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漿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酸漿 | 中藥圖典 |
酸漿 Suān Jiānɡ |
|
---|---|
別名 | 葴、寒漿、醋漿、苦葴、苦蘵、皮弁草、酸漿草、燈籠草、苦耽、金燈草、姑娘菜、燈籠兒、紅姑娘、天泡草、紅娘子、珊瑚架、山瑚柳、天燈籠草、九古牛、泡子草、撲撲子草、花姑娘、姑娘花、打朴草、葉下燈、蒧、苦蒧、酢漿、掛金燈、苦精、金燈籠、錦燈籠、藍花天仙子、野木瓜、野胡椒椒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利尿。治熱咳,咽痛,黃疸,痢疾,水腫,疔瘡,丹毒。 |
英文名 | Calyx or fruit of Franchet Groundcherry, Franchet Groumdcherry Calyx and Fruit |
始載於 | 《神農本草經》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肺經、脾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酸、苦 |
目錄 |
概述
酸漿又名紅菇娘、掛金燈、戈力、燈籠草、洛神珠、泡泡草等,北方稱為菇蔫兒、姑娘兒,以果實供食用。
酸漿原產於中國,南北均有野生資源分布。酸漿在中國栽培歷史較久,在公元前300年,《爾雅》中即有酸漿的記載。目前在東北地區種植較廣泛。其他地區種植較少,仍屬稀特蔬菜。
營養價值與用途
酸漿以果實供食用。成熟果食甜美清香,是營養較豐富的水果蔬菜。漿果富含維生素C,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療效。果實有清熱利尿功效,外敷可消炎,全株可配製殺蟲劑,也可供觀賞用。
酸漿膨大的宿存萼可入藥,有清涼、化痰、鎮咳、利尿之功效。全草有瀉下作用,治痛風,但有墮胎之弊,孕婦忌用。
成熟的果實可生食、糖漬、醋漬或作果漿。果實香味濃郁,味鮮美。
特徵特性
酸漿為茄科酸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宿根越冬。
植株高30~60厘米。莖分地上莖和根狀莖。地上莖直立,節間膨大,無毛或有細軟毛,雙權分枝。根狀莖橫走地下。
葉片在下部互生,在上部假對生,長卵形,寬卵形或菱狀卵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偏斜,葉緣波狀,有鋸齒。葉柄長。
花單生於葉腋,花萼鍾狀,5裂,結果時花萼寬大、宿存、連生呈潤鐘形囊狀,包圍果實,具10縱肋,膜質。花冠白色,輻射狀,雄蕊5個,著生於花冠基部,花藥縱裂。子房2室,多胚珠。
果實為漿果,球形,成熟時橙紅色。未熟時綠色,酸苦。種子腎形。
酸漿的野生性狀很強,適於各種土壤栽培。在3~42℃的溫度範圍內均能正常生長。根系耐寒,根狀莖可在中國北方嚴寒地區越冬,翌年萌發新株,一次栽植,多年收穫。
栽培技術
一.栽培季節
酸漿在華北地區一年分茬栽培:
春早熟栽培:1~2月在日光溫室或風障陽畦內育苗,4月中旬晚霜過後定植於露地。5月下旬至6月開始採收。
春露地栽培:3~4月育苗,3月需在塑料大、中、小棚內育苗,4月可在露地育苗。5月定植,6月下旬至7月開始採收。
秋季露地栽培:6月下旬至7月育苗。8月上旬定植在露地,9月下旬至10月開始採收。市近年來,由於酸漿的經濟效益不很高,鮮有用保護設施進行栽培者。
二.春早熟栽培技術
春早熟栽培酸漿的上市期正值初夏,由於生產成本不高,經濟效益顯著。
1.育苗
一般在風障陽畦或日光溫室中建育苗畦。育苗初期外界溫度較低,為提高地溫,建畦播種前15~20天應扣嚴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
苗床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0千克,淺翻、耙平,做成平畦。播前澆水,水滲下後播種。
種子可用45℃的溫水浸種,或用0.01%的高錳酸鉀液浸泡10分鐘,防止種子攜帶病毒等病菌。然後用清水浸種12小時,撈出,放在20~30℃的溫度條件下催芽。待80%的種子露白後播種。
撒種後覆土0.5~1厘米。立即扣嚴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提高苗床溫度。白天保持20~25℃,夜間10~15℃。在最嚴寒季節,苗床溫度不應低於5℃。
出苗後進行間苗,間除過密、並生、傷殘弱苗。在2~3葉期,進行分苗,分苗株行距為10厘米×10厘米。
苗期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小苗期外界溫度低,蒸發量小,可不用澆水。分苗期外界溫度漸高,可7~10天一水。如苗床缺肥,可追複合肥一次,每公頃施100~150千克。
2.定植
定植地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45000~75000千克,深翻、耙平,做成平畦。
定植應在晚霜過後進行。在秧苗6~7葉期第一朵花初開時為定植適期。定植時應仔細起苗,少傷根系,以利緩苗。
定植密度每公頃株左右,株行距為25~28厘米×65~70厘米。
3.田間管理
(1)追肥
定植緩苗後,結合澆水追催苗肥,每公頃穴施或溝施腐熟的人糞尿7500千克,或尿素160千克。第一果實膨大後追第二次肥,每公頃施複合肥225~300千克,以促進果實發育和植株生長。
採收中後期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追肥。如基肥不足,追複合肥300千克。有條件時行根外追肥,把尿素、或複合肥配成0.2%~0.3%的水溶液,每3~5天一次噴布葉面。如果葉片肥大,節間過長,有徒長的表現,可噴0.2%磷酸二氫鉀液控制。
(2)澆水
定植時澆足定植水。緩苗追催苗肥後澆一水,即中耕蹲苗。蹲苗結束後,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每5~7天一水,夏季每3~5天一水。
(3)中耕除草
定植初期,每澆水後即中耕一次,以使土壤疏鬆,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在初花初果時,結合追肥,進行中耕培土,使栽培行變成壟,防止植株倒伏,並利於灌溉排澇。生長中後期及時除草。
(4)植株調整
酸漿分枝多、匍匐性強,必須進行搭架。一般用竹竿插入土中,搭成人字架或籬壁架。植株每長30厘米長即人工綁蔓一次。
酸漿生長期為了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避免枝葉過多影響通風透光,避免結果延遲,應及時進行整枝打杈。整枝分為雙乾式、三乾式、多乾式等,雙乾式為每株留2個主幹向上延伸,余側枝及早摘除。三乾式為每株保留3個主幹,余側枝及早摘除。多乾式為每株保留4~5個主幹向上延伸,余側枝及早摘除。在整枝過程中,主幹越少,越有利於早熟,但總產量不高。多乾式整枝,總產量較高,但成熟較晚。
結合綁蔓,應及時摘除側枝、權枝。在拔秧前40天摘去頂心,使停止生長,集中養分結果。摘心後及時打杈,防止側枝叢生。
在保證一定量果實的基礎上,要疏去過多、過密的花和幼果,使養分集中結較大的果實。疏果要早要輕,留果位置在植株上分布應均勻。開花早期可使用防落素20毫克/升液沾花防止落花落果。
(5)採收
酸漿果實成熟後自然脫落,人工撿拾收穫,其質量最佳。成熟果外宿花萼枯黃,果實淡黃色,香味濃郁。如果果實成熟度不夠,味差,則應催熟。可用2000倍的乙烯利噴洒果實後堆放,待其充分成熟。供貯藏或遠銷運輸的果實,以帶果外宿存花萼為宜。
三.春露地栽培技術
春露地栽培的育苗期較晚,華北地區一般在4月份,只要晚霜已過,可用露地育苗畦。育苗方法同春早熟栽培。由於外界溫度已高,故不需進行溫度控制。
定植期越早越使採收期提前,越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一般在5月定植。
春露地栽培的田間管理可參照春早熟栽培。
四.秋季栽培技術
秋季栽培是6月下旬至7月育苗,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收穫。收穫上市期在晚秋果菜較少的季節,有一定經濟效益。
育苗期正值高溫多雨季節,因此,育苗畦應建成小高畦,以利雨季排水防澇。播種後,有條件時,應在育苗畦上搭小拱棚,上覆塑料薄膜或草帘子遮蔭降溫,亦可在畦面上鋪碎草保持濕度。出苗後陸續撤去遮蔭物。育苗期其他管理可參照春早熟栽培。
定植時,應在陰天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避免中午晴天日灼損傷幼苗,降低成活率。定植密度可比春早熟栽培稍密一些。
秋季田間管理應注意澆水。無雨時,每3~5天一水,保持土壤濕潤。大雨後及時排水防澇。10月,天氣漸涼,蒸發量減少,可減少澆水次數,每5~7天一水。
整枝宜採用雙干整枝法,以利早熟,爭取在早霜來臨前有一定的產量。夏、秋季雜草多,應及時除草。
其他管理參照春早熟栽培。
病蟲害防治
酸漿常見的病害是白葉病、病毒病等。
白葉病
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發生嚴重。雨季注意排水防澇,減少澆水次數,即可減輕病害的發生和蔓延。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700~1000倍液每7天噴洒一次。
病毒病
是在乾燥、高溫的條件下,由蚜蟲傳播蔓延的。在華北地區夏、秋季節發生嚴重。在管理中,應適當澆水,避免乾旱,夏季及時防治蚜蟲進行預防。一旦發生,目前尚無良藥治癒。
酸漿常見的蟲害有蚜蟲、菜青蟲、棉鈴蟲等。
發展前景預測
酸漿在中國各地均有野生分布,各地均知其可供食用。過去用於栽培的地區,僅為東北高寒地區。高寒地區種植喜溫性水果。蔬菜較困難,果、菜種類稀少。酸漿的適應性強,耐寒,栽培容易,因而倍受高寒地區人們的青睞。在這類地區,大力發展酸漿,供當地人作水果食用,並加工成各種製品,以供遠銷有一定社會意義。
在盛產瓜、果、菜的華北及南方地區,雖知酸漿的食用價值,但因其產量不高、風味不及番茄等果菜,營養價值又無特殊出眾之處,故一直不受人們重視。
酸漿就是一種栽培容易,適應性強的稀特蔬菜。除此,無任何特別之處。少量栽培,以供人們換換口味,增加餐桌上的花色類型。
參考
|
關於「酸漿」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