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困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中樞性運動障礙小兒腦癱的臨床症状之一,表現為運動發育遲緩,比同齡兒童明顯落後,患兒抬頭、翻身、坐力困難。

目錄

翻身困難的原因

多年來,許多圍生期危險因素被認為與腦癱的發生相關,主要包括:早產與低出生體重、腦缺氧缺血產傷、先天性腦發育異常、核黃疸和先天性感染等。

近年來國內、外對腦癱的病因作了更深入的探討,一致認為胚胎早期階段的發育異常,很可能就是導致嬰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和易有圍生期缺氧缺血等事件的重要原因。胚胎早期的這種發育異常主要來自受孕前後孕婦體內外環境影響、遺傳因素以及孕期疾病引起妊娠早期胎盤羊膜炎症等。

曾有文獻把目前引起腦癱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父母親吸煙、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陰道出血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前置胎盤先兆流產或服用避孕藥、治療不孕的藥物、保胎藥等;高產次,高孕次,有死胎死產史,早產、流產史,雙胎多胎胎兒發育遲緩,宮內感染,宮內窘迫,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不良,妊娠反應重、臍帶繞頸急產,不恰當助產,產鉗分娩臀位產,產程長,早產兒過期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生後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核黃疸或黃疸延遲,顱內出血頭部外傷抽搐、感染、中毒營養不良等。

翻身困難的診斷

腦癱的表現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但早期多見:(腦癱嬰兒前半期(6個月以內)的早期症状。)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状,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 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状,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 診斷為腦癱。

3.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 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4.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5.哺乳困難,生後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吸吮後疲乏無力,經常出現嗆咳、吐奶現象,嘴不能很好閉合,體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勢,小兒出生後十分安靜,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 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7.不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9.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10.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誌。

11.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

13.注視手:6個月以後仍然存在,可考慮為智力低下。

14.小兒易驚:抽搐、尖叫或煩躁不安

15.自發運動少或不動或易打挺,全身鬆軟、肌肉鬆弛或全身發硬,經常從襁褓中竄出去

有些腦損傷較輕微,在嬰兒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状,但在嬰兒後半期(6-12個月)。則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現:

1.不能翻身6個月以後還不能翻身,有診斷意義。

2.不使用下肢 6-7個月不用下肢短暫地支持體重

3.不用單手 7-10個月的嬰兒不用單手抓玩。

4.手笨 手的精細動作,如捏小東西、解扣、系腰帶不靈活,不協調,在7-10個月出現 有診斷意義。

5.不能獨坐 7個月不能獨坐。

6.不能抓站 10個月不能抓站。

7.不會與人再見 10個月以後有診斷意義。

8.使用腳尖站立 10個月還用腳尖站立。

9.不能邁步 13-15個月以後,還不會邁步。

10.流口水及"吃手" 12個月以後有診斷價值。

翻身困難的鑒別診斷

腦性癱瘓症候群常需要與以下疾病鑒別:

1、孤獨症:有些孤獨症小兒行走時使用腳尖著地,有時誤認為是腦癱痙攣型。但體檢可發現跟腱不攣縮、足背屈無障礙,腱反射不亢進,無病理反射,這些特點都可與腦癱鑒別。

2、先天性韌帶鬆弛症:本病主要表現為大運動發育落後,尤其是獨自行走延緩,走不穩,易摔倒,上下樓費力。有時誤認為是腦癱,但本病主要表現為關節活動範圍明顯增大,可過度伸展、屈曲、內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無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驚厥。有時有家族史。隨年齡增大症状逐漸好轉。

3、三體症候群; 21三體症候群又稱先天愚型Down症候群,是最常見的常染色體疾病。根據其特殊面容及異常體征一般診斷不難。但有些病例新生兒時期症状不明顯,只表現活動減少,面部無表情,對周圍無興趣,肌張力明顯低下,肌力減弱,有時可誤認為是腦癱肌張力低下型,但本病膝反射減弱或難引出,這是與腦癱明顯的不同點,而且Moro反射減弱或引不出。確診本病可查染色體

4、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該病又名硫酸腦苷酯沉積病。患兒出生時表現為明顯的肌張力低下,隨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四肢痙攣、肌張力增高、驚厥、共濟失調、智力進行性減退等。基與腦癱的鑒別要點在於病情呈進行性發展,檢測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細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確診。

5、GM1神經節苷脂病; GM1神經節苷脂病 本病分型,I型(嬰兒型)屬全身性GMl沉積病,生後即有肌張力低下、吸吮無力,運動發育落後,晚期肌張力增高,呈去大腦強直狀態,有時可能與腦癱相混。但本病病情進展迅速,且有特殊外貌,表現為前額突出,鼻樑凹陷,耳位低,舌大,人中長,面部多毛,病兒發育遲緩,不能注視,有眼震,聽覺過敏,驚嚇反射明顯。早期就出現嚴重驚厥,約 l~2個月病兒在視網膜黃斑部有櫻桃紅點。6個月後出現肝脾腫大脊柱後彎,關節攣縮。晚期呈去大腦強直狀態,對外界反應消失,多在2歲以內死亡。

GM1神經節苷脂病Ⅱ型只侵犯神經系統,可有運動發育落後,走路不穩,腱反射亢進,有時需與腦癱鑒別。但本病在嬰幼兒期起病,病前發育正常,此點與腦癱的病程明顯不同。本病常表現聽覺過敏,驚嚇反射增強,多有智力低下及驚厥,但本型無特殊容貌,肝脾不腫大,眼視網膜黃斑無櫻桃紅點。

6、嬰兒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症:進行性脊髓肌萎縮症於嬰期起病,肌無力呈進行性加重,肌萎縮明顯,腱反射減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覆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組織檢查可助確診。

腦癱的表現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但早期多見:(腦癱嬰兒前半期(6個月以內)的早期症状。)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状,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 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状,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 診斷為腦癱。

3.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 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4.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5.哺乳困難,生後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吸吮後疲乏無力,經常出現嗆咳、吐奶現象,嘴不能很好閉合,體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勢,小兒出生後十分安靜,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 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7.不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9.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10.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誌。

11.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

13.注視手:6個月以後仍然存在,可考慮為智力低下。

14.小兒易驚:抽搐、尖叫或煩躁不安

15.自發運動少或不動或易打挺,全身鬆軟、肌肉鬆弛或全身發硬,經常從襁褓中竄出去

有些腦損傷較輕微,在嬰兒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状,但在嬰兒後半期(6-12個月)。則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現:

1.不能翻身6個月以後還不能翻身,有診斷意義。

2.不使用下肢 6-7個月不用下肢短暫地支持體重

3.不用單手 7-10個月的嬰兒不用單手抓玩。

4.手笨 手的精細動作,如捏小東西、解扣、系腰帶不靈活,不協調,在7-10個月出現 有診斷意義。

5.不能獨坐 7個月不能獨坐。

6.不能抓站 10個月不能抓站。

7.不會與人再見 10個月以後有診斷意義。

8.使用腳尖站立 10個月還用腳尖站立。

9.不能邁步 13-15個月以後,還不會邁步。

10.流口水及"吃手" 12個月以後有診斷價值。

翻身困難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一)出生前的預防

1.實行婚前保健:普及產前篩查,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進行性衛生、生育和遺傳病知識的指導;有關婚配、生育等問題的諮詢及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提出醫學意見。

2.搞好孕期保健:健康教育,定期產前檢查;增加營養;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等。避免產前感染和服用禁忌藥,不接觸X線化學毒物品等。加強孕晚期勞動保護,減少早產

(二)圍產期的預防

1.提高農村地區住院分娩率,加強產兒科醫生產時監護。

2.合理使用縮宮素,普及新生兒新法復甦技術。

3.避免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出生。

4.預防窒息顱內出血

5. 防治高膽紅素血症

(三)出生後的預防

1.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1)實行住院分娩。

(2)注意保護新生兒的皮膚

(3)保持新生兒臍部的乾燥、清潔。

(4)密切觀察黃疸的消長。

(5)注意觀察前囟

(6)實行母乳餵養。

2.建立高危兒檔案,開展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定期體檢(1~2月1次)同時,做Vojta姿勢反射檢查。

3.正確對待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抽取少量腦積液用於檢查,以了解疾病的性質和病情,為正確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從而減少顱內疾病後遺症的發生。為此家長應密切配合,共同為患兒的健康負責。

4. 預防高熱驚厥的發生。

參看

關於「翻身困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