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

(重定向自内痔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內痔生於肛門齒狀線以上,由粘膜下痔內靜脈叢擴大麴張所形成柔軟的靜脈團,稱為內痔。另一種觀點認為內痔是肛墊發生病理性肥大和移位所致。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迴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傳統的看法稱「絞窄性內痔」。但臨床所見,內痔形成血栓的更多見,故多伴有疼痛,當痔核脫出不能送回時,亦稱為「嵌頓痔」。

Bkebv.jpg

  

目錄

分類分期

根據內痔的病理變化和發展程度的不同,臨床上常分為三型,和四期分類。內痔一般情況下不會引起疼痛。

分類

分期

根據2000年中華醫學會外科學組《痔診治暫行標準》將本病分為四期,即:

  

症 狀

內痔早期唯一的症状就是無痛性便血,間斷性便血,色鮮紅,或附於大便表面,或手紙染血,也可呈點滴狀或噴射狀出血;內痔進一步發展,排便時會有痔核脫出,輕者便後自行還納回肛門,重者需用手上推還納。當內痔脫出沒有及時還納時,會出現嵌頓水腫、血栓形成、潰瘍或感染,將有劇烈疼痛。

脫出於肛門外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迴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傳統的看法稱絞窄性內痔

1.便血:排便中或便後出血,色鮮紅,有時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將手紙染紅,有時為滴血或射血。由於糞便擦破粘膜,或因排便時過於用力,血管內壓力增高,以致曲張靜脈血管破裂,便時則有噴射狀出血。如長期反覆出血,或多次大量出血者,還可引起貧血。

2.脫出:由於痔核體積增大,排便時受到糞便的擠壓,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脫出肛外,有時是1--2痔核同時脫出,有時是全部痔核並帶有直腸粘膜一齊脫出。最初僅在排便時脫出,便後能自行複位。症状較重者,脫出後需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方能複位。症状嚴重者,除排便時脫出外,凡用力、行走、咳嗽、噴嚏、下蹲等,都可能脫出。脫出的痔核,極易受感染,每因發炎、水腫、疼痛而發生嵌頓,以致複位困難。

3.疼痛:單純內痔,一般無疼痛,有時僅感覺肛門部墜脹或排便困難。如發炎腫脹者,痔內有血栓形成或嵌頓,則有疼痛;如脫出未及時複位者,則疼痛加重;如發生嵌頓,有潰爛壞死,引起肛緣發炎水腫,則疼痛劇烈,病人坐臥不安。

4.粘液流出:直腸粘膜長期受痔核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內痔,因肛門括約肌鬆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門流出。輕者大便時流出,重者不排便時也自然流出,污染內褲,病人極不方便。在內痔脫出時,分泌物更多。

5.瘙癢:因分泌物或脫出痔核的刺激,使肛門周圍潮濕不潔,發生濕疹和瘙癢,搔癢有時是由於內痔脫出因反射作用而引起的。  

診 斷

Bkebx.jpg

內痔的診斷,主要靠肛管直腸檢查。

首先,內痔的診斷先做肛門視診:用雙手將肛門向兩側牽開,除一期內痔外,其他3期內痔多可肛門視診下見到。對有脫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後立即觀察,這可清楚地看到內痔痔塊大小,數目及部位的真實情況,特別是診斷環狀痔,更有意義。

其次,內痔的診斷是做直腸指診:內痔無血栓形成或纖維化時,不易捫出,但內痔診斷中的指診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腸內有無其他病變,特別是除外直腸癌及息肉。

最後,做肛門鏡檢查:先觀察直腸粘膜有無充血、水腫、潰瘍、腫塊等,排除其他直腸疾患後,再觀察齒線上部有無痔,若有,則可見內痔向肛門鏡內突出,呈暗紅色結節,此時應注意其數目、大小和部位。  

鑒別診斷

內痔、外痔、混合痔

痔瘡根據發生部位進一步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

發生在肛管齒狀線以上的為內痔,內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脫出為主要症状,嚴重時會噴血、痔核脫出後不能自行還納,還有大便困難、便後擦不幹淨、有墜脹感等。根據內痔病變程度和臨床表現又可分為三期:一期內痔排便時帶血,無脫垂,齒線上粘膜呈結節狀隆起;二期內痔便時帶血、滴血或射血、痔核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三期內痔排便時或咳嗽、勞累、負重引起腹壓增加時,均發生內痔脫出,並需用手還納。四期內痔排便後痔核脫出,用手也不能回納,或還納後又復出。

外痔位於齒線以下,以疼痛、腫塊為主要症状,肛門周圍長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贅。根據其病理特點不同,又可分靜脈曲張性、結締組織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種。其中以炎性外痔最多見,主要表現為肛緣皮膚皺襞突起,紅腫熱痛、水腫、充血明顯,有壓痛,排便時疼痛加重,並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適發熱

混合痔兼有內外痔雙重特徵,臨床以直腸粘膜及皮膚脫出、墜脹、疼痛、反覆感染為主要症状。

肛裂

痔是無痛性便血,肛裂便血量少,肛裂具有典型的排便時肛門疼痛的規律,即排便時肛門有撕裂樣疼痛,便後稍有短暫的緩解,而後又出現劇烈的疼痛,常持續數小時方可緩解。因此,便血伴疼痛可作為與痔鑒別點。局部檢查,見肛管前正中或後正中有新鮮或陳舊的潰瘍面,這是診斷肛裂的依據。

肛乳頭肥大

是肛門乳頭慢性炎症刺激增生而成。肛乳頭位於齒線上,質硬形小,呈乳白色。由於干硬糞塊通過肛管時常受損傷,擦傷後細菌侵入,發炎水腫,反覆感染,有纖維組織增生,乳頭增大成肥大乳頭,排便時可脫出肛門外,由於肛門括約肌收縮,使肥大的肛乳頭嵌頓於肛門外而疼痛。

直腸息肉

多見於兒童,息肉可單發或多發,便時易出血,直腸低位息肉可隨排便脫出肛門外,呈紫紅色,質硬,表面光滑,有的粘膜糜爛、出血。多發息肉可有大小不一,附著於直腸粘膜壁上,這不難與內痔相鑒別。

直腸癌

早期可便血,便次增多,里急後重感等,常誤診為內痔,以後出現粘液血便,大便變細等症状,但直腸指診可發現質硬腫塊,高低不平,呈菜花樣,指套有血跡,通過活檢可以定性。90%以上直腸癌位於指診可觸及的範圍內,只要重視直腸指診也不難與內痔鑒別。

直腸脫垂

兒童多為直腸粘膜脫垂,成人多為直腸全層脫垂,輕度者僅有少許直腸粘膜脫出肛門外,常有粘液溢出,沒有靜脈曲張,脫出物表面光滑,一般不出血,當粘膜損傷,可發生潰瘍和出血。指診可觸及兩層摺疊粘膜,不同於內痔脫出。

胃腸道出血

胃、十二指腸、空腸出血,因血液在胃液和腸液的作用下多為黑色或柏油樣便;迴腸結腸出血多為紫紅色,呈果醬樣,血混在糞便中;直腸出血是鮮紅色,在糞便表面,隨糞便排出;內痔出血常呈滴血、射血或便後手紙上帶血,血與糞便不混合。



  

預 防

內痔帶來的便血、脫出讓人頭疼,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如何防內痔呢,防內痔的關鍵的是說到做到,不要只是了解了防內痔的知識,卻沒有行動,那是不可能做到預防的效果的。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如何防內痔。

1、葷素搭配,或者減少痔瘡的發生或減輕症状。粗細得當:在飲食方面,要注意葷素均不可過度,粗、細糧調濟合適,這樣才能使大便不至於稀溏、乾燥。

2、定時排便,忌忍忌努: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不強忍排便意識,不努便,減輕肛門直腸部的充血症状。

3、忌辛辣刺激食物:忌過食生蔥、姜、蒜,以及胡椒,特別是辣椒等食物。

4、勞逸結合:工作和生活中,要勞逸結合,過度勞累、負重或下蹲久行、久坐等都可使肛門直腸部靜脈淤積或活動過少,靜脈曲張。可以一方面促進血液循環。

5、提肛運動當提倡:加強局部的運動對減少局部靜脈淤積,以及靜脈曲張都有很大的益處,做提肛肌運動(每天睡前,使肛門有節律地收縮30—50次),鍛煉提肛肌的收縮能力,可以預防痔瘡的發生。

6、接受痔瘡手術的病人,手術前應解除思想顧慮。一般手術當日進少渣飲食,次日改普通飲食,有的患者不敢多吃,怕大便引起疼痛,傷口感染等。為了保持大便通暢,可讓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如香蕉、橘子、芹菜菠菜等易消化少脂肪的食物。忌煙酒及辛辣的蔥、姜、蒜類

7、.盡量不久坐,久站,別讓血流滯於肛門。

8、孕婦患痔,要避免入坐久久立,防止便秘,並應及時矯正胎位。多吃蔬菜、水果和植物油,適當吃些芝麻蜂蜜、保持當大便通暢。

9、便後泡溫水30分鐘,一方面清潔,一方面促進血液循環。

10、運動(至少15分鐘,汗出時避風,持之以恆)可促進血液循環。  

治療

治療應當遵循三個原則:

  1. 無症状的痔無須治療;
  2. 有症状的痔重在減輕症状或消除炎症,而非根治;
  3. 以保守治療為主。

藥物治療

分局部治療和口服藥物治療。

(一)局部治療藥物即為外用藥物,成分主要包括氫化可的松(或其衍生物)、潤滑劑、黏膜保護劑及中藥等,一般為栓劑、油膏兩種劑型。其作用在於消炎、止血、止痛、止癢和緩解痔水腫引起的肛門下墜感和排便阻塞感。局部藥物治療一般用於短期緩解症状,不應作為長期和預防性用藥。需要注意的是,在痔瘡症状期如果有便秘,不推薦應用局部緩瀉劑,必須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如果痔再次發作,使用局部藥物治療依然有效。

(二)口服藥物治療包括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改善痔病患者的腸功能、消炎、使用靜脈增強劑等。膳食纖維指的是不被腸道消化吸收的食物纖維,它能防止腸道內水分被過度吸收,以緩解出血、疼痛等症状,並預防其發作。它適用於伴有腸道功能紊亂,如腹瀉或便秘的患者。靜脈增強劑能改善微循環,減輕局部水腫,可用於內痔發作(疼痛、出血、脫垂)的短期治療,不宜長期應用。如果痔伴有局部炎症,可選擇抗生素非甾體類抗炎藥,後者還能有效緩解痔血栓引起的疼痛。

需要強調的是,藥物能緩解痔的症状,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痔。另外,雖然目前治療痔的藥物比較安全,但仍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使用。  


內痔外治療法

1、熏洗 各期內痔均可以藥物加水煮沸,先熏後洗。常用方為五倍子湯或苦參湯,或選用芒硝金銀花連翹、苦參、地榆馬齒莧川椒等1~2味煎水熏洗。熏洗可起活血消腫,清熱止痛,收斂止癢的作用。

2、外敷 內痔後期,痔核表面糜爛滲液,暫時不能手術者,可先用上法熏洗患部,然後用五倍子散、消痔散加枯礬粉外敷。外敷具有清熱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使痔核縮小,潰面癒合。

3、塞藥 I、Ⅱ、Ⅲ期內痔及內痔手術後不便敷藥者,可把藥物做成膏或栓,塞人肛內,達到清熱消腫,鎮痛止血的目的。塞藥可選用九華膏紫草膏等。

4、枯痔法 以藥條或藥釘插入痔核內,使痔枯乾壞死,脫落而愈。現一般採用無砒藥釘如七仙條、二黃枯痔釘等。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兼有各種急性病、嚴重的慢性病、肛門直腸急性發炎、腹瀉、惡性腫瘤、出血患者,以及對砒劑過敏者。

操作方法:術前清潔灌腸,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生理鹽水洗淨後。翻出痔核於肛外,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痔核,作表面消毒。以右手拇、食指持藥釘尾段,於距齒線0.3-0.5厘米處,與腸壁縱軸成250.350的方向旋轉插入粘膜下痔核中心,深約l厘米。一般每核一次插人4~6根,或視痔核大小而定。間距為0.3~0.5厘米。然後剪去露在痔核外的多餘藥釘,釘根外露1毫米左右。太短易引起插口出血,且不易固定;太長則易損傷對側腸壁。而後將痔核推回肛內。同法處理其他痔核,一次最多處理3個。每次插釘完畢,同時塞人黃連膏或紫草膏。一般7日左右痔核萎縮脫落。

注意事項:插釘不能重疊,深淺適宜,太深可使括約肌受損壞死,感染疼痛;太淺藥釘容易脫落,造成插口出血,達不到治療目的。先插小痔核,後插大痔核,或先插有出血點的痔核,在出血點插釘1個可以止血。插釘時應正確掌握與齒線的距離,過近可引起疼痛。一次插釘總數不超過20根。

術後處理:術後24小時內不解大便,以防藥釘滑脫引起出血。若大便後痔核脫出,應即推回,以免水腫嵌頓引起劇痛,並輔以止血消腫潤腸藥物治療。若使用含砒汞藥釘,應囑患者多飲開水,或以銀花綠豆煎湯內服,以利砒毒排泄。同時注意觀察病人有否高熱腹痛嘔吐口腔破潰等中毒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Bkeby.jpg


5.結紮法

以藥線或粗絲線,或膠圈結紮痔核根部,阻斷痔核血液供應,使之缺血乾枯、壞死而脫落,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一般較常用的方法有貫穿結紮法,膠圈套扎法等。

(1)貫穿結紮法:用絲線貫穿結紮於痔根部,以阻斷病變部位的氣血流通,達到使痔核壞死脫落的目的。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尤其是纖維型內痔更為適宜。

禁忌證:肛周急慢性炎症、急慢性痢疾、腹瀉、浸潤型肺結核、嚴重的肝腎疾患、高血壓、各種血液病患者以及臨產孕婦。

操作方法:常規備皮、清潔灌腸,採用腰俞麻醉或局麻。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部位,常規消毒鋪巾。術者兩手的食指交叉,緩緩進行擴肛,使括約肌鬆弛,痔核充分暴露。以彎血管鉗夾住痔核基底部,用左手向肛外輕輕牽引,右手持彎圓針穿10號粗絲線從痔核基底部中央稍偏上方穿過,然後用剪刀沿齒線剪一淺表切口,縫線繞痔核基底「8」字結紮。結紮後的痔核再注入15%明礬液或消痔靈注射液,或軋壓痔核,以加速痔核壞死脫落。最後剪短扎線,約留3。5厘米,再把痔核推回肛內。術畢注入紫草膏,用紗布外蓋固定。一般一次處理3個痔核。若為環形內痔,可先將痔核分為幾個痔塊,在痔塊之一側用兩把止血鉗夾起粘膜。從中間剪開,同法處理痔塊對側,然後將痔塊進行「8」字貫穿結紮,同法一一處理其他痔塊。

注意事項:結紮時應先小後大。縫針穿過痔核基底時,不可穿入肌層,以免引起肌層壞死或並發肛周膿腫。術後當日禁止排便。如便後痔核脫出,應立即推回肛內,以免水腫加劇疼痛。術後7~14日為痔核脫落期,囑病人盡量減少活動,大便時也不宜用力努責,以防引起大出血。

(2)膠圈套扎法:藉助器械將小乳膠圈套入痔核根部,利用膠圈擴張後的緊縮力,阻斷痔核血液供應,使之缺血壞死脫落。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及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同貫穿結紮法。

操作方法:術前囑患者排空大便或清潔灌湯,取側臥位或膝胸位。先插人斜面肛門鏡,確定痔核位置及數目,選定套扎部位;充分暴露痔核區。以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而後由助手固定肛門鏡,術者左手持套扎器套住痔核,右手持麥粒鉗,經套扎圈鉗住痔核根部,將痔核拉入套扎器內。按壓套扎器柄,使套圈外套向痔根部移動;隨之將套圈推出,扎到痔核根部。然後鬆開麥粒鉗與套扎器一併退出,再緩緩退出肛門鏡。

注意事項:同貫穿結紮法。

6.注射療法

Bkebz.jpg


(1)硬化萎縮注射法:將硬化萎縮注射劑注射至痔核粘膜下層靜脈叢的間隙內,引起化學炎症反應,曲張的痔靜脈叢也因靜脈、靜脈周圍炎和進行性纖維組織增生而逐漸閉塞、達到使痔核硬化萎縮的目的。

適應證:I、Ⅱ、Ⅲ期內痔,內痔兼有貧血不適合其他療法者,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內痔嵌頓;內痔伴有急慢性炎症及腹瀉;兼有嚴重肺結核、高血壓、肝腎疾患及血液病;由腹腔腫瘤引發的內痔、外痔及臨產孕婦,前列腺增生較重者。

常用藥物:消痔靈、6%~10%明礬液、5%魚肝油酸鈉、5%~10%石炭酸甘油等。

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常規術野消毒,局部麻醉後,用0.1%的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及腸腔。擴肛後以皮試針頭抽取藥液,在嗽叭形肛鏡下進行注射。藥液應注在距齒線0.5厘米處的痔核粘膜下層,針頭以斜150角進行注射。每核注入藥液0.5~1毫升,以痔核腫脹表面顏色不變為度。每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用藥總量不超過3~4毫升。若一次注射不愈,相隔7日可再注1次,一般3-4次可以治癒。

(2)消痔靈四步注射法:也是硬化萎縮注射法的一種,原理與硬化萎縮注射法同。①適應證:各期內痔、出血、Ⅲ期內痔進一步發展而形成的靜脈曲張性內外痔。②禁忌證:內痔嵌頓發炎;伴有急性腸炎、痢疾;皮贅外痔。③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用0..5%e洗必泰棉球局部消毒,充分暴露病變部位,用l%普魯卡因10-15毫升作肛門局部麻醉,再用0.5%o洗必泰棉球消毒肛內痔區。用手擴張肛門,在嗽叭形肛門鏡下仔細查清內痔部位、數量及大小,再用食指觸摸痔區有無動脈搏動,確定注射部位。然後用5號針頭,5毫升注射器,吸取消痔靈液,在肛門鏡下分步,進行低濃度、大劑量注射。下面介紹各項具體操作。

直腸上動脈區注射:為避免藥液集中引起組織壞死出血,用l%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液按l:1的比例稀釋的藥液進行注射,每點注射2~3毫升。

痔粘膜下層注射:為防止組織壞死,用1%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按2:1稀釋的藥液從痔核中部進針至肌層。當出現肌性抵抗感後邊退針邊注射,再呈扇形注射,使藥液均勻充盈到粘膜下層組織中。注入的藥量可視痔核呈瀰漫性腫脹為宜,每核注藥量為4-6毫升。

痔粘膜固有層注射:當第二步注射完畢,再緩慢退針,出現落空感時,即進入到痔粘膜固有層,緩慢注藥,每核注藥2-3毫升。注藥後可見痔核粘膜呈水泡狀,並能見到粘膜的微細血管。

洞狀靜脈區注射:最後在齒線稍上方的內痔最低部位,即洞狀靜脈起始部進行注射。為避免藥液擴散到齒線以下引起疼痛,將藥液稀釋為l:l濃度。在肛門鏡下或用手指暴露內痔下部,在齒線上O.1厘米處進針,針尖穿入內痔的斜上方作扇形注射,每核注藥1-3毫升。Ⅲ期內痔一次注藥量為20~45毫升(稀釋後劑量)。最後用3厘米長、1厘米寬的凡士林紗布,大部分放入肛內,固定內痔,防止嵌頓。外用紗布固定。原則上一次注完所有內痔,注射後內痔因組織萎縮,乾枯成為異物。本法一般無不良反應,若注射後稍有疼痛,不須處理;可能有低熱,極少數病例體溫較高,可對症處理,3-5日可恢復正常。注意事項:注射時要嚴格消毒,每次注射進針處必須消毒,以防感染。必須選用細針頭,以免針孔太大引起出血。進針後應做回血試驗,無回血方可緩緩推藥。針頭勿向痔核內各方向亂刺,以免損傷痔內血管引起出血,造成痔核血腫,局部滲出液增多,延長痔核萎縮時間。注射的深淺要適度,太淺易引起粘膜潰爛,過深可使肌層組織硬化。勿使藥液注人外痔區,或注射位置過低,以免藥液向肛管擴散,造成肛周水腫疼痛。注射後24小時不宜排便,並減少活動。

(3)壞死枯脫注射法:是將腐蝕性藥液注入痔核內,使痔核組織壞死脫落,經過創面修復而癒合。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

禁忌證:同硬化萎縮注射法。

常用藥物:枯痔油、新6號注射液。

操作方法:腰俞麻醉或局麻,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將內痔翻出肛外,左手持蚊式止血鉗於齒線上將痔核夾住一部分固定,右手持備好的藥液注射器,在齒線上0.3~0.5厘米處,刺入痔核粘膜下層,由低到高呈柱狀將藥液緩緩注入痔核內,以痔核略膨大變色為度。注射後,將痔核推回肛門內。痔核約7~14日壞死,乾枯脫落。一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若痔核較大或較多,可分期注射,間隔2周注射1次。若用枯痔油注射,每核注入0.5~1毫升,總量不超過4毫升。

注意事項:同硬化萎縮注射法。注射後7—14日減少活動,防止痔核脫落時發生大出血。

7.痔瘡術後併發症及其處理。

疼痛:口服止痛藥,或用1%普魯卡因10毫升在中髎或下髎穴封閉,每側5毫升。也可選用少腹逐瘀湯(王清任《醫林改錯》),加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蒲公英20克,活血止痛清熱解毒

出血:若內痔結紮不牢,或痔核枯脫,出現創面滲血,可用凡士林紗條填塞,壓迫止血,也可外敷止血散。若小動脈出血,應在能充分暴露出血點的條件下進行縫扎止血;術後可口服雲南白藥等,以防出血。

發熱:因組織壞死被吸收引起的發熱,體溫通常不高(38℃以下),一般不須處理,注意觀察。若為局部感染引起高熱,應服清熱解毒藥物,方選黃連解毒湯(王燾《外台秘要》)加金銀花、連翹、敗醬草。

水腫:可用朴硝30克、黃柏30克、金銀花15克、紅花15克、蒲公英20克、白礬3克煎水熏洗,每日-2次。或用1:5000高錳酸鉀熱水坐浴,浴後外敷痔瘡膏。輕者可用熱水袋熱敷。

小便小利:囑病人多飲水,或用車前子30克、冬瓜皮30克煎水代茶飲服;也可針刺三陰交、水分、關元、中極等穴位,或用l%普魯卡因10毫升長強穴封閉,或用熱水袋熱敷。  

患者注意事項

引發內痔的四大罪狀

 罪狀1 蹲廁看報 痔瘡報到

不少人有帶份報紙入廁的習慣。在入廁的同時,瀏覽一遍當天的新聞,這看起來的確是一舉兩得的事。殊不知,這樣的生活習慣,為肛腸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隱患。入廁時間一般以3-5分鐘為宜,可一旦帶了報紙進去,入廁的時間就被大大延長了。據專家介紹,排便時間過長,可使腹壓增高,肛門直腸部充血,痔靜脈曲張,甚至可導致直腸粘膜與肌層分離脫出,肛管隨糞便下移,久之容易產生痔瘡。

 罪狀2 喝酒吃辣 痔瘡歸來

香辣可口的火鍋是不少愛「辣」人士的首選。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實在愜意。可是,這愜意的背後其實也存在不小的肛腸健康隱患。據專家所說,痔瘡和飲食密切相關,有一句話說:「常食肥膩、胡椒辛辣……風熱下沖,乃生五痔」,飲食雖然不一定是引起痔瘡的直接原因,但對痔瘡的誘發或加重有一定的作用。

 罪狀3 久坐久站 痔瘡困擾

現代社會的工作形式多以坐或站為主,特別是白領和教師等人群,常常一坐或一站就是一天,缺乏運動是通病。而這也為痔瘡等肛腸疾病埋下伏筆。據專家解析:久坐則血脈不行,血脈不行致濁氣淤血,流注肛門而生痔;久站也能導致痔瘡發生,都是痔瘡的高發人群。

 罪狀4 能拖就拖 痔瘡加重

許多患者在面對痔瘡等肛腸疾病的時候,並不是選擇積極的治療,而是選擇了「忍」。只要暫時控制住了症状,就儘可能的「拖」過去。小病拖成大病,不需手術的拖成了必須手術,不僅增加了治療難度,而且增加了治療成本與痛苦。據專家說,患者怕麻煩、怕痛,在臨床上都是經常遇到的。  

從飲食中找出內痔原因

引起內痔的原因中,飲食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原因之一,下面我們就來從飲食中找出引起內痔的原因:

第一,飲食中缺乏面素,這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雖然不為人體提供能量,但具有清理腸道的功能,被稱為腸道的「清道夫」。長期缺乏會導致宿便堆積,糞便中的致癌物等毒素無法及時排出,被人體重複利用,有很大的隱患。

第二,飲食中缺乏優質蛋白質,會導致腸無力,大腸無法正常蠕動,大便難以正常排出。

第三,飲食不節、過食醇面、厚味、辛辣、生冷刺激、飢飽失常。

看來,從內痔的原因中,我們可以發現不當的飲食對形成內痔有很大的作用,內痔的產生,便秘也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希望大家對便秘的危害引起足夠的重視,多吃富含面素的面,多攝入優質蛋白質。  

過度疲勞可能引起內痔

醫生在臨床中遇到病人痔瘡發作時,除了用藥以外,還常常吩咐病人臥床休息,幾天後症状多可緩解或消失。所以沒有肛門病的要注意勞逸結合,有肛門病的更要注意勞逸結合。

古人曾指出擔輕負重可能引起痔瘡。臨床實踐中常常發現病人每在過度疲勞時痔瘡就會發作。

專家解釋道:過度勞動後組織彈性疲勞、張力減低、抵抗力下降、肛門部血管擴張造成鬱血,引起痔核充血、水腫、疼痛。所以工作時要注意變換體位,注意休息。經常站立工作者,如農民、教師應注意適當坐臥休息;久坐久蹲的人,如司機、機關工作人員、工人等要注意增加站立、走動等活動。長途騎自行車時,由於肛門部受壓磨擦,容易引起血栓外痔,要注意放鬆,減少磨擦;另外,性生活應當適度,也不宜忍精不射,以免肛周肌肉痙攣收縮,影響肛門的血液循環、引起痔瘡或加重病情。有的人通宵玩撲克、麻將,第二天痔瘡就發作。這是因為經過一天的勞動,夜晚又久坐受壓,肛門部得不到鬆弛,血液瘀結,迴流受到影響而引起,所以夜間應保證平臥休息的時間。  

女性內痔瘡的治療方法

女性內痔瘡的治療方法有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其他一些療法。

內痔的非手術治療:

1.塞藥法治療,將藥物製成完、栓、膏劑,直接塞入肛門直腸治療,如痔瘡栓、九華膏、派爾茲克等。

2.外敷法治療,可使用五倍子散、消痔散敷於患處。

3.枯痔法治療,將具有強烈腐蝕性的藥物塞入痔靜脈叢導致局部增生壞死,痔核萎縮消失。

內痔的手術治療:

1.注射法治療,如單純注射法、消痔靈注射法等方法,適用於各期內痔、靜脈曲張型混合痔、環形混合痔。

2.結紮法治療,適用於痔核較大或嵌頓內痔。

3.套扎法治療,適用於痔核較大的內痔和混合痔的內痔部分。

其他治療:

1.冷凍法治療,適用於各期內痔及混合痔的內痔部分。注意,治療時要保護好鄰近臟器、較大血管和主要神經,防止發生意外。

2.雷射法治療,適用於各期內痔及混合痔。注意,工作時要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減少雷射束對人體的輻射

3.中藥針灸治療。

內痔患者做完手術之後,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做好內痔的預防工作:

⑴ 起居有常,工作勞逸結合。從事久站久立工作者,應適時變換體位。

⑵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忌食辛辣、醇床厚味。

⑶ 注意肛門衛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保持大便通暢。

⑷ 及時治療腹瀉、便秘、痢疾等疾病。

⑸ 內痔術後,飲食要清淡,必要時給予半流或全流飲食。

⑹ 術後痔核脫落期,盡量減少活動,多臥床休息。

⑺ 術後每次排便後,用淡床水或高床酸鉀液坐浴,而後換藥。

⑻ 注意觀察病人術後反應,若有發熱、疼痛、小便困難及便後出血,應及時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⑼ 術後若痔核脫出,應及時托回肛內,以床腫嵌頓。  

手術禁忌症

內痔手術療法雖然療效確切,但並非人人都能適用,有其主要禁忌症。

1、肛門周圍有急性膿腫或濕疹。

2、內痔伴有痢疾或腹瀉。

3、因腹腔腫瘤引起的內痔。

4、內痔伴有嚴重肺結核、高血壓、肝臟腎臟疾患或血液病。

5、臨產期孕婦。

所以,在治療內痔時,應先做好檢查,選擇應用內治法、外治法及其他方法治療。  

小兒內痔是怎麼回事?

 小兒內痔不多見,即使有也無需特殊治療。一般只要調整飲食,多吃蔬菜,定時排便,防止便秘,都能自行消退。痔瘡即痔,是成人的一種常見病,因此有所謂「十人痔」之說。痔對小兒來說雖不多見,但也時有發生。痔是直腸末端肛管區粘膜下的靜脈曲張形成的。痔有內痔外痔之分。內痔中又有單純痔和混合痔之分。外痔中常見的是血栓性外痔。

小兒內痔多為單純性內痔,極少有混合痔,只是直腸局部的粘膜下靜脈曲張。它的症状是在排便、咳嗽或啼哭時,在小兒的肛門口見到有一紫紅色的結節。這結節起初不痛,只是感到肛門部有瘙癢或異物感,因此可見到小兒常用手去抓肛門。排便時肛門口的紫紅結節增大,並有時還可出血,血呈鮮紅,呈點滴狀,有時呈噴射狀,一般無痛苦。若發生嵌頓,則可伴痛。

引起小兒內痔的原因,常是由於直腸靜脈壁有先天性薄弱的缺陷,加上便秘。因為便秘,糞塊壓迫直腸下端和肛門口,使肛門部靜脈血液流動受阻,靜脈逐漸擴張而造成。

另有一種稱為肛門周圍血管擴張症,很象內痔,易與內痔混淆,它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即肛門周圍血管擴張。這種先天性的擴張,在平時看不見,只有在小兒排便時才能看到。可見到肛門周圍皮下有一圓珠樣突起。其大小約如黃豆,形狀不規則,顏色紫黑或暗青色。這種突起物通常只有一個,有的可有3-4個,多的可以在肛門周圍連成一圈。觸壓突起處無痛感,也不硬。在患兒排便屏氣時突出得更明顯,便後即消失,無不適感,極少破裂出血。

 小兒內痔發生的原因除先天性血管異常外,常因小兒坐便盆的時間過長(超過半小時)以及便秘有關。治療上也無需特殊治療,只要養成小兒快速排便習慣,每次排便時間不超過5分鐘。有便秘者積極治療便秘。肛門周圍血管擴張症對小兒的發育生長都無影響,將來也無發生痔的跡象。一般肛門周圍血管擴張症不會出血,但偶爾也有破裂出血,若出血量較多,應到醫院去止血。  

孕婦內痔

痔瘡通常出現在妊娠的後期28周~36周,特別是分娩前1周會有便秘出現,造成局部靜脈曲張而形成痔。這是因為在妊娠期間:

●盆腔內的血液供應增加,隨著胎兒一天天長大,子宮也隨之脹大,繼而壓迫靜脈,造成血液的迴流受阻。

●再加上妊娠期間盆腔組織鬆弛,更促使了痔瘡的發生和加重。

●另外,由於直腸肛門部位受到子宮壓迫而血行淤滯,這也會促使痔瘡的發生。

孕婦內痔的病因多會由順產加重,婦女妊娠期間,因為盆腔內的血液供應增加,胎兒發育,長大的子宮會壓迫靜脈,從而造成血液迴流受阻而導致靜脈曲張,形成痔瘡。孕期孕婦分泌大量的黃體酮,使大腸蠕動減弱,造成便秘;再加上妊娠期間盆腔組織鬆弛,生產的時候長時間用力,能促使內痔的加重。

孕婦內痔是由於在順產的時候,由於腹腔持續性用力,曲張的動脈形成血栓,就會在肛門周圍的皮膚形成硬結,導致劇烈的疼痛。一些剖腹產的產婦如果在剖腹前進行試產,也會導致同樣的情況。  

孕婦內痔了怎麼辦?

措施一:保持大便通暢

孕婦應當積極進行一些體力活動,促進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以防治便秘。飲食上適量吃些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白菜和菠菜等,以促進腸蠕動;水果以香蕉最佳;一些潤腸的食品如蜂蜜等有助於促進排便,平時避免久坐久站。

措施二:保持肛門清潔,減少刺激

懷孕時應盡量少吃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減少對直腸、肛門的不良刺激。便後要進行肛門清洗,避免殘留的糞渣刺激肛門周圍的皮膚。孕婦平時加強肛門鍛煉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動作非常簡單,只要自行收縮肛門,放鬆後再收縮,連續做3次,每次1分鐘,每日~7次。

措施三:孕前門診需查痔瘡

由於孕婦患痔瘡的比例高達70%以上,準備懷孕時最好提前檢查是否患有痔瘡。即使是懷孕初期也可以針對痔瘡的不同嚴重程度進行治療,可以避免生產時形成血栓造成劇烈疼痛。  

孕婦如何預防內痔?

孕婦在懷孕晚期時,預防是尤其重要的。其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防止便秘和腹瀉

要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大便時不要在廁所看書讀報,不要胡思亂想,避免久蹲廁所,久蹲容易引起肛管靜脈擴張或曲張,以免肛門局部受到刺激。難以排解。

二、合理飲食

多喝水,多吃水果和新鮮的蔬菜,尤其是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如羅卜、黑木耳、韭菜炒土豆。辣椒、胡椒、生薑、大蒜、大蔥等刺激性食物盡量少吃。

三、適當運動

孕婦不宜久坐,應適當運動,以促進肛門直腸部位的血液迴流。每天堅持做10~30次提肛動作(即有意識地收縮肛門),這樣做能減少痔靜脈叢的淤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發病。

懷孕得內痔是很常見的疾病,作為孕婦及其家人不要過於擔心,配合醫生的治療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預防痔瘡須知

一、怎樣預防痔瘡

1、養成按時排便習慣。

2、多喝水。

3、避免使用瀉劑及灌腸

二、保持局部清潔,時常以溫水坐浴10-15分鐘,清潔肛門部位,尤其是排便後或有分泌物、膿時。

三、飲食方面

1、均衡的飲食。

2、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酒、煙、辣椒等。

3、多吃含高纖維的食物。

4、平時無症状時飲食中向於高纖維,富含水份多的食物,但如有內痔出血發炎時,應採用低纖維食物,以減少對病灶的刺激。

四、養成規律的生活

1、經常運動,以增進肌肉協調功能及血液循環。

2.避免過度勞累及長時間的坐、立。

3、保持心情輕鬆愉快。

4.採取舒適的坐姿勿坐太久(不超過二小時)以免肛門周圍血流發生阻滯。

5、孕婦應避免太勞累,預防便秘。

五、接受手術切除後,仍須按照本須知執行。  

易和內痔混淆的疾病

內痔引起的便血、脫出和肛門鬆弛等症状,應注意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直腸腺瘤或絨毛乳頭狀瘤:這類腫瘤如有長蒂,排便時可由肛門脫出,指檢時可捫到圓形質硬的腫塊。窺器在直腸內可見到腫瘤,呈硃紅色,有的有蒂,有的無蒂,有的單個獨生,有的多個群聚,經常出血,每次糞便帶血或帶有血絲,也偶有大量出血。

2.直腸癌:常被誤診為痔,延誤治療,應特別警惕。癌腫形狀不規則,呈菜花狀,表面不整齊,質堅硬,常有出血和惡臭膿血分泌物,經活體組織檢查,可以診斷鑒別。

3.肛乳頭肥大:位於齒線,表面為肛管上皮,常呈錐形,質較硬,灰白色,不常出血,有刺痛或觸痛。

4.肛門直腸脫垂:直腸粘膜、肛管或直腸全層脫出,脫垂成環形,表面光滑,常有由肛門向外而具層次的粘膜皺襞。無靜脈曲張,出血較少。

5.肛裂:大便時出血,但無腫塊突出肛外,有疼痛間歇期,檢查時,可見到肛門部有裂口。

6.腸出血:各類腸出血,血色深紫,與糞便混合,並有其固有症状。內痔出血,血鮮紅色,常在便後滴血或射血。

內痔脫出該怎麼辦?

內痔脫出該怎麼辦?醫院專家強調:內痔嚴重者,不僅會出現內痔脫出症状,而且嚴重時痔核無法自行還納,所以積極治療很有必要。

內痔的主要症状之一內痔脫出,患者若長期置之不理,不僅可能發生內痔嵌頓壞死的危險,而且可能導致敗血症。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迴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

PPH術利用環狀痔瘡縫合槍,把已脫出肛門的痔瘡拉回原位,同時截斷向痔瘡提供血液的血管,令痔瘡不再脹大,減低病人痛楚。手術時間大約20分鐘。PPH的吻合口在肛門齒線以上,沒有敏感的痛覺神經末梢,因而術後疼痛明顯減少,且術後患者恢復時間快。該技術適應症廣泛,可運用於內痔、混合痔、嵌頓痔、肛門狹窄、直腸粘膜脫垂等疾病的治療。


判斷內痔的方法

怎麼判斷得了內痔?內痔初起時,症状不明顯,僅在體格檢查時,才被發現。但隨著痔核逐漸增大,症状亦會逐漸加重。常見內痔的症状如下.

1、便血:排便中或便後出血,色鮮紅,有時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將手紙染紅,有時為滴血或射血。由於糞便擦破粘膜,或因排便時過於用力,血管內壓力增高,以致曲張靜脈血管破裂,便時則有噴射狀出血。如長期反覆出血,或多次大量出血者,還可引起貧血。

2、脫出:由於痔核體積增大,排便時受到糞便的擠壓,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脫出肛外,有時是1--2個痔核同時脫出,有時是全部痔核並帶有直腸粘膜一齊脫出。最初僅在排便時脫出,便後能自行複位。症状較重者,(詳情請見9)  

上廁所吸煙與內痔的關係

上廁所是大多數人每天早上起後做的第一件事,煙民們一般都喜歡邊大便邊吸煙的這個習慣。經過調查統計,這類人群患上痔瘡的幾率幾乎佔到78%以上。殊不知其實這個習慣恰恰是引發內痔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男性大便的時間是由香煙燃燒的時間所決定的,一根煙從點燃到截止最少需要5-10分鐘的時間,這樣就增加了上廁所的時間,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時間也就是固定在5-10分鐘左右。造成下蹲和排便時間延長,易造成肛門直腸內瘀血和痔靜脈迴流不暢。

其實人們正常的排便時間應該是不得超過3分鐘。短時間的蹲坐還有促進腸道得蠕動,一旦時間過長就會導致血液拮据,就像我們長期手臂下垂,手指度有綴漲感一樣。 因此請男性朋友要警惕改掉晨便吸煙的習慣。以避免內痔的侵襲。  

內痔脫出的危害表現

痔瘡在初期的時候,常見的症状有便血或者是肛門有異物感,但是由於不是很明顯,往往被很多人忽視了。有些患者在出現痔核脫出之後,才去醫院治療。其實這個時候患者的症状一般的處在痔瘡的第三期或者是第四期,此時患者不僅有可能會出現內痔嵌頓壞死,而且有可能會引起敗血症。那麼痔瘡脫出有什麼危害呢?

一般來講,臨床上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迴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使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傳統的看法稱絞窄性內痔。但臨床所見,內痔形成血栓的更多見,故多伴有疼痛,當痔核脫出不能送回時,亦稱為嵌頓痔。長時間的痔核嵌頓,還會出現一下病變。(詳情請見16)  

中醫對內痔的認識

生於肛門齒線以上之痔。《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許仁則曰:此病有內痔,有外痔,……內痔每便即有血,下血甚者,下血擊地成孔,出血過多,身體無復血色。有痛者,有不痛者。」證見患部有紫紅色塊狀物突出,伴肛門部不適感,常有便血。根據痔核大小,脫出肛外程度,能否還納與還納之難易,可分內痔為三期。如內痔嵌頓,即為嵌頓性內痔。患者經常性便血可見貧血。治宜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疏風利濕之劑。或貧血嚴重者除治以止血之劑外,宜補氣血之品。參見痔條。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內痔」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