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苦地膽
Kǔ Dì Dǎn
苦地膽
別名 天芥菜、雞痾粘、土柴胡、馬駕百興、草鞋底、地膽頭、磨地膽、牛插鼻、鐵燭台、披地掛、地枇杷、牛托鼻、土蒲公英、吹火根、毛兜細辛、鋪地娘、鐵掃帚、鐵答杯、鐵丁鏡、一刺針、鐵燈柱、毛刷子、地苦膽、苦龍膽草、鐵燈參、披地持、地楷杷、鐵筶杯、一針刺、兔耳風、草鞋根、理肺散、鋪地丹、牛吃埔、鐵燈盞、兒童草、假蒲公英
功效作用 涼血清熱利水解毒。治鼻衄黃疸淋病腳氣水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英文名 Scabrous Elephantfoot Herb, all-grass of Scabrous Elephantfoot
始載於 生草藥性備要
毒性 無毒
歸經 肺經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名稱】: 苦地膽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地膽頭Elephantopus scaber Linn.的乾燥全草。

【出處】: 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第一冊

【別名】:苦龍膽草、天芥菜、雞痾粘、土柴胡、馬駕百興、草鞋底、牛插鼻、鐵燈參、披地持、地楷杷、牛托鼻、土蒲公英、吹火根、毛兜細辛、鋪地娘、鐵掃帚、鐵筶杯、鐵丁鏡、一針刺、鐵燈柱、毛刷子、地苦膽、兔耳風、草鞋根、理肺散、鋪地丹、牛吃埔、鐵燈盞、兒童草、假蒲公英

【 簡介】原植物 地膽頭為具根狀莖的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莖粗壯,二歧分枝,密被白色緊貼硬毛。葉大部分基生,近無柄,匙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18厘米,寬2~4厘米,頂端鈍,基部漸狹,邊緣具淺鈍齒,兩面被長硬毛;葉脈羽狀,側脈10對以上,離緣彎拱網結。頭狀花序小,具4朵花,密集成頂生的復頭狀花序,基部圍以3片卵形的葉狀苞片;總苞片2層,長橢圓形,頂端漸狹成刺尖,被短糙毛;花秋冬開,淡紫色,同型,全為兩性管狀花,花冠長約8毫米,檐部擴大成漏斗狀,上端5裂,常1片深裂;花藥基部具鈍耳;花柱枝絲狀,頂端鑽形。瘦果紡錘形,具10縱棱,被短柔毛。冠毛為5條硬刺毛,基部寬扁。

生於路旁、林緣或空曠草地上。分布我國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全世界各熱帶地區均有。

【採收加工】 春、夏、秋季均可採收。拔取全株,抖淨泥沙,晒乾。

【藥材性狀】 根狀莖長僅1~2厘米,下端叢生多數黃色鬚根。葉多為根生,近無柄,葉片紙質,皺縮,匙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通常8~12厘米或過之,灰綠色,疏被白色長硬毛,邊緣具疏齒或近全緣。花莖自葉叢中抽出,高出葉叢之上,直而硬,稍扁,長達25厘米,被硬毛,斷面中空;莖生葉極少。頭狀花序於花莖上頂生,花冠多脫落。以葉多,色灰綠,無花者為佳。

Bkdqu.jpg

性味和功用】 苦、寒。歸肺、肝經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於感冒鼻衄黃疸,腸胃炎,咽喉炎腎炎。外用治濕疹,疔瘡,蛇蟲咬傷。常用量10~15克。

【附註】 廣東汕頭和梅縣等地所用的地苦膽為本種同屬植物白花地膽頭E.tomentosus Linn.的全草。後者莖多分枝,葉莖生,花白色與本種不同。

【功用】: 歸肺、肝經。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於感冒,鼻衄,黃疸,腸胃炎,咽喉炎,腎炎。外用治濕疹,疔瘡,蛇蟲咬傷。

性味: 苦、寒。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散瘡,涼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傷,亦能止血。治腸風下血。

2.《本草綱目拾遺》:葉:可貼熱毒瘡。

3.《廣州植物志》:治濕熱

4.《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消脹

5.《南寧市藥物志》:葉:敷熱毒瘡,乳癰跌打

6.《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治痧氣熱病,搗爛敷熱瘡。煎湯熏洗兼內服治眼睛上膜。

7.《閩東本草》:溫脾利水,寬中下氣。治水腫,腹脹咳嗽疳積疝氣

【用藥禁忌】《南寧市藥物志》:體虛者忌之。《廣西中藥志》:寒症勿用。《泉州本草》:孕婦慎用。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應用地膽草注射液(水煎濃縮後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鉛去掉沉澱製成)作體外抑菌試驗(紙片法,每紙片含生藥量約30mg),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傾注法,每15ml含生藥18-24g時,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2.抗炎:煎劑10g/kg灌胃,對大鼠蛋清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乙醇製劑5g/kg灌胃,對甲醛性關節炎亦有抑制作用。

3.抗腫瘤:地膽草內酯及地膽草新內酯在體內、外對KB細胞細胞毒性活性,地膽草內酯對小鼠白血病P388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地膽草內酯、地膽草新內酯分別為50-100mg/kg,對大鼠瓦克肉瘤-256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在體外對人鼻咽癌-KB細胞半效抑制濃度為0.28-2.0μg/ml;去氧地膽草內酯對大鼠瓦克瘤-256亦有顯著抑制作用。

關於「苦地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