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陵菜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委陵菜 | 中藥圖典 |
委陵菜 Wěi Línɡ Cài |
|
---|---|
別名 | 毛雞腿子、野雞膀子、蛤蟆草、山蘿卜、翻白草[山東]、白頭翁[湖北]、翻白菜、根頭菜、野鴆旁花、黃州白頭翁、龍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藥、虎爪菜、老鴉翎、老鴉瓜、地區草、白頭翁、野鳩旁花、老鴉爪、翻白草、野雞脖子、痢疾草 |
功效作用 | 祛風濕,解毒。治痢疾,風濕筋骨疼痛,癱瘓,癲癇,瘡疥。 |
英文名 | Chinese Cinquefoil Herb, Herb of Chinese Cinquefoil |
始載於 | 《救荒本草》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肝經、大腸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 |
委陵菜 Weilingcai
出處 《救荒本草》。
中藥材學名 Herba Potentillae Chinensis
(英)Chinese Cinquefoil Herb
基原 本品為雙子葉植物薔薇科 Rosaceae 委陵菜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的乾燥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發達,圓柱形。莖直立或斜生,密生白色柔毛。羽狀複葉互生,基生葉有15~31小葉,莖生葉有3~13小葉;小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1~6cm,寬6~15mm,邊級缺刻狀,羽狀深裂,裂片三角形,常反卷,上面被短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絨毛;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聚傘花序頂生;副萼及萼片各5,宿存,均密生絹毛;花瓣5,黃色,倒卵狀圓形;雄蕊多數;雌蕊多數。瘦果有毛,多數,聚生於被有綿毛的花托上,花萼宿存。花期5~8月,果期8~10月。
薔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屬(Potentilla)植物,約500種,草或灌木。多原產於北溫帶和北極,多數為多年生。莖匍匐或直立,掌狀或羽狀複葉,小葉多為5枚(故原文因此得名),有的3或7枚。花單生,花瓣5,通常黃色,有的園藝變種白色或紅色。金露梅(P. fruticosa)有許多品種為矮化灌木,用於美化景觀。
生於向陽山坡、荒地。主產山東、遼寧、安徽。
採制貯藏 春季未抽莖時採挖,除去泥沙雜質,洗淨潤透,切段晒乾,置通風乾燥處,以備生用。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用於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瘡出血、癰腫瘡毒。
【別名】毛雞腿子、野雞膀子、蛤蟆草、山蘿卜、翻白草[山東]、白頭翁[湖北]
【性味歸經】苦,寒。歸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用於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瘡出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鮮品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備註】(1)同屬植物粘委陵菜Potentilla viscosa Donn,西藏以全草作委陵菜入藥功效類似。
【摘錄】《中國藥典》
目錄 |
性狀
本品根呈圓柱形或類圓錐形,略扭曲,有的有分枝,長5~17cm, 直徑0.5~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紅色,有縱紋,粗皮易成片狀剝落;根頭部稍膨大;質硬,易折斷,斷麵皮部薄,暗棕色,常與木部分離,射線呈放射狀排列。葉基生,單數羽狀複葉,有柄;小葉狹長橢圓形,邊緣羽狀深裂,下表面及葉柄均密被灰白色柔毛。氣微,味澀、微苦。
鑒別
(1)本品粉末灰褐色。非腺毛極多,單細胞,平直或彎曲,有的纏結成團,細長,直徑7~37μm,長約至4000μm, 壁厚。草酸鈣簇晶存在於葉肉組織中,直徑6~65μm,偶有小方晶。木纖維長梭形,直徑7~14μm,壁稍厚,孔溝明顯。木栓細胞類多角形或扁長方形,內含黃棕色物。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溫浸3 小時,濾過,濾液揮干,加乙醇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委陵菜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 三氯化鐵溶液與鐵氰化鉀試液的等量混合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藥理作用
1.全草前劑用平板打洞法,對志賀痢疾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3.翻白草中提得成分富馬酸、沒食子酸酸、原兒茶酸、槲皮素、柚皮素、山柰素、間苯二酸,對福氏和志賀痢疾桿菌具有抑菌作用,尤以沒食子酸和槲皮素活性最強,最低抑菌濃度分別為59ppm/ml和37ppm/ml。
中藥化學鑒定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迴流提取2h,濾過。取濾液1ml於試管中,滴加l%三氯化鐵乙醇試液1滴,呈墨綠色。(檢查鞣質)
(2)薄層色譜 取樣品0.5g,加乙醇10ml,迴流提取2h,濾過。濾液濃縮至約lml,供點樣用。另取沒食子酸為對照品。
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CMC薄板上,以甲苯一甲酸乙酯一甲酸(5:4:1)展開,用三氯化鐵-鐵氰化鉀試劑噴霧,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斑點。
異名
翻白菜(《救荒本草》),根頭菜,野鴆旁花(《植物名匯》),黃州白頭翁(《中國藥植志》),龍牙草(《南京民間藥草》),天青地白、小毛藥、虎爪菜(《貴州民間方藥集》),蛤蟆草(《東北藥植志》),老鴉翎、老鴉瓜(《山東中藥》),地區草(呼和浩特市《醫藥衛生》(3):42,1972)。
植物形態
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
根肥大,圓錐狀。
莖直立,密生灰白色綿毛。
單數羽狀複葉,基生葉有小葉8~11對,頂端小葉最大,兩側小葉向下漸次變小,小葉狹長橢圓形,長2~5厘米,寬8~15毫米,邊緣羽狀深裂。
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邊緣向下反卷,上面被短柔毛,下面密生白綿毛;托葉長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殘羽狀裂,密被長綿毛;莖生葉與根生葉同形而較小,小葉1~7對。
花多數,頂生,呈傘房狀豪傘花序;花萼5裂,裂片廣卵形,副萼5片,披針形至線形,均有白綿毛;花瓣5,黃色,倒卵狀圓形,凹頭;雄蕊多敷,花絲不等長,花藥黃色;雌蕊多數,聚生,子房卵形而小。
微扁,花柱側生,柱頭小。
瘦果卵圓形,長約2毫米,褐色,光滑,包於宿存花萼內。
花期6~8月。
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路邊、田旁、山林草叢中。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採集
4~10月間採收。
將帶根全草除去花枝及果枝,晒乾。
或將地上部分莖葉全部除去,僅用其根。
藥材
為乾燥的根或帶根的全草,根圓柱形,偶有彎曲,長短不一,直徑0.5~1厘米,外表紅棕色或暗棕色,具有不規則的縱裂紋,栓皮多呈片狀剝落;質堅硬,折斷面不平坦,皮部與木部極易分離,皮部淡紅棕色,木部棕白色。
根頭部較粗大,並叢生多數黃棕色的葉基部分;羽狀複葉,皺縮,小葉多向內對摺,邊緣向外反卷,背面的綿毛密而長。
氣微弱,味微苦而澀。
以乾燥、無花莖,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于山東、遼寧、安徽。
此外,河北、河南、內蒙古、湖北、江蘇、廣西、福建等地亦產。
本品在大部分地區作翻白草入藥;少數地區作白頭翁使用,稱為黃州白頭翁。
化學成分及性味
新鮮植物含水分,抗壞血酸49.4毫克。
干品含水分、蛋白質9.18%、脂肪4.03%,粗纖維21.89%、灰分7.25%、P2O5-0.26%、Ca0-2.63%。
【藥理作用】委陵菜對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的作用較白頭翁為弱,參見白頭翁條。
【性味】苦,平。
①《救荒本草》:味苦微辣。
②《山東中藥》:味微苦,性平,無毒。
③《貴陽民間藥草》:澀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
①《中國藥植志》:治阿米巴痢。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治痢疾,母豬瘋,羊癲瘋。
③《東北藥植志》:煎湯洗疥瘡。
④《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
治赤白痢下,風濕疼痛,癱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研末或浸酒。
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研末撒。
選方
①治痢疾:天青地白根五錢。
煎水服,一日、四次,服二、三日。
②治久痢不止:天青地白、白木槿花各五錢,煎水吃。
③治赤痢腹痛:天青地白細末五分。
開水吞服,飯前服用。
④治風濕麻木癱瘓,筋骨久痛:天青地白、大風藤、五香血藤、兔耳風各半斤,泡酒連續服用,每日早晚各服一兩。
⑤治風癱:天青地白(鮮)一斤。
泡酒二斤,每次服一、二兩。
第二次用量同樣。
⑥治疔瘡初起:天青地白根一兩。
煎水服。
⑦刀傷止血生肌:天青地白葉(干)研末外擻;或鮮根搗爛外敷。
⑧治癲癇:天青地白根(去心)一兩,白礬三錢。
加酒浸泡,溫熱內服,連發連服,服後再服白礬粉一錢。
(選方出《貴陽民間藥草》)
臨床應用
①治療出血性疾病取新鮮地區草全草2~4兩(干品0.5~1兩)切碎,水煎2次,兩次煎液混合,加入少量紅糖再煎片刻,2次分服,每日劑,必要時可續服1~2劑。
臨床觀察子宮功能性出血、月經過多、鼻出血、咯血、血尿和部分癌症出血共112例,結果治癒66例,有效29例。
本品的止血作用以根部最強,如一例大咯血患者服干根1兩,次日咯血停止。
②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取委陵菜乾根製成20%溶液,每次60毫升,每日口服2次。
或製成20%注射液供肌肉注射,首次2毫升,以後逐漸增至3.5毫升,每日~2次。
不論口服或注射,均同時用20%溶液60毫升,行保留灌腸,每日~2次。
用藥2~10天不等。
臨床用注射劑治療52例,治癒49例,好轉3例,每例均總劑量為3.4克;口服3例,治癒2例,好轉1例,每例均總劑量為82克;肌注加口服治療9例,治癒8例,好轉1例,每例均總劑量為59.8克。
成人每日量為20~30克(以生藥計算)。
3次分服。
少數患者並用10%煎液100毫升行保留灌腸。
7~10日為一療程,必要時休息1、2日再行第二療程。
臨床治療27例,其中包括急性、慢性和慢性隱伏期急性發作者。
服藥後。
發熱病例體溫均迅違下降,腹痛、里急後重、腹瀉及粘液便大多在1~4天消失,大便鏡檢病原體平均轉陰時間為3天。
8例經追蹤觀察,其中1例於1月後複發。
因此認為對慢性隱伏性患者,應給予反覆徹底的治療。
功用 清熱解毒,止血止痢。
[阿米巴疾]
[急慢性腸炎]
委陵菜30克、鐵莧菜30克、水煎加紅糖服。
[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委陵菜15克、白茂9克、紅棗5個,水煎服。
食療價值
薔薇科草本植物委陵菜的嫩莖葉(苗)或根。又稱翻白菜、根頭菜、虎爪菜、老鴉翎、老鴰爪、痢疾草、天青地白草。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春季采嫩苗,夏、秋季采全草,洗淨鮮用;全草亦可晒乾備用。
[性能]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止血。
[參考]嫩苗含維生素C,根含鞣質等。
全草煎劑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葉和根的煎劑對兔腸管有抑制作用,能擴長豚鼠支氣管,對豚鼠字宮有興奮作用。根的煎劑給感染阿米巴的大鼠灌胃,對體內阿米巴原蟲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途]用於痢疾,濕熱腹瀉,或婦女濕熱帶下;癰腫瘡瘍;血熱便血或吐血等。
[用法]煎湯,酒浸,作丸、散,以嫩莖葉煮食、炒食。
[附方]
1,委陵菜木槿花湯:委陵菜30g,白木槿花15g。加水煎湯服。亦可略加油、鹽調味,作湯菜食。
白木槿花能清濕熱、涼血以治痢,本方用以增強委陵菜的療效。用於濕熱痢疾或腹瀉。
2,根頭菜湯:委陵菜根60~120g。加水煎湯服。
本方有清熱解毒療瘡的功效。用於疔瘡癰腫初起,疼痛灼熱。
|
參看
關於「委陵菜」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