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諾昔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藥品名稱

氯諾昔康  

商品名

可塞風  

英文

lornoxicam  

化學

氯諾昔康的化學名稱為6-氯-4-羥基-2-甲基-N-2-吡啶基-2H-噻吩-〔2,3-e〕-1,2-噻嗪-3-碳乙二醯乙二胺-1,1-二氧化物。分子式為C13H10ClN3O4S2,分子量為371.82。  

劑型規格

粉針:8mg;片劑:4mg、8mg;分散片:8mg  

性狀特徵

注射劑除含氯諾昔康以外,還含有以下輔藥 :100 mg甘露醇、12 mg氨基丁三醇、0.2 mg乙二胺四乙酸鈉,為黃色凍乾粉

片劑含有以下輔藥 :硬脂酸鎂聚維酮K25、交聯羧甲纖維素鈉、微晶纖維素(PH102)、乳糖聚乙二醇6000、二氧化鈦E 171、滑石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為白色或略帶黃色的薄膜衣片。  

功能主治

針劑急性中度手術後疼痛以及與急性腰坐骨神經痛相關的疼痛。

片劑:各種急性輕度至中度疼痛和由某些類型的風濕疾病引起的關節疼痛和炎症。  

用法用量

注射劑 :

每次 毫克,每日劑量一般不超過16 毫克。對於某些病人,如有需要,首24小時內的首次劑量可為16 毫克,之後可再加用8 毫克。即第一天的最大劑量為24 mg。其後的劑量為8 mg,每日2次。每日劑量不應超過16 mg。  

片劑 :

需用足量水送服。

急性輕度或中度疼痛 :每日劑量量為8-16 mg,僅一次使用時,服用8-16 mg。如需反覆用藥,每日最大劑量為16 mg。最好分為每日2次服用。

風濕性疾病引起的關節疼痛和炎症 :每日的劑量為12-16 mg。推薦使用的劑量為每次片,每日2次。

最大劑量 :每日不得超過16 mg。

如果忘記服用一次,儘快重新服用一次。然後繼續治療。  

不良反應

出現頻率在10%以上的不良反應 :無。

出現頻率在1-10%的不良反應 :注射部位疼痛、發熱、刺痛樣緊張感,胃痛噁心嘔吐眩暈、思睡、嗜睡加重、頭痛皮膚潮紅

出現頻率在1%以下的不良反應 :胃腸脹氣、躁動、消化不良腹瀉血壓增高、心悸寒戰多汗味覺障礙、口乾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排尿障礙。  

耐受性研究

有關昔康類非甾體抗炎藥毒性,一般被認為與該類藥物對人類血清白蛋白 (HAS)的親和力以及其分布容積相關。有試驗顯示,容易與HAS 解離並且分布容積較大的昔康類非甾體抗炎藥,其毒性較大,因為HAS 水平的任何減低,或從這些蛋白質上被轉換下來,都會引起藥物在組織和器官中形成高水平。氯諾昔康的半衰期短、對 HAS 的親和力強、其分布容積低,因此,其毒性低。

非甾體抗炎藥的毒性反應主要表現在這類藥物對胃腸道腎臟凝血方面的作用。匹羅昔康和替諾昔康可導致較高的胃腸道出血發生率,這可能與它們的清除半衰期長有關,因為在半衰期長的情況下,對胃有保護作用的前列腺素不能在兩次用藥間期恢復到正常水平。此外,這也與非甾體抗炎藥共有的直接和間接的局部作用相關。由於氯諾昔康的清除半衰期短,與現有的昔康類藥物相比,它對胃腸道的不良作用較小。以下是對氯諾昔康研究期間所報告的不良作用作出的回顧,其中對胃腸道症状以及對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的高危病人組給予特別重視。  

一期研究

在200 余名健康青壯年志願者中進行的一期研究發現,採用氯諾昔康 0.3-160 mg 單劑用藥,以及多劑用藥(劑量可達8 mg每日2次,治療22天) 後,病人的耐受性普遍良好,未觀察到藥物對呼吸心血管、腎臟或肝臟參數以及體溫排泄有任何影響,也未能測定出耐受性閾值。

胃腸道不良作用 :氯諾昔康引起的胃腸道刺激作用與劑量相關。在一項內窺鏡對比研究中,45名志願者服用氯諾昔康 4 mg或吲哚美辛50 mg每日2次,共29天。內窺鏡對比結果表明,在用這兩種藥物前、後,大多數病人的胃腸道粘膜在外觀上均顯示正常。雖然在這一研究中可觀察到,吲哚美辛引起的粘膜損害和便血情況最為嚴重,其次為氯諾昔康,最後為安慰劑,但這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一項深入的雙盲、雙模擬 (double-dummy) 交叉研究中,18 名志願者接受氯諾昔康8 mg 或萘普生500 mg 每日2次共7天的治療。在不同的治療之間設有3周洗脫期,以便前一治療引起的改變在下一治療開始之前得以恢復。在內窺鏡檢查後,用視覺類比量表對胃腸道粘膜外觀進行評分。結果發現,氯諾昔康在胃、十二指腸球部(P=0.0001) 和十二指腸中段 (P<0.001) 引起的侵蝕、出血、粘膜刺激情況,顯著少於萘普生。在另一項確定幽門螺桿菌是否對非甾體抗炎藥引起的粘膜變化有影響的研究中,77例病人隨機分組,接受吲哚美辛、昔康類藥物 (匹羅昔康、氯諾昔康或CHF-1194,後者為一種研究中的昔康類藥物) 或安慰劑治療,結果並未發現幽門螺桿菌與胃腸粘膜損害或消化不良的發生有關。

腎功能研究 :有人對健康男性志願者進行了兩項腎功能研究。在第一項研究中,受試者分為4組,每組6人,分別接受氯諾昔康2 mg/日,或2 mg、4 mg 或6 mg 每日2次共14天的治療。在第二項研究中,受試者分為3組,每組 8人,分別接受氯諾昔康4、6或8 mg每日2次共22天的治療。結果顯示,各項重檢的腎功能評估指標,包括血清Tamm-Horsfall糖蛋白 (THG) 和肌酐、尿 N-乙葡萄糖胺、THG、視黃醇結合蛋白和肌酐檢測,都未發現存在相關的腎毒性作用。

對凝血參數的作用 :有人就氯諾昔康對止血、凝血和血栓溶解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受試者為12 名志願人士,接受氯諾昔康每日和8 mg共15天的治療。結果顯示,受試者的止血和凝血時間見輕微延長,血栓溶解能力見輕微降低。這些結果並無統計學意義,並且很可能與血小板聚集受抑制相關,後者常見於其他非甾體抗炎藥的應用。一項有48名志願者參加,採用氯諾昔康4、8或16 mg或安慰劑治療 10天的研究表明,目前尚不能確定氯諾昔康對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的影響。氯諾昔康對凝血酶原時間的影響,似乎存在與時間相關的增加,而對出血時間的影響,似乎存在與劑量相關的增加,但在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方面,均未找到任何有統計學意義的發現。所有的變化都在正常範圍之內。  

二期和三期研究

迄今已有4349例病人在氯諾昔康二期和三期研究中接受治療。其中大約800 例病人的治療期為4-6 個月,治療期 1年以上者約600例。氯諾昔康治療組中共有24.9%的病人出現與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其中主要是與劑量相關的胃腸道症状(16.4%),包括消化不良、腹痛、噁心、腹瀉和嘔吐。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為頭痛和眩暈,其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仿 (5.1%)。有2.1% 的病人出現皮膚反應,但主要歸因於不耐受的結果,而不是真正的過敏反應。這些反應包括紅色斑丘疹水皰疹蕁麻疹、聚集性銀屑病樣疹瘙癢和多汗。共有2.0%的反應被分類為「精神性」,主要包括思睡 (0.9%) 和食慾減退 (0.5%)。屬於「全身性」症状的表現包括無力、疲乏、發熱、不適、疼痛、過敏和潮熱。出現泌尿系統不良反應者只佔 0.5%,包括面部水腫肝功能異常見於0.3% 的病人。

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的危險因素分析 :對比性臨床試驗的彙集資料表明,在短期治療時,氯諾昔康的耐受性至少與其他非甾體抗炎藥相當。短期臨床試驗中出現的不良事件和胃腸道事件總發生率,在氯諾昔康治療組和參比藥物治療組中是相似的。

較長期的氯諾昔康治療對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已在二期和三期試驗中進行了研究 (共有1981 例病人接受氯諾昔康長達3周至1年以上的治療)。另有一項試驗,還對826 例接受安慰劑或參比的非甾體抗炎藥(主要是雙氯芬酸奈普生) 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作了研究。

在這一亞組中,氯諾昔康組病人的藥物相關不良事件總發生率為29.2%。不良反應的類型與所報告過的氯諾昔康不良作用相似,也與參比的非甾體抗炎藥的不良反應相似。胃腸道不良反應與劑量相關,發生率在8 mg/日組中為15.6%、在12 mg/日組為19.7%、在16 mg/日組為24.4%。最大劑量組的發生率與參比的非甾體抗炎藥物組的發生率相似。一般性和特異性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累積發生情況,大多數都在治療的第1個月內發生。由此可見,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劑量有相關性。雙氯芬酸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介乎於氯諾昔康4 mg每日 次和8 mg每日2次間 ;萘普生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則比氯諾昔康任一劑量的發生率都高。

這些長期治療的研究結果顯示,在65歲以下和65歲以上病人中,未觀察到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有顯著差異 。

與此相似,當計算性別對胃腸道不良反應的影響的比值比 (OR) 時,發現女性的危險並沒有升高 (OR=1.0248)。

這些專門的分析均確定氯諾昔康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實驗室安全性參數的變化 :

所有的研究均未見氯諾昔康對實驗室安全性參數有一致性的改變。血液尿素氮的增高 (7.1% 的病人) 和肌酐的增高 (3.5% 的病人) 情況,均與安慰劑組相似 (分別為5.0% 和2.1%),也與雙氯芬酸組相似 (分別為5.4% 和7.3%)。

死亡 :在臨床試驗中,沒有出現過與氯諾昔康相關的死亡病例。  

藥理作用

氯諾昔康屬於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系噻嗪類衍生物,具有較強的鎮痛和抗炎作用。它的作用機制包括 :

通過抑制環氧化酶(COX)活性進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但是氯諾昔康並不抑制5-脂質氧化酶的活性,因此不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也不將花生四烯酸向5-脂質氧化酶途徑分流。

激活阿片神經肽系統,發揮中樞型鎮痛作用。

動物體內安全性研究顯示,毒性特徵與環氧化酶抑制作用是一致的。消化道和腎臟是對毒性作用最敏感的器官。  

臨床用途

研究人員已針對各種疼痛和炎症性疾病,就氯諾昔康各種治療劑量及其臨床療效進行了研究。此外,也有研究對氯諾昔康的臨床有效劑量和已經確立療效的非甾體抗炎藥進行了對比性試驗。

鎮痛作用 :手術後疼痛 - 有數種非甾體抗炎藥在控制不同類型的術後疼痛方面,其鎮痛效果與阿片類藥物的效果相等或甚至更好。的確,非甾體抗炎藥可減少阿片類藥物的應用,從而減少該類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如噁心、嘔吐、呼吸抑制、嗜睡、腸蠕動減少以及血液動力學紊亂等。 此外,在術中和術後,受損組織會釋放出疼痛介質和前列腺素,非甾體抗炎藥則可減少局部、脊髓和中樞的敏感性,從而減少疼覺衝動。因此,選擇非甾體抗炎藥治療術後疼痛是符合邏輯的,特別是應用靜脈注射時,更可提供快速的鎮痛效果。所以,有人針對各種術後疼痛情況,對氯諾昔康的療效進行了研究。

椎板切除術椎間盤切除術 - 椎板切除術或椎間盤切除術特別適合作為評估術後疼痛的手術模型,因為這類手術技術已充分標準化,手術時間也相對恆定。同時,這一模型還可減少病人之間的差異 (這種差異在其他手術模型中經常出現)。此外,非甾體抗炎藥能有效治療術後疼痛的另一原因,是因為這類藥物能減輕與手術操作相關的術後疼痛性炎症。

在一項隨機、雙盲研究中,研究者在接受椎間盤切除術或椎板切除術的病人中,比較了多次靜脈注射氯諾昔康與嗎啡的止痛效果。共有96 例病人受試,並採用病人自控鎮痛 (PCA) 方法,24小時內允許使用的最大劑量為32 mg 氯諾昔康或40 mg 嗎啡。結果表明,在用 PCA 給藥的情況下,氯諾昔康24小時內的總體鎮痛作用與嗎啡相等。氯諾昔康的總用量為20 mg/24小時;嗎啡的總用量為22 mg/24小時,分別為最大允許用量的63%和55%。在治療初始階段,嗎啡組病人能稍快獲得鎮痛效果,對 PCA 的需求略少,但這可能部分歸因為氯諾昔康組病人的基線疼痛水平較高。結果還表明,氯諾昔康的耐受性比嗎啡好,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 (氯諾昔康 21.7%、嗎啡38.0%)。

一項觀察者盲化的研究,分別比較了80 例椎板切除術術後病人靜注氯諾昔康4 mg 和8 mg 與哌替啶50 mg的鎮痛作用,結果表明氯諾昔康8 mg和哌替啶的鎮痛作用比氯諾昔康 4 mg或安慰劑為佳;氯諾昔康8 mg組首劑用藥後至第一次重新給藥的時間,也比哌替啶為長,但在所有其他療效參數方面,這兩種藥物都展示了相似的療效。在病人評估總療效時,氯諾昔康8 mg和哌替啶被評為療效最高。總之,氯諾昔康8 mg 至少與哌替啶同樣有效,而氯諾昔康的耐受性更好,提示其危險-效益更佳。

前交叉韌帶手術 - 在一項雙盲、平行組試驗中,76例接受前交叉韌帶修補術的病人被隨機分配接受肌注氯諾昔康8 mg (初始劑量為16 mg) 或肌注曲馬多100 mg。用法為每隔8小時給藥1次,共3天。結果發現,用藥後8小時,氯諾昔康組的總體疼痛緩解度顯著強於曲馬多組 (P=0.014),當把基線疼痛值做為參比因素分析時,這一差異仍然顯著。另外,氯諾昔康組病人所獲的最大疼痛緩解度也較大。在這項研究中,氯諾昔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低。

子宮切除術 - 一項試驗對78例婦科手術 (主要是子宮切除術) 後出現中度至無法忍受疼痛的病人 (平均年齡46歲) 進行了研究,分別比較靜注氯諾昔康 4 mg或8 mg與合成的可待因同類物曲馬多50 mg以及安慰劑的療效。研究的主要療效測定指標是首劑用藥後到首次重複給藥的時間。與安慰劑相比,這一時間在氯諾昔康8 mg組顯著較長 (P<0.05) ;在其他治療組間則未發現顯著性差異。疼痛強度的減輕 (PID) 在氯諾昔康8 mg 組最大,其次為曲馬多組,然後是氯諾昔康4 mg組;安慰劑對這一參數無作用。24小時內所需要的給藥次數,在所有治療組中都相同,病人對藥物治療組所給予的評分,都比給安慰劑的評分高。

外陰切開術 - 在一項有 270 例外陰切開術術後出現中度到重度疼痛病人 (平均年齡26歲) 參予的雙盲試驗中,氯諾昔康2 mg或4 mg單劑口服後所獲得的鎮痛作用比安慰劑強,且與阿司匹林600 mg 的效果相似。

牙科手術 - 阻生第三磨牙疼痛模型是評價非甾體抗炎藥止痛效果的一種可靠而且敏感的評估模型。已有多項前瞻性隨機雙盲試驗,對手術拔除阻生的第三磨牙後出現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健康青壯年病人進行了研究,從而比較氯諾昔康與安慰劑以及其他鎮痛藥的鎮痛效果。

有一研究在383例病人中比較了手術前、後口服氯諾昔康2 mg或8 mg與布洛芬400 mg 以及安慰劑的鎮痛效果。病人在術前30分鐘和術後3小時都各用藥一劑。受試者共分 組,包括術前術後都用安慰劑組、術前用安慰劑而術後用鎮痛藥物組 (即術後用氯諾昔康2 mg、8 mg或布洛芬 400 mg)、術前術後都用同一劑量同一鎮痛藥物組 (即術前術後都用氯諾昔康4 mg、16 mg或布洛芬800 mg)。術後給藥後的12 小時內,每小時都對疼痛強度和緩解情況進行一次評估。

研究顯示,術後用藥之前,出現疼痛強度最低者為術前用布洛芬400 mg 病人組,其次是術前用氯諾昔康8 mg病人組。術後3小時用藥後,氯諾昔康8 mg和16 mg 組在第 4、8和12小時所獲得的鎮痛作用,比布洛芬800 mg或400 mg組為佳。氯諾昔康的劑量-效應關係明顯,2 mg和4 mg組比安慰劑組有效 ;8 mg和16 mg組的療效顯著優於較低劑量氯諾昔康組和安慰劑組。術前未用鎮痛藥物的病人,術後用氯諾昔康8 mg後有超過50%的病人對氯諾昔康的療效評價為「很好」或「極好」,相比之下,術後用400 mg 布洛芬的病人只有32%作出這樣的評價。

在一項有 278 例病人受試的研究中,研究者比較了單劑氯諾昔康4、8、16和32 mg與酮咯酸10 mg 或安慰劑的療效,結果表明,6小時後總的疼痛緩解在各鎮痛藥物治療組都顯著優於安慰劑組 (P<0.0001)。氯諾昔康的最大鎮痛作用在給藥後2-3小時達到,並且持續大約8小時。酮咯酸的鎮痛效果介於氯諾昔康8 mg 和16 mg之間,但持續時間較短。氯諾昔康顯示明顯的劑量-效應關係,在4 mg與16 mg和32 mg 劑量之間的差異有顯著性。在16 mg以上劑量,氯諾昔康的鎮痛效果可達一平台,數學計算揭示,16 mg是最高效果劑量。

有2項研究在總共353 例病人中比較了單劑口服氯諾昔康2-8 mg和阿司匹林650 mg及安慰劑的療效,分別對疼痛強度和疼痛緩解程度進行12小時的監測。第一項研究顯示,所有鎮痛藥物治療組病人的疼痛,都從基線水平顯著地減輕 (P<0.001)。各組之間直接進行比較的結果表明,氯諾昔康8 mg比安慰劑顯著有效 (P<0.05),而其他各治療組之間則未觀察到顯著性差異。值得提出的是,氯諾昔康2 mg和4 mg的鎮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強。第二項研究顯示,氯諾昔康4 mg或8 mg或阿司匹林650 mg,都比安慰劑能更快更好地達到鎮痛效果。雖然不同劑量氯諾昔康組之間未見顯著性差異,但兩組的再次用藥時間以及療效持續時間都比阿司匹林組長。另外,在用藥後4-7小時,氯諾昔康8 mg可提供比阿司匹林更為顯著的疼痛緩解作用。

有人在252例病人中比較了肌注單劑氯諾昔康4、8、16和20 mg與嗎啡10或20 mg對急性術後疼痛的鎮痛作用。結果表明,氯諾昔康或嗎啡組的病人都比安慰劑組病人獲得更大程度的疼痛緩解 (P=0.0001),此外,在所有鎮痛藥物治療組中,用藥後第1個小時的疼痛緩解程度都迅速增強。氯諾昔康8 mg 和嗎啡20 mg可獲同等的鎮痛效果,都優於氯諾昔康4 mg和嗎啡10mg的療效。用藥後8小時,病人對治療用藥的總體評價顯示 :氯諾昔康各劑量的療效都優於任一劑量嗎啡的療效;所有鎮痛藥物的療效都比安慰劑的療效好。這一模型可區分不同劑量嗎啡、氯諾昔康以及安慰劑的療效,表明該模型在評估鎮痛作用方面具有高度敏感性。這項研究還證實病人對氯諾昔康的耐受性良好。因此,氯諾昔康在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治療中,是一種有吸引力、可以替代嗎啡的治療藥物。

癌症疼痛 - 一項在29例癌症骨轉移疼痛病人中進行的隨機、雙盲、平行組研究,比較了氯諾昔康8 mg每日3次和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的療效。按照1=尚可、2=好的評分量表,病人在接受氯諾昔康治療期間對他們的一般情況作出的評分為1.9 分 ;而在萘普生治療期間作出的評分為1.4 分。醫師對接受氯諾昔康的病人作出的評價為 2.1分,對接受萘普生的病人所作的評價為1.7 分。研究以開放方式延伸,治療繼續了平均22.2周 (1-48 周)。在此治療延伸期間,氯諾昔康8 mg每日3次或4次都能發揮充分的鎮痛作用。

腰背痛 - 腰背損傷是常見的病症,病人因為腰背痛而失去的工作時間,無論對病人還是對社會而言,都會在經濟上產生一定影響。由於非甾體抗炎藥是治療腰背痛的常用藥物,因此,研究人員在2項共包括365 例慢性腰背痛病人的隨機、雙盲、平行組試驗中,以及包括618 例急性腰背痛病人的6項設計相似的試驗中,研究了氯諾昔康的療效。

慢性腰背痛 - 對慢性腰背痛病人進行的研究設有洗脫期,其長短取決於以往所用藥物的清除半衰期,以消除以往所用藥物可能產生的干擾。病情的評估採用口頭評定和視覺判斷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s),對患者在靜息、運動以及夜間時所產生的疼痛進行評分。研究包括了對脊柱活動性的客觀測定,以及病人和醫師對總體療效的評估。

第一項研究在201例病人中進行,對氯諾昔康4 mg每日2次與雙氯芬酸50mg每日2次的療效進行了比較,療程14 天。結果顯示,與基線情況相比,兩種藥物的鎮痛效果相等 (P<0.0172)。病人自我評定結果表明,每組中病人疼痛緩解得到改善的比率都佔80%。第二項研究是比較氯諾昔康4 mg和8 mg 每日2次與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以及安慰劑的療效。結果表明,與基線情況相比,氯諾昔康兩種劑量的鎮痛作用以及在改善 Oswestry 腰痛病殘問卷的得分方面,至少與萘普生的作用相等。與其他治療組相比,氯諾昔康8 mg每日 次組所需的另外鎮痛藥顯著較少 (P<0.05)。

急性腰背痛 - 研究者將總共171例病人隨機分組,第一組為氯諾昔康組 (第1天口服16 mg和8 mg ;第2-4天為 8 mg每日2次 ;第5天為8 mg/日) ;第二組為雙氯芬酸組 (50 mg 每日3次) ;第三組為安慰劑組。結果發現,在主要療效參數方面,氯諾昔康優於安慰劑 (P=0.015),且與雙氯芬酸等效。主要療效參數定義為 :第 1 天由病人在用藥後6小時,以一種100 mm視覺判斷量表來評估腰背疼痛強度的變化。

在一項耐受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中,病人先肌注一次 mg 氯諾昔康,之後如果需要,可用8 mg 肌注每日2次,再治療3日。研究結束時,93%的病人對耐受性評估為「好」,52%的患者在活動時的疼痛有改善。在另一項採用單劑氯諾昔康8 mg肌注、氯諾昔康8 mg口服或安慰劑的比較研究中,95例病人被隨機分組。治療後4小時,雖然活動時的疼痛 (主要終點指標) 在各組間無統計學顯著差異,但次要參數 (如靜息時疼痛和疼痛緩解程度) 在氯諾昔康組有顯著改善。

對於急性腰背痛,口服、靜注或肌注氯諾昔康2-16 mg,單劑或每日2次治療,都比安慰劑能更顯著減輕疼痛。氯諾昔康4或8 mg每日2次的療效與萘普生500 mg相等。氯諾昔康16 mg肌注後,1 小時內可發揮作用,並且持續8-9 個小時。病人靜注氯諾昔康2-4 mg每日2次後,在臨床症状得以改善的病人中,發現內源性強啡肽和β-內啡肽水平增高,表明氯諾昔康有中樞性作用。

其他疼痛 - 因骨折腱鞘炎或其他損傷而引起骨關節疼痛的病人,經氯諾昔康4 mg每日2次共7 天治療後,可有效控制靜息、運動和夜間時的疼痛。也可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

與安慰劑相比,氯諾昔康4 mg每日3次可顯著減少偏頭痛的發作頻率 (P<0.05),並可減少鎮痛藥物的用量。停用氯諾昔康後,偏頭痛發作的頻率顯著增加 (P<0.05),表明氯諾昔康在防止偏頭痛發作方面有作用。

鎮痛作用概述 :針對中度至重度疼痛,一項薈萃分析覆蓋了所有具可比性的氯諾昔康 (口服或非腸道劑型) 與安慰劑對照的研究資料,結果表明氯諾昔康有確切的劑量-效應關係。分析顯示,氯諾昔康4 mg比安慰劑顯著有效,與阿司匹林650 mg和布洛芬200 mg等效 ;氯諾昔康8 mg比安慰劑顯著有效,與布洛芬400 mg 和酮咯酸10 mg等效。鎮痛效果一般在用藥後1 小時內出現,持續時間長達8小時以上。最大療效劑量在16和32 mg之間,很可能為20 mg。根據這些結果,氯諾昔康的推薦鎮痛劑量是8 mg每日2次。

抗炎作用

類風濕性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 :有人在10項隨機、雙盲、平行組研究中,對近200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用氯諾昔康與安慰劑以及臨床上已經確立療效的數種非甾體抗炎藥進行了比較。療效的評估是根據疾病嚴重程度指標,例如Ritchie關節指數、關節計數、關節晨僵持續時間、疼痛緩解程度和關節功能情況等作出的。病人和醫師也都作出總體評估。

最初的劑量研究發現,口服氯諾昔康 2-8 mg每日2次或4 mg每日3次,都比安慰劑有效。其中最大規模的一項研究確認了氯諾昔康的劑量-效應關係,即4 mg每日3次或 8 mg每日2次,都比2-4 mg每日2次有效。當間接地將這些結果分別與替諾昔康和匹羅昔康的療效研究結果相比較時,氯諾昔康8 mg 每日2次的療效,相等於替諾昔康20 mg每日1次或匹羅昔康20 mg 每日 1次。

另一項為期超過12周的研究,將氯諾昔康與匹羅昔康直接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氯諾昔康4 mg每日2次的療效,幾乎相等於匹羅昔康20 mg每日1次。在對該研究進行的開放式延伸試驗中,51例病人繼續用氯諾昔康治療40周,結果顯示Ritchie關節指數進一步降低了15.6%。有人在一項類似的研究中比較了氯諾昔康4 mg每日2次和吲哚美辛50 mg每日2次的療效。雖然吲哚美辛看起來是這兩種藥物中較有效者,但二藥在療效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在一項為期3周、有316例病人受試的研究中,氯諾昔康 4 mg每日3次在改善所有臨床參數方面都與雙氯芬酸等效。這一結果也在另兩項為期12周的雙盲研究中得以證實。第一項研究比較了氯諾昔康4 mg和雙氯芬酸50 mg (均為每日2次) 的療效。結果顯示,醫師和病人的評價都認為這兩種藥物對疾病活動性和疼痛的改善具有相似的效果。第二項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結果,Ritchie關節指數在氯諾昔康4 mg每日3次、8 mg 每日2次和雙氯芬酸50 mg每日3次治療組中,分別改善25%、24%和20%。這兩項研究都包括為期9 個月的開放式延伸期。延伸期研究發現,在長期治療中,氯諾昔康的療效能得到進一步的維持或提高。

在一項深入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探討了氯諾昔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效果,共有225例病人受試,分別用氯諾昔康4 mg每日3次、8 mg每日2次或萘普生 500 mg每日2次,共12周治療。在12周雙盲期末,3種療法都顯示出相似的療效。

有人對設計上具可比性的數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 (共包括了治療3周到1年的944 例病人)。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氯諾昔康4 mg每日3次、8 mg 每日2次的治療,都能明顯改善Ritchie關節指數及疼痛緩解程度。這些劑量與雙氯芬酸50 mg每日3次,或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都具有相同程度的鎮痛作用。分析中未觀察到氯諾昔康大於8 mg每日2次的劑量可進一步提高療效 。因此,該劑量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大推薦劑量。

強直性脊柱炎 -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組織病理學上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樣改變、並引起脊椎骨強直的疾病。在一項為期4周的隨機、雙盲、平行組對比性研究中,60 例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在最初 7 天的洗脫期後接受氯諾昔康4 mg、吲哚美辛50 mg或安慰劑每日3次治療。病人和醫師均主觀地評估了氯諾昔康和吲哚美辛對脊柱疼痛、晨僵時間、胸部脹感、脊柱活動性和一般情況的作用。結果表明,兩者在改善這些方面的效果相似。該研究的結論是 :用上述劑量治療,氯諾昔康至少與吲哚美辛等效。

骨關節炎 - 有人在總共包括了1471例病人的系列隨機、雙盲、尋找合適劑量、以及對比性研究中,研究了氯諾昔康在骨關節炎中的療效。所用的主要療效指標為疾病嚴重程度指標,如Lequesne 指數、疼痛緩解分數、關節功能和所需另外鎮痛藥物的使用量。

在尋找合適劑量研究中,氯諾昔康4-8 mg每日2次在改善疾病嚴重程度指標方面顯著優於安慰劑。較小劑量 (2-4 mg每日2次) 所取得的療效與安慰劑無差異。氯諾昔康的這種劑量-效應關係,也在另一項研究中得以證實。該研究顯示,氯諾昔康4 mg和6 mg每日2次的疼痛緩解作用,比安慰劑顯著有效。這種關係也能從缺乏療效而退出研究的病人數中反映出來。對功能狀態的評價,也顯示了劑量相關效果,表明氯諾昔康 6 mg每日 次顯著優於安慰劑。

另有一項確認性研究,比較了氯諾昔康8 mg每日2次和安慰劑的療效。研究在166 例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人中進行,療程4周。結果表明,氯諾昔康與安慰劑相比,疾病嚴重程度指標的改善有統計學顯著意義 (5.5 比 2.7,P<0.0001)。此外,在治療結束時,病人和研究人員都確認,氯諾昔康組的總體骨關節炎疼痛、在較急劇運動時承重所引起的疼痛、靜息時疼痛以及總療效都有顯著的改善。

為確定氯諾昔康的遠期療效,有人在132例老年 (平均年齡71歲) 病人中進行了一項為期12個月的開放式、多中心研究。在這些病人中,104例為髖或膝關節骨關節炎、28例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洗脫期 (長短取決於過去所用藥物的清除半衰期) 後,病人開始接受氯諾昔康8 mg 每日 2次治療。對疼痛的評價,採用視覺類比評定量表 ;對骨關節炎嚴重程度的評估,則用Lequesne 指數。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進展,病人的上述兩種指標都出現統計學上顯著的改善 (P<0.001)。Lequesne指數在治療後1個月和12個月時,分別從基線改善20% 和45%,而疼痛分數在治療後1個月和12個月時,分別改善25%和 55%。醫師對58%的骨關節炎病人在用藥後1個月時的療效評價至少為「好」,至12 個月時,此比例增加至69%。在用藥後1個月時,有69%的病人評價他們的病情改善為「好」,10%評價為「好得多」。

有數項研究將氯諾昔康與已確立療效的非甾體抗炎藥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氯諾昔康4 mg每日3次或8 mg每日2次治療12周後,在改善疾病嚴重程度方面與雙氯芬酸50 mg每日3次等效。在每一組中,約46%的病人的疾病嚴重程度都得到了改善 ;客觀評定疼痛有改善的病人佔42-48%,主觀評定有改善者占 80-89%。在該研究的40周延伸研究中,疾病嚴重程度略有增加,很可能是由於基礎疾病病程的進展,即使如此,仍觀察到疼痛緩解的進一步增加(達23%)。

有兩項研究比較了氯諾昔康和萘普生的療效。第一項是雙盲平行組試驗,有374 例病人接受氯諾昔康 4 mg或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共3個月的治療。這些病人中有70 例繼續參加一項開放式36 周的延伸研究。在雙盲試驗期中,兩組病人都有顯著的症状改善 (與基線值相比),研究退出率及願意參加延伸研究的病人數在兩組中均相似。在延伸期中,原有的療效得到保持。第二項研究是有74 例病人蔘予的雙盲、三相交叉式研究。病人接受氯諾昔康8 mg、萘普生500 mg或安慰劑每日2次,療程都為14 天。結果顯示,氯諾昔康和萘普生都比安慰劑具有更顯著的鎮痛效果 (P< 0.005)。在該研究的所有3個階段中,病人需要補救性止痛藥的用量均相似。因此,在骨關節炎治療上,氯諾昔康 4-8 mg每日2次的作用,看來與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等效。

根據一項薈萃分析 (包括了數項具可比性研究,共753例骨關節炎病人) 的結果顯示,氯諾昔康8 mg每日2次明顯優於安慰劑,並且在改善疾病嚴重程度及減輕疼痛方面 (與基線值相比),至少與雙氯芬酸 50 mg每日3次或萘普生500 mg每日2次等效。把這些結果與匹羅昔康和替諾昔康對骨關節炎的療效進行比較時,氯諾昔康的效果與該兩種藥中任何一種的每日 mg 劑量的效果相等。  

動物藥代動力學

肌肉注射後,氯諾昔康吸收迅速而完全,0.4小時後達血藥峰值濃度,無首過效應。絕對生物利用度(以AUC計算)為97%,平均半衰期3-4小時。

口服4 mg後,氯諾昔康吸收迅速而完全,在2.5小時後達血藥峰值濃度270 ug/L,在2-6 mg,每日2次的計量範圍下,顯示劑量依賴性的藥代動力學特徵。與食物同時服用,藥物吸收減慢並減少約20%。生物利用度基本為100%,平均半衰期3-5小時。

氯諾昔康在血漿中以原型和羥基化代謝物的形式存在 ;其羥基化代謝物不顯示藥理活性。氯諾昔康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9%,並且不具濃度依賴性。

氯諾昔康是以代謝產物形式被完全排泄,其中約1/3由尿排出,2/3由糞便排出。

氯諾昔康在老年人、連續給藥時、肝腎功能損害不嚴重時或與抗酸藥合用時,其藥代動力學參數無顯著性差異。  

注意事項

肝、腎功能受損者,有胃腸道出血或十二指腸潰瘍病史者,凝血障礙者,哮喘患者,以及老人慎用。

對氯諾昔康或任何一種前述輔藥過敏者 ;對非甾體類抗炎藥(如乙醯水楊酸)過敏者 ;有出血性素質、凝血障礙或手術中有出血危險或止血機制不健全的病人 ;急性胃/腸 出血或潰瘍 ;中度到重度腎功能受損 ;腦出血或疑有腦出血者 ;大量失血或脫水者 ;肝功能嚴重受損者 ;心功能嚴重受損者 ;妊娠哺乳期病人禁用。

對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65歲病人缺乏臨床經驗的情況。

關於「氯諾昔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