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楓香脂
Fēnɡ Xiānɡ Zhī
楓香脂
別名 白膠香、楓脂、白膠、芸香、膠香
功效作用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涼血。用於跌扑損傷,癰疽腫痛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英文名 RESINA LIQUIDAMBARIS
始載於 爾雅
毒性  
歸經 肺經脾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基本信息

藥名 楓香脂,查干-古古勒(蒙藥名)

別名 白膠香、楓脂、白膠、芸香、膠香;伯依嘎爾(蒙藥名)

漢語拼音 feng xiang zhi

原植物名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來源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樹脂。

功效分類 祛風活血藥;解毒止痛藥;止血藥;生肌藥。

附註 植物描述,詳見:楓香樹  

藥材來源

來源考證

《爾雅》郭璞註:「楓,樹似白楊,葉圓而歧,有脂而香,今楓香是。」《南方草木狀》:「其子大如鴨卵;二月花發,乃連著實,八、九月熟。暴干可燒,惟九真郡有之。」唐《新修本草》首載楓香脂,謂:「所在大山皆有。樹高大,葉三角,商洛之間多有。五月研樹為坎,十一月采脂。」《綱目》收楓香脂於木部香木類,云:「楓木枝幹修聳,大者連數圍。其木甚堅,有赤有白,白者細膩。其實成球,有柔刺。」據所述形態,均與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一致。  

採收儲藏

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於7-8月間鑿開樹皮,從樹根起每隔15-20cm交錯鑿開一洞。到11月至次年3月間採收流出的樹脂。晒乾或自然乾燥。  

炮製方法

《簡要濟眾方》:「細研為散。」《綱目》:「凡用以虀水煮二十沸,入冷水中,揉扯數十次,晒乾用。」《外科全生集》:「水煮三天,候湯溫,手扯油淨,冷即硬。」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搗碎。  

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本品呈不規則塊狀,或呈類圓形顆粒狀,大小不等,直徑多在0.5-1cm之間,少數可達3cm。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質脆易碎,破碎面具玻璃樣光澤。氣清香,燃燒時香氣更濃,味淡。

理化鑒別

⑴取本品少量,燃燒,有濃煙及火焰,具特異香氣。

⑵取本品約50mg,置試管中,加四氯化碳5ml,振搖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2ml,兩液接界處顯紅色環。

⑶取本品約0.2g,加四氯化碳5ml,振搖使成混懸液,加硝酸3ml,輕輕搖勻,待分層,上層液顯淡紅色至紅橙色。  

藥性論述

性味歸經

 辛;苦;平。歸脾;肺;肝經。  

功效主治

祛風活血;解毒止痛;止血;生肌。用於癰疽;瘡疹;瘰癧;齒痛痹痛癱瘓吐血衄血咯血外傷出血皮膚皸裂。  

各家論述

⑴論楓香脂主血熱生風 繆希雍:「楓香脂,為活血涼血之藥。凡熱則生風,又血熱則壅而發癮疹,風火相搏則為浮腫,苦平能涼血熱,兼辛又能散風,故主血熱生風之證。風火既散,則肌肉和而浮腫自消。齒痛亦因風熱上攻,風熱既散,則痛自止矣。」(《本草經疏》)

⑵論楓香脂治諸血證 ①張石頑:「《千金》治咳唾膿血,取其開發肺氣也。」(《本經逢原》) ②趙其光:「其葉霜後即丹,其脂采於冬,辛苦而平是金得火,以生水,為活血化血之妙品,故治吐、衄、咯血。」(《本草求原》)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制膏攤貼,亦可製成熏煙藥。內服:煎湯,3-6g;一般入丸、散劑。  

用藥禁忌

孕婦禁服。《得配本草》:「內服多不宜。」  

化學成分

楓香樹脂含阿姆布酮酸(ambronic acid,即模繞酮酸 moronic acid),阿姆布醇酸(ambrolicacid,即模繞酸morolic acid),阿姆布二醇酸(ambradiolic acid),路路通酮酸(liquidambronicacid),路路通二醇酸(liquidambrodiolic acid),楓香脂熊果酸(forucosolicacid),楓香脂諾維酸(liquidambronovic acid)。  

藥理作用

楓香脂及其揮髮油體外實驗可使兔血栓長度縮短和重量(濕重和乾重)減輕,在體實驗顯示可明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試管法實驗表明可明顯提高纖溶酶活性,顯著提高血小板內cAMP含量。表明楓香脂及其揮髮油抗血栓作用與促進纖溶活性和提高血小板cAMP有關,並提示揮髮油可能是楓香脂的主要止血成分。  

選方應用

藥方選錄

⑴治諸瘡不合:白膠香、輕粉各二錢,豬油和塗。(《仁齋直指方》)

⑵治瘰癧、一切惡瘡軟:白膠一兩,瓷器內溶開,去滓,再於溶開後,以萆麻子六十四個,作泥,入膠內攪勻,朋、油半匙頭,柱點水中,試硬軟添減膠油,如得所,量瘡大小,以緋帛攤膏藥貼之,一膏藥可治三、五癤。(《儒門事親》玉餅子)

⑶治下疳;透明白膠香為末,入輕粉、麝香少許,用油調敷。(《袖珍方》)

⑷治臁瘡:白膠香末,以箬葉夾藥在內貼之。(《袖珍方》)

⑸治小兒癬雜瘡:白膠香、黃柏、輕粉。上為細末,羊骨髓調塗癬上。(《儒門事親》)

⑹治金瘡斷筋:楓香末敷之。(《世醫得效方》)

⑺治折傷:乳香、白膠香、瀝青各等分(研)。以脂麻油和如面劑,重湯煮成膏,不犯銅鐵,以杖子剔起如絲即成膏。(《雞峰普濟方》白膠香膏)

⑻治年久牙痛:楓香脂為末,每旦揩擦。(《世醫得效方》)

⑼治吐血不止:白膠香不以多少,細研為散,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簡要濟眾方》)

⑽治衄血:蛤粉、白膠香等分。以好松煙墨汁調服。(《百選方》)

⑾治胃痛:楓香樹脂二至三錢。研末,溫開水沖服。(《江西草藥》)

⑿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齧:草烏頭五靈脂各一斤,木鱉子四兩,白膠香半斤,地龍四兩(去土,炒),細墨一兩,乳香一兩,當歸二兩(焙),沒藥二兩,麝香一錢。上為末,再研一千下,糯米麵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溫酒下。吃藥罷,遍身微汗有驗。(《宣明論方》一粒金丹

⒀治魚骨哽咽:白膠香細細吞之。(《聖惠方》)

⒁治大便旬日不通:鼠糞二枚,白膠半棗大。上為末,水丸如棗核大,油塗納穀道中,良久便通。(《普濟方》)

⒂治協日烏素病,陶賴,赫如虎,關節疼痛: 白膠香20g,決明子苘麻子川楝子、五靈脂各15g,木香苦參各10g,訶子梔子瞿麥各5g。製成散劑。每次~3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蒙醫藥方彙編》十味白膠香散)

⒃治皮疹,濟癬,協日烏素病: 硫黃(制)30g,訶子、草烏(制)、白膠香、決明子、苘麻子各5g。製成水丸。每次~1.5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蒙醫藥方彙編》六味硫黃丸)   

臨床運用

小金片   楓香脂150g,沒藥(醋制)75g,當歸75g,乳香(醋炒)75g,木鱉子(去殼、油)150g,地龍(去土酒炒)150g,草烏(制)150g,五靈脂(醋炒)150g,京墨12g,麝香30g。以上十味,除麝香另研細粉外,其餘楓香脂等九味粉碎成細粉,過篩,用糯米粉300g打糊制粒,乾燥後加入麝香細粉,混勻,壓片,每片重0.32g,相當於原藥材0.24g。為暗灰色;氣微,味微苦、辛。功能消腫拔毒。用於痰核流注,乳岩瘰癧,橫痃惡瘡,一切陰疽初起。黃酒或溫開水送服,每次片,每日2次。孕婦忌服。(《山東省藥品標準》1986年)

小金丹  楓香脂(煎膏)、草烏、五靈脂、地龍肉、木鱉子(去皮)各150g,乳香、沒藥、當歸各75g,香墨12g,麝香30g。以上十味,除麝香外,余藥共為細粉,兌入麝香,和勻,用白面300g打糊為丸,每丸乾重0.6g。功能活血、消結、散毒。用於瘰癧乳岩,橫痃,貼骨疽等症。每次丸,每日2次,黃酒送服,溫開水亦可。忌飲燒酒及食生冷,孕婦勿服。(《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1962年)

參考

關於「楓香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