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防治/脫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老年百病防治》 >> 外科疾病 >> 脫肛
老年百病防治

老年百病防治目錄

脫肛又稱肛管直腸脫垂,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多見於老年人、小兒和久病體弱的患者,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疾患。

[發病原因]

脫肛是由於直腸周圍組織和肛門括約肌鬆弛無力所致,老年人引起脫肛的原因主要有:

1.年老體弱。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直腸粘膜下層鬆弛,容易與肌層分離,形成直腸粘膜脫垂

2.多次分娩。婦女多次分娩,肌肉張力減退骨盆肌肉鬆弛、因而直腸周圍組織亦鬆弛,失去支持固定作用,發生直腸脫垂

3.疾病影響。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習慣性便秘、長期咳嗽前列腺肥大、膀胱結石等,或因久病致直腸周圍組織鬆弛,或因持續性增加腹壓、均可導致脫肛發生。此外,晚期內痔直腸息肉、直腸腫瘤等疾患,由於經常脫出,將直腸粘膜向下牽引,長此以往,可合併直腸粘膜脫垂。

4.神經營養障礙。患神經性疾病或神經營養障礙,由神經支配的直腸周圍組織和肛門括約肌鬆弛無力,可引起直腸粘膜、直腸、肛管脫垂。

中醫認為,脫肛的病變部位雖在大腸,但肺與大腸相表裡,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腎開竅於二陰,故肺、脾胃、腎等臟腑的病變均可影響大腸而發生脫肛。老年人氣血衰退,中氣不足,或婦女多次分娩,耗傷氣血,或久瀉久咳等均可致氣虛下陷,固攝失司而發生本病。此外,飲食不節,恣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均可致濕熱下注而發為脫肛。

臨床表現

本病起病緩慢,無明顯全身症状。早期只在排大便時直腸粘膜脫出,便後能自行回納,日久長期反覆,可引起直腸粘膜充血水腫糜爛,常可見血性粘液從肛門流出,刺激肛門周圍皮膚引起瘙癢。因病久體弱或日久失治,可致直腸或部分乙狀結腸脫出,且不易回復,須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方能回納。常伴有大便不淨,大便不暢,下腹部墜脹,腰及兩下肢酸脹沉重。臨床上根據脫垂的輕重,常將脫肛分為三度:粘膜脫垂稱一度脫垂,表現為脫出物呈淡紅色,長3~5厘米,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後可自然回復;直腸全層脫出稱二度脫垂,表現為脫出物呈圓錐形,淡紅色,為環狀而有層次的粘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長約5~10厘米,肛門鬆弛,便後有時需用手回復;直腸、肛管翻出於肛門外稱三度脫垂,表現為脫出物長達10厘米以上,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鬆弛無力。

[預防措施]

1.防治脫肛誘因。久瀉、久咳、便秘等疾病易致老年脫肛,積極防治這些疾病,可減少脫肛的發生。

2.飲食有節。避免過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可減少體內的濕熱蘊積,預防濕熱下注,可有效地預防脫肛。

3.加強飲食營養。老年人應注意飲食營養搭配,合理膳食,避免營養不良致體質虛弱,中氣足則不發生本病。

4.避免多胎生育。多胎生育者極易患本病,故積極提倡計劃生育,少生優生,可減少本病的發生。

5.生活起居有度。老年人平素生活應有一定的規律,勿過勞過逸,過勞則耗傷氣血,過逸則氣血郁滯,均易患本病,勞逸結合,則氣血條達,可預防本病。

6.保持肛門清潔衛生。老年人已患有脫肛者,應及時回復納入,保持肛門清潔衛生,避免並發感染

[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本病西藥無特效藥物治療,患病者應注意休息,勿站立及勞累過度,加強飲食營養,少吃辛辣發物,注意預防感染。

2.中醫辨證論治。氣虛下陷,表現為直腸脫出於肛外,便後脫出,甚或行走、站立、咳嗽、排尿用力時亦脫出,伴見神疲體倦,納減,便溏者,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柴胡6克、生黃芪36克、升麻10克、党參15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當歸10克、金櫻子10克、訶子10克、五倍子6克、炙甘草6克)以益氣升提,收澀固脫;脾腎兩虛,表現為直腸滑脫不收、肛門墜脹、頭暈心悸腰膝酸軟者,可選用大補元煎加減(党參15克、山藥15克、熟地12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5克、杜仲10克、當歸10克、菟絲子15克、肉蓯蓉10克、五味子6克、金櫻子10克)以脾腎雙補;濕熱下注,表現為肛腸脫出腫痛肛門灼熱、身熱口臭、便結尿黃者,可選用涼膈清腸散加減(生地12克、黃芩10克、黃連6克、當歸16克、白芍10克、川芎6克、升麻10克、黃柏6克、銀花15克、槐花10克)以清熱燥濕解毒

3.單方驗方。脫肛使用以下單方驗方可收到較好效果。

(1)石榴皮30克、明礬15克,水煎洗患處,用於脫肛不收者。

(2)馬勃15克,焙乾研細末,香油調搽,用於脫肛、肛門紅腫者。

(3)升麻9克、烏梅6克、紫背浮萍4.5克,前二藥炒炭,入紫背浮萍共研細末,脫肛時搽敷患者。

(4)使君子去殼取仁,搗爛後加入適量飴糖,製成丸藥,每丸重3克,備用。每次丸,以瘦豬肉100~250克並炖,3日服湯藥1次,3次為1療程。

(5)木鱉子15克,研極細末備用。先用升麻、烏梅、枳殼各30克,煎水洗患處,洗後擦乾,再用上述藥汁調木鱉子末成糊狀,塗於患處,送入複位,然後令患者躺半小時即可。

(6)石榴皮90克、五倍子30克、明礬15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30分鐘,濾去藥渣,趁熱先熏後洗,同時將脫出部分輕輕托回,早晚各熏洗1次,直至痊癒。

(7)生黃芹15克、升麻9克、五倍子30克,水煎服,用於氣虛脫肛。

(8)炒王不留行30克,為細末,每早晚開水送服9克,適用於便秘脫肛。

(9)党參30克、升麻32克、卷柏9克、蒲公英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劑,早晚2次分服,用於氣虛挾有濕熱脫肛。

(10)烏龜頭置瓦上文火焙乾(不要燒焦),並研細末,貯存備用,每日2次,早晚各服1個,白開水送服。

4.針灸治療。主穴百會、長強、承山。配穴大腸俞秩邊、提肛穴。針刺長強與承山二穴,中等刺激手法,艾灸百會穴。三個配穴可交替使用。

5.手術及注射治療。二、三度脫肛,用以上治療方法無效者,可採用手術與注射治療。本療法主要是通過注射或結紮方法,使直腸與周圍組織或直腸各層組織粘連固定,直腸不再下脫。

參看

32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 |  32
關於「老年病防治/脫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