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

(重定向自抗坏血酸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與人體健康關係密切,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水溶性維生素,具有分子結構最為簡單,理化性質最不穩定,人體每日需要量最大,膳食分布最為集中等特殊性質,在維持人體正常功能方面具有多種重要的作用。

維生素是一類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的總稱。目前公認的維生素主要有13種,被形象地稱為維生素家族的「十三太保」。在維生素家族中,維生素C較為特殊,具有多種特異性和一系列生理功能,對人體健康狀況和食物營養價值具有較大的影響。由於維生素C具有抗壞血病的功效,並具有有機酸的性質和明顯的酸味,故又名抗壞血酸(ascorbicacid)。自然界存在的具有生理活性者是L- 抗壞血酸。

維生素C+.jpg

目錄

維生素C的五大特殊性質

分子結構最為簡單的一種維生素

在世界上公認的10 多種維生素中,維生素C的分子結構最為簡單。維生素C是一個含有6個碳原子的酸性化合物,是3- 酮基-L- 呋喃古洛糖酸內酯,是有烯醇式結構,共有4 種異構體(L- 抗壞血酸、L-異抗壞血酸、D- 抗壞血酸、D- 異抗壞血酸),其中L- 抗壞血酸的生物活性最高,其他抗壞血酸無生物活性,通常所說的維生素C 即指L- 抗壞血酸。

理化性質最不穩定的一種維生素

在世界上公認的10 多種維生素中,維生素C的理化性質最不穩定,是在外界環境中最易受到破壞損失的一種維生素。維生素C表現出很強的還原性(抗氧化性),極易溶於水,故極不穩定,遇熱和氧化易被破壞,在中性和鹼性溶液中,受光線、金屬離子(銅、鐵等)作用則會加快其破壞速度。例如蔬菜在高溫下煮5~10min,維生素C的損失率可達到70%~90%。氧化酶及某些含銅酶,如抗壞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細胞色素氧化酶及過氧化物酶等都能催化維生素C 的氧化破壞,但生物類黃酮(植物次級代謝產物,是一組存在於植物葉、花及果實中的天然色素,因多呈黃色而稱為類黃酮)的存在對維生素C具有保護作用。因此,在烹飪實踐中,食物維生素C的保存率可作為衡量烹調加工對食物營養價值影響程度的具體指標之一。

唯一不屬於B族維生素的水溶性維生素

根據維生素的溶解性,通常將維生素劃分為2大類,即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其中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在水溶性維生素中,維生素C是唯一不屬於B族維生素的水溶性維生素。

人體需要量最大的一種維生素維生素

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量較低,通常以微克或毫克計。就其每日膳食供應量而言,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12等以微克計,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以毫克計。拿普通成年人來說,絕大多數維生素的RNI(營養素膳食推薦供應量)都在20mg/d以下,而維生素C的RNI(營養素膳食推薦供應量)為100mg/d,是每日膳食推薦供應量最大的一種維生素。

膳食分布最為集中的一種維生素

維生素在膳食中的分布一般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通常在動、植物性食物中均存在,只是在含量上有一些差異而已。維生素C在膳食中的分布較為特殊,通常只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動物性食物基本不含維生素C,其膳食分布表現得最為集中。

維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

維生素C具有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在歷史上曾有萬能維生素」之譽,事實上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維生素C於人體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兩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著名化學家林納斯·鮑林(Pauling)曾經在「維生素與感冒」一書中,羅列了維生素C 的20 多種功能。概括而言,維生素C的生理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10個方面。上世紀70年萊納斯鮑林的這本書,使得維生素C能預防感冒的觀念深入人心。納斯鮑林認為,如果缺乏維生素C,就有可能出現牙齦出血、抵抗力下降等。維生素C能促進免疫蛋白合成,提高機體功能酶的活性,增加淋巴細胞數量及提高中性細胞的吞噬活力。於是更多人建議,在感冒多發季節或者出現了感冒症状後,患者要儘快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些都是體外研究或者在人體缺乏維生素C的前提下得出的結論。對絕大多數維生素C並不缺乏的健康人來說,維生素C能預防感冒暫時還沒有科學依據。最近的一項研究證實,維生素C在防治感冒方面的作用不大。那些每天服用2克維生素C的人,同每天只服用安慰劑的人相比,發生感冒的幾率是一樣的。非盈利組織科克倫國際協作組織的研究人員對30多項有1.1萬人參與的研究進行了統計和分析,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對普通人來說,服用維生素C防治感冒沒有任何效果,為了防治感冒而服用大量維生素C完全沒必要。

  1. 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維生索C可促進入體內抗體的形成,提高白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對寒冷的耐受力,從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2. 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食物中鐵存在的離子形式包括Fe2+和Fe3+2 種,人體能夠吸收的只有 Fe2+。鐵是合成血紅細胞的重要材料,人體缺鐵可患缺鐵性貧血症(IDA),又稱營養性貧血。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將食物中的Fe3+還原成Fe2+,促進食物鐵在腸道內的吸收,有利於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IDA)。
  3. 預防和治療惡性貧血:人體缺乏葉酸VB11)時可患惡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葉酸對氧較為敏感,而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抗氧化性),一方面,維生素C的存在對葉酸具有保護功效,可以減少葉酸在烹調加工過程中的損失,提高膳食中葉酸的有效供應量;另一方面,維生素C可將葉酸(F)還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氫葉酸(FH4),促進葉酸的活化。維生素C對葉酸可發揮保護及活化等雙重作用,從而有利於預防和治療惡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4. 預防和治療壞血病:人體輕度缺乏維生素C時,早期症状表現為感覺疲勞牙齦出血等,嚴重缺乏維生素C時,則可導致壞血病。保證膳食中維生素C的足量供應,有利於預防和治療壞血病。
  5. 促進膠原的形成和類固醇的代謝:一方面,膠原是含有大量羥脯氨酸羥賴氨酸的纖維狀蛋白質,它們分別是由脯氨酸賴氨酸羥基化所形成的。維生素C的作用在於活化脯氨酸羥化酶和賴氨酸羥化酶,促進脯氨酸和賴氨酸向羥脯氨酸和羥賴氨酸的轉化,進而促進組織細胞間質中膠原的形成。另一方面,維生索C可參與類固醇的羥基化反應,如促進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皮質激素性激素等。
  6. 有利於維持骨骼牙齒的正常功能:維生索C是一種酸性化合物,可在消化道中形成酸性介質,能防止不溶性鈣絡合物的生成,促進膳食鈣的吸收;維生素C還可進一步促進鈣在骨骼和牙齒中的沉積,有利於維持骨骼和牙齒的正常功能。
  7. 有利於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人體內的不飽和脂肪酸(UFA)易被氧化而生成脂性過氧化物,可使各種細胞膜破裂。還原性谷胱甘肽(G-SH)可使脂性過氧化物還原成羥基化合物,自身轉變成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從而消除脂性過氧化物對細胞膜的破壞作用。維生素C 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抗氧化性),在谷胱甘肽還原酶的作用下,可使GS-SG還原為G-SH。
  8. 對某些有毒物質具有解毒作用:鉛化物砷化物、細菌毒素等是日常膳食中常見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存在潛在危害。當致毒劑量的鉛化物、砷化物、苯以及細菌毒素等進入人體內時,充足的維生素C有利於緩解其毒性,從而降低這些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
  9. 具有抗衰老作用:科學實驗證明,自由基過氧化脂質是人體衰老的重要誘因。充足的維生素 C 可抑制體內自由基、過氧化脂質等有害物質的形成,從而延緩人體的衰老。
  10. 具有防癌抗癌作用:亞硝基化合物是食物中存在的一類重要的致癌物質,其中尤以亞硝胺的致癌性最為突出。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阻斷亞硝基化進程,抑制亞硝胺的形成,有利於預防胃癌腸癌等消化道癌症。維生素C還可促進膠原蛋白抗體的形成,膠原蛋白可包圍癌細胞,從而表現出抗癌作用。

食物來源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主要食物來源為蔬菜與水果,如青菜、韭菜、塌棵菜、菠菜柿子椒等深色蔬菜和花菜,以及柑桔、紅果、柚子等水果含Vit C量均較高。野生的莧菜、苜蓿刺梨沙棘獼猴桃酸棗等含量尤其豐富。

番茄、黃瓜、菠菜、青椒分別進行貯藏,加食鹽處理、沸水浴加熱以及炖煮,然後用碘酸鉀滴定法測定維生素C含量。結果表明,儲藏時間越長,維生素C損失越多;食鹽加入量越多,加熱時間越長,炖煮時間越久,其維生素損失就越大。從而得出在加工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時應該少放鹽,熱炒和炖煮的時間應盡量短,以使維生素C損失儘可能少,能生吃的最好生吃。

維生素C.jpg

正常需要

緊張狀態時,會加速維生素C的消耗;

成人每日攝取10mg可避免壞血病,但些值並不能使體內有貯留。如要補充代謝分解量,則每日需供給60mg才可滿足。嬰幼兒為30mg,兒童為40-50mg,青少年為60mg,孕婦80mg,乳母100mg。

Wednesday, June 9, 1999 PDT 僑報服用維生素C每天劑量 最新研究建議應予加倍

過量

使白細胞的抗病能力明顯下降。

服用過量的維生素C可能會引起草酸及尿酸結石的形成(攝取鈣、維生素B6及每天喝充足的水可以予以調整)。攝取過量時,會引起一些不舒服的副作用,如腹瀉多尿皮疹等。有以上症状時,必須減量。

正在接受放射線化學藥物治療的癌症患者不宜服用維生素C。

維生素C缺乏症

臨床表現

維生素C缺乏症的症状維生素C缺乏會導致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如下:

預防

維生素C缺乏症是因體內缺乏維生素C而引起的疾病。而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中,因此預防維生素C缺乏症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選擇維生素 C 含量豐富的食物。人類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是新鮮蔬菜和水果。新鮮蔬菜如辣椒、苦瓜、大白菜、油菜、菠菜、蓮藕、甘藍、茼蒿等。新鮮水果主要有鮮棗、紅果、獼猴桃、草莓、橙、柑橘、檸檬等。不新鮮的果蔬中維生素C含量很低甚至消失。動物性食品中肝、腎、脾中還有少量維生素C,肉、魚、禽、蛋中含量甚少。如果在膳食調配中,食物選擇不當,可致維生素 C 攝入不足。

維生素C極易溶於水,食物中的維生素C在烹調加熱、遇鹼或金屬時易被破壞而失去活性;蔬菜切碎、浸泡及腌制時也會導致維生素C 損失,所以應注意合理烹調加工以減少維生素C 的損失。比如在蔬菜烹調時要先洗後切;切好就炒,盡量縮短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炒菜不用銅器等。此外,還可常飲維生素C 強化果汁及強化維生素 C 飲料加以補充。

對於偏食及人工餵養的嬰兒由於極易發生維生素C 缺乏,所以對其定期進行維生素C營養狀況監測,必要時進行干預。對於嬰兒要提倡母乳餵養,孕婦及乳母應多食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人工餵養於生後的3周起應補充維生素C,並注意糾正偏食習慣,從而達到預防維生素 C 缺乏的目的。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維生素C」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維生素C條目的留言

--59.105.10.132 2016年11月23日 (三) 20:00 (CST)

留言:癌症不可用維生素C? 瞎扯淡!! 請參考[維生素C逆轉不治之症]晨星出版社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