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間盤突出
A+醫學百科 >> 頸椎間盤突出 |
頸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脊柱疾病之一,發病僅次於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由於頸椎間盤髓核、纖維環、軟骨板,尤其是髓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導致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椎管內,從而造成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和脊髓受壓,引起頭痛、眩暈;心悸、胸悶;頸部酸脹、活動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脹痛;步態失穩、四肢無力等症状和體征,嚴重時發生高位截癱危及生命。
目錄 |
頸椎間盤突出的高危險人群
頸椎間盤突出臨床多見於20-40歲的青壯年,約佔患者人數的80%。從事職業:長期保持固定姿勢的人群,如辦公室職員、電腦操作員、會計、打字員、教師、司機、銀行職員、手術室護士、交通警察、刺繡女工、長期觀看顯微鏡者、油漆工、電工、刻字工、汽車或機械修理工等。
性別:頸椎間盤突出男性明顯多於女性,農村多於城市。女性多發於孕產後,往往是突然發生的腰痛異常劇烈,活動有障礙。長期工作或居住在潮濕及寒冷環境中的人較易發生。
頸椎間盤突出的病因
頸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脊柱疾病之一,主要是由於頸椎間盤髓核、纖維環、軟骨板,尤其是髓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導致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椎管內,從而造成脊神經根和脊髓受壓,引起頭痛、眩暈;心悸、胸悶;頸部酸脹、活動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脹痛等症状和體征,嚴重時發生高位截癱危及生命。
頸椎間盤突出的誘發因素
1、年齡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髮展中最 關鍵原因。
2、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範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覆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另外,工作姿勢不當,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傷: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複發。
4、咽喉部炎症: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5、發育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
6、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7、代謝因素: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容易產生頸椎病。
8、精神因素:從臨床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
的症状也更為嚴重。
頸椎間盤突出的病理生理
椎間盤是人體各組織中最早和最易隨年齡發生退行性改變的組織,由於年齡的增長,髓核喪失一部分水分及其原有彈性。退變的頸椎間盤受輕微外傷即可引起椎間盤突出。頸椎過伸性損傷可使近側椎體向後移位,屈曲性損傷可使雙側小關節脫位,結果椎間盤後方張力增加,導致纖維環和後縱韌帶破裂,髓核突出。
Taylor通過屍體解剖指出,創傷性頸椎間盤損傷最具特點的病理徵象是椎間盤軟骨板破裂,而有別於椎骨鉤突裂隙和椎間盤中央裂隙等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徵象。頸椎間盤軟骨板裂口常呈線性裂縫,接近椎骨終板,並與之平行,同時常累及椎間盤周圍纖維環,靠近椎體邊緣,表現為「邊緣損傷」(Rim lesion)。軟骨板裂隙與纖維環板層結構裂隙相互延續,裂隙內常有出血,髓核可通過裂隙突出。
頸椎間盤損傷多發生於上三個頸椎間盤,急性創傷性頸椎間盤突出以頸3~4間隙多見,主要原因是:(1)頸椎過伸性損傷時切應力大,頸3~4間隙較下位頸椎更接近於著力點;(2)頸3~4小關節突關節面接近水平,更易於在損傷瞬間發生一過性前後移位,類似於彈性關節。
頸脊髓由於齒狀韌帶作用而較固定,當外力致椎間盤纖維環和後縱韌帶破裂,髓核突出易引起頸脊髓受壓。頸脊髓受壓後變細變軟,並可在早期形成空洞,脊髓損傷區域不大,但不少患者可因此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癱瘓狀態。
頸脊神經根在椎間盤水平橫形進入椎間孔,頸椎後外側纖維環和後縱韌帶較薄弱,髓核易從該處突出,即使突出物很小也會引起神經根受壓。
頸椎間盤突出的分型
頸椎間盤突出症可分為以下三個類型:
頸椎間盤前部較高較厚,正常髓核位置偏後,且纖維環後方薄弱,故髓核容易向後方突出或脫出,而椎間盤的後方有脊髓、神經根等重要結構,因此突出的髓核容易刺激或壓迫脊髓或神經根,產生臨床症状。
根據頸椎間盤向椎管內突出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側方突出型:突出部位在後縱韌帶的外側,鉤椎關節的內側。該處是頸脊神經經過的地方,因此突出的椎間盤可壓迫脊神經根而產生根性症状;
2、旁中央突出型:突出部位偏向一側而在脊髓與脊神經之間,因此可以同時壓迫二者而產生單側脊髓及神經根症状;
3、中央突出型: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因此可以壓迫脊髓雙側腹面而產生脊髓雙側的症。
頸椎間盤突出的臨床表現
根據頸椎間盤向椎管內突出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①側方突出型:由於頸脊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表現為單側的根性症状。輕者出現頸脊神經支配區(即患側上肢)的麻木感,重者可出現受累神經節段支配區的劇烈疼痛,如刀割樣或燒灼樣,同時伴有針刺樣或過電樣竄麻感,疼痛症状可因咳嗽而加重。此外,尚有痛性斜頸、肌肉痙攣及頸部活動受限等表現,尚可出現上肢發沉、無力、握力減退、持物墜落等現象。體格檢查可發現被動活動頸部或從頭部向下作縱軸方向加壓時均可引起疼痛加重,受累神經節段有運動、感覺及反射的改變,神經支配區域相應肌力減退和肌肉萎縮等表現;
②旁中央突出型:有單側神經根及單側脊髓受壓的症状。除有側方突出型的表現外,尚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單側脊髓受壓的症状,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同側肢體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並出現病理反射,可出現觸覺及深感覺障礙;對側則以感覺障礙為主,即有溫度覺及痛覺障礙,而感覺障礙的分布多與病變水平不相符合,病變對側下肢的運動機能良好;
③中央突出型:此型無頸脊神經受累的症状,表現為雙側脊髓受壓。早期症状以感覺障礙為主或以運動障礙為主,晚期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不全痙攣性癱瘓,如步態笨拙,活動不靈,走路不穩,常有胸、腰部束帶感,重者可臥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檢查可見四肢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退或消失,病理反射陽性,髕陣攣及踝陣攣陽性。
頸椎間盤突出的影像學檢查
頸椎X線片 可觀察到:(1)頸椎生理弧度減小或消失;(2)年輕或急性外傷性突出者,椎間隙可無明顯異常,但年齡較大者,受累椎間隙可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3)椎前軟組織陰影在急性過伸性損傷所致的椎間盤突出中可見增寬;(4)頸椎動力攝片上有時可顯示受累節段失穩。
CT掃描 雖對本病診斷有一定幫助,但往往無法依靠常規CT掃描確診。CTM(脊髓造影+CT掃描)則可較清晰地顯示脊髓和神經根受椎間盤壓迫的影像,近年來有些學者主張採用此法來診斷頸椎間盤突出症,並認為其在診斷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症的價值明顯大於MRI。
磁共振成像(MRI) 可直接顯示頸椎間盤突出部位、類型及脊髓和神經根受損的程度,為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治療方法選擇及預後提供可靠依據。MRI對頸椎間盤突出症診斷的準確率遠遠大於CT和CTM。在中央型和旁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症中可顯示清晰影像。
頸椎間盤突出的預防
1.坐車時不要打瞌睡以免司機急剎車造成本病發生
2.做體育運動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不要使頸部過伸
頸椎間盤突出的診斷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主要依靠症状、體征和影像檢查(CT、MRI核磁共振等),特別是核磁共振在確診頸椎間盤突出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頸椎間盤突出可根據頸椎間盤病理改變的影像學特徵分為頸椎間盤變性、膨出、突出、脫出、游離等主要類型。人的頸椎由於特殊的應力關係往往出現多個節段的同時病變,這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略有不同。診斷多無困難,診斷依據:
1、 病史。頭頸部外傷史,即使是輕微的頸部扭傷。起病急,發病前無症状,起病後出現頸脊髓或神經根受壓的症状和體征。
2、 典型的影像學表現;
頸椎間盤突出的治療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主要根據頸椎間盤病變的類型針對性的制定治療方案,如:服用活血化淤止痛藥、頸椎牽引、局部理療、痛點注射、頸椎管內注藥、頸椎多維整復、頸椎固定、頸椎間盤內減壓、頸椎間盤髓核氧化、微創頸椎間盤切除、頸椎間盤生物化學溶解以及手術治療等。
一、非手術療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臥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幹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鐘。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臥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鐘,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鐘,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鐘,反覆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導,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覆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状。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状;(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覆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状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状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状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覆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藥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覆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藥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藥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状緩解,常用藥物有解痙鎮痛藥、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神經營養藥及血管擴張藥等。中藥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膠原酶治療:膠原酶治療椎間盤突出症是由美國神經外科專家Sussman發明,並於1981年12月通過了美國FDA的三期臨床。在1983年西德召開的國際學術大會上首次報告了膠原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效果,優良率高達80%,隨後在美、英、法、德等國家下開展了此項治療技術,並逐漸推廣到世界各國。
(九)經皮腰椎間盤切吸術(PLD) 經皮穿刺內鏡椎間盤切除術(PED) 經皮雷射腰椎間盤減壓術(PLDD)等也取得了一定療效。
(十)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臥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二、手術療法:
對頸椎間盤突出症診斷明確,神經根或脊髓壓迫症狀嚴重者應採取手術治療。
頸前路減壓術 適用於中央型和旁中央型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採用環鋸減壓摘除損傷的椎間盤並行椎體間植骨融合術效果較好。對原有退變者應同時去除增生的骨贅,以免殘留可能的致壓物。
頸後路減壓術 適用於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症或多節段受累、伴椎管狹窄或後縱韌帶骨化者。單純的椎間盤突出可採用半椎板及部分關節突切除術,通過減壓孔摘除壓迫神經根的椎間盤組織。若伴有椎管狹窄或後縱韌帶骨化則可採用全椎板減壓術。
頸椎間盤顯微切除術 有後側和前側兩種入路,在治療頸椎軟椎間盤突出中,其入路選擇仍有較大爭議。Aldrich採用後外側入路治療單根神經根受損的外側型髓核脫出,取得良好療效,術中小關節突切除的範圍依神經根和突出椎間盤的關係而定。該法的優點是:(1)操作簡便:(2)切口小、創傷小;(3)併發症少,危險性小。但此術僅適用於單純頸椎間盤突出,而對於合併頸椎管狹窄症及後縱韌帶骨化症患者,由於減壓範圍有限,手術效果差,不宜採用此法。
頸椎間盤溶核術 由法國的Bonafe和Lazorthes提出並首先作了研究。適用於需要手術的頸椎間盤突出症。尤其年輕患者,經非手術治療數周無效則可選用此法。雖有不少學者報導該法療效不亞於外科手術治療,但諸多因素限制其廣泛應用:(1)該法採用頸前路穿刺途徑,而頸前方解剖結構密集,如血管神經束、氣管食管束等,增加了穿刺的難度和危險性;(2)使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有損傷脊髓的潛在危險性。
注意事項
頸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過去是會計、教師的職業病,現在則是辦公室里的多發病。頸椎病的主要症状是頸部疼痛板滯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頸椎病還會產生頭痛、頭暈、耳鳴、眼睛發脹、胸悶氣急、四肢無力等症状。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推拿、針灸、牽引、理療、局封、藥物等,還有手術,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療,不注意自我保養和功能鍛煉,就會拖延病情,並容易複發。
一.保養
1.用枕適當 人生的三分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喜歡仰臥的,枕頭的高度為5厘米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喜歡側臥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其實,枕頭的真正名字應該叫「枕頸」。枕頭不合適,常造成落枕,反覆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佳,竹席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2.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姿勢正確 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状。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鐘,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4.避免損傷 頸部的損傷也會誘發本病,除了注意姿勢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衝去,會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在車上打瞌睡,坐座位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體育比賽時更要避免頸椎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
二.鍛煉
頸椎的鍛煉應該慎重,要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我們推薦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恆。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有的病人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煉的次數或停止鍛煉;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煉。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頸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正確護理方法
頸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正確的護理方法:
(1) 長期臥床的病人,應注意有關臥床併發症的預防與觀察。經常用50%的紅花酒精按摩病人的骨突部位,如骶骨、尾骨、足跟處、內外踝等。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勵病人主動加強各關節活動。非手術治療過程中注意疼痛部位,肢體麻木無力的變化。按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
(2) 正確指導病人的頭頸功能鍛煉,堅持頸部的活動鍛煉,方法為前、後、左、右活動及左、右旋轉活動,指導病人兩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訓練,以及手指的各種動作。正確有效牽引,解除機械性壓迫。注意牽引時的姿勢、位置及牽引的重量,並及時發現牽引過程中的反應,如是否有頭暈、噁心、心悸等。由於病人頸部制動,就在減輕局部刺激。正確應用理療、按摩、藥物等綜合治療,以解除病痛。
(3) 讓病人了解頸椎病的有關知識,提高防病意識,增強治療信心,掌握康復的方法。觀察病人治療過程中經受心理情緒的變化,調節心理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頸椎間盤突出患者進行飲食調養的方法
頸椎病不像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與飲食有密切的關係,頸椎間盤突出患者要學會飲食調養的方法來進行自我保健。
測試研究表明,維生素C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衰老的作用,對防止頸椎病進一步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頸椎病患者尤其應多食含維生素C的食品,如新鮮的水果,蔬菜等。
其實,頸椎病患者在飲食上沒有特殊的禁忌,但也應注意攝取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如豆製品、瘦肉、穀物、海帶、紫菜、木耳、水果、蔬菜等以達到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的目的。
頸椎間盤突出症微創治療方法
1,頸椎間盤突出症髓核化學溶解術;
2,頸椎間盤突出症經皮穿刺切吸術;
3,頸椎間盤突出症經皮穿刺臭氧消融術;
4,顯微鏡或內窺鏡輔助下頸椎前路顯微減壓術;
5,顯微鏡或內窺鏡輔助下頸椎前路顯微減壓術、融合、內固定術;
6,顯微鏡或內窺鏡輔助下的頸後路減壓術等
關於「頸椎間盤突出」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