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服務指南/中醫醫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社區中醫藥服務工作指南》 >> 中醫醫療
社區中醫藥服務工作指南

社區中醫藥服務工作指南目錄

針對社區常見病多發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應用中醫藥方法和適宜技術開展連續性的診斷、治療、護理,滿足社區居民對中醫醫療服務的需求。

一、基本原則

(一)以社區常見病、多發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為主;

(二)以病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開展慢性病中醫藥防治;

(三)突出中醫藥特色,積極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

(四)建立中醫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工合理、密切協作的合作機制。

二、內容與方法

(一)社區中醫藥常見病證

1.內科常見病證:外感發熱(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咳嗽病咳嗽)、哮病哮喘)、頭痛胸痹心痛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胃脘痛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症候群消化性潰瘍)、泄瀉病腸易激症候群腹瀉為主型)、便秘病(腸易激症候群便秘為主型)、痹證骨關節炎)、眩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高血壓病等)、消渴病糖尿病)、中風病腦出血腦梗死)、淋症(尿路感染)、郁病抑鬱症)、不寐失眠)、面癱病周圍性面癱)、耳鳴耳聾等;

2.外科骨傷科常見病證:肩凝症(肩周圍關節炎)、腰痛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股痛(坐骨神經痛)、潰瘍、癤腫、項痹病頸椎病)、乳癰乳腺炎)、痔病以及膝痹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軟組織損傷骨痿骨質疏鬆症)等;

3.婦科常見病證:經行頭痛、絕經前後諸證(更年期症候群)、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等)、乳汁不行、帶下病不孕症等;

4.兒科常見病證:哮病(哮喘)、肺炎喘嗽(肺炎/支氣管肺炎/支原體肺炎)、小兒泄瀉病(小兒腹瀉病)、反覆感冒(反覆呼吸道感染)等;

5.皮膚科常見病證:銀屑病白癜風濕疹痤瘡帶狀皰疹、鵝掌風、腳濕氣、隱疹、痱子疥瘡凍瘡、油風等;

6.眼科耳鼻喉科常見病證:消渴目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澀症(乾眼)、視瞻昏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慢喉喑病(慢性喉炎)、乳蛾病扁桃體炎)、鼻鼽病(變態反應性鼻炎)、暴聾病(突發性耳聾);

7.傳染病常見病證:時疫感冒(流行性感冒)、肝瘟、肝著、瘟黃病毒性肝炎)、肺癆肺結核)、痢疾等。

(二)慢性病中醫藥防治

針對眩暈(高血壓病)、消渴病(糖尿病)、中風病(腦卒中)、痴呆老年性痴呆)、骨痿(骨質疏鬆)、咳嗽、肺脹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社區常見慢性病患者制定個性化的中醫防治一體化方案,採取中醫防治菜單式服務,包括病因病機、診斷要點、預防和行為干預、中醫辨證治療、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中醫藥養生保健、家庭護理等。

(三)家庭中醫藥服務

針對患慢性病需連續治療的臥床或高齡老人以及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可上門提供針灸推拿刮痧、拔罐、敷貼、熏洗、濕敷、藥熨、敷臍、穴位注射、吹鼻、耳壓、點穴霧化吸入、送藥上門等中醫藥治療服務。

(四)社區中醫護理

社區中醫護理要在辨證施護的基礎上,開展慢性病、心理、母嬰、臨終護理和護理諮詢指導以及家庭護理等專項中醫護理服務。

(五)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需要可設立以中醫知名專家領銜的社區名中醫工作室,開展中醫特色專科(專病)服務。

三、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中醫醫院協作關係

通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中醫醫院建立的協作關係,建立和完善集業務指導、技術支持、人才培養、雙向轉診、科研合作等分工合理、協作密切的社區中醫藥服務工作的長效機制,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逐步提高社區中醫藥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一)雙向轉診

1.制定雙向轉診的實施方案,明確雙向轉診原則、流程、標準、優惠措施、雙方權利義務以及雙向轉診工作制度等;

2.建立快速轉診綠色通道,簡便就醫流程,提供優惠服務,部分醫學檢查結論中醫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互認,實現雙向轉診無縫式連接;

3.經中醫醫院診斷治療後,適合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繼續治療的患者,持後續治療意見及時轉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二)人才支援

1.中醫醫院選派具有豐富臨床經驗、中級職稱以上的中醫藥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口支援,定期輪換;

2.支援的形式包括短期崗位支援、長期崗位支援、特殊崗位兼職服務等。

(三)技術指導

1.門診:中醫醫院派員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出診,同時帶教社區中醫藥人員;

2.聯合查房:中醫醫院派員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病房查房、專家會診、疑難病歷討論等,提高社區中醫藥人員醫療技術水平;

3.社區義診:中醫醫院派員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指導開展大型社區義診、養生保健、針推康復、中醫中藥疾病預防等諮詢活動;

4.技術推廣:中醫醫院派員到社區開展業務講座、技術操作示範,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應用。

四、其它

(一)執行中醫藥行業標準和規範,並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社區中醫臨床路徑;

(二)建立健全社區中醫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制度,切實加以執行,有效防範、控制醫療風險,及時發現醫療安全隱患;

(三)通過檢查、分析、評價、反饋等措施,持續改進中醫醫療質量。

32 中醫預防與養生保健 | 中醫康復 32
關於「中醫服務指南/中醫醫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