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參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紫參 | 中藥圖典 |
紫參 Zǐ Shēn |
|
---|---|
別名 | 石見穿、石打穿、月下紅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活血理氣止痛。用於急慢性肝炎、脘脅脹痛、濕熱帶下、乳腺炎、疔腫。 |
英文名 | Herba Salviae Chinesnsis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平 |
藥味 | 辛、苦 |
目錄 |
紫參.中藥材
【拼音名】Zǐ Shēn
【英文名】Herba Salviae Chinesnsis
【別名】石見穿、石打穿、月下紅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華鼠尾Salvia chinensis Benth. 的全草。秋季開花時採收,晒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70cm。莖方形,單一或分枝,表面紫棕色或綠色,被倒向柔毛。葉對生,全為單葉或莖下部為三出複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3~7cm,邊緣有圓齒。輪傘花序6花,集成假總狀或圓錐花序;花萼鍾狀,紫色;花冠藍紫色或紫色,外被長柔毛;雄蕊2,花絲短,藥隔長;子房4裂,花柱著生子房底。小堅果橢圓狀卵形,褐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路旁、林緣及草叢中。主產江蘇、浙江、安徽亦產。
【化學成份】全草含甾醇、三萜類、胺基酸、原兒茶醛;根含水蘇糖(stachyose)。
【性味】性平,味苦、辛。
【氣味】(根)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理氣止痛。用於急慢性肝炎、脘脅脹痛、濕熱帶下、乳腺炎、疔腫。
【附方】
1、下痢。用紫參半斤,加水五升,煎成二升。再加入甘草二兩,煎至半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紫參湯」。
2、吐血不止。用紫參、人蔘、阿膠(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烏梅湯送下。又方:與上方基本相同,但減去人蔘。換為甘草,以糯米湯
送下。
3、臉上酒刺。用紫參、丹參、人蔘、苦參、沙參和成一兩,共為末,加胡桃仁搗爛,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紫參.植物
紫參屬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高寒山區,營養價值極高,是消除人體高山反應的最佳藥物。
別名 石見穿。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四棱形,全體密被倒生的短柔毛或長柔毛。葉全體為單葉,卵形至披針形,長1.3~7cm,寬0.8~4.5cm,邊緣有圓鋸齒或近全緣,兩面均有短柔毛。輪傘花序有花6左右,集成多輪頂生或腋生的假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花萼鍾狀;有脈紋11條,上唇紫色,全綠;花冠紫色,外面有長柔毛;發育雄蕊1對,著生於下唇的基部,花絲短,花藥l室;花柱著生於子房底。小堅果橢圓狀卵形,褐色;光滑。花期7~10月,果9~11日。
生境與分布 生於山坡路邊,溪谷兩旁草叢中,疏林下裸岩旁以及郊野水溝邊。本縣磨心山、秀山有分布。
藥用部分 乾燥的地上部分。
性味功能 苦,辛,平。清熱解毒,利濕,活血,鎮痛。
主治 黃疸型肝炎,濕熱帶下,菌痢,痛經;外治面神經麻痹,乳腺炎,癤腫,跌打損傷。
應用參考 1.急性黃疸型肝炎:石見穿,糯稻根各60克,水煎,分2次服。2.菌痢:石見穿、陳皮各30克,甘草3~6克,水煎服。3.痛經:石見穿36克,生薑2片,紅棗適量,水煎服。
中醫古籍論述
紫參(《本經》中品)
【釋名】牡蒙(《本經》)、童腸(《別錄》)、馬行(《別錄》)、眾戎(《別錄》)、五鳥花(《綱目》)。時珍曰∶紫參、王孫,並有牡蒙之名。古方所用牡蒙,多是紫參也。
按∶《錢起詩集》雲∶紫參,幽芳也。五葩連萼,狀如飛禽羽舉。故俗名五鳥花。
【集解】《別錄》曰∶紫參,生河西及冤句山谷。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普曰∶紫參一名牡蒙,生河西或商山。圓聚生根,黃赤有紋,皮黑中紫,五月花紫赤,實黑大如豆。弘景曰∶今方家皆呼為牡蒙,用之亦少。恭曰∶紫參葉似羊蹄,紫花青穗。其根皮紫黑,肉紅白,肉淺皮深。所在有之。長安見用者,出蒲州。牡蒙乃王孫也,葉似及己而大,根長尺余,皮肉亦紫色,根苗不相似。頌曰∶今河中、晉、解、齊及淮、蜀州郡皆有之。苗長一、二尺,莖青而細。其葉青似槐葉,亦有似羊蹄者。五月開花白色,似蔥花,亦有紅紫而似水葒者。根淡紫,根皮紫黑色,如地黃狀,肉紅白色,肉淺而皮深。三月采根,火炙紫色。又雲∶六月采,晒乾用。時珍曰∶紫參根干紫黑色,肉帶紅白,狀如小紫草。《范子計然》雲∶紫參出三輔,有三色,以青赤色為善。
根
【氣味】苦,辛,寒,無毒。《別錄》曰∶微寒。普曰∶牡蒙∶神農、黃帝∶苦。李當之∶小寒。之才曰∶畏辛夷。
【主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本經》)。療腸胃大熱,唾血衄血,腸中聚血,癰腫諸瘡,止渴益精(《別錄》)。治心腹堅脹,散瘀血,治婦人血閉不通(甄權)。主狂瘧瘟瘧,鼽血汗出(好古)。治血痢(好古)。牡蒙∶治金瘡,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補虛益氣,除腳腫,發陰瘍(蘇恭)。
【發明】時珍曰∶紫參色紫黑,氣味俱濃,陰也,沉也。入足厥陰之經,肝臟血分藥也。故治諸血病,及寒熱瘧痢、癰腫積塊之屬厥陰者。古方治婦人腸覃病烏啄丸,所用牡蒙,即此物也。唐蘇恭注王孫,引陳延之《短劇方》牡蒙所主之證,正是紫參;若王孫則止治風濕痹證,不治血病。故今移附於此。
【附方】舊一,新三。 紫參湯∶治痢下。紫參半斤。水五升,煎二升,入甘草二兩,煎取半升,分服。(張仲景《金匱玉函》)吐血不止∶紫參、人蔘、阿膠(炒)等分。為末。烏梅湯服一錢。一方去人蔘,加甘草,以面上酒刺∶五參丸∶用紫參、丹參、人蔘、苦參、沙參各一兩。
參考
|
關於「紫參」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