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血管擴張藥
A+醫學百科 >> 周圍血管擴張藥 |
周圍血管擴張藥(peripheral vasodilators),能直接擴張小血管平滑肌或通過作用於腎上腺素能受體而舒張周圍血管的藥物。現已把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也看作血管擴張藥。周圍血管擴張藥在臨床上主要用於周圍循環障礙性疾病如肢端動脈痙攣症、偏頭痛、梅尼埃爾氏病、閉塞性脈管炎、腦血栓形成、降血壓,也用以抗心力衰竭。
直接舒張血管藥
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①肼苯噠嗪。直接鬆弛小動脈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降血壓。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心輸出量增加。久用可致腎素分泌增加,醛固酮增加,水鈉瀦留而降低效用。其特點為舒張壓下降較明顯,並能增加腎血流量,多用於腎型高血壓及舒張壓較高的病人。用藥途徑為口服。不良反應有頭痛、眩暈、嘔吐、心悸等。長期大劑量使用本藥,可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狼瘡樣反應。對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硝普鈉。直接鬆弛小動脈及小靜脈平滑肌,降血壓,減輕前、後負荷,因而心肌負荷減輕,氧需要量降低,對肺動脈壓力亦能明顯降低。作用強而迅速,給藥後5分鐘見效,停藥後作用能維持2~15分鐘。用於高血壓急症,包括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和惡性高血壓以及心力衰竭。一般為靜脈滴注給藥。用藥期間,應嚴密監測血壓、心率,以便隨時調節給藥劑量。停藥時應逐漸減量,並增加口服血管擴張藥,以免出現症状反跳。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可出現險峻的低血壓症。本品溶液需臨用前配製,12小時內用完。由於見光易變質,滴注瓶應用黑紙遮住。在用藥過程中可出現噁心、嘔吐、精神不安、肌肉痙攣、頭痛、厭食、皮疹、出汗、發熱等。長期應用由於硫氰化物貯蓄可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
③長壓定。直接作用於血管壁,擴張小動脈,降低外周阻力,降血壓,對容量血管沒有影響,故能提高靜脈迴流。對心肌血流可顯著增加。作用原理與肼苯噠嗪相似,其降壓作用比肼苯噠嗪強。可用於頑固性高血壓及腎性高血壓。與心得安合用有協同作用。用藥途徑為口服。不良反應常見水鈉瀦留、心動過速,常伴以S-T段降低,T波平坦或倒置。少數患者出現皮疹、血小板減少症。久用可致多毛。
④吲噠胺(壽比山)。主要抑制血管平滑肌鈣離子內流,降低血管張力,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與一般鈣拮抗劑不同,它不減慢心率,不抑制心肌收縮力。有利尿作用。本品口服,不良反應很輕,個別有眩暈、頭痛、噁心、失眠等。
⑤煙酸。有較強的周圍血管擴張作用,口服數分鐘即見效,可維持數分鐘至1小時。用於血管性偏頭痛、頭痛、腦動脈血栓形成、肺栓塞、梅尼埃爾氏病、凍傷、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等。用法為口服。大劑量可降血脂。不良反應為:皮膚潮紅、熱感、瘙癢、噁心、嘔吐、心悸等。潰瘍病、肝疾患、痛風、糖尿病等禁用。
⑥地巴唑。對血管平滑肌有直接鬆弛作用,使血壓下降,用於輕度高血壓、腦血管痙攣等。用藥途徑為口服或靜注。
⑦罌粟鹼。對血管、支氣管、胃腸道、膽管等平滑肌都有鬆弛作用,使冠狀動脈擴張,外周阻力及腦血管阻力降低,用於腦血栓形成、肺栓塞、肢端動脈痙攣症及動脈栓塞性疼痛等。用藥途徑為口服、肌注或靜注。靜注過量或速度過快可導致房室傳導阻滯、心室顫動,甚至死亡。應稀釋後緩慢推入。
⑧桂益嗪(腦益嗪)。對血管平滑肌有直接擴張作用,改善腦循環及冠脈循環,用於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動脈硬化、腦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恢復期、腦外傷後遺症、內耳眩暈症、冠狀動脈硬化等。用藥途徑為口服或靜注。不良反應為嗜睡、皮疹、胃腸道反應等。
⑨氟苯桂嗪。對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其作用及用途與桂益嗪相似,此外它對注意力減退、記憶力障礙、眩暈、平衡功能障礙有一定療效。一般為晚間頓服。
⑩抗眩啶(培他啶)。一種組胺類藥物,具有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能增加腦血流量及內耳血流量,消除內耳性眩暈、耳鳴及耳閉感。亦用於腦動脈硬化、缺血性腦血管病、頭部外傷等。用法:口服或肌注。不良反應為口乾、胃部不適、心悸、皮膚瘙癢等。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及嗜鉻細胞瘤患者慎用。
α-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藥( α-阻滯藥)
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①酚妥拉明(瑞支亭)。有血管舒張和心臟興奮作用,且對血管平滑肌有直接舒張作用。臨床用於血管痙攣性疾病如肢端動脈痙攣症(雷諾氏病)、手足發紺症、感染中毒性休克以及嗜鉻細胞瘤的診斷試驗等。又用於B型肝炎,對肝臟血管有擴張作用,改善血液循環。用法:治療血管痙攣性疾病為肌注或靜注。抗休克時用靜滴的方法。診斷嗜鉻細胞瘤,靜注5mg,注後每30秒鐘測血壓1次,可連續測10分鐘,若在2~4分鐘內血壓降低4.67/3.33kPa(35/25mmHg) 以上時為陽性結果。不良反應為直立性低血壓、鼻塞、瘙癢、噁心、嘔吐等。低血壓、動脈硬化、心臟器質性損害、腎功能減退者忌用。
②氫麥角鹼。能擴張周圍血管、降低血壓,減慢心率,並有中樞鎮靜作用。用於動脈內膜炎、肢端動脈痙攣症、血管痙攣性偏頭痛等。用法: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也可舌下給藥。不良反應為直立性低血壓,禁用於低血壓症、動脈硬化、心臟器質性損害、腎功能障礙患者及老人。
③哌唑嗪。為選擇性突觸後 α1-受體阻滯藥,擴張動、靜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壓,並能降低前、後負荷,改善心臟功能,可用於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後心力衰竭。它不影響 α2-受體,不會引起明顯的反射性心動過速,也不增加腎素的分泌。用藥途徑為口服,不良反應為首次給藥可致「首劑現象」,服藥30~90分鐘出現站立位血壓顯著下降、昏厥、衰弱、心悸等。首次服藥應在臨睡前,並且由小劑量開始。不良反應較輕,有頭痛、乏力、噁心、水腫、排尿困難、鼻塞、便秘、過敏性皮疹等。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①甲巰丙脯酸(卡托普利)。有效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它與AGⅠ(血管緊張素Ⅰ)或緩激肽競爭地結合於AGⅠ轉化酶,從而抑制其正常功能,使無活性的AGⅠ不能轉化為有活性的AGⅡ,醛固酮分泌及血管加壓素分泌減少。同時緩激肽水解受阻,血中緩激肽濃度增高,繼之PGE2、PGI2形成也增加。總的效果導致血管舒張,外周阻力降低,血壓下降。同時使心臟的前、後負荷減輕,故可用於頑固性慢性心力衰竭。降血壓時於飯前 1小時服用。不良反應為皮疹、瘙癢、味覺障礙、眩暈、頭痛、血壓過低、胃腸道紊亂。少數有蛋白尿、粒細胞缺乏症、腎功能損害。
②苯丁酯脯酸(依那普利)。在體內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作用較甲巰丙脯酸強8.5倍,口服吸收良好,在體內代謝脫去乙酯基而生成二羧酸代謝產物,然後發揮作用。其適應症與甲巰丙脯酸同。因不含巰基故較少引起甲巰丙脯酸樣反應,皮疹及味覺障礙輕。
關於「周圍血管擴張藥」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