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白蛉叮咬皮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急診醫學》 >> 皮膚科急診 >> 昆蟲所致皮膚損傷 >> 白蛉叮咬皮炎
急診醫學

急診醫學目錄

白蛉在我國華北地區多見,以中華白蛉常見。白蛉是灰黃或灰白色雙翅小蟲,全身密布細毛,體長1.5~4mm,停息時兩翅豎起,因身體小,能飛入沙窗。白蛉孳生於牆角、洞穴及潮濕陰暗處,卵、幼蟲和蛹在泥土中發育。雄蛉以植物汁液為食料,雌蛉則在夏季晚間暗飛出,叮吸人及家第四的血液。雌蛉吸血後產卵30~80個,以後即死亡,我在5~6月繁殖。

白蛉有毒液,將此毒液稀釋1000倍,仍能引起皮內反應。毒液內也有特異性抗原,可引起變態反應。反應之強弱個體差異很大,有遺傳過敏患者反應較強,有的人經過反覆多次叮咬,反應可漸漸降低,甚至可以脫敏

一、臨床表現

一般都在5~6月份發病,暴露部位多見。叮咬後不久局部起風團樣紅斑,癢甚。繼而周圍皮膚紅腫,在叮咬處出現皰疹緊張性大皰,約1cm直徑。在手背、臉部及生殖器腫脹明顯,附近可發生淋巴管炎,疼痛,腫脹。皰液破後結密痂,有時繼發膿皰病。皮損約1~2周漸消退,但有的可能轉變為搔癢性結節,為遲緩性變態反應引起。

二、治療

剛叮咬時可外用含有氨的蟲咬藥水外塗,紅斑風團發癢處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皮質類固醇霜,若有大皰則可抽取皰液,外用1%龍膽紫液或硼鋅湖。內服藥可選用一種抗組胺藥物,如有斷髮感染可服抗生素,晚期結節可用冷凍療法治療。

32 昆蟲所致皮膚損傷 | 隱翅蟲皮炎 32
關於「急診醫學/白蛉叮咬皮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