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防治/支氣管哮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老年百病防治》 >> 呼吸系統疾病 >> 支氣管哮喘
老年百病防治

老年百病防治目錄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疾病。本病由於支氣管痙攣粘膜水腫、分泌物增多而引起通氣阻塞,臨床特徵為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呼吸困難咳嗽和咯痰。長期反覆發作常並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病率在我國局部地區調查約為0.5%~2.0%,有報導高達5.29%。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老年患者。

[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和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通過哮喘的家系分析,已肯定哮喘與遺傳有密切關係,約20%的病人有家族史。

2.過敏原。外源性哮喘,大多是吸入植物的花粉黴菌孢子,動物的羽毛,皮屑,屋塵,某些工業粉塵化學性氣體等;或進食魚、蝦、蟹等蛋白質,或接觸某些藥物,如青黴素等而發生。

3.感染。內源性哮喘,常因人體對細菌病毒蛋白過敏所致,如鼻、咽、扁桃體、肺或體內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

4.冷空氣刺激。吸入寒冷空氣後,可誘發或加重支氣管痙攣。5.精神因素。憂慮、委曲或氣惱是最常見的情緒誘因。據觀察精神狀態作為哮喘發作的原發病因還是較少見的,主要能影響發作的次數和劇烈程度。

以上因素在發病過程中可相互影響而混合存在。

中醫認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發者,因內有雍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肺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為哮病。」認為病理因素以痰為主,「伏痰」遇感引觸,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結,壅塞氣道,肺管狹窄,引發本病。

臨床表現

在臨床上,本病大致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

外源性哮喘,多數病人有明顯的過敏原接觸史,發作時多有鼻、眼瞼癢、噴嚏流涕乾咳等粘膜過敏先兆,繼之出現帶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胸悶,被迫採取坐位,嚴重時出現紫紺,維持數分鐘至數小時,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好轉,發作將停時,常咳出較多稀薄痰液後,氣促減輕,發作緩解。

內源性哮喘,一般是繼發於呼吸道感染之後,故常見有咳嗽咳痰史,隨著咳嗽的增加或持續不退,逐漸出現哮喘症状。在哮喘發作後,其表現和過敏性哮喘相似,但來勢較緩,持續時間較長,而且哮喘症状時輕時重,緩解後又可有短時輕度發作。

哮喘發作嚴重,持續時間在24小時以上者,稱「哮喘持續狀態」。患者表現呼吸困難加重,吸氣較淺,呼氣長而費力,張口呼吸發紺,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冷,脈快,嚴重時出現呼吸功能衰竭

[預防措施]

1.增強體質。適當加強身體鍛煉,如堅持醫療體操,打太極拳,慢跑,呼吸訓練,氣功等,以增強體質,預防此病的發生。

2.去除病因。儘可能找出過敏原,避免接觸。及時治療或去除鼻竇、扁桃體、氣管支氣管、肺等部位的病灶,預防感染。

3.藥物預防。色甘酸二鈉對外源性支氣管哮喘有預防性平喘作用。用特製的粉末吸入器粉霧吸入,每次20毫克,每日4次。噻哌酮(即酮替芬)口服每次1毫克,每日2次。對外源性哮喘亦有較好預防效果。

4.哮喘菌苗。常用三聯(甲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奈瑟球菌)或五聯疫苗注射0.1毫升,每周一次,每次遞增0.1~0.2毫升,直至0.5~1毫升為維持量。通常用兩個月後方有效。有效時連續使用1~2年。

5.日常中藥調理。中醫認為本病緩解期以正虛為主,當扶正治本,採用補肺、健脾益腎等法。可遵醫囑服用玉屏風散六君子丸金匱腎氣丸七味都氣丸、參蛤散等中成藥物。

6.戒煙酒,多飲茶。吸煙會引起支氣管壁痙攣,分泌物增加,誘發加重哮喘發作,因此要絕對戒煙,酒亦宜忌之。喝茶有利於排痰,解痙平喘,改善肺的通氣換氣功能,緩解症状,對哮喘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7.避免受寒過勞。在秋冬季節,寒冷刺激加上過度勞累,容易患感冒支氣管炎等,並由此誘發哮喘發作。因此在寒冷季節特別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過勞。此外,還要節制房勞,保持充足的睡眠。

8.注意飲食調攝。有些過敏體質者,常因吃了魚、蝦、蟹、蛋之類的食物誘發哮喘發作,因此平時勿食魚蝦海腥、生冷炙燴醃菜、辛辣咸酸甘肥等食物。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少吃雞蛋、肥肉等容易生痰的食物。

[治療方法]

1.支氣管舒張劑。可用舒喘靈,每次~4毫克,每日3次;或間羥舒喘寧,每次~5毫克,每日3次;或氯喘,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或氨茶鹼,每次~0.2克,每日3次。必要時可用氨茶鹼靜脈給藥。

2.激素。激素治療僅限於哮喘嚴重持續狀態或用支氣管舒張藥物不能緩解者。可先用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靜脈點滴,病情初步緩解後改強的松口服維持。因激素有一定副作用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3.促進排痰。可用必嗽平8~16毫克,每日3次;或氯化銨0.3~0.6克,每日3次。部分患者痰粘難出還可用氣霧吸入法以溶解稠痰。

4.積極控制感染。可按痰培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有效抗生素及時應用。一般首選青黴素、鏈黴素聯用,或酌情用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先鋒黴素螺旋黴素麥迪黴素注射或口服。

5.中醫辨證論治。寒哮,表現為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面色晦滯,遇寒即發者,可選用射干麻黃湯加減(射干10克、生麻黃10克、乾薑10克、細辛3克、法半夏10克、紫苑10克、款冬花10克、甘草6克)以溫肺散寒,化痰平喘;熱哮,見咳嗆陣作,咳痰色黃或白。粘濁稠厚,排出不利,面赤口苦,不惡寒者宜用定喘湯加減(生麻黃10克、黃芩15克、桑白皮10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款冬花10克、蘇子10克、白果10克)以清熱宣肺化痰定喘

6.單方驗方。地龍焙乾,研粉,裝膠囊,每服3克,一日二次。用於熱哮有一定效果。蜒蛐(俗稱鼻涕蟲)10條,浙貝母10克,共搗為丸,每日2次,每次2克。

7.敷貼療法。用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細辛15克共同研碎成細末,再以生薑汁調成糊狀。取少量(如蠶豆大)塗在肺俞膏肓百勞穴上,經0.5~1小時後取去並擦掉藥物,局部如起泡可予挑破並塗龍膽紫避免繼發感染

8.埋線療法。穴位埋線是一種簡便的治療方法,民間應用很廣。先用龍膽紫標好穴位(常用喘息大椎穴),以碘酊、酒精消毒好皮膚後,用1%普魯卡因在穴位處的皮膚注射麻醉,然後用三角針(通常縫皮膚的針)將0號或1號鉻制腸線帶入相應穴處皮下,然後緊貼皮膚處把線剪斷。對減輕當年哮喘發作部分病人有效,其中有少數病人數年不再發作。

9.割脂療法。常用穴膻中、喘息。先消毒麻醉,然後用小尖手術刀割劃切開局部穴位處0.1~1厘米長,0.4~0.5厘米深的切口,挑去少量皮下脂肪(如赤豆大即可),同時用止血鉗對局部略加按摩刺激,然後壓迫止血。一般不必縫合即可塗上紅汞紅藥水),蓋上沙布。5天以後去除紗布。部分病人對緩解和減少發作有效。

參看

32 支氣管擴張症 | 肺膿腫 32
關於「老年病防治/支氣管哮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