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木通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川木通 | 中藥圖典 |
川木通 Chuān Mù Tōnɡ |
|
---|---|
別名 | 淮通、淮木通、小木通、油木通、白木通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水,活血通乳。治濕熱癃閉,水腫,琳病,婦女乳難,月經閉止。 |
英文名 | Aremond Clematis Stem, Armand Clematis Stem, Stem of Aremond Clematis, Stem of Armand Clematis |
始載於 | 《中國藥物標本圖影》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心經、小腸經、膀胱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淡 |
【英文名】 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 或繡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乾燥藤莖。春、秋二季採收,除去粗皮,晒乾,或趁鮮切薄片,晒乾
【製法】未切片者,略泡,潤透,切薄片,晒乾。
【性狀】
本品呈長圓柱形,略扭曲,長50~100cm,直徑2~3.5cm 。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向凹溝及稜線;節處多膨大 ,有葉痕及側枝痕。殘存皮部易撕裂。質堅硬,不易折斷。切片厚0.2~0.4cm,邊緣不整齊,殘存皮部黃棕色,木部淺黃棕色或淺黃色,有黃白色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其間布滿導管孔,髓部較小,類白色或黃棕色,偶有空腔。
無臭,味淡,有毒。
【鑒別】
取本品粗粉25g,加水250ml,煎煮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50ml,放冷,加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2次(50ml、25ml),合併正丁醇液,加2%氫氧化鈉溶液洗滌5次,每次ml,正丁醇液加水洗滌至中性,取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乙醇25ml使溶解,加鹽酸2ml,迴流1小時,蒸干,殘渣加水10ml,攪勻,加水飽和的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ml,合併醋酸乙酯提取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已烷-丙酮(4:1)為展開劑,展開,
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褐色斑點;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相同的熒光斑點。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通經下乳。用於水腫、淋病,小便不通,關節痹痛,經閉乳少。
【用法用量】 3~6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川木通
(《中國藥物標本圖影》)
【異名】淮木通(《中藥志》),油木通、白木通(《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繡球藤的本質莖。
【植物形態】①小木通(《植物名實圖考》),又名:山木通、土木通、老虎鬚。
常綠攀援性灌木,高達5米。莖紅紫色或黃褐色,有條紋。3出複葉對生;葉柄長3~7.5厘米;小葉片革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方形,長6~14厘米,寬3~7厘米,先端長尖,基部圓或心形,全緣,主脈3出,側脈網狀,明顯。圓錐花序腋生、頂生,花序每節上有1對小苞片,基部圍以長方形的鱗片;花直徑約3厘米;花萼4,白色,花瓣狀,長方形或倒卵狀長方形,先端鈍;花瓣缺如;雄蕊多數,長約5毫米;雌蕊多數,長約3毫米,子房及花柱均有向上的直生毛.瘦果扁卵圓形,長3毫米,有羽狀毛,宿存花柱長達5厘米。
分布廣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⑦繡球藤(《植物名實圖考》),又名:四朵梅(《天寶本草》),山鐵線蓮、花木通、白花木通。
攀援灌木,高3~5米。莖褐色或紫色,有條紋。3出複葉對生;葉柄細長,右毛或幾無毛;小葉卵形或橢圓形,長4~6厘米,寬2.5~4厘米,基部圓或廣楔形,先端尖長,邊有粗鋸齒,有時深切如小裂片,齒端細尖,兩面均有稀毛,或上面無毛;與花同出的葉簇生,出自上年枝條。花1~6朵簇生,花柄細長;花白色,直徑3~5厘米;花被4,橢圓長方形,圓頭或突成短尖頭,或微凹,下面兩側密生絨毛,中間毛較稀或幾無毛;雄蕊甚密,花粉囊黃色;雌蕊多數,子房卵形,花柱直立,絲狀,長毛甚密,柱頭短。瘦果扁卵形,長4毫米,花柱留存,鉤狀彎曲,有羽狀毛。
生於林邊及半陰處。分布安徽、湖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採集】秋季採收。割取較老的莖,截成長段,颳去外皮,陰乾。
【藥材】①小木通的乾燥莖呈細圓柱形,長30~60厘米,直徑O.8~2匣米。外皮紅棕色或灰黃色,多呈撕裂狀,易與木質部剝離,有縱條紋,節部膨大,有葉柄及側枝脫落的痕迹;木質部淡黃褐色或黃白色。體輕質硬,不易折斷,斷面呈放射形的裂片狀,導管孔排列較緻密,髓部明顯。氣弱,味苦。
產四川、貴州,湖南等地。
②繡球藤的乾燥莖呈圓柱形,長6O~100厘米,直徑1.5~3厘米。外皮黃棕色,常有剝落起層的皮片,並有縱條紋;節部稍膨大。體輕,質堅韌,斷面有放射狀紋理及多數排列整齊的導管孔。氣微弱,味微苦。以條粗、色黃白者為佳。
產四川。
同屬植物中稱木通入藥者甚多,主要的有:①女萎(參見"女萎"條),湖南以之作木通;②單葉鐵線蓮,四川南川作木通;③山木通,四川、湖南作木通;④毛木通,四川巴縣作木通;⑤皮翁鐵線蓬,亦稱小木通;⑥黃藤通,湖南稱木通,四川稱毛木通,雲南稱大木通;⑦小蓑衣藤(參見叫、蓑衣藤"條)雲南亦稱木通.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寒,味淡苦,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心、肺、小腸、膀胱等經。"
【功用主治】清熱利水,活血通乳。治濕熱癃閉,水腫,琳病,婦女乳難,月經閉止。
①《植物名實圖考》:"小木通利小便。"
②《四川中藥志》:"利水,清熱,通血脈。治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徑閉及乳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
【宜忌】《四川中藥志》:"小便過多。遺尿、精滑氣弱者及孕婦忌用。"
【選方】①治小兒心熱(小腸有火,便亦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咬牙口渴):生地黃、甘草(生)、木通各等分。上同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後溫服。(《小兒藥證直訣》導赤散)
②治尿血:木通、牛膝、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黃柏、甘草。同煎服。(《本草經疏》)
③治水氣,小便澀,身體虛腫:烏臼皮二兩,木通一兩(銼),檳榔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錢。(《聖惠方》)
④治涌水、腸鳴腹大:木通(銼)三兩,桑根白皮(銼,炒)、石韋(去毛)、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澤瀉各一兩半,大腹(炮)四枚。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如入行五里再服。(《聖濟總錄》通草飲)
|
關於「川木通」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