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

(重定向自锯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蓍草
Shī Cǎo
蓍草
別名 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飛天蜈蚣、鋸草、蓍、亂頭髮、土一支蒿、羽衣草、千條蜈蚣、一枝蒿蒿
功效作用 祛風止痛活血解毒。主感冒發熱頭風痛牙痛風濕痹痛;血瘀經閉腹部痞塊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毒
英文名  
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毒性 有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蓍草(學名:Achillea sibirca)菊科蓍屬植物——高山蓍草(Achillea alpina L.)、歐蓍草(A. millefolium L.)和雲南蓍草(A. wilsoniana Heim.) 的全草。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晒乾。原產東亞、西伯利亞、日本及中國雲南、四川、貴州、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陝西中南部、甘肅東部。生於山坡草地或灌叢中。耐寒,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及半陰處皆可正常生長。不擇土壤, 但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及石灰質的砂壤土上生長良好。全草具有解毒消腫止血,止痛的功能。

目錄

形態特徵

植物特徵

高山蓍草

多年生草本,有短的根狀莖。莖直立,高35-100厘米,下部變無毛,中部以上被較密的長柔毛,不分枝或有時上部分枝,葉腋常有不育枝。葉無柄,下部葉在花期凋落,中部葉矩圓形,長4-6.5厘米,寬1-2厘米,二回羽狀全裂,一回裂片多數,幾接近,橢圓狀披針形,長5-10毫米,寬2-4毫米,二回裂片少數,下面的較大,披針形,有少數齒,上面的較短小,近無齒或有單齒,齒端具白色軟骨質小尖頭,葉上面綠色,疏生柔毛和凹入的腺點,下面被較密的柔毛;葉軸寬約1.5毫米,全緣或上部裂片間有單齒。頭狀花序多數,集成復傘房花序;總苞寬鐘形或半球形,直徑4-6毫米;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短,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寬約1.2毫米,頂端稍尖,中層卵狀橢圓形,長2.5毫米,寬約1.8毫米,內層長橢圓形,長4毫米,寬約1.8毫米,頂端鈍或圓形,有褐色膜質邊緣,中間綠色,有凸起的中肋,被長柔毛;托片披針形,舟狀,長4.5毫米,具稍帶褐色的膜質透明邊緣,背部稍帶綠色,被少數腺點,上部疏生長柔毛。邊花6-8(16)朵;舌片白色,偶有淡粉紅色邊緣,長寬各約2.2毫米,頂端具深或淺的3齒,管部與舌片近等長,翅狀壓扁,具少數腺點;管狀花淡黃色或白色,長約3毫米,管部壓扁具腺點。瘦果矩圓狀楔形,長2.5毫米,寬約1.1毫米,具翅。花果期7-9月。  

性狀特徵

莖呈圓柱形,

歐蓍草

上部有分枝,長30-100cm;表面深灰綠色至淺棕綠色,破白色柔毛,具縱棱。葉互生,無柄;葉片多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條狀披針形,羽狀深裂,長2-6cm,寬0.5-1.5cm;暗綠色,兩面均被柔毛;葉基半抱莖。頭狀花序密集成圓錐傘房狀。氣微,味微辛。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面細胞長圓形或近圓形,角質層呈細齒狀突起;被2-10個細胞組成的非腺毛,先端一細胞狹長。皮層較窄,外側為1-3列厚角細胞,內側有樹脂道散在。維管束外韌型,20-30個排列成環,韌皮部甚窄,外側有韌皮纖維束,形成層區有3-5層細胞,束間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倒三角形,導管較細小,直徑10-36μm,射線細胞1-2列。髓部甚大,老莖中心有空洞。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長多邊形或近長方形,垂周壁較平直或淺波狀,氣孔不定式。幾無毛。下表皮細胞較小且不規則,垂周壁波狀彎曲。非腺毛較多,長375-900μm,常由4-7個細胞組成,下面數個細胞近方形,先端一細胞甚為狹長。  

地理分布

原產東亞、西伯利亞及日本,中國東北、華北及寧夏、甘肅、河南等地。耐寒,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及半陰處皆可正常生長。不擇土壤,但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 及石灰質 的砂壤土上生長良好。生於向陽山坡草地、林緣、路旁及灌叢間。中國各地廣泛栽培。  

藥用價值

化學成份

全草含琥珀酸(succin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α-呋喃甲酸(α-furoic acid),烏頭酸(aconitic acid)。  

藥理作用

雲南蓍

1.抗炎作用:蓍草總酸流浸膏 3.75g/kg給大鼠口服,顯著抑制蛋清性足腫脹。總酸2.5g/kg給大鼠口服,連續7天,對棉球肉芽腫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明顯。去腎上腺大鼠抗蛋清性足腫實驗表明,總酸抗炎作用不是通過垂體-腎上腺系統表現的。總酸對切除腎上腺未成年大鼠存活時間也無明顯影響。從總酸中分離出琥珀酸、延胡索酸和α-呋喃甲酸。分別給小鼠皮下注射1/4半數致死量劑量的上述各酸,以及安全劑量(本實驗為2.160g/kg)的烏頭酸,均顯著抑制巴豆油誘發的耳郭腫脹,延胡索酸與烏頭酸作用較弱。4種有機酸皮下注射,對大鼠酵母性足腫脹也有抑制作用,其中琥珀酸與α-呋喃甲酸作用較好。琥珀酸1.225g/kg、0.613g/kg,烏頭酸2.000g/kg皮下注射,均顯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脹。烏頭酸3.000g/ kg、α-呋喃甲酸0.250g/kg、琥珀酸1.225g/kg皮下注射,均可顯著降低組胺誘導的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升高。

2.解熱鎮痛:琥珀酸1.00g/kg、延胡索酸0.50g/kg和烏頭酸1.00g/kg分別給家兔皮下注射,在注射傷寒副傷寒甲、乙菌苗後2或3小時,有明顯的退熱作用。 小鼠口服總酸5.0g/kg,顯著抑制醋酸引起的扭體反應。小鼠分別皮下注射琥珀酸1.225g/kg、延胡索酸0.838g/kg、α-呋喃酸0.156g/kg,也均可顯著抑制醋酸所致扭體反應。但上述各酸和烏頭酸時熱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反應均無鎮痛作用。 小鼠口服總酸5.0g/kg,l小時後小鼠活動減少,安靜嗜睡,並使閾卜劑量戊巴比妥納致睡眠小鼠數目增加。琥珀酸等4種有機酸,也有協同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致小鼠睡眠作用。

3.抗菌作用:10%鮮草醇溶性部分用平板紙片法,可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據報導,蓍草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成分,主要含於其酸性乙醇提取物及酸性乙酸乙酯提取物中。

【鑒別】薄層色譜:取乾燥全草粉末(20目)10g,加2%鹽酸100ml冷浸3-4小時,濾過,殘渣再用2%鹽酸50ml冷浸2-3小時,濾過,合併浸出液,濃縮至1:1,加矽膠(80目)約10g拌勻,蒸干,置沙氏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乙醚液濃縮至lml,供點樣用。以延胡索酸、琥珀酸為對照品。點於自製纖維素薄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一甲酸(5:4:1)為展開劑,展距16cm。用0.05%溴酚藍水溶液噴霧顯色,樣品色譜與對照品色譜在相對應的位置處,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潤,切段,乾燥,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莖、葉、花混合的段狀。莖表面棕黃色略紫,密生柔毛,有順向縱紋及縱溝,切面白色,中空。葉鞘捲縮,灰綠色或棕黃色,葉緣裂片細小如蜈蚣足。花呈半球形,枯黃棕色。氣微弱,味微苦。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藥材性味

味辛;苦;性平溫;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止痛活血;解毒。主感冒發熱頭風痛牙痛風濕痹痛;血瘀經閉;腹部痞塊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研末,每次-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感想末調敷。  

注意慎服

孕婦慎服:1.《貴陽民間藥草》:孕婦忌服。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體虛及孕婦忌服。  

蓍草附方

《綱目》雲:按班固《白虎通》載孔子云:蓍之為言耆也。老人歷年多,更事久,事能盡知也。陸佃《埤雅》雲:草之多壽者,故字從耆。《博物志》言:蓍千歲而三百莖,其本已老,故知吉凶。本品常為占卜之用,故得此名。葉如櫛齒狀深裂,形似而以蜈蚣喻之。  

各家論述

《新修本草》: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莖可為筮。陶誤用楮實為之。《本經》云:味苦。楮實味甘,其楮實移在木部也。  

關於「蓍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