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食道癌的中期症状表現咽下梗噎感最多見。食管癌是(esophageal carcinoma)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占食管腫瘤的90%以上,在全部惡性腫瘤死亡回顧調查中僅次於胃癌而居第2位。據估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萬人死於食管癌,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區,是對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極大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但近年來40歲以下發病者有增長趨勢。食管癌的發生與亞硝胺慢性刺激、炎症創傷遺傳因素以及飲水、糧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關。

目錄

梗噎的原因

食道癌發生因素眾多,食道癌發生是一個漸進過程,在癌變的過程中必有一種主要因素和若干次要因素,這些因素在癌變過程中又起著協同促癌作用,通過國內、國際的大量調查研究認為與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大量進食酸性食物,體質酸化,癌細胞不會像正常細胞因環境酸化而死亡,事實上癌細胞是正常細胞為了在酸性環境里生長,採取主動變異,並繼續綿延而成。對於癌細胞的產生有兩種學說,一是德國生化博士古博格的缺氧理論,另一個是日本愛哈氏的酸性體質理論,古博格博士的理論指出,健康的細胞在缺氧的環境下,可使該細胞變成癌細胞,而體液酸化正好導致溶氧量下降,他因以試驗證明了該論點,而榮獲諾貝爾獎。愛哈氏的學說則提及成弱鹼性的細胞,在累積酸性廢物的附近通常會死亡,但是有不惜改變染色體以求在酸性環境中生存,這就是癌的開始。

另外一種是外部因素:①化學物質因素②毒菌污染有關③精神因素也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

而在兩種因素中,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體質酸化為癌細胞的生存的瘋長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梗噎的診斷

一、食道癌的早期症状

1.咽下梗噎感最多見,可自選消失和複發,不影響進食。常在病人情緒波動時發生,故易被誤認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後和劍突疼痛較多見。咽下食物時有胸骨後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有刺激性食物為著。初時呈間歇性,當癌腫侵及附近組織或有穿透時,就可有劇烈而持續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疼痛多可被解痙劑暫時緩解。

3.食物滯留感染和異物感咽下食物或飲水時,有食物下行緩慢並滯留的感覺,以及胸骨後緊縮感或食物粘附 於食管壁等感覺,食畢消失。症状發生的部位多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

4.咽喉部乾燥和緊縮感咽下乾燥粗糙食物尤為明顯,此症状的發生也常與病人的情緒波動有關。

5.其他症状少數病人可有胸骨後悶脹不適、前痛和喛氣等症状。

二、食道癌的中期症状

1.咽下梗噎感最多見,可自選消失和複發,不影響進食。常在病人情緒波動時發生,故易被誤認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後和劍突下疼痛較多見。咽下食物時有胸骨後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有刺激性食物為著。初時呈間歇性,當癌腫侵及附近組織或有穿透時,就可有劇烈而持續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以上資料來源於:鄭州華康醫院疼痛多可被解痙劑暫時緩解。

3.食物滯留感染和異物感咽下食物或飲水時,有食物下行緩慢並滯留的感覺,以及胸骨後緊縮感或食物粘附於食管壁等感覺,食畢消失。症状發生的部位多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

4.咽喉部乾燥和緊縮感咽下乾燥粗糙食物尤為明顯,此症状的發生也常與病人的情緒波動有關。

5.其他症状少數病人可有胸骨後悶脹不適、前痛和喛氣等症状。

中期食道癌的典型症状:進行性吞咽困難.可有吞咽胸骨後疼痛和吐黏液樣痰。

三、食道癌的晚期症状

1.咽下困難進行性咽下困難是絕大多數患者就診時的主要症状,但卻是本病的較晚期表現。因為食管壁富有彈性和擴張能力,只有當約2/3的食管周徑被癌腫浸潤時,才出現咽下困難。因此,在上述早期症状出現後,在數月內病情逐漸加重,由不能咽下固體食物發展至液體食物亦不能咽下。如癌腫伴有食管壁炎症水腫痙攣等,可加重咽下困難。阻塞感的位置往往符合手癌腫部位。

2.食物反應常在咽下困難加重時出現,反流量不大,內含食物與粘液,也可含血液與膿液。

3.其他症状當癌腫壓迫喉返神經可致聲音嘶啞;侵犯膈神經可引起呃逆膈神經麻痹;壓迫氣管支氣管可出現氣急乾咳;侵蝕主動脈則可產生致命性出血。並發食管-氣管或食管-支氣管瘺或癌腫位於食管上段時,吞咽液體時常可產生頸交感神經麻痹征群。

四、體征

早期體征要缺如。晚期可出現打呃、吞咽困難。並且由於患者進食困難可導致營養不良而出現消瘦貧血失水惡病質等體征。當癌腫轉移時,可觸及腫大而堅硬的淺表淋巴結,或腫大而有結節肝臟。還可出現黃疸腹水等。其他少見的體征尚有皮膚腹白線處結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梗噎的鑒別診斷

梗噎的鑒別診斷:

1.食管靜脈曲張 病人常有門脈高壓症的其他體征X線檢查可見食管下段黏膜皺襞增粗,迂曲,或呈串珠樣充盈缺損。嚴重的靜脈曲張在透視下見食管蠕動減弱,鋇劑通過緩慢。但管壁仍柔軟,伸縮性也存在,無局部狹窄或阻塞,食管鏡檢查可進一步鑒別。

2.賁門痙攣 也稱賁門失弛緩症,由於迷走神經與食管壁內神經叢退行性病變,或對胃泌素過分敏感,引起食管蠕動減弱與食管下端括約肌失弛緩,使食物不能正常通過賁門,一般病程較長,患者多見於年輕女性,症状時輕時重,咽下困難多呈間隙性發作,常伴有胸骨後疼痛反流現象,用解痙藥常能使症状緩解,反流物內常不含血性黏液。一般無進行性消瘦(但失弛緩症的晚期、梗阻嚴重時,患者可有消瘦)。X線檢查食管下端呈光滑鳥嘴狀或漏斗狀狹窄,邊緣光滑,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後賁門漸擴張,可使鋇劑順利通過。內鏡活組織檢查無癌腫證據可資鑒別。

3.食管結核 比較少見,一般為繼發性,如為增殖性病變或形成結核瘤,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阻塞感、吞咽困難疼痛。病程進展慢,青壯年患者較多,平均發病年齡小於食管癌。常有結核病史,OT試驗陽性,有結核中毒症状,內鏡活檢有助於鑒別。食管造影有三種表現:①食管腔內充盈缺損及潰瘍,病變段管腔稍窄,管壁稍僵硬,龕影較大而明顯,龕影邊緣不整,周圍充盈缺損不明顯。②食管一側壁充盈缺損,為食管周圍的縱隔淋巴結結核形成的腫塊壓迫食管腔,並侵及食管壁所致。③食管瘺道形成。表現為食管壁小的突出的鋇影,像一小龕影,周圍無充盈缺損。為縱隔淋巴結結核,並發淋巴結食管瘺。最後有賴於食管細胞學或食管鏡檢查而確定診斷。

4.食管炎 食管裂孔疝並發反流性食管炎,有類似早期食管癌的刺痛灼痛,X線檢查黏膜紋理粗亂,食管下段管腔輕度狹窄,有鋇劑瀦留現象,部分病例可見黏膜龕影。對不易肯定的病例,應進行食管細胞學或食管鏡檢查。

缺鐵性假性食管炎 本病多見於女性,除咽下困難外,尚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舌炎胃酸缺乏反甲等征。補鐵劑治療後,症状較快改善。

5.食管憩室 可以發生在食管的任何部位,較常見的為牽引性憩室,初期多無症状,以後可表現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及反流,於飲水時可聞「含嗽」聲響,有胸悶胸骨後灼痛、燒心或進食後異物感等症状。因食物長期積存於憩室內可有明顯口臭,有時因體位變動或夜間睡眠發生憩室液誤吸、嗆咳。X線多軸透視或氣鋇雙重對比檢查可顯示憩室。

6.食管良性狹窄 多有吞酸鹼化灼傷史,X線可見食管狹窄,黏膜皺摺消失,管壁僵硬,狹窄與正常食管段逐漸過渡。臨床上要警惕在長期炎症基礎上發生癌變的可能。

7.食管良性腫瘤 一般病程較長,進展慢,症状輕。多為食管平滑肌瘤,典型病例吞咽困難症状輕,進展慢,X線和食管鏡檢查見表面黏膜光滑的隆起腫物,圓形或「生薑」樣壁在性充盈缺損,表面黏膜展平呈「塗抹征」,但無潰瘍。局部管腔擴張正常,內鏡可見隆起於正常黏膜下的圓形腫物,在食管蠕動時可見在黏膜下「滑動」現象。有時與生長在一側壁、主要向黏膜下擴展的表面黏膜改變輕微的食管癌不易區別,但後者在內鏡下見不到「滑動」。

8.食管平滑肌肉瘤 大體所見有兩種形態,一種為息肉型,另一種為浸潤型。息肉型在食管腔內可見結節狀或息肉樣腫物,腫物周界清楚,隆起、外翻。中央有潰瘍,潰瘍面高低不平,腫物也向腔外突出。X線表現,息肉型在食管腔明顯擴張,腔內有巨大腫塊時,呈多數大小不等的息肉樣充盈缺損,黏膜破壞中有龕影,鋇流不暢,管腔受壓移位。管腔外常見軟組織腫塊影,很像縱隔腫瘤,但食管造影時可見該腫塊與食管壁相連而明確診斷。浸潤型的X線表現與食管癌相似。

9.食管外壓改變 是指食管鄰近器官的異常所致的壓迫和吞咽障礙。某些疾病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縱隔腫瘤、縱隔淋巴結炎症等可壓迫食管造成部分或嚴重管腔狹窄,產生嚴重吞咽困難症状,有時可誤診為食管癌。食管鋇餐造影常可排除食管本身疾病。

10.癔球症 本病屬功能性疾病,發病與精神因素有關,多見於青年女性。患者常有咽部球樣異物感,進食時可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誘發。本病實際上並無器質性食管病變,內鏡檢查可與食管癌鑒別。

11.缺鐵性假膜性食管炎 多為女性,除咽下困難外,尚可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表現。

12.食管周圍器官病變 如縱隔腫瘤、主動脈瘤甲狀腺腫大心臟增大等。除縱隔腫瘤侵入食管外,X線鋇餐檢查可顯示食管有光滑的壓跡,粘膜紋正常。

一、食道癌的早期症状

1.咽下梗噎感最多見,可自選消失和複發,不影響進食。常在病人情緒波動時發生,故易被誤認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後和劍突下疼痛較多見。咽下食物時有胸骨後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有刺激性食物為著。初時呈間歇性,當癌腫侵及附近組織或有穿透時,就可有劇烈而持續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疼痛多可被解痙劑暫時緩解。

3.食物滯留感染和異物感咽下食物或飲水時,有食物下行緩慢並滯留的感覺,以及胸骨後緊縮感或食物粘附 於食管壁等感覺,食畢消失。症状發生的部位多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

4.咽喉部乾燥和緊縮感咽下乾燥粗糙食物尤為明顯,此症状的發生也常與病人的情緒波動有關。

5.其他症状少數病人可有胸骨後悶脹不適、前痛和喛氣等症状。

二、食道癌的中期症状

1.咽下梗噎感最多見,可自選消失和複發,不影響進食。常在病人情緒波動時發生,故易被誤認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後和劍突下疼痛較多見。咽下食物時有胸骨後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有刺激性食物為著。初時呈間歇性,當癌腫侵及附近組織或有穿透時,就可有劇烈而持續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以上資料來源於:鄭州華康醫院疼痛多可被解痙劑暫時緩解。

3.食物滯留感染和異物感咽下食物或飲水時,有食物下行緩慢並滯留的感覺,以及胸骨後緊縮感或食物粘附於食管壁等感覺,食畢消失。症状發生的部位多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

4.咽喉部乾燥和緊縮感咽下乾燥粗糙食物尤為明顯,此症状的發生也常與病人的情緒波動有關。

5.其他症状少數病人可有胸骨後悶脹不適、前痛和喛氣等症状。

中期食道癌的典型症状:進行性吞咽困難.可有吞咽時胸骨後疼痛和吐黏液樣痰。

三、食道癌的晚期症状

1.咽下困難進行性咽下困難是絕大多數患者就診時的主要症状,但卻是本病的較晚期表現。因為食管壁富有彈性和擴張能力,只有當約2/3的食管周徑被癌腫浸潤時,才出現咽下困難。因此,在上述早期症状出現後,在數月內病情逐漸加重,由不能咽下固體食物發展至液體食物亦不能咽下。如癌腫伴有食管壁炎症、水腫痙攣等,可加重咽下困難。阻塞感的位置往往符合手癌腫部位。

2.食物反應常在咽下困難加重時出現,反流量不大,內含食物與粘液,也可含血液與膿液。

3.其他症状當癌腫壓迫喉返神經可致聲音嘶啞;侵犯膈神經可引起呃逆膈神經麻痹;壓迫氣管支氣管可出現氣急乾咳;侵蝕主動脈則可產生致命性出血。並發食管-氣管或食管-支氣管瘺或癌腫位於食管上段時,吞咽液體時常可產生頸交感神經麻痹征群。

四、體征

早期體征要缺如。晚期可出現打呃、吞咽困難。並且由於患者進食困難可導致營養不良而出現消瘦、貧血失水惡病質等體征。當癌腫轉移時,可觸及腫大而堅硬的淺表淋巴結,或腫大而有結節的肝臟。還可出現黃疸腹水等。其他少見的體征尚有皮膚腹白線處結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梗噎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預防食管癌的發生無疑是控制食管癌的最根本措施,根據食管癌發生髮展的多階段性,即啟動、促進、演進階段,從病因學、發病學和臨床醫學演進的觀點出發,預防食管癌的發生髮展分為三級預防

1.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即病因學預防,是降低食管癌發病率的根本途徑,與流行病學研究和病因學研究的進展密切相關,這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困難很大,目前還很難全面開展。

(1)改變喜食霉變食物的習慣:目前已有充分證據說明食用霉變食物特別是酸菜、霉窩窩頭和魚露是食管癌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應大力宣傳這類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使群眾少吃或不吃,同時鼓勵種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鮮菜和水果的攝入,補充維生素C。霉變的食物,一方面產生黴菌毒素代謝產物,一方面促進亞硝胺的內合成,是導致食管癌的主要病因,多吃新鮮蔬菜或補充維生素C可阻斷體內亞硝胺的合成,可使胃內亞硝胺含量降低,從而降低了胃內亞硝胺的暴露水平。另外林縣的營養預防試驗發現,補充核黃素煙酸能降低食管癌的發病率15%。同時也應積極研究科學的酸菜製作和保存方法,以滿足當地居民世代以來養成的傳統飲食習慣。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不吃霉變食物,少吃或不吃酸菜。改良水質,減少飲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推廣微量元素肥料,糾正土壤缺微量元素狀況。應用中西藥物和維生素B2治療食管上皮增生,以阻斷癌變過程。積極治療食管炎食管白斑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等與食管癌發生相關的疾病易感人群監視,普及防癌知識,提高防癌意識。

(2)糧食的防霉:霉變的糧食含有多種致癌的毒素,因此積極開展糧食的防霉去毒工作非常重要,特別是應宣傳家庭儲糧的防霉的重要性。一般糧食的含水量在13%以下可達到防霉的要求,一旦發現糧食已經霉變,應採取勤曬,食用時挑揀,多次清洗並加鹼處理,可有效減少黴菌毒素的攝入。

(3)加強飲用水的衛生管理:現已發現食管癌高發區水中的亞硝胺含量明顯高於低發區。因此搞好環境衛生,防止水源污染十分重要,逐漸減少飲用溝塘水的地區,推廣土自來水。對食用的溝塘水也應進行漂白粉消毒,可明顯降低水中亞硝胺含量和殺滅其他傳染病菌。

(4)遺傳致病因素的預防:食管癌具有較普遍的家族聚集現象,表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癌易感性確實存在,應加強同代人群的監測工作。患者為男性,就加強男性監測,特別是49歲前的人群,患者是女性,加強女性監測,特別是50~69歲的人群,並且應把3代人中發生過2例或2例以上食管癌死亡的家庭,當作危險家庭,對這些家庭中40~69歲的成員當作風險人群,定期體檢,提供預防性藥物或維生素,勸導改變生活習慣等,對降低食管癌發病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二級預防 對於食管癌,當前要完全做到一級預防是不可能的。由於食管癌的發生、發展時間較長,如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予以及時治療,特別是阻斷癌前病變的繼續發展,是當前現實可行的腫瘤預防方法。

(1)普查:將高發區年齡在35歲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或存在食管上皮增生的患者定為高危人群,予以重點監測,並且對食管癌高發區35歲以上居民盡量予以普查。普查以食管拉網細胞學檢查為主,發現可疑患者,應儘快進行內鏡檢查,以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對食管癌的早期表現,如「吞咽不適感」應使高發區廣大人群所熟知,可提早患者的就診時間,以便早日診斷和治療。

(2)癌前病變的藥物預防:食管癌的癌前病變主要指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用抗癌乙Ⅲ片(山豆根敗醬草白蘚皮黃藥子夏枯草草河車六味藥組成的抗癌乙片內加2mg 5-氟尿嘧啶)、抗癌乙片和太洛龍治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未治療組癌變率為7.4%;治療組癌變率:抗癌乙Ⅲ組為2.5%,抗癌乙片組為1.4%,太洛龍組為2.3%,均較未治療組有顯著差異且恢復正常者亦多於未治療組。

中國科學院1983年起,在食管癌高發區河南林縣河順鄉和安陽縣磊口鄉,進行食管癌前病變的阻斷性治療研究。通過食管細胞學普查,檢出食管上皮重增患者2531人,隨機分為三組,分別服用抗癌乙片、維胺酯和安慰劑。檢出輕增3393人,隨機分為二組,分別服用核黃素和安慰劑。3年和5年內患者的服藥率在90%以上,服藥3年和5年後,進行了食管細胞學複查,結果證明。抗癌乙片使食管重增的癌變率下降了52.2%,達到了預定的目標。維胺酯和核黃素也顯示有一定的阻斷作用,分別使食管重增和輕增的癌變率下降37.3%和22.2%,並發現適當提高維胺酯的服用劑量,可明顯提高其防癌作用。核黃素服用5年後,使食管輕增的癌變率下降34.8%,比服藥3年後輕增的抑制率22.2%,增加56.8%,說明核黃素服用愈久,抑制輕增癌變的作用愈明顯。實驗所用抗癌乙片是由六味中藥製成,是我國獨有、價格低易於推廣。維甲類化合物是目前根據最充分和最有希望的一類腫瘤預防藥。維胺酯作用強,毒性低,有很好的預防效果。核黃素是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如能進一步確證其防癌效果,則具有深遠意義。

參看

關於「梗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