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腹壓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右上腹壓痛,由膽囊或者是肝臟問題,也有可能是十二指腸疾病引起。常見於B肝膽總管結石阿米巴肝膿腫肝膿腫細菌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癌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主要表現為將手放於右上腹部腹壁逐漸深壓即發生疼痛感。

目錄

右上腹壓痛的原因

膽囊或者是肝臟問題,也有可能是十二指腸疾病引起。常見於B肝膽總管結石阿米巴肝膿腫肝膿腫細菌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癌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

右上腹壓痛的診斷

將手放於右上腹部腹壁逐漸深壓即發生疼痛感。

肝炎

1.急性B型肝炎

A 急性黃疸型肝炎血清膽紅素在17.1μmol/L以上者,可診斷為黃疸型。按病程可分為3期,總病程2~4個月。黃疸前期:起病較緩,主要為厭食噁心胃腸道症状乏力。少數有呼吸道症状,偶可高熱、劇烈腹痛,少數有血清病樣表現。本期持續數天至2周,黃疸期:鞏膜皮膚黃染明顯,於數日至2周內達高峰。黃疸出現後,發熱漸退,食慾好轉,部分病人消化道症状在短期內仍存在。肝大,質軟,有叩痛壓痛。約有5%~10%的病人脾大。周圍血白細胞一般正常或稍低,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顯著升高,此期持續2~6周。恢復期:黃疸漸退,各種症状逐步消失,肝脾回縮至正常,肝功能恢復正常,本期持續4周左右。

B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起病徐緩,症状類似上述黃疸前期表現,不少病人症状不明顯,在普查或查血時,偶爾發現血清ALT升高,病人多於3個月內逐漸恢復,約有5%~10%轉為慢性肝炎

2.慢性B型肝炎:

肝炎病程超過半年,亦可隱匿發病,常在體檢時發現。症状多種多樣,反覆發作或遷延不愈。

臨床症状包括:消化功能紊亂,表現為食慾缺乏、厭油、噁心、腹脹便溏等。還有乏力、肝區不適。或見低熱神經功能紊亂表現,如頭昏失眠多夢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急躁易怒周身不適、腰腿酸軟等。部分病人可有出血傾向,表現為齒齦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點或淤斑。部分病人發生內分泌紊亂,出現多毛、痤瘡睾丸萎縮男性乳房發育乳頭色素沉著乳房可觸及界限清楚的硬塊。少數病人無任何自覺症状。中、重度慢性肝炎病人健康狀況下降,可呈肝性病容,表現為面色晦暗,青灰無華。可見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質地中等或較硬,有觸、叩痛,脾臟可進行性腫大。常於勞累、情緒改變、氣候變化時症状加重。

3. 重型B型肝炎

A 急性重型肝炎:又稱暴髮型肝炎。症見:起病10天內出現精神症状,如興奮、性格行為反常、答非所問、日夜倒錯、步履不穩、視物不清、昏迷等症状。黃疸迅速加深,肝濁音界迅速縮小,有撲擊樣震顫及病理反射。初起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病情發展迅猛。病程中出現明顯出血傾向、低血糖、高熱、腹水。發生腦水腫機率高,部分病人發生腦病。晚期發生頑固性低血壓、急性腎功衰竭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肝界縮小,出血傾向,黃疸急劇加深者,可以確診。 血液檢查:病人周圍血白細胞總數升高,血清膽紅素>171μmol/L,或平均每日以17.1~34.2μmol/L的速度迅速增長。多數病人出現酶疸分離現象。病情危重、預後甚差,病程常不超過3周。

B 亞急性重型肝炎:又稱亞急性重型肝炎。症見:病人極度乏力,明顯食慾缺乏,頻繁噁心嘔吐,腹脹難忍,出現腹水。肝界進行性縮小,發病時常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來勢洶湧。肝性腦病常出現在病程後期,後期還可出現嚴重出血電解質紊亂,肝-腎症候群,嚴重感染,發生多臟器衰竭。病程較長,可達數月。部分病人可恢復,但多發展為壞死肝硬化。 血液檢查:黃疸迅速上升,血清膽紅素大於171μmol/L,明顯出血傾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活動度小於40%。血清蛋白降低,A/G比值倒置,早期ALT上升,隨後出現酶疸分離,AST/ALT比值>1。

C 慢性重型肝炎:嚴重肝功能損害。臨床表現酷似亞急性重型肝炎。可由慢性肝炎反覆發作,漸進性加重而成為慢性重型肝炎,亦可起病如同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死後屍解證實診斷。主要表現為黃疸進行性加深,凝血酶原活動度進行性下降,出現難以消退的大量腹水、反覆嚴重感染,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此型病人常有低氧血症,存在通氣換氣障礙。近年由於治療的加強,半數以上病人不出現肝性腦病,或僅在臨終前出現,常因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症候群及嚴重感染而死亡。

4. 淤膽型肝炎

急性淤膽型肝炎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

症見:黃疸進行性加重並持續3周以上,病人皮膚瘙癢大便色變淺,短期內可呈灰白色。肝大。部分病人入院時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但經補充維生素K1,3~7天後即迅速得到糾正。B超檢查無肝外梗阻表現。

血液檢查: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R-谷氨醯轉肽酶鹼性磷酸酶膽固醇及血清膽汁酸均升高。疾病初起,ALT明顯升高,但很快下降,出現酶疸分離。

5.肝炎肝硬化:

症見:腹壁、食管靜脈曲張、腹水,影像學顯示肝界縮小、脾大、門、脾靜脈增寬,脾功亢進,A/G比值明顯改變。排除外其他引起上述徵象原因者,可診斷為肝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單憑臨床資料較難確診,影像學(B超、CT)診斷及腹腔鏡診斷有參考價值,必要時做病理檢查確診。①活動性肝硬化:具備肝硬化的臨床表現外,慢性B型肝炎的改變依然存在,如血清轉氨酶升高、黃疸波動、血清蛋白降低、PTA的動態改變等。②靜止性肝硬化:無明顯肝臟活動性炎症的臨床表現。具備上述肝硬化的表現,HBV現症感染指標陽性。血清轉氨酶正常,無或僅有輕度黃疸,PTA正常或降低,但無進行性降低。

十二指腸潰瘍

臨床表現: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可為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也可表現為僅在飢餓隱痛不適。典型者表現為輕度或中度劍突持續性疼痛,可被制酸劑或進食緩解。臨床上約有2/3的疼痛呈節律性:早餐後1~3小時開始出現上腹痛,如不服藥或進食則要持續至午餐後才緩解。食後2~4小時又痛,也須進餐來緩解。約半數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節律性疼痛大多持續幾周,隨著緩解數月,可反覆發生。

肝膿腫

不規則的膿毒性發熱,尤以細菌性肝膿腫更顯著。肝區持續性疼痛,隨深呼吸及體位移動而增劇。由於膿腫所在部位不同可以產生相應的呼吸系統腹部症状。常有腹瀉病史。因此,應詳細訊問既往病史,尤其發熱、腹瀉史,發病緩急、腹痛部位,伴隨症状,診治經過及療效。

右上腹壓痛的鑒別診斷

左上腹壓痛,主要是胃、脾、肝等出現問題引起的。常見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脾血腫膿胸脾梗塞疾病。主要表現為將手放於左上腹部腹壁逐漸深壓即發生疼痛感。

將手放於右上腹部腹壁逐漸深壓即發生疼痛感。

肝炎

1.急性B型肝炎

A 急性黃疸型肝炎血清膽紅素在17.1μmol/L以上者,可診斷為黃疸型。按病程可分為3期,總病程2~4個月。黃疸前期:起病較緩,主要為厭食噁心胃腸道症状乏力。少數有呼吸道症状,偶可高熱、劇烈腹痛,少數有血清病樣表現。本期持續數天至2周,黃疸期:鞏膜皮膚黃染明顯,於數日至2周內達高峰。黃疸出現後,發熱漸退,食慾好轉,部分病人消化道症状在短期內仍存在。肝大,質軟,有叩痛壓痛。約有5%~10%的病人脾大。周圍血白細胞一般正常或稍低,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顯著升高,此期持續2~6周。恢復期:黃疸漸退,各種症状逐步消失,肝脾回縮至正常,肝功能恢復正常,本期持續4周左右。

B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起病徐緩,症状類似上述黃疸前期表現,不少病人症状不明顯,在普查或查血時,偶爾發現血清ALT升高,病人多於3個月內逐漸恢復,約有5%~10%轉為慢性肝炎

2.慢性B型肝炎:

肝炎病程超過半年,亦可隱匿發病,常在體檢時發現。症状多種多樣,反覆發作或遷延不愈。

臨床症状包括:消化功能紊亂,表現為食慾缺乏、厭油、噁心、腹脹便溏等。還有乏力、肝區不適。或見低熱神經功能紊亂表現,如頭昏失眠多夢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急躁易怒周身不適、腰腿酸軟等。部分病人可有出血傾向,表現為齒齦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點或淤斑。部分病人發生內分泌紊亂,出現多毛、痤瘡睾丸萎縮男性乳房發育乳頭色素沉著乳房可觸及界限清楚的硬塊。少數病人無任何自覺症状。中、重度慢性肝炎病人健康狀況下降,可呈肝性病容,表現為面色晦暗,青灰無華。可見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質地中等或較硬,有觸、叩痛,脾臟可進行性腫大。常於勞累、情緒改變、氣候變化時症状加重。

3. 重型B型肝炎

A 急性重型肝炎:又稱暴髮型肝炎。症見:起病10天內出現精神症状,如興奮、性格行為反常、答非所問、日夜倒錯、步履不穩、視物不清、昏迷等症状。黃疸迅速加深,肝濁音界迅速縮小,有撲擊樣震顫及病理反射。初起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病情發展迅猛。病程中出現明顯出血傾向、低血糖、高熱、腹水。發生腦水腫機率高,部分病人發生腦病。晚期發生頑固性低血壓、急性腎功衰竭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肝界縮小,出血傾向,黃疸急劇加深者,可以確診。 血液檢查:病人周圍血白細胞總數升高,血清膽紅素>171μmol/L,或平均每日以17.1~34.2μmol/L的速度迅速增長。多數病人出現酶疸分離現象。病情危重、預後甚差,病程常不超過3周。

B 亞急性重型肝炎:又稱亞急性重型肝炎。症見:病人極度乏力,明顯食慾缺乏,頻繁噁心嘔吐,腹脹難忍,出現腹水。肝界進行性縮小,發病時常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來勢洶湧。肝性腦病常出現在病程後期,後期還可出現嚴重出血電解質紊亂,肝-腎症候群,嚴重感染,發生多臟器衰竭。病程較長,可達數月。部分病人可恢復,但多發展為壞死肝硬化。 血液檢查:黃疸迅速上升,血清膽紅素大於171μmol/L,明顯出血傾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活動度小於40%。血清蛋白降低,A/G比值倒置,早期ALT上升,隨後出現酶疸分離,AST/ALT比值>1。

C 慢性重型肝炎:嚴重肝功能損害。臨床表現酷似亞急性重型肝炎。可由慢性肝炎反覆發作,漸進性加重而成為慢性重型肝炎,亦可起病如同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死後屍解證實診斷。主要表現為黃疸進行性加深,凝血酶原活動度進行性下降,出現難以消退的大量腹水、反覆嚴重感染,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此型病人常有低氧血症,存在通氣換氣障礙。近年由於治療的加強,半數以上病人不出現肝性腦病,或僅在臨終前出現,常因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症候群及嚴重感染而死亡。

4. 淤膽型肝炎

急性淤膽型肝炎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

症見:黃疸進行性加重並持續3周以上,病人皮膚瘙癢大便色變淺,短期內可呈灰白色。肝大。部分病人入院時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但經補充維生素K1,3~7天後即迅速得到糾正。B超檢查無肝外梗阻表現。

血液檢查: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R-谷氨醯轉肽酶鹼性磷酸酶膽固醇及血清膽汁酸均升高。疾病初起,ALT明顯升高,但很快下降,出現酶疸分離。

5.肝炎肝硬化:

症見:腹壁、食管靜脈曲張、腹水,影像學顯示肝界縮小、脾大、門、脾靜脈增寬,脾功亢進,A/G比值明顯改變。排除外其他引起上述徵象原因者,可診斷為肝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單憑臨床資料較難確診,影像學(B超、CT)診斷及腹腔鏡診斷有參考價值,必要時做病理檢查確診。①活動性肝硬化:具備肝硬化的臨床表現外,慢性B型肝炎的改變依然存在,如血清轉氨酶升高、黃疸波動、血清蛋白降低、PTA的動態改變等。②靜止性肝硬化:無明顯肝臟活動性炎症的臨床表現。具備上述肝硬化的表現,HBV現症感染指標陽性。血清轉氨酶正常,無或僅有輕度黃疸,PTA正常或降低,但無進行性降低。

十二指腸潰瘍

臨床表現: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可為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也可表現為僅在飢餓隱痛不適。典型者表現為輕度或中度劍突持續性疼痛,可被制酸劑或進食緩解。臨床上約有2/3的疼痛呈節律性:早餐後1~3小時開始出現上腹痛,如不服藥或進食則要持續至午餐後才緩解。食後2~4小時又痛,也須進餐來緩解。約半數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節律性疼痛大多持續幾周,隨著緩解數月,可反覆發生。

肝膿腫

不規則的膿毒性發熱,尤以細菌性肝膿腫更顯著。肝區持續性疼痛,隨深呼吸及體位移動而增劇。由於膿腫所在部位不同可以產生相應的呼吸系統腹部症状。常有腹瀉病史。因此,應詳細訊問既往病史,尤其發熱、腹瀉史,發病緩急、腹痛部位,伴隨症状,診治經過及療效。

右上腹壓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B肝的預防:

應採取以疫苗接種和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的綜合性措施。

一。B肝疫苗B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應用在目前HBsAg攜帶者廣泛存在,傳染源管理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控制和預防B型肝炎,關鍵性措施是用B肝疫苗預防。我國已將B肝疫苗接種納入計劃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為B肝疫苗接種的適應症:①HBsAg陽性,特別是HBeAg同時陽性母親所生的新生兒;②B肝高發區3歲以下幼兒;③醫務人員,接觸血液的人員;④多次接受輸血血製品的患者;⑤HBsAg陽性者家庭成員,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對福爾馬林和抑菌劑硫柳汞過敏者禁用。

接種B肝疫苗因人而異我國應用的免疫劑量和程序;①HBs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用30μg免疫3針;②HBsAg陰性孕婦的新生兒第1針為30μg,第2、3針各為10μg;③高危人群,如腎透析患者和其他職業性與B肝密切接觸者用20μg免疫3針;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兒童、成人)10μg免疫3針。以上均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兒第1針應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目前多主張對高危人群(尤其HBsAg陽性,同時HBc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陽性血液污染的針頭刺傷或被HBsAg陽性血液濺入眼結膜口腔粘膜或輸入HBsAg陽性血液、手術刀損傷皮膚等),一般應立即(24小時之內)肌肉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注射0.5~0.7ml/kg。

目前國內生產的HBIG,其抗-HBs含量為每毫升~160IU(多數100IU),因此用量為0.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劑量以能使體內抗-HBs達100mIU/ml以上為度(有保護作用)。注射HBIG後,要接種B肝疫苗3針,第1針30μg,第2、3針各10μg,按0、1、6月程序接種。B肝疫苗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為宜。B肝疫苗副作用很輕,多為局部疼痛,偶有紅腫硬結,可有發熱疲乏者。>38℃者1.8%,罕見引起格林-巴利症候群(0.5/10萬)。關於加強注射問題,意見不一致。由於接種3針後抗體可維持3~5年,若測定抗-HBs≤10mIU/ml,加強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況應予加強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醫務人員,特別是血透析工作者;經常接受血製品者;配偶中一方為HBcAg陽性者,包括已注射過疫苗的另一方。

B肝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等任何一種計劃免疫製品聯合免疫,未見明顯互相干擾作用。接種B肝疫苗後,有5%~15%接種者無應答,不產生抗-HBs。是當前研究的一個熱點。免疫無應答主要是於HBsAg孕婦的新生兒中。孕婦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導致免疫失敗的主因。也有認為無應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與HBV突變株有關,有待研究。

二。切斷傳播途徑重點在於防止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措施為:①注射器、針頭、針灸針、采血針等應高壓蒸氣消毒或煮沸20min;②預防接種或注射藥物要1人針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嚴格篩選和管理供血員,採用敏感的檢測方法;④嚴格掌握輸血和血製品。小三陽也就是說B肝病毒攜帶者是不存在傳染性的。

參看

關於「右上腹壓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