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型頸椎病
A+醫學百科 >> 頸型頸椎病 |
頸型頸椎病實際上是各型頸椎病的早期階段,大多處於頸椎椎節退行性變開始時,通過竇椎神經反射而引起頸部症状。但如處理不當,易發展成其他更為嚴重的類型。
頸椎病包括: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目錄 |
頸型頸椎病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由於頸椎退變,髓核與纖維環脫水、變性,直接刺激竇椎神經末梢而致病。
(二)發病機制
在頸椎退變初期,主要表現為髓核與纖維環的脫水、變性與椎節局部張力降低,進而繼發引起椎間隙的鬆動與不穩,患者的症状常於晨起、過勞、姿勢不正及寒冷刺激後突然加劇。椎節的失穩不僅引起頸椎局部的內外平衡失調及頸肌防禦性痙攣,且同時直接刺激分布於後縱韌帶及兩側根袖處的竇椎神經末梢,以致引起頸部症状。此時大多表現為局部疼痛、頸部不適感及活動受限等。少數病例可因反射作用而有一過性上肢(或手部)症状,其範圍與受累的椎節相一致。當機體通過調整及代償作用使頸部建立起新的平衡後,上述症状即逐漸消失。因此,大多數病例有可能自愈,或僅採取一般措施即可使症状緩解,甚至消失。對於發病時間較晚的大椎管者,其病理改變多較複雜,除上述病理生理改變外,尚可伴有椎節邊緣骨質增生及骨贅形成等病理改變。
頸型頸椎病的症状
臨床症状:
1.發病年齡 以青壯年者為多,但對椎管矢狀徑較大者,可在45歲以後首次發病。
2.發病時間 除晨起時多見(與枕頭較高或睡眠姿勢不當有關)外,亦常常見於長時間低頭工作或學習後,表明與椎間盤間隙內壓力升高直接相關。
3.常見症状 以頸部酸、痛、脹及不適感為主,尤其是患者常常訴說頭頸不知放在何種位置為好。約半數患者頸部活動受限或取被迫體位,個別病例上肢可有短暫的感覺異常。
4.檢查所見 頸部多取「軍人立正體位」,即頸部呈伸直狀,生理曲度減弱或消失。患節棘突及棘突間可有壓痛,一般較輕。
診斷:
1.臨床特點 主要為主訴頸、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覺異常,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及頸部呈僵直狀。
2.影像學改變 X線片上顯示頸椎曲度改變,頸椎側位動力性片上可顯示椎體間關節不穩、鬆動及梯形變(較之磁共振檢查出現為早);MRI片顯示椎間盤變性或後突征。
3.除外其他疾患 主要是除外頸部扭傷、肩關節周圍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因頸椎間盤退變所致的頸肩部疼痛。
頸型頸椎病的診斷
頸型頸椎病的檢查化驗
X線片上除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消失外,在動力性側位片上約1/3的病例患節椎間隙顯示鬆動及梯形變。MRI片顯示髓核可有早期變性征,少數病例可發現髓核後突征。
頸型頸椎病的鑒別診斷
頸型頸椎病易和多種病患相混淆,應引起重視,現分述於後。
1.頸部扭傷
(1)概述:頸部扭傷,俗稱落枕,系頸部肌肉扭傷所致,因其發病與頸型頸椎病相似,多於晨起時發病,因此兩者易被混淆,甚至個別醫師不恰當地將兩者視為同一種疾患。頸部扭傷的病因多是由於睡眠時頸部體位不良,以致局部肌肉被扭傷之故,完全不同於因椎間盤退變而引起的頸型頸椎病。因此,在治療上,對頸型頸椎病患者以牽引療法為主,而對頸部扭傷患者,牽引不僅無效,且反而可加重病情。為此,兩者應加以鑒別。
(2)鑒別要點:主要依據以下四點:
①壓痛點:頸型頸椎病患者的壓痛點見於棘突及兩側椎旁處,程度多較輕,用手壓之患者可忍受,且疼痛範圍與受累的神經根分布區一致。而落枕者的壓痛點則見於肌肉損傷局部,以兩側肩胛內上方處為多見,急性期疼痛劇烈,壓之常無法忍受。
②肌肉痙攣:頸型頸椎病患者一般不伴有頸部肌肉痙攣,而在頸部扭傷者則可觸及伴有明顯壓痛的條索狀肌束。
③對牽引試驗的反應:檢查者用雙手稍許用力將患者頭頸部向上牽引起時,頸型頸椎病患者有症状消失或緩解感,而頸部扭傷者則疼痛加劇。
④對封閉療法的反應:用1%普魯卡因5ml做痛點封閉,頸型頸椎病患者多無顯效,而頸部扭傷者則症状立即消失或明顯緩解。
2.肩關節周圍炎
(1)概述:肩關節周圍炎又名「冰凍肩」,因其多在50歲前後發病,故又稱之為「五十肩」。其好發年齡與頸椎病相似,且多伴有頸部受牽症状,兩者易混淆。但因二者的治療方法明顯有別,故應加以鑒別。
(2)與頸型頸椎病的鑒別要點:
①疼痛點:頸型頸椎病所引起的疼痛多以棘突及椎旁處為中心;而肩關節周圍炎患者的疼痛則多局限於肩關節及其周圍處。
②肩關節活動範圍:頸型頸椎病一般不影響肩部活動;而肩關節周圍炎患者的肩關節活動範圍均明顯受限,尤以外展時為甚,呈「凍結」狀。
③對針灸療法的反應:對肩關節周圍炎患者針刺肩三針穴或條口透承山穴多可立即獲得療效(肩部酸痛減輕及活動範圍增加),而對頸型頸椎病患者則針阿是穴有效。
④影像學檢查:頸型頸椎病患者的X線平片可顯示頸椎的生理曲度消失,在動力性側位片上可有梯形變;而肩關節周圍炎患者一般無此現象。必要時可參考MRI檢查結果。
除以上四項鑒別要點外,尚可參考對封閉療法及肩部推拿療法的反應等,在肩關節周圍炎時,此類療法均有顯效。此外,本病尚應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鑒別。
(1)概述: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為一種慢性疾患,多與風寒、潮濕等有關,除頸肩部外,全身各處均可發生,且除頸肩部外,腰骶部亦多見。位於頸肩部的肌纖維組織炎需與頸型頸椎病鑒別。
(2)鑒別要點:
①全身表現: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患者具有風濕病的一般特徵,如全身關節、肌肉酸痛(可有遊走性),咽部紅腫(扁桃體多伴有炎症),紅細胞沉降率增快,類風濕因子陽性和抗鏈球菌溶血素O測定多在500U以上。
②局部症状特點: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患者的局部症状多以酸痛感為主,範圍較廣,畏風寒,多無固定壓痛,叩之有舒適感。
③其他:尚可根據患者的發病情況、誘發因素、病史、既往對抗風濕藥物治療的反應及X線片所見等加以鑒別。
4.其他疾患 凡是可引起頸部疼痛和不適感的疾患均應進行除外診斷,尤其是脊柱本身的各種先天性畸形、炎症(以結核為多)等。因此,對所有主訴頸部症状者,應按常規拍攝正側位X線片,首先除外各種可在X線片上顯示的器質性疾患,尤其是對擬行手法推拿治療者,以防意外。之後再酌情決定需否做MRI或CT檢查,以求更進一步地了解與掌握病情,最後作出診斷。
頸型頸椎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辦公室工作人員首先在坐姿上應保持自然的端坐位,臀部和背部要充分接觸椅面,雙肩後展,兩肩連線與桌緣平行,脊柱正直,兩足著地。將桌椅高度調到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的最佳狀態,使目光平視電腦螢幕,雙肩放鬆。避免頭頸部過度前屈或過度後仰,以減輕長時間端坐引起的頸部疲勞。
1. 坐姿正確:要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確,使頸肩部放鬆,保持最舒適自然的姿勢。辦公室工作者,還應不時站起來走動,活動一下頸肩部,使頸肩部的肌肉得到鬆弛。
2. 活動頸部: 應在工作1~2小時左右,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前後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各個方向的最大運動範圍為準。使得頸椎關節疲勞得到緩解。
3. 抬頭望遠: 當長時間近距離看物,尤其是處於低頭狀態者,既影響頸椎,又易引起視力疲勞,甚至誘發屈光不正。因此,每當伏案過久後,應抬頭向遠方眺望半分鐘左右。這樣既可消除疲勞感,又有利於頸椎的保健。
4. 睡眠方式: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低。枕頭:中央應 略凹進,頸部應充分接觸枕頭並保持略後仰,不要懸空。習慣側臥位者,應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不要對著頭頸部吹冷風。
5. 避免損傷:避免和減少急性頸椎損傷,如避免猛抬重物、緊急剎車等。
6. 防寒防濕: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時受風寒侵襲。頸椎病患者常與風寒、潮濕等季節氣候變化有密切關係。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血液循環。冬季外出應戴圍巾或穿高領毛衫等,防止頸部受風、受寒。
7. 預防感染:積極治療頸部感染和其他頸部疾病。
頸型頸椎病的中醫治療
(1)氣血凝滯型。多因頸部反覆疲勞形成慢性勞損所致。臨床上有頸肩背強痛、酸硬,嚴重者甚至僵斜不能屈伸轉側,活動受限。一般疼痛多局限於某一側或某一肌群。常表現在晨起、久坐、看書、寫文章、看電視等頸項部長時間不動而症状加重,致氣血凝滯,經絡隔阻,脈多滯澀。治療以行滯化淤、通行經絡,佐以解痙止痛。以復元活血湯加白芍、木瓜、僵蠶、育皮、細辛、葛根為主方,5―10劑即可明顯見效。
(2)風寒濕痹型。多為夜臥當風或雨淋等外感風寒濕邪所致。臨床表現以頸項、肩背定位性疼痛,頸項僵直,難於側轉,屈伸功能明顯受限,常有強迫性斜頸位,或伴有頭痛頭沉、惡寒拘急等症。這是由於風寒濕邪凝滯經絡,氣血淤滯不得行所致,脈多浮緩或弦或緊。治療時用調和營衛、通達腠理,佐以解痙止痛的方法。以楊式蠲痹湯加葛根、木瓜、細辛、青皮為主方,5―10劑即可達到治癒標準。
另外,中醫藥治療頸椎病主要從活血通絡補腎等方面組方用藥。頸椎病的患者有手臂的麻木、頭暈等症状,中醫認為氣不通則麻,血不通則木,氣血不通則生麻木,可用下方治療30克、骨碎補30克、淫羊藿10克、鹿角霜10克、肉叢蓉20克、熟地10克、萊菔子15克、葛根20克、松節10克、全蠍3克、土鱉蟲10克。
上方加水適量,煮取150毫升,每日兩次溫服。
頸型頸椎病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1.以非手術療法為主 各種自我療法均有療效,尤以自我牽引、理療、按摩、中草藥外敷、頸圍外用及間斷性或持續性頸椎牽引等均可使症状緩解,應該說,輕重量(1~1.5kg)的牽引療法是最為有效的。
2.避免與消除各種誘發因素 應注意睡眠及工作時的體位,避免長期屈頸、頭頸部外傷、勞損及寒冷刺激。
3.手術療法 一般勿需施術;但對個別症状持續、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且已影響生活質量者,可酌情行椎節融合術,療效均較滿意,但應注意安全,避免併發症。
(二)預後
只要注意保護頸部,避免各種誘發因素,絕大多數病例均可痊癒;但如繼續增加頸部負荷及各種誘發因素,則有可能使病程延長或進一步發展。
頸型頸椎病的護理
頸椎病的九大鮮為人知的嚴重後果
1、中風:經不完全統計,中風病人有90%以上都有頸椎病,可很多人不注意,到中風後還不知道,特別有很多醫生也不了解;
2、頑固失眠,神經衰弱:經臨床觀察有這種病的人70%以上有頸椎病發生。可很多病人和醫生只是一味的治失眠;
3、反覆發作的頭暈:主要是椎動脈壓迫所引起,如果在高處作業、河邊行走、開車途中、機器操作時突然暈倒,就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
4、嚴重的記憶力下降;
5、頸部僵硬不能轉動;
6、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8、高位截癱;
9、耳聾。
頸型頸椎病吃什麼好?
頸型頸椎病食療方:
1、白芍木瓜湯 材料:木瓜15克、白芍24克、靈仙12克、葛根30克、甘草10克、雲苓20克、雞血藤15克、狗脊15克 製法:洗淨煮湯。
2、生蠍子湯 材料:生蠍子30克、田七6克、瘦肉50克 製法:先用開水燙活蠍子,再把田七、瘦肉洗淨,加水1500克煮湯。
4、蘇子6克,伏龍肝10克煎激發去渣取汁,與粳米50克粥服。
5、牛肉50克切成肉丁,同糯米100克放入沙鍋內煮粥,待肉爛粥熟後,加入姜、蔥、油、鹽等調味品服。
頸椎病飲食調理應遵循的原則
1、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
2、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
3、飲食有度,不要做到飢飽失常。
4、不要經常吃生冷和過熱的食物。
5、應戒煙、酒。
頸型頸椎病適宜吃什麼?
適宜多食具有祛風散寒、溫通經絡、除濕蠲痹作用的性味辛熱溫暖的食品,
急性期飲食宜清淡,主食以大米、粗糧為好;
久病有體虛徵象,則可適當進食滋養性肉、蛋、奶類食物。
宜食薏米、黃蟮、櫻桃、葡萄、木瓜、生薑、桂皮、蔥、烏飯樹葉、蜂王漿、大豆卷、酒。
熱痹患者,則宜吃絲瓜、冬瓜、瓠子、苦瓜、綠豆、綠豆芽、赤小豆、豆腐、蘆根、金銀花、生地黃等可清熱除痹之食物。
頸型頸椎病不能吃什麼?
忌食生冷性涼、粘糯滋膩的食物。
風寒濕痹患者忌食柿子、柿餅、西瓜、紅薯、生菜瓜、竹筍、芹菜、枸杞頭、馬蘭頭、生黃瓜、豆腐、綠豆、螺螄、田螺、螃蟹、蚌肉、蜆肉、海帶等生冷性涼食品。
熱痹患者忌食胡椒、辣椒、花椒、肉桂、白酒、姜、蔥等溫熱助火物品。
參看
關於「頸型頸椎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