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學/子宮體癌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婦產科學》 >> 生殖系統腫瘤 >> 子宮體癌
婦產科學

婦產科學目錄

子宮體癌因多起源於子宮內膜腺體,故又稱為子宮內膜腺癌。多見於絕經後婦女,發病高峰年齡為55~60歲。在我國子宮體癌的發病率,僅次於子宮頸癌卵巢癌而居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的第3位。近年發病率有不斷上升趨勢。

一、病因

確切病因不明,可能因素有:

(一)長期接受雌激素刺激

此病多見於延遲絕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多囊卵巢、卵巢性腺間質腫瘤(如顆粒細胞瘤等)以及絕經後長期服用雌激素的婦女,說明長期接受內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而無周期性孕酮抑制,可能是導致本症的因素之一。

(二)肥胖糖尿病高血壓

此病多見於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以及高血壓婦女,有人稱之為子宮體癌「三聯症」。

(三)未婚、未育及少育

此病多發生於未婚、未育及少育者,可能與子宮內膜接受雌激素刺激時間較長有關。

(四)遺傳

家族中婦女有癌腫史者,子宮體癌發生率也增加,說明此瘤可能與遺傳有關。

二、病理

肉眼觀察,癌組織可局限於子宮內膜(局限型),呈菜花樣或息肉樣;也可彌散於整個宮腔(瀰漫型),此兩型晚期均可侵犯肌肉。癌組織鬆脆質軟,常伴出血壞死(圖161)。

子宮內膜腺瘤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均有可能發展為原位癌浸潤癌,稱為癌前期病變。前者鏡下可見腺體排列擁擠,多呈乳頭樣增生,但細胞形態和極性正常,後者腺上皮增生,形態不規則,出現復層或向腺腔突出形成乳頭,細胞核較大,細胞有異型性。

子宮體癌大多數為腺癌,少數在腺癌組織中出現局限性分化良好的鱗狀上皮,稱為腺角化癌,惡性度較低;也有腺癌中出現鱗狀細胞癌,則稱為腺鱗癌,惡性度高,預後差。

三、轉移途徑

子宮體癌的特點是生長緩慢,可較長期局限於宮腔內,轉移途徑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為主,血行轉移較少見(圖162)。

子宮體癌


圖161 子宮體癌

子宮體癌轉移途徑


圖162 子宮體癌轉移途徑

1 浸潤宮壁 2 至宮頸 3至陰道 4 經卵巢淋巴至主動脈淋巴結 5 經輸卵管向外轉移 6 至卵巢 7 經圓韌帶至腹股溝淋巴結

(一)直接蔓延

早期沿子宮內膜擴散,可達宮頸、陰道,亦可達輸卵管和卵巢,並可向肌層侵蝕,晚期甚至穿透漿膜層而種植於盆腔臟器表面。

(二)淋巴轉移

此型轉移較晚,宮體上部和宮底部的腺癌可沿闊韌帶上部淋巴管轉移至卵巢,並向上直拉引流腹主動脈旁淋巴結,也可沿圓韌帶轉移至腹股溝淋巴結;子宮中段的腺癌引流至骼總及腰淋巴結;宮體下部的腺癌累及宮頸時,轉移方式同宮頸癌,預後較差。也可以由於淋巴逆流而轉移至陰道及尿道周圍淋巴結,當子宮切除術後,除癌細胞直接種植於陰道外,也有經淋巴逆流轉移至陰道頂端的可能,故此部位常見複發。

(三)血行轉移

偶有經血流轉移至肺、胸膜等遠處器官者。

四、臨床分期

目前多採用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1982分期法如下:

0 期:腺瘤樣增生或原位癌,組織學所見疑為惡性癌變

Ⅰ期:癌腫局限於子宮體

Ⅰa期宮腔深度≤8cm

Ⅰb期宮腔深度>8cm

按組織類型可將Ⅰ期再分為4個亞期:

G1高度分化腺癌。

G2中度分化腺癌,有部分實性區。

G3低底分化腺癌或完全未分化癌,實性無腺體。

G4未定級。

Ⅱ期:癌累及宮體及宮頸。

Ⅲ期:癌擴散到子宮外,但未超越真骨盆

Ⅳ期:癌擴散到真骨盆以外,或累及膀胱直腸的粘膜。

五、臨床表現

(一)陰道出血 絕經後出現陰道持續性或不規則出血;尚未絕經者可有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出血。

(二)陰道排液 少數病人在病變早期有水樣或血性排液增加,晚期並發壞死感染時,可出現惡臭膿血分泌物。

(三)疼痛 一般僅發生在晚期,當子宮頸管被癌腫組織堵塞導致宮腔積血積膿時,可出現下腹脹痛或癌瘤刺激宮縮而引起疼痛,晚期癌浸潤盆壁時,可出現腰腿痛

六、診斷

(一)病史 對絕經期延遲、不孕或生育稀少而多年不育者,或合併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之老年婦女,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懷疑子宮體癌:

1.絕經前後不規則陰道出血,特別是絕經較長時間後又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者;

2.生育期子宮出血久治不育者;

3.宮腔內有持續排液者。

(二)婦科檢查 子宮大小正常或稍大而軟,陰道及宮頸無明顯病變,有時可見息肉樣組織自宮頸口向外突出;當宮腔積血或積膿時子宮可顯著增大並有囊性感;晚期可在子宮旁捫到轉移結節或包塊。

(三)分段論斷性刮宮

先用小刮匙刮宮頸管,後探測宮腔深度並環刮宮腔,注意刮取兩側宮角組織。當刮出物多且呈豆腐渣樣時,則子宮體癌可能性極大,應停止繼續搔刮,以避免子宮穿孔、出血及癌腫擴散。將刮出物分別標明送病理檢查。

(四)細胞學檢查 從陰道後穹窿取材作塗片查瘤細胞,陽性率較低;從宮腔吸液中找癌細胞可顯著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五)宮腔鏡檢查 可直接觀察子宮內膜病變,確定子宮體癌的定位、體積及生長情況,可判定有無宮頸轉移,確定Ⅰ期或Ⅱ期癌。

七、鑒別診斷

如能及時作診斷性刮宮,診斷多無困難,但臨床上需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一)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絕經期子宮有不規則出血時,應首先作診斷性刮宮以排除子宮內膜癌

(二)子宮粘膜下肌瘤或內膜息肉

主要表現為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診刮、B型超聲,特別是宮腔鏡檢查有助於診斷。

(三)子宮頸管癌及子宮肉瘤

均有子宮不規則出血,可藉助分段診刮術做鑒別。

(四)老年性陰道炎

以血性白帶為主要症状,但應注意同時合併子宮體癌之可能。

八、預防

由於確切病因不明,目前尚無預防良策。

對絕經期前後婦女不應濫用雌激素,當有必要使用時,應以短期、間斷及小劑量為宜,並同時加用孕激素

對有子宮體癌高危因素的婦女要提高警惕,當出現陰道流血時,應嚴密隨訪,以防發生子宮體癌。

九、治療

應根據臨床分期和腫瘤分化程度以及患者全身狀況決定治療方案。目前採用以手術治療為主,並輔以放療激素化學治療。

(一)手術治療

是治療子宮體癌的主要方法,應根據臨床分期來決定手術範圍,行全子宮切除術或如廣泛性子宮切除及盆腹腔淋巴清掃術

(二)放射治療

包括腔內照射及體外照射。單純放療僅用於晚期癌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也用於年齡過大合併其他疾病不宜手術治療的各期癌患者。對手術病人,可於手術前後加用放療。

(三)孕激素治療

高效孕酮類藥對控制癌腫的發展有一定效果,現作為治療子宮體癌的常規措施之一。當癌細胞中雌孕激素受體較多時,對孕激素治療效果敏感,甚至有治癒者。但用藥劑量要大,時間要長。長期應用孕激素治療須定時檢查肝功。

(四)化療

一般認為療效不佳。

十、預後

子宮體癌生長緩慢,加之診斷及治療手段的改進,是婦科癌症中療效較好的一種。其療效和預後與癌的期別,腹腔液中有無癌細胞,癌細胞分化程度,浸潤肌層深度,淋巴結轉移情況以及治療方法有關。一般統計Ⅰ期5年存活率為75%,Ⅵ期5%左右。

參考

32 子宮頸癌 | 子宮肌瘤 32
關於「婦產科學/子宮體癌」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