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

(重定向自Solanum lycopersicum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西紅柿
Fān Qié
別名 西紅柿、番李子、金橘、小金瓜、喜報三元、洋柿子、番柿
功效作用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主口渴食欲不振
英文名 Tomato
始載於 陸川本草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西紅柿

【出處】 《陸川本草》

【拼音名】 Fān Qié

【別名】 西紅柿、番李子(《廣州植物志》),金橘(《陸川本草》)。

【來源】 為茄科植物西紅柿的新鮮果實

【原形態】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體被軟毛。莖直立,但易於倒伏,觸地則生根。單數羽狀複葉,互生;葉長10~40厘米;小葉極不規則,大小不等,卵形至矩圓形,長5~7厘米,先端漸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缺或分裂,基部歪斜,有小柄。花3~7朵,成側生的聚傘花序,花盛開時徑約2厘米,有柄,長1~1.5厘米,稍下垂;萼5~6裂,裂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花冠黃色,裂片5~6枚;雄蕊5~6,著生於筒部,花絲短,花藥半聚合狀,或呈一圓錐體繞於雌蕊;子房2室至多室,柱頭頭狀。漿果形狀、大小及顏色不一,通常為球形或扁球形,肉質而多汁,紅色或黃色,平滑。花期5~9月。

【生境分布】 我國大都分地區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 分離得蘋果酸、檸檬酸腺嘌呤胡蘆巴鹼膽鹼和少量西紅柿鹼。市售西紅柿,每100克含灰分0.4克,鈣8毫克,磷37毫克,鐵0.4毫克,胡蘿卜素0.31毫克,維生素B1_0.03毫克,B2_0.02毫克,尼克酸0.6毫克,C_11毫克。

【藥理作用】 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C,其酸性是由於檸檬酸及蘋果酸所致,口服西紅柿果膠,可降低飼膽甾醇大鼠血清及肝中的膽甾醇量。西紅柿汁可使貓血壓下降平滑肌興奮。

西紅柿鹼有抗真菌作用。能抑制某些對於植物或人有致病力的真菌;但對細菌之效力很差。其抑菌原理可能是在真菌的細胞膜內形成某種甾醇複合物。其甙元(西紅柿胺)作用很差。最初從西紅柿中提出的西紅柿素,其中混有蘆丁,特別是其甙元-槲皮素;槲皮素能拮抗西紅柿鹼的抗菌作用,因而西紅柿素的抗真菌作用不強。西紅柿鹼在動物實驗中有明顯的"消炎"作用。給大鼠肌肉注射1~10毫克/公斤或口服15~80毫克/公斤能顯著減輕角叉菜引起的足踝水腫;切除腎上腺後,作用更明顯。皮下注射5~10毫克/公斤共7天,可抑制肉芽組織的形成。對小鼠皮下注射10毫克/公斤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其甙元無"抗炎"作用。儘管其化學結構與甾醇相似,但其抗炎作用在多方面卻與非甾醇類抗炎藥相似。其抗炎作用的原理,可能與其抗"介質"的性質有關。在離體豚鼠迴腸上,番茄鹼能拮抗組織胺乙醯膽鹼緩激肽氯化鋇等引起的收縮反應;但不能阻止催產素對子宮的作用。在整體試驗中(對豚鼠腹腔注射3~20毫克/公斤),番茄鹼能明顯降低由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對組織胺噴霧引起的反應亦有部分拮抗作用,但對過敏性休克(豚鼠雞蛋清致敏法)則無作用。尚有報告,番茄鹼中常混有另一種與其化學性質很相近的物質(名Gomatine,與Tomatinie可能為異構體),其抗組織胺作用遠較強大。番茄鹼對假性膽鹼酯酶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對真性膽鹼酯酶的作用很小。番茄鹼毒性很小,口服較大劑量和較長時間亦未發現毒性反應,可能系吸收很少的原故。皮下注射可引起局部壞死,其油膏(治真菌病)塗於皮膚並無刺激性,對粘膜則可能有刺激性。給大鼠或兔靜脈注射,可引起急驟、短暫的血壓下降,對心率無影響,體內及體外試驗均可引起溶血

【性味】 《陸川本草》:"甘酸,微寒。"

【功效與作用】 《陸川本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生食。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西紅柿

【出處】 出自《陸川本草》

【拼音名】 Fān Qié

【英文名】 Tomato

【別名】 小金瓜、喜報三元、西紅柿、番李子、金橘、洋柿子、番柿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西紅柿的新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opersicon esculintum Mill.[Solanum lycopersicum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洗淨,鮮用。

【原形態】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株高0.6-2m。全株被粘質腺毛。莖直立,易倒伏,觸地則生根。奇數羽狀複葉或羽狀深裂,互生;葉長10-40cm;小葉極不規則,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長圓形,長5-7cm,先端漸尖,邊緣有不規則鋸齒或裂片,基部歪斜,有小柄。花3-朵,成側生的案傘花序;花萼5-7裂,裂片披針形至線形,果時宿存;花冠黃色,輻射狀,5-7裂,直徑約2cm;雄蕊5-7,著生於筒部,花絲短,花藥半聚合狀,或呈一錐體繞於雌蕊;子房2室至多室,柱頭頭狀。漿果扁球狀或近球狀,肉質而多汁,橘黃色或鮮紅色,光滑。種子黃色。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我國大部分地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 時實含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亞油酸(linoleic acid),檢察廳櫚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α-亞麻酸(α-linolenic acid)[1]還含止杈酸(abscisic acic)[2],枸櫞酸(citric acid),異枸櫞酸(isocit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奎寧酸(quinic acid)[3],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阿魏醯奎寧酸(feruloylquinic acid),對-香豆醯奎寧酸(p-coumaroylquinic acid)[4],已二烯酸(hexadienoic acid)[5],蘋果酸(malic acid),草酸(oxal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已酸(acetic acid)[6],酒石酸(tartaric acid),甘醇酸(glytcolic aicd)[7],2-萘氧基已酸(2-naphthoxyacetic aicd),2-(6-羥基萘氧基)已酸[2-6-hydroxynaphthoxy)acetic acid][8],S腺苷-L-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9],1-氨基環丙烷-1-羥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10],4-氯苯氨基已酸(4-chlorophenoxyacetic acid)[11],細交鏈孢菌酮酸(tenuazonic aicd)[2],止杈酸-1′-O-β-D-glucopyranoside)[13],格鏈孢醇甲醚(alternariol methyl ether)[12],咖啡醯葡萄糖(caffeoyl-glucose),對香豆醯葡萄糖(p-coumeroylglucose),4-咖啡醯-D-奎寧酸(4-caffeoyl-D-quinic acid),3-咖啡醯-D-奎寧酸(3-caffeoyl-D-quinic acid),咖啡酸4β-D-葡萄糖甙(caffeic acid-4β-glucoside),阿魏酸-β-D-葡萄糖甙(ferulic acidβ-D-lgucostide),對-得豆酸β-D-葡萄糖甙(p-coumaric acid β-D-glucoside)[14],原兒茶酸甲酯(methyl protocatechuate)[15]。

生物鹼:番茄鹼(tomatine)[16],茄鹼(solamine)[17],澳洲茄胺(solasodine)[16],煙鹼(nicotine)[18],6-羥基-1-甲基-1,2,3,4-四氫-β-咔啉(6-hydroxy-1-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19],胡蘆巴鹼(trigonelline),膽鹼(choline),腺嘌呤(ade-nine)[20],氯化膽鹼氯化物(chlorocholine chloride)[21]。

果實中含番茄烴(lycopene)[22],1,2-二氫番茄烴(1,2-epoxy-1,2-dihydrolycopene)[23]。

含芳香成分:(Z)-3-已烯醛[(Z)-3-hexenal],(E)-2-庚烯醛[(E)-2-heptenal],β-突厥薔薇酮(β-damascenone),1-戊烯-3-酮(1-penten-3-one),3-甲基丁醛(3-methylbutanal),2-異丁基噻唑(2-isobutylthiazole),1-硝基苯乙烷(1-nitrophenylethane)[24],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4-乙烯基苯酚(4-vinylphenol),3-甲基丁酸(3-methylbutyric acid),2-苯乙醇(2-phenylethanol),3,7-二甲基-1,2,7-辛三烯-3-醇(hotrienol),4-乙烯基愈創木酚(4-vinylguaiacol),苯甲醛(ben-zaldehyde),去氫-β-紫羅蘭醇(dehydro-β-ionol),二氫獼桃內酯(dihydroacinidioline),4-(2′,3′,6′-三甲苯基)-3-丁烯-2-酮[4-(2′3′6′-trimethyphenyl)-3-buten-2-one][25],二甲基三硫化物(dimethyl trisulfide),1-辛烯-3-酮(1-octen-3-one),1,1,6-三甲基-1,2-二氫萘(1,1,6-trimethyl-1,2,3,4-tetrahydrox-aphthalene),α-環檸檬醛(α-cyclocitral),2,2,6-三甲基-5-環已烯醛(2,2,6-trimethyl-5-cyclohexenone),1-(甲硫基)庚-3-酮[1-(methylthiol)pentan-3-one],1-(甲硫基)辛-3-醛[1-(methylthio)octan-3-one],3-(甲硫基)已醛[3-(methylthio)hexanal],1-硝基-2-甲基丙烷1-nitro-2-methpropane)[26],牻牛兒基丙酮(gerany-lacetone),丙酮(acetone),6-甲基-5-庚烯-2-酮(6-methyl-5-hepten-2-one)1-庚烯-3-酮(1-penten-2-one),甲醇(methanole),2-異丁基噻唑(2-isobutylthiazole)[27],1-硝基-3-甲基本烷(1-nitro-3-methy-lbutane),β環檸檬醛(β-cyclocitral),環氧-β-cyclocitral),環氧-β-紫羅蘭酮(epoxy-β-ionone),3-甲基丁醛(3-methylbutanal)[24],2-異丁基氰化物(2-isobutyl cyanide),2-甲基丁醇(2-methylbutanol),3-甲基丁醇(3-methylbutanol),6-甲基-5-庚烯-2-醇(6-methyl-5-hepten-2-ol)[28],丁香酚(eugenol),3-甲硫基丙醛(methional)[29]。

果實中的苦味成分有柚皮甙(naringin),番茄鹼(tomatin)及咖啡酸(caffeic acid)[30]。

果實中還有甾醇類成分: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31]。

種子中含番茄甙(tomatoside)A[32],還含環木菠蘿烷醇(cy-cloartanol),環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羊毛甾-8-烯-3β-醇(la-nost-8-en-3β-ol),24-methylenecycloarta-nol)[33],羽扇豆醇(lupeol)[34]。種子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有亞油酸,棕櫚酸,油酸,硬脂酸(stearic aic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35]。

【藥理作用】 1.降脂降壓作用: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C,其酸性是由於檸檬酸及蘋果酸所致,口服西紅柿果膠,可降低飼膽甾醇大鼠血清及肝中的膽甾醇量。西紅柿汁可使貓血壓下降,平滑肌興奮。

2. 抗真菌作用:西紅柿鹼有抗真菌作用。能抑制某些對於植物或人有致病力的真菌;但對細菌之效力很差。其抑菌原理可能是在真菌的細胞膜內形成某種甾醇複合物。其甙元(西紅柿胺)作用很差。最初從西紅柿中提出的西紅柿素,其中混有蘆丁,特別是其甙元--槲皮素;槲皮素能拮抗西紅柿鹼的抗菌作用, 因而西紅柿素的抗真菌作用不強。

3. 消炎作用:西紅柿鹼在動物實驗申有明顯的消炎作用。給大鼠肌肉注射 1-10mg/kg或口服15-30mg/kg能顯著減輕角叉菜引起的足踝水腫;切除腎上腺後,作用更明顯。皮下注射5-10mg/kg共7天,可抑制肉芽組織的形成。對小鼠皮下注射10mg/kg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其甙元無抗炎作用。儘管其化學結構與甾醇相似,但其抗炎作用在多方面卻與非甾醇類抗炎藥相似。其抗炎作用的原理,可能與其抗介質的性質有關。在離體豚鼠迴腸上,番茄鹼能拮抗組織胺、乙醯膽鹼、緩激肽、氯化鋇等引起的收縮反應;但不能阻止催產素對子宮的作用。在整體試驗中(對豚鼠腹腔注射 3-20mg/kg, 番茄鹼能明顯降低由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對組織胺噴霧引起的反應亦有部分拮抗作用,但對過敏性休克(豚鼠雞蛋清致敏法)則無作用。尚有報告,番茄鹼中常混有另一種與其化學性質很相近的物質(名 Gomatine,與 Tomatinie可能為異構體),其抗組織胺作用遠較強大。番茄鹼對假性膽鹼酯酶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對真性膽鹼酯酶的作用很小。

4.毒性:番茄鹼毒性很小, 口服較大劑量和較長時間亦未發現毒性反應,可能系吸收很少的原故。皮下注射可引起局部壞死,其油膏(治真菌病)塗於皮膚並無刺激性,對粘膜則可能有刺激性。給大鼠或兔靜脈注射,可引起急驟、短暫的血壓下降,對心率無影響,體內及體外試驗均可引起溶血。

【性味】 味酸;甘;性微寒

【功效與作用】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主口渴;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適量;或生食。

【各家論述】 《陸川本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治口渴,食欲不振。

【摘錄】 《中華本草》

參看

關於「西紅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