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赤眼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天行赤眼(acute conjunctivitis),白睛赤脈突然布繞、畏光流淚澀痛為主要臨床表現並具有流行傳染特點的眼科常見病證。多發於夏秋兩季,雙眼同病居多。相當於西醫的急性傳染性結膜炎,或流行性結膜角膜炎。俗稱紅眼病。由風熱毒邪侵淫於目所致。

天行赤眼的病名眾多。元代《世醫得效方》稱「天行赤目」,明代《審視瑤函》稱「天行赤熱」,《銀海精微》對此病的病因、傳染性和預後描述頗為詳盡,認為天行赤眼一人患病,傳於一家,是屬瘴毒之氣相染為病。一周可愈,如果病程日久,常可並發黑睛生翳。天行赤眼多由風熱毒邪侵淫於目所致;或因肺胃積熱,內外合邪,上攻於目而發病。初起眼內癢澀,漸即患眼沙澀,灼痛怕光眼瞼欲睜不起,淚出如湯,黏膠睫,白睛赤脈布繞,嚴重者白睛及胞瞼內面有點狀或片狀溢血,胞瞼紅腫,耳前腫核痛疼,或兼怕冷發熱鼻塞流涕周身不適全身症状。天行赤眼的臨床常見證型:①風熱。目澀微癢,怕光少淚,白睛赤脈少量布生,眵稀不黏,或有鼻塞流涕,周身不舒,脈浮數,苔薄黃。治宜散風清熱,方用銀翹散加減。若澀痛難睜,眵淚混雜,怕光頭脹,鼻塞涕稠,周身不舒,白睛赤脈滿布,脈數苔黃,熱重於風者,用驅風散熱飲子加減。②肺胃壅熱。兩目刺痛,怕光難睜,淚出如湯,眵稠粘睫,白睛赤脈滿布,兼有點狀、片狀溢血,或見白睛浮壅高起,耳前腫核作痛,身熱口渴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燥,脈數。治宜清熱解毒,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若見黑睛生翳,加清肝退翳之品。

外用,可取內服藥渣加熱後熏眼;用銀花千里光魚腥草柴胡等煎湯熏眼;用清熱解毒的中藥配製成眼藥水滴眼;並可輔以耳尖穴太陽穴放血,但應注意局部消毒,以免感染

此病的眵淚穢汗可接觸傳染,故應注意用具及手的清潔;患眼切忌包紮,以免病情加劇。

參看

關於「天行赤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