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板歸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扛板歸 | 中藥圖典 |
扛板歸 Kánɡ Bǎn Guī |
|
---|---|
別名 | 犁頭刺藤、老虎利、雷公藤、河白草、霹靂木、方勝板、倒金鉤、烙鐵草、倒掛紫金鉤、犁尖草、括耙草、龍仙草、魚尾花、三木棉、刺犁頭、蛇不過、急改索、退血草、虎舌草、有竻犁牛草、刺酸漿、雞眼睛草、有刺鳩飯草、攔蛇風、白竻、有刺糞箕篤、犁頭藤、三角藤、蛇倒退、地葡萄、有竻犁頭草、利酸漿、有竻火炭藤、大猛腳、五毒草、火輪箭、貓爪刺、蛇牙草、南蛇風、老虎刺、貓公刺、白大老鴉酸、杠板歸、豆乾草、酸藤、降龍草、蛇見退、水馬鈴、芽葉蓼、有刺犁頭藤、蛇咬草、蛇王藤、串心草 |
功效作用 | 利水消腫,清熱,活血,解毒。治水腫,黃疸,泄瀉,瘧疾,痢疾,百日咳,淋濁,丹毒,瘰癧,濕疹,疥癬。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萬病回春》 |
毒性 | 有毒(一說無毒) |
歸經 | 肺經、小腸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酸、苦 |
杠板歸,英文名稱: Perforate fleeceflower、ishimikawa。 學名: Polygonum perfoliatum L 。別名: 刺犁頭、老虎利、老虎刺、犁尖草、三角鹽酸、貫葉蓼、犁壁刺、山蕎麥、退血草、犁壁藤、老虎艽、蛇不過、蛇倒退、河白草、退西草、退血草、三角鹽酸。 為蓼科屬植物貫葉蓼的全草。其有化瘀補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動物實驗表明對腫瘤有抑制作用。利水消腫,清熱,活血,解毒。
杠板歸
【藥 名】:杠板歸
【拼 音】:GANGBANGUI
【英文名】:Perfoliote Knotweed Herb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蓼科植物杠板歸的全草。
【功 效】:利水消腫,清熱,活血,解毒。
【主 治】:治水腫,黃疸,泄瀉,瘧疾,痢疾,百日咳,淋濁,丹毒,瘰癧,濕疹,疥癬,帶狀皰疹。
【性味歸經】:酸苦,平。①《萬病回春》:「味酸。」②《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和。」③《南寧市藥物志》:「酸,平,無毒。」④《貴陽民間藥草》:「酸苦,寒,有小毒。」入腎、大腸、膀胱、肺、肝五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品0.7~1.5兩)。外用: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熏洗。
【用藥忌宜】:體質虛弱者慎服。
【藥物配伍】:1、配澤瀉,利水滲透濕之效增,用治水腫諸證。2、配車前草,利濕消腫,清熱解毒之力增強。3、配龍膽草,清利肝膽濕熱,治療濕熱黃疸之效尤佳。4、配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治濕熱瀉痢,療效增強。4、配硃砂,可治帶狀皰疹,即閩南所說的「飛蛇」
【別 名】:犁頭刺藤(《物理小識》)、老虎利(《生草藥性備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靂木、方勝板、倒金鉤、烙鐵草、倒掛紫金鉤、犁尖草、括耙草、龍仙草、魚尾花、三木棉(《綱目拾遺》)、刺犁頭、蛇不過、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實圖考》)、虎舌草(《天寶本草》)、有竻犁牛草(《嶺南採藥錄》)、刺酸漿(《貴州民間方藥集》)、雞眼睛草、有刺鳩飯草(《福建民間草藥》)、攔蛇風(《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白竻(《陸川本草》)、有刺糞箕篤(《南寧市藥物志》)、犁頭藤、三角藤(《江西民間草藥》)、蛇倒退、地葡萄(《貴陽民間草藥》)、有竻火炭藤、火炭藤、大蜢腳、五毒草、火輪箭(《廣西中藥志》)、貓爪刺、蛇牙草、魚牙草、南蛇風(《四川中藥志》)、老虎刺、白大老鴉酸、貓公刺、月斑鳩(《湖南藥物志》)、犁頭草、犁頭尖(《閩東本草》)、水馬鈴(《上海常用中草藥》)、有刺三角延酸、三角酸、有刺鴣鶿飯、攔路虎(《福建中草藥》)、豆乾草、酸藤、杠板歸(《江西草藥》)。原植物杠板歸又名:貫葉蓼
【動植物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分布。藥材產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湖南、貴州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秋季採收,洗淨、晒乾或鮮用。
【拉丁名】:藥材Herba Polygoni Perfoliati原植物Polygonum perfoliatum L.
【考 證】:出自《萬病回春》:「杠板歸,四、五月生,至九月見霜即無。葉尖青,如犁頭尖樣,藤有小刺。有子圓黑如睛。」「治蛇咬傷,又宜杠板歸,不拘多少。」①《物理小識》:「犁頭刺藤,其葉三角如犁頭,多在籬邊生。」②《生草藥性備要》:「老虎利,芽梗俱有勒,子藍色,可食。」③《綱目拾遺》:「雷公藤,生山陰腳下。立夏時發苗,獨莖蔓生,莖穿葉心,莖上又發葉,葉下圓上尖如犁耙,又類三角楓,枝梗有刺。又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魚,凡蚌螺之屬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煙熏蠶子則不生,養蠶家忌之。山人采熏壁蝨。」
【生藥材鑒定】:乾燥的全草,莖表面紫紅色或紫棕色,光滑,有細直縱紋及眾多倒生的刺,節處具托鞘碎落的環痕。折斷面近方形,纖維性,黃白色,中有白色疏鬆的髓或小孔隙。葉片多已脫落,殘留的葉呈焦黃綠色,多破碎皺縮,質脆易落。花穗著生在頂端,萎落或宿存。氣微弱,味淡。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黃酮甙、蒽甙、強心甙、酚類、胺基酸、有機酸、鞣質和糖類(蔗糖約7.48%、還原糖約3.4%、澱粉2.884%)。種子含油3.3%。瘦果含油12.47%。全株含靛甙(indican)、黃酮甙、蒽甙、酚類、胺基酸、有機酸、水蓼素(persicarin)。根含大黃素和大黃酚(chrysophanol),根皮含鞣質。
【中藥化學鑒定】:⑴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10ml熱浸,濾過,濾液供試。 ① 取濾液1ml,加3~5滴濃鹽酸及少量鎂粉,加熱,顯淡紅色。(檢查黃酮) ② 取濾液 1ml,加1%三氯化鐵乙醇液2~3滴,顯暗藍紫色。(檢查酸性物質和鞣質) ③取本品粗粉1g,加10%硫酸10ml,於沸水浴 上加熱,冷後,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醚5ml,振搖,取乙醚層,加10%氨水2ml,振搖後放置,醚層退為無色,鹼液顯橙黃色。(檢查蒽醌)
【性狀】
性狀鑒別 莖細長,略呈方柱形,直徑1-5mm;表面紅棕色、棕黃色或黃綠色,生有倒生鉤狀刺;節略膨大,具托葉鞘脫落後的環狀痕,節間長0.6-6cm;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有髓部或中空。葉互生;葉片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近等邊三角形,淡棕色或灰綠色,葉綠、葉肯主脈及葉柄疏生倒鉤狀刺。短穗狀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苞片圓形,花小,多萎縮或脫落。氣微,味微酸
以葉多、色綠者為佳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10ml,熱浸,濾過,濾液作以下試驗:①取濾液1ml,加3-5滴濃鹽酸及少量鎂粉,加熱,顯淡紅色。(檢查黃酮)②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乙醇液2-3滴,顯暗藍紫色。(檢查酚性物質和鞣質)(2)取本品粗粉1g,加10%硫酸10ml,於沸水浴上加熱,冷後,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醚5ml,振搖,取乙醚層,加10%氨水2ml,振搖後放置,醚層退為無色,鹼液顯橙紅色。(檢查蒽釀)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一列厚壁細胞,內含紅棕色物質。皮層薄,3-5列細胞。中柱鞘纖維束連續成環(嫩莖),或被射線割斷成斷續環層(老莖),細胞壁厚,木化。韌皮部老莖具韌皮纖維,壁厚木化,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大,單個或3-5個成群。髓部細胞大,有的中空;老莖在皮層、韌皮部、射線及髓部可見多數草酸鈣簇晶,嫩莖則少見或無。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不規則多角形,垂周壁近平直或微彎曲;其下有類圓形的分泌細胞,直徑約65μm;腺毛少數,頭部2-8細胞,柄短。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平軸式或不等式,腺毛稍多;非腺毛多為單細胞。主脈和葉緣疏生由多列斜方形或長方形細胞組成的鉤狀刺。葉肉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7-62μm
|
關於「扛板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