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孤立性心肌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心血管疾病 >> 心肌炎 >> 孤立性心肌炎
病理學

病理學目錄

孤立性心肌炎(isolated myocarditis)亦稱特發性心肌炎(idiopathic myocarditis),至今原因不明。因其首先由Fiedler(1899)所描述,又稱Fiedler心肌炎。多見於20~50歲的青、中年人。急 性型常導致心臟擴張,可突然發生心力衰竭致死。

【病變】

組織學變化分為兩型:

1.瀰漫性間質性心肌炎(diffuse interstitial myocarditis)鏡下,心肌間質和小血管周圍有多量淋巴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浸潤。有時也可見到嗜酸性粒細胞和少量中性粒細胞心肌細胞較少發生變性、壞死

2. 特發性巨細胞性心肌炎(idiopathic giant cell myocarditis)病變特點是心肌內有局灶性壞死及肉芽腫形成(圖8-43)。病灶中心部可見紅染、無結構的壞死物,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單核 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混有許多多核巨細胞。巨細胞的形態、大小各異,可為異物型或Langhans型多核巨細胞(圖8-44)。

特發性巨細胞性心肌炎


圖8-43 特發性巨細胞性心肌炎

圖示左心室心肌的炎症及壞死灶(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區域),男性,37歲

特發性巨細胞性心肌炎


圖8-44 特發性巨細胞性心肌炎

心肌層內可見多數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

參考

32 免疫反應性心肌炎 | 心包炎 32
關於「病理學/孤立性心肌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