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睛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漏睛瘡(dacrocystitis),以目內眥睛明穴下方,突發紅腫疼痛、局部有硬核,繼之腐潰膿出為主要症状的慢性眼病。其核小者如豆,大者如棗。多由漏睛演變而來。「漏睛瘡」一名首見於金代《瘡瘍全書》。《醫宗金鑒》中對其描述較為詳盡:「此症生於目大眥,由肝熱風濕,病發於太陽膀胱經睛明穴,……初起如豆如棗,紅腫疼痛,瘡勢雖小,根源甚深。」相當於西醫的急性淚囊炎。常以散風清熱活血消腫治則

漏睛瘡病多由心火熾盛,蘊積日久,上攻於胞瞼內眥,也有因感染外邪,引動內火,循經上擾,結於睛明穴所致。初起在睛明穴下方,微腫硬結,或如棗核或如豆,紅疼痛,繼之紅腫疼痛增劇,腫勢漫及鼻側面部,伴有畏寒發熱全身症状。最終釀膿潰破,膿出而愈,亦可見潰口久久不愈,而成瘺管。

漏睛瘡應與眥部針眼相鑒別,二者均有硬結疼痛,最終膿成破潰,但本病多由漏睛演變而來,所以每在發病前,內眥部有膿淚從淚竅沁沁而出。此外,漏睛與漏睛瘡之別,在於漏睛多無紅腫疼痛的熱證實證

漏睛瘡臨床常見證型有:①伴有畏寒,發熱,頭痛淚多,脈浮數,苔薄黃者,證屬風熱外邪,引動內火所致,治宜散風清熱,方用疏風散熱飲子加減。②局部硬結紅高起,蔓及鼻側面部,口渴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洪數,證屬熱毒熾盛,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方用竹葉瀉經湯加減。③若膿出不暢,潰口久久不收,神疲納少,面色不華,脈細數,苔薄舌質偏淡,證屬正虛邪留,治宜扶正祛邪、托毒排膿,方用千金托里散加減。

外治:用如意金黃膏外敷,並用內服藥渣餘熱熏洗;若膿出不暢,潰口不斂,可加藥線引流排膿;如果膿成未潰,則以切開排膿為先。成瘺管時也應切開排膿、引流

參看

關於「漏睛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