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崗松
Gǎnɡ Sōnɡ
崗松
別名 掃把枝、鐵掃把、羊脷木、掃卡木、松毛枝、蛇蟲草、雞兒松、長松、沙松、香柴、掃帚子、觀音掃、蚊仔蘇、蚊松
功效作用 去瘀,止痛,利尿,殺蟲。治跌打損傷風濕痛,淋病疥瘡腳癬
英文名 Leaf of Shrubby Baeckea
始載於 藥學通報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崗松.版本一

  

形態特徵

桃金娘灌木,高30-150厘米。葉對生,條形或條狀錐形,長5-8毫米,寬0.4-0.6毫米。花單生於葉腋,兩性,黃白色,基部有2枚小苞片萼筒鐘形,5裂,宿存;花瓣5;雄蕊10;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2胚珠。蒴果小,上部裂;種子有角。  

地理分布

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和江西。生於山坡酸性紅壤上。枝葉可編掃帚,也可提取芳香油及制栲膠;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去濕、止痛。  

基本信息

【別名】掃把枝、鐵掃把、羊脷木

【拉丁名】Baeckea frutescens L.

中藥化學成分】葉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α-蒎烯(α-pin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反式香葦醇(trans-carneol),桃金娘醛(myrtenal),桉葉素(cineole),葛縷酮(d-carnone),檸檬烯(limon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芳樟醇(linalool),4-松油烯醇(4-terpinenol),金鐘析醇(occidentalol),愈創木懊(guaiazulene),龍腦(borneol),攬香醇(elemol),橙花醇(nerol),百里香酚(thy-mol),丁香烯(caryophyllene),草蒲烯(calamenene),蓽澄匣醇(cadinol)等19種[1]。

【來源】桃金娘科崗松屬植物崗松Baeckea frutescens L.以根、全株及葉入藥。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晒乾。

性味歸經】《南寧市藥物志》:「苦,寒,無毒。」入心、肝、脾、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解毒利尿,止痛止癢。根:用於感冒高熱黃疸型肝炎胃痛腸炎風濕關節痛腳氣病膀胱炎小便不利

全株:外用治濕疹皮炎天皰瘡,腳癬。葉:毒蛇咬傷燒燙傷。  

其他

【用法用量】根0.5~1兩,水煎服;全株外用適量,煎水洗。葉:毒蛇咬傷用鮮葉適量搗爛外敷傷口周圍。燒燙傷用干葉研末,調茶油塗患處。

【關 鍵 詞】去瘀 止痛 利尿 殺蟲 跌打損傷 風濕淋病 疥瘡 腳癬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崗松.版本二

基本信息

【出處】出自《藥學通報》。

【拼音名】Gǎnɡ Sōnɡ

【英文名】Leaf of Shrubby Baeckea

【別名】掃卡木、掃把枝、松毛枝、蛇蟲草、雞兒松、香柴、掃帚子、觀音掃、長松、沙松、蚊仔蘇、蚊松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崗松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eckea frutescens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收割,洗淨,晒乾。  

原形態

崗松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纖細,多分枝。葉小,對生;無柄,或有短柄;葉片狹線形或線形,長5-10mm,寬約1mm,洗端尖,上面有溝,下面突起,有透明油腺點;中永1條,無側脈。花小,白色,單產一於葉腋內;苞片早落;花梗長1-1.5mm;萼管鍾狀,長約1.5mm,萼齒5,細小三角形;花瓣5,長約1.5mm,基部狹窄成短柄;雄蕊10枚或稍少,成對與萼齒對生;子房下位,3室,花柱短,宿存。蒴果小,長約2mm;種子扁平,有角。花期7-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生低丘及荒山草坡與灌叢中,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栽培

生於低丘及荒山草坡與灌叢中,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的環境,稍耐旱、耐寒。生長適溫25-30℃。一般土壤均能種植。低洼積水地不宜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春季直播,按行株距40cm×cm開穴,每穴播8-10粒種子,覆蓋細土2cm澆不。變可育苗移栽,將種子均勻地撒於苗床上,覆蓋細土2cm,澆水。當苗高10-15cm時,選陰雨天氣按行株距直播移栽,每穴栽4株。

田間管理 直播幼苗高約4-5cm時間苗,每穴留苗4-5株。生長期應每2個月中耕除草1次,追肥每年4次。  

形態特徵

性狀鑒別 本口為附有少量短嫩枝的葉。嫩枝長5-10mm,具對生葉。葉線形或線狀錐形,全體黃綠色,無毛,長5-10mm,寬不及1mm,全緣,先端尖,基部漸狹,葉面有槽,背面凸起,側脈不明顯,具透時的油點,無柄或具短柄。氣微香,味苦、澀。

以氣香、色綠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金角形或類圓形,垂周壁平直,柵表比4.5-6.5,氣孔頗多,不定式,長20-23μm,直徑18-20μm。下表皮柵表比4.2-5.5,氣孔分布不均勻。其餘特片與上表皮相同。

葉橫切面觀:表皮細胞類方形至長方形,外被厚角質層,表皮細胞內側有大形油細胞,直徑30-100μm。葉肉組織等面型,絕大部分葉肉分化成柵欄組織,細胞2-3列,貫穿於主脈的上下方,海綿組織僅殲存少數細胞。主脈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不發達,僅見數個細小導管韌皮部狹窄;維管束有2-4列中柱蒜纖維,纖維周圍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簇晶,直徑13-25μm。  

化學成份

葉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為α-蒎烯(α-pin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反式香葦醇(trans-carneol),桃金娘醛(myrtenal),桉葉素(cineole),葛縷酮(d-carnone),檸檬烯(limon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芳樟醇(linalool),4-松油烯醇(4-terpinenol),金鐘析醇(occidentalol),愈創木懊(guaiazulene),龍腦(borneol),攬香醇(elemol),橙花醇(nerol),百里香酚(thy-mol),丁香烯(caryophyllene),草蒲烯(calamenene),蓽澄匣醇(cadinol)等19種[1]。  

鑒別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1g,粉碎,加已醚5ml,冷浸30min,濾過。取濾液點樣。以β-蒎烯為對照。點於矽膠H葩上,以石油醚(60-90℃)-已酸已酯(5:1)為展開劑,展距10cm。用2%高錳酸鉀深液顯色,樣品與對照品色譜在相對應的位置處顯黃色斑點。  

性味

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

化瘀止痛;清熱鋝毒;利尿通淋;殺蟲止癢。主跌打損傷;肚硬化;熱瀉;熱淋;小便不利;陰癢腳氣;濕疹;皮膚瘙癢;疥癬;水火燙傷;蟲蛇咬傷  

其他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各家論述】

1.《廣州植物志》:治熱病

2.《陸川本草》:消腫,止痛,去瘀,殺蟲。治跌打昏迷,疥瘡,潰瘍,蛇咬傷。

3.《南寧市藥物志》:收斂,殺蟲,止血,止痛,生肌。用洗瘡瘍、瘙癢。

4.《廣西中藥志》:有通淋利尿作用。治膀胱熱,小便不利,陰癢,皮膚熱氣。煎水洗皮膚爛癢、濕疹;葉,搗敷,治蜈蚣傷,枝葉,蒸油,治瘡癩等。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崗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