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蠶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蓖麻蠶
Bì Má Cán
蓖麻蠶
別名 木薯蠶
功效作用 祛風除濕;止痛。主風濕痹痛;關節不利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蓖麻蠶(eri-silkworm)

大蠶蛾科樗蠶的一亞種。原產印度 ,1938 年前後引入台灣高雄,1940年後引入中國東北、華東、華南等地。產絲的重要蠶種之一。繭精鍊後,成為絹紡的優良工業原料。絲的性質基本與家蠶相似,且彈性好,經梳理後可得1~4級的長纖維60.9%,短纖維35.3%,損耗僅3.8%。

蓖麻蠶繭不能繅絲,只能作絹紡原料,紡制蓖麻絹絲。也有與桑蠶廢絲、柞廢絲、苧麻、化纖等混紡的蓖麻混紡絹絲。

蓖麻蠶為多化性,在適宜條件下無滯育期,可全年連續飼養。在中國一年最多可發生 7 代。成蟲一般傍晚交配,交配時間與卵的受精率很有關係,雄蛾需要交配 4 小時後才射精,交尾時間短不但受精卵少,產卵量也顯著減少;因此交配時間必須在14小時以上才能達到制種要求。幼蟲食性廣泛,除食蓖麻葉外,也可用木薯、臭椿、紅麻、馬桑等葉片飼養;萵苣蒲公英等已作為試驗飼養寄主

一種無滯育期多化性完全變態的絹絲昆蟲,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為Attacus cynthia ricini Boisduval,因主食蓖麻葉而得名。

蓖麻蠶一個世代經過卵、幼蟲、蛹、成蟲4個發育階段。世代長短隨季節、地區、飼料等不同而有差異。在中國一般夏秋季一個世代經過45-50天,冬春季經過55-60天,中國北方各省經歷越冬期,一個世代可長達180天左右。

卵:橢圓形,長約2.5mm,寬約1.9mm,每克卵約500—600粒。卵色與蠶的血色有關,黃血系卵呈淡黃色;白血系卵呈淡綠色。卵殼由堅硬的卵殼質構成,殼外有膠質,彼此容易粘連。

幼蟲:4眠5齡。蟲體分頭、胸、腹3部。頭部的外皮硬化,形成頭殼,頭殼兩側有單眼6對。一般雌蠶體軀較雄蠶大。

蛹:化蛹初期,蛹色淡黃,背部略深。化蛹3天後,逐漸變為深褐色。蛹在25±2℃環境中約20天羽化,相對濕度以75-90%為宜。

成蟲(蛾):一般在早晨開始羽化,先從蛹的中胸背板中央縱線處裂開,約經2分鐘,前胸與中胸交接處橫裂開,慢慢伸出蛾的頭部及胸腹部。羽化過程的40分鐘,雄蛾所需時間較長。

蓖麻蠶原產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18世紀開始從印度傳出,中國、美國、斯里蘭卡、馬爾他、義大利、菲律賓、埃及、日本、朝鮮等國先後引種飼養。蓖麻蠶一個世代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卵期經過約10d,幼蟲4眠5齡期為20d,蛹期約為20d,完成一個世代經過約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時均難孵化,適宜溫度為25℃左右;幼蟲期在飼養適溫在24℃左右;蛹期的保護溫度以25℃左右為宜,相對濕度為75%--90%。至生長極度時,體重7g上下,約比蟻蠶增加5400倍。

蓖麻蠶研究和教育機構 開展蓖麻蠶研究、培養蓖麻蠶研究人員的主要單位有: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指導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廣東省湛江蓖麻蠶研究所,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蠶桑研究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蠶桑試驗站,廣西南寧絹紡廠,安徽農學院蠶桑系,廣西農學院蠶桑專業,華南農業大學蠶桑系等。  

藥材

藥名:蓖麻蠶

別名:木薯蠶

漢語拼音:bI mA cA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Donovan)

中藥化學成分:蛹含蛋白質類,脂類細胞色素(cytochrome)C,膽鹼(choline),維生素B類,生物素(biotin),肌醇(inositol),糖原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肪肪酸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為主,含少量的C14酸。蛹血淋巴含二甘油酯脂蛋白I和II,膽甾醇(cholesterol),類酯,磷脂類,胺基酸類類胡蘿卜素。磷脂有磷脂醯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醯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鞘磷脂(sphingomyelin)。類胡蘿卜素有β-胡蘿卜素(β-carotene),葉黃素(lutein)。胺基酸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a),脯氨酸(threon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mine),纈氨酸(valine), 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組氨酸(histidine),賴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等。

繭殼蠟,主由烴類、高級脂族醇的脂肪酸酯、游離脂話醇、脂肪酸等組成。

幼蟲含金合歡醇(farnesol),金合歡醛(farnesal)。從角皮提行白色粉末,由1-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和1-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組成,比例為99.4:0.6。睾丸含酸性磷酸酯

絲腺含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L-丙氨酸轉氨酶,L-天冬氨酸轉氨酶,α-酮酸丙酮酸(pyruvic acid),草醯乙酸,丙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酸性磷酸酶等。絲膠蛋白(sericin)含甘氨酸,絲氨酸,蘇氨酸,天冬氨酸。

血含氮,鈉,鉀,鈣,鎂,磷酸鹽11.015mg/100ml。血淋巴含α-氨基異丁酸(α-aminoisobutyric acid),高精氨酸(homoarginine),羥脯氨酸(hydroxyproline),瓜氨酸(citrulline),鳥氨酸(ornithine)等多種胺基酸;尚含胍基衍生物,正磷酸鹽,α-甘油磷酸鹽(α-glycerophosphate),磷酸膽鹼(phosphoryl choline),磷酸乙醇胺(phosphorylethanolamine),N-乙醯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尿嘧啶核甙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

卵含α-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組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脯氨酸,絲氨酸,酪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蛋氨酸亞礬(methionine sulfoxide),精氨酸,α-氨基丁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以及2個的胍基衍生物。卵殼含50.45%氮,0.245%磷,尿素,有機硫等,卵殼水解後得16種以上胺基酸及胍基衍生物。

全體含精氨酸酶(arginase),鳥氨酸δ-轉氨酶(ornithine δ-transaminase),側鏈轉氨酶(side chain transaminase),蛻皮素(ecdysone)。脂肪體含鳥氨酸,尿素,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α-酮戊二酸,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二氫吡咯酸-5-羥酸還原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

功效:祛風除濕;止痛

科屬分類:天蠶蛾科

主治:風濕痹痛;關節不利

生態環境:每年發生6代、7代。幼蟲比蓖麻葉為食。

採收和儲藏:將幼蟲置沸水中略燙,取出拌以草木灰,晒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關於「蓖麻蠶」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