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楊梅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水楊梅 | 中藥圖典 |
水楊梅 Shuǐ Yánɡ Méi |
|
---|---|
別名 | 水石榴、小葉團花、白消木、魚串鰓、地椒、頭暈藥、藍布正、路邊香、卜地香、鳳凰窩、換骨丹、南布正、水益母、香雞歸、老蛇騷、路邊黃、烏骨雞、水楊柳、小葉水團花、水畢雞、串魚木、水金口、小葉水楊梅、水泡木、水晶、水金鈴、穿魚串、繡球柳、繡球花、釘木樹、小葉楊柳、楊柳渣子、沙金子、水紅桃、水荔枝 |
功效作用 | 治高熱瀉痢,牙痛,濕疹,外傷出血。 |
英文名 | Thinlear Adina Fruit, Fruit of Thinleaf Adina |
始載於 | 《植物名實圖考》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肺經、大腸經 |
藥性 | 涼 |
藥味 | 苦、澀 |
植物.水楊梅
avens
【植物形態】薔薇科(Rosaceae)水楊梅屬(Geum)各種多年生植物。約50種,多分布於南、北溫帶或北極。有些開白色、紅色、橙黃色或黃色花的種被栽培觀賞。通常不高於60公分(2呎); 葉多基生,複葉、深裂或具缺刻。花徑約2∼3公分(約1吋),單生或聚生成小簇。 又名細葉水團花,原產我國。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較耐寒,不耐高溫和乾旱,但耐用水淹,以肥沃酸性的沙壤土為佳。
【繁殖】常用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10月採種,冬季室內貯藏,翌春播種,播後約30天發芽。扦插,以梅雨季節最好,選取二年生成熟枝條,長10-15厘米,插後30-40天可生根。花徑約2∼3公分(約1吋).
【栽培】在秋季落葉後移栽,並加以修剪整形。春季萌芽後,施肥1次,促使多萌發新枝,對徒長枝適當進行摘心,使株形均衡美觀。遇乾旱天氣,需灌水1-2次。
【病蟲害】有時會發生黃化病和煤污病,黃化病施3%-5%硫酸亞鐵水溶液防治,煤污病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洒。蟲害有蚜蟲和介殼中危害,用50倍機油乳劑噴殺。
【應用】水楊梅枝條披散,婀娜多姿,紫紅球花滿吐長蕊,秀麗奪目,適用於低洼地、池畔和塘過布置,也可作花徑綠籬。
中藥材.水楊梅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Shuǐ Yánɡ Méi
【英文名】Thinlear Adina Fruit, Fruit of Thinleaf Adina
【別名】水楊柳、水畢雞、串魚木、水石榴、水金鈴、魚串鰓、繡球柳、沙金子、白消木、水紅桃、水荔枝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細葉水團花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duba rubella Hance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采莖葉,鮮用或晒乾。8-11月果實未成熟時採摘花果序,揀除雜質,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水楊梅,落葉小灌木,高1-1.5m。小枝細長,紅褐色,被柔毛;老枝無毛。葉互生:葉柄極短或無;托葉2,與葉對生,三角形;葉紙質;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4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側脈稍有白柔毛。頭狀花序球形,頂生或腋生,盛型 直徑1.5-2cm;總花梗長2-3cm,被柔毛;花萼簡短,先端5裂;花冠管狀,長5-10mm,紫紅色或白色,先端5裂,裂片上部有黑色點;雄蕊5,花絲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細長,超出花冠1倍以上。蒴果楔形,長約3mm,成熟時帶紫紅色,集生成球狀。種子多數,細小,長橢圓形,兩端有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疏林中或曠野。
資源分布:分布江蘇、安微、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台灣、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呈圓柱形,有分枝。表面灰褐色,有細縱皺紋及灰黃色類圓形皮孔。質硬不易折斷,斷麵皮部成片狀,木部呈纖維狀,黃白色。氣微味微苦。果序由眾多小蒴果密集成頭狀,呈圓球形,直徑3-10mm,棕黃色,粗糙觸手,搓揉後小蒴果很易脫落露出果序軸。小蒴果倒圓錐開,長3-4mm,淡黃色,先端有5裂的宿萼,內有4-8枚種子。種子棕色,外被毛,長橢圓形,兩端並有狹窄的薄翅。氣微味略苦澀。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木栓層可風1-4列切向延長的石細胞環帶,並具髓部,髓部細胞增厚,木化。余與根相似。參見水楊梅根條果實橫切面:外表皮細胞長圓形,大小不一,外被非腺毛,非腺毛1-5細胞,角質層具縱皺紋理。表皮內方為薄壁組織,可見數個小型維管束分布其中,少數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最內為2-4列石細胞,壁厚。種子橫切面呈三角形或半圓形,外被單細胞非腺毛,先端2叉或偶有3叉,並向外反卷,種皮細胞壁略增厚,微木化;胚乳及子葉薄壁細胞含眾多糊粉粒。
【化學成份】含有果膠(Pectine)8.5%,樹皮含鞣質,在球狀花果序中還分出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土當歸酸等。花、果序經預試含兒茶素類化合物;齊墩果酸、β-谷甾醇。
【藥理作用】抗菌:水浸劑及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100對金黃色葡萄菌、溶血性鏈球菌及陰道滴蟲,1:10對各種痢疾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從水楊梅中分離提得2個活性成分,為甲其鞣花酸類化合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鑒別】理化鑒別 取果序5g,加乙醇20ml,置之不理水浴上迴流10min,濾過,濾液作以下試驗:1.取濾液1ml,置之不理蒸發皿中,水浴蒸去乙醇,殘渣加醋酐數滴使溶解,再加態酸1滴,先顯桃紅色,繼轉紫紅色,最後呈污綠色;置紫外燈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檢查甾類)2.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溶液1滴,顯墨綠色。(檢查酚性化合物)
【性味】味苦;澀;性涼
【歸經】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濕熱泄瀉;痢疾;濕疹;瘡癤腫毒;風火牙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含漱。
【各家論述】
【摘錄】《中華本草》
|
關於「水楊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