上卻很罕見。

然而,由於玳瑁在很多國家都受到保護,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都禁止公開銷售玳瑁製品,因此對於正當的養殖者來說,養殖玳瑁並沒有多大收益,而相關的研究也很少,只有少數水族館或海洋公園才會飼養1-2隻以供觀賞。目前養殖玳瑁主要是為了恢復玳瑁的種群,將剛孵化的稚龜保護起來,以免遭到海鳥的捕食。待海龜成長到某個階段,就可以在適當時機放生它們。  

玳瑁種群

太平洋亞種群

印度洋-太平洋亞種群遍布整個印-太地區。在印度洋中,玳瑁是非洲大陸東海岸、馬達加斯加以及附近島群周圍水域的一種常見海龜;其在印度洋中的分布區一直延伸至亞洲沿岸,包括波斯灣和紅海、印度次大陸的整個海岸線沿線、印度尼西亞群島以及澳大利亞西北海岸。而玳瑁在太平洋中的分布區基本上局限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區,分布區最北界是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西南端水域;分布區還包括整個東南亞地區、澳大利大北海岸,再向南就到達了分布區最南界——紐西蘭北部海岸。分布區橫貫太平洋到達太平洋東側,包括了北界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和南界智利北端之間的中美和南美沿海地區,不過目前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玳瑁已經極其稀少了。

在菲律賓群島中,玳瑁有多個已知的巢位,長灘島(Boracay)上就曾發現過一些剛孵出的稚龜。位於菲律賓群島西南部的一小島群已被命名為「海龜群島」,就是因為這個島是玳瑁和綠蠵龜(Chelonia mydas)的築巢的地點之一。在澳大利亞,玳瑁在大堡礁中的米爾曼島(Milman Islet)上築巢。在印度洋中,玳瑁的巢位向西遠達塞席爾表姐妹島(Cousine Island),當地從1994年起就立法保護此物種。塞席爾國內大大小小的島嶼,如阿爾達布拉群島,均是幼年玳瑁絕佳的索餌場。  

大西洋亞種群

荷屬安的列斯薩巴島的玳瑁在大西洋中,玳瑁的分布區西至墨西哥灣,東至非洲大陸南端,北至美國北部疆界沿線的長島海灣。在大西洋東側,曾有玳瑁出沒在英吉利海峽的

綠海龜

寒冷水域中,這是迄今為止玳瑁現身的最北端,而玳瑁的分布區向南可延伸至非洲好望角。 在加勒比地區,巴西海岸(特別是巴伊亞沿岸)、佛羅里達州南部和夏威夷生活有少數玳瑁,而在安地卡及巴布達海灘上也曾有玳瑁出現;哥斯大黎加也有玳瑁的巢位,主要是在托土蓋羅(Tortuguero)附近;古巴島和波多黎各莫納島(Isla de Mona)周圍的水域是加勒比玳瑁種群的索餌場。雖然玳瑁是熱帶海龜,但在美國的高緯度地區,如麻薩諸塞州和長島海灣也有玳瑁出沒;維吉尼亞州沿岸水域也有玳瑁生活。  

保護現狀

我國在廣東省建立的惠東港口自然保護區就是以保護玳瑁、綠海龜等海龜為主。推斷種群的成熟個體數少於50。

玳瑁過去大多數人們一致認為玳瑁等海龜物種是沒有滅絕威脅的,因為它們壽命很長,生長緩慢,生殖期長,成熟晚,繁殖率也較高,而且玳瑁種群中年齡層次多,短期內的數量銳減不易被發現。但實際上,玳瑁的繁殖率雖然高,但是與大多數海龜一樣,稚龜的成活率相當低。很多成年海龜被人類有意或無意的殺死,海龜的巢位也被人類和動物侵佔。小型哺乳動物會襲擊它們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在美屬維京群島上,包括玳瑁、棱皮龜等海龜的巢穴在卵剛產下後,就會被獴襲擊,而獛(Genetta)、沙蟹(Ocypode)、胡狼甚至家畜也都會襲擊它們的巢穴。

多巴哥島附近的玳瑁歷史上,玳瑁曾於1982年被IUCN列為瀕危物種。此狀態在之後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幾次評價中都被保持,而從1996年起,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玳瑁的保護狀態升級為極危。在玳瑁被評為瀕危物種時就有人反對,兩份請願報告聲稱玳瑁及其他3個物種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多個重要的穩定種群,不過IUCN根據海龜專家組(MTSG)提交的數據分析駁回了這些請願。海龜專家組提供的數據表明玳瑁在過去的三代中種群數量減少量已超過80%,而每年築巢產卵的成熟雌龜減少了84-87%,且在1996年種群數量並無顯著增加。而且這些數據在測量中無法顧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覓食的幼年海龜,所以得出的數據大大低估了種群的減少量。因此,根據這些數據,IUCN將玳瑁定為CR A1狀態,但並不是CR A2,因為IUCN認為並沒有充足的數據表明玳瑁的種群數量在將來會進一步減少80%或以上。

留尼旺島附近的玳瑁,軀體後部鋸齒般的緣盾非常明顯玳瑁以及整個海龜科

玳瑁香熏爐

物種都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I中,進出口玳瑁產品,殺害、獵捕或侵擾玳瑁均是不合法行為。玳瑁也被列入《養護野生動物移棲物種公約》(CMS)的附錄一中。

在過去的幾年中,各國政府對保護玳瑁所作的努力也越來越多,如實行臨時或永久性的法律法規以及建立海龜自然保護區等。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保護局(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從1970年起就將玳瑁列為瀕危物種,而美國政府為保護當地的玳瑁種群,也已在在適當地點實行了多次恢復計劃。玳瑁在中國被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廣東省惠州市已建有保護玳瑁、綠蠵龜等海龜和其他物種的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並受到於1988年11月8日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並於1989年3月1日執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

但是,雖然捕殺玳瑁不合法,在世界範圍內仍有很多人捕撈玳瑁。在某些地區,玳瑁作為美味佳肴被食用。例如,早在公元前5世紀,玳瑁等海龜就被中國人視為山珍海味。1994年起,日本停止從外國進口玳瑁殼,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未加工玳瑁殼的貿易量達到每年,000公斤左右。玳瑁貿易的大批原料均是來自加勒比地區。2006年,有大量已加工的玳瑁殼被發現從該地區的多明尼加和哥倫比亞等國家定期出口。2001年和2005年,古巴在CITES會議中曾二度遞交提案,意欲出口庫存玳瑁殼和少數玳瑁,但在投票時因幾票之差而未通過,最終被迫收回提案。目前中國海南省仍有人不顧法律私下製作銷售玳瑁製品,這都加大了保護玳瑁的難度。  

工藝價值

玳瑁作飾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鱗甲,系有機物。成年玳瑁的甲殼是鮮艷的黃褐色。此類飾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製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難見到。

漢代的著名詩篇《孔雀東南飛》中就有「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的詩句。  

裝飾品特性

玳瑁鏻片花紋晶瑩剔透,高貴典雅,是萬年不朽,是裝飾收藏之極品。玳瑁有劇毒不能食用,但作藥用,其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比犀角,是名貴中藥,有清熱解毒鎮驚,降壓

玳瑁工藝製品

之奇效。 玳瑁作飾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鱗甲,系有機物。成年玳瑁的甲殼是鮮艷的黃褐色。此類飾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製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難見到。而今玳瑁屬珍稀保護動物,禁止捕獵。

玳瑁,自古以來深得歷代貴族或商賈富客之寵愛,被視為傳世之寶,是萬壽無疆之象徵,玳瑁的背甲可以用來製作精美的裝飾品,漢代的著名詩篇《孔雀東南飛》中就有「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的詩句。我國在廣東省建立的惠東港口自然保護區就是以保護玳瑁、綠海龜等海龜為主。如唐代女皇武則天就用玳瑁製作梳子、扇子、琴板、髮夾,乃至整個玳瑁標本。現博物館還收藏展出她們用過的玳瑁製品。玳瑁角質,有「海金」之譽,自古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貴、神聖,是您理想的物超所值的收藏,是你身價百倍的象徵。

其物質成分與動物角質相似,但完全沒有礦物質,並比角質堅硬得多,少纖維質,脆性稍大,具油脂-蠟狀光澤、呈半透明-微透明的黃色底色上點綴富麗的褐色斑點。硬度2.5,相對密度1.29,折射率1.55,為非晶質,可在沸水溫度下變軟和粘合。高溫會使其變暗,能受硝酸侵蝕,但不與鹽酸反應。顯微鏡下有斑紋結構,並見由許多圓點構成的褐斑。點愈密,色愈深,是其重要的鑒定特徵。在紫外下,較澄明及較黃部由13塊分行排列的甲片構成,並按其位置而有不同的名稱。成年龜的每塊甲片約20厘米×30厘米,重250克左右。  

保養介紹

1、避免碰撞硬物 以免刮花斷裂

2、避免接觸酸、鹼性液體

3、避免用熱水浸泡 否則會變軟 變形(這是識別真假海寶鱗甲首飾主要方法)

4、使用後請用軟布擦拭妥善保管  

真假玳瑁鑒別

在寶石分類中,玳瑁被列入有機寶石類。其用途廣泛,長期以來為人們所喜愛。如何鑒別真偽,

宋 吉州窯玳瑁小碗

1.強光照射法:將玳瑁在強光或電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見通透的美麗花紋,透明的血絲狀深入甲片內,其色斑 呈無數圓點狀,如糜子小點聚集一起,形成邊界參差不齊的不規則狀。仿製品的血絲在表面成片狀,斑紋呆板或呈團塊狀。

2.拋光法:玳瑁片經拋光後呈現一種獨特光彩和神韻。仿製品則不具備這一特徵。

3.燃燒法:刮削末點燃或以熱針觸之,真品火燒會有燒焦頭髮的味道。仿製品則為異味,電木發石酸氣味;賽璐珞呈樟腦氣味;安全賽璐珞和酪素塑膠則呈醋味。

4.手掂法:玳瑁密度為1.29g/cm3。塑料仿製品為1.05-1.10g/cm3,手感易分出。

5.切片觀察法:將玳瑁用溫水浸泡軟化後,切片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可見紅褐色球狀顆粒,色斑呈圓形色素小點,具備清晰的斑紋結構。塑料製品具條狀,可見界限明顯的色帶。

6.天然玳瑁與壓制玳瑁的區別在於:仿製玳瑁因受熱後顏色變深,且有空氣泡,呈拉長狀。天然玳瑁則相反。

7.拼合玳瑁是為了看去很厚,但從側面觀察,就可見不同片間有色澤區別;用放大鏡觀之,有粘膠痕迹及氣泡殘存。

8.玳瑁和牛角的區別,牛角普遍沒有玳瑁的花紋,(也就是紅黑透明黃夾雜的花斑) ,玳瑁斑光澤好,花紋通透美麗.

9.大的玳瑁片從水中撈出瞬間,水會向四周散開,所以玳瑁能避霧水、風邪

10.開水加熱法:玳瑁經開水煮後,形狀可以任意彎曲而不折斷,而仿製玳瑁經開水煮後,彎曲易斷。  

藥用價值

藥材:

本品為近圓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長10~20厘米,厚1.5~3毫米。邊緣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體。並有暗褐色與乳黃色的花紋,平滑而有光澤;內面密布白色的條紋或斑點,並有縱橫交錯的溝紋。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角質。氣無。以片厚、花紋明顯、半透明者為佳。

氣味: (甲)甘、寒、無毒。

性味:甘寒,平肝鎮心神昏痙厥,熱毒能清。

用量:二錢至四錢。

譯註:玳瑁味甘,性寒。有鎮心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可用於溫熱病的壯熱神昏、說胡話,以及小兒驚風、神昏痙厥抽搐等症。此外,本品還用於熱毒癰腫及痘瘡內陷,有清熱解毒功效。

主治:

1、預解痘毒。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勻,取半合溫服

玳瑁藥材

一天服三次。在痘瘡流行時服此,病未發則內消,病已發則減輕。

2、痘瘡黑陷(乃心熱血凝所致)。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俁,加豬心血少許、紫草湯五匙,和勻溫服。

3、鋟風目淚(乃心腎虛熱所致)用生青玳瑁、羚羊角各一兩,石燕子一雙,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薄荷湯送下。一天服一次。

來源:

龜科動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L.背部的甲片。全年均可捕捉。將玳瑁倒懸,用沸醋潑之,其甲片即能逐片剝下,去掉殘肉,洗淨即得。

用法用量: 1~3錢。多入丸、散劑用。

選方:

①治急風及中惡,不識人,面青,四肢逆冷:生玳瑁五兩(搗羅為末),安息香五兩(用酒煮似糊,用絹濾去滓),硃砂二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細研),琥珀一兩(細研),麝香一兩(細研),龍腦一錢(細研)。上藥都研令勻,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雞頭實大。用童子小便三合,生薑自然汁半合,相合暖過,不計時候,研下三丸。(《聖惠方》玳瑁丸)

②治中風不語,精神冒悶及中惡不語:瑇瑁(鎊)、丹砂(研)、雄黃(研)、白芥子各半兩,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搗羅為末,再同研勻,別以銀石器酒煎安息香一兩為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溫童子小便下,不拘時候服。(《聖濟總錄》玳瑁丸)

③治痘瘡黑陷,乃心熱血凝也: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豬心血少許,紫草湯五匙,和勻溫服。(《痘疹論》)

④預解痘毒,遇行時服此,未發內消,已發稀少: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勻;溫服半台,日三服。(《靈苑方》)

⑤治迎風目淚,乃心腎虛熱也:生碡瑁、羚羊角各一兩,石燕子一雙。為末。每服一錢,薄荷湯下,日一服。(《飛鴻集》)

參看

關於「玳瑁」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