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脫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外科學》 >> 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 >> 脫疽
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目錄

脫疽是指四肢末端壞死,.嚴重時趾(指)節壞疽脫落的一種慢性周圍血管疾病。又稱脫骨疽。其臨床特點是好發於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見,初起趾(指)間怕冷,蒼白,麻木,間歇性跛行,繼則疼痛劇烈,日久患趾;(指)壞死變黑,甚至趾(指)節脫落。在《靈樞.癰疽》中即有關於本病的記載,云:「發於足趾,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之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好發於青壯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國北方較南方多見。

[病因病機

主要由於脾氣不健,腎陽不足,又加外受寒凍,寒濕之邪入侵而發病。脾氣不健,化生不足,氣血虧虛,內不能壯養臟腑;外不能充養四肢。脾腎陽氣不足,不能溫養四肢,復受寒濕之邪,則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則痛,四肢氣血不充,失於濡養則皮肉枯槁,壞死脫落。若寒邪久蘊,則郁而化熱濕熱浸淫,則患趾(指)紅腫潰膿。熱邪傷陰,病久可致陰血虧虛,肢節失養,乾枯萎縮

本病的發生與長期吸煙、外傷等因素有關。

總之,本病的發生以脾腎虧虛為本,寒濕外傷為標,而氣血凝滯、經脈阻塞為其主要病機。

[診斷]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發於寒冷季節,以20一40歲男性多見;常先一側下肢發病,繼而累及對側,少數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濕、嗜煙、外傷等病史。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多發於老年人(50歲以上)。根據疾病發展過程,臨床分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發涼,怕冷,麻木,酸痛,間歇性跛行,每行走500—1000m後覺患肢小腿或足底有酸脹疼痛感而出現跛行,休息片刻後症状緩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樣或較短距離時,患肢酸脹疼痛出現。隨著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患足可出現輕度肌肉萎縮皮膚乾燥,皮色變灰,皮溫稍低於健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部分患者小腿出現遊走性紅硬條索(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二期(營養障礙期),患肢發涼,怕冷,麻木,酸脹疼痛,間歇性跛行加重,出現靜息痛,夜間痛甚,難以人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顯萎縮,皮膚乾燥,汗毛脫落,趾甲增厚,且生長緩慢,皮膚蒼白或潮紅或紫紅,患側足背動脈搏動消失。

三期(壞死期)二期表現進一步加重,足趾紫紅腫脹,潰爛壞死,或足趾發黑,乾癟,呈下性壞疽。壞疽可先為一趾或數趾,逐漸向上發展,合併感染時,則紅腫明顯,患足劇烈疼痛,全身發熱。經積極治療,患足紅腫可消退,潰瘍可癒合,壞疽局限。若壞疽發展至足背以上,則紅腫疼痛難以控制,病程日久,患者可出現疲乏無力、不欲飲食、口乾、形體消瘦,甚則壯熱神昏

根據肢體壞死的範圍,將壞疽分為三級:一級壞疽局限於足趾或手指部位,二級壞疽局限於足跖部位,三級壞疽發展至踝關節及其上方。

本病發展緩慢,病程較長,常在寒冷季節加重,治癒後又可複發。

輔助檢查:肢體超聲多普勤、血流圖、甲皺微循環動脈造影血脂血糖等檢查,可以明確診斷,有助於鑒別診斷,了解病情嚴重程度。

[鑒別診斷]

一、糖尿病性壞疽患者有糖尿病多飲、多食、多尿等症状,化驗尿糖陽性,血糖增高,局部為濕性壞疽,發展迅速,範圍較大,如不及時控制炎症,易至毒邪內陷。

二、雷諾氏病(肢端動脈痙攣證)多見於青年女性,上肢較下肢多見,好發於雙手,每因寒冷和精神刺激雙手出現發涼蒼白,繼而紫紺、潮紅,最後恢復正常的三色變化(雷諾氏現象),患肢動脈搏動正常,一般不出現肢體壞疽。

辨證論治

一、內治

(一)寒濕阻絡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脹疼痛,多走疼痛加劇,稍歇痛減,皮膚蒼白,觸之發涼,趺陽脈搏動減弱;舌淡,苔白膩,脈沉細。

辨證分析:脾腎陽虛,感受寒濕之邪,內外相合,則患肢喜暖怕冷,皮膚蒼白;寒濕阻絡,陽氣不能外達於四末,則麻木酸脹,觸之發涼;寒濕內阻,氣血不行,多走時氣血更加瘀滯不達,故疼痛加劇;寒濕阻絡,則跌陽脈搏動減弱;舌淡、苔白膩、脈沉細為陽虛寒盛之象。

治法: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方藥:陽和湯加減。

(二)血脈瘀阻患趾(指)酸脹疼痛加重,夜難人寐,步履艱難,患趾(指)皮色暗紅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膚發涼乾燥,肌肉萎縮,趺陽脈搏動消失;舌暗紅或有瘀斑苔薄白脈弦澀。

辨證分析:寒邪凝滯,陽氣不布,氣血瘀滯,則患肢酸脹疼痛;入夜陽氣內閉,故疼痛加劇;氣血瘀滯,肢末失養,則步履艱難,皮膚乾燥發涼,肌肉萎縮;氣血瘀阻脈絡,則趺陽脈搏動消失;氣血瘀阻,則患趾(指)皮色暗紅或紫暗,舌暗紅或有瘀斑;弦脈主痛,澀脈主瘀滯。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藥:桃紅四物湯炮山甲地龍乳香、沒藥等。

(三)濕熱毒盛患肢劇痛,日輕夜重,局部腫脹,皮膚紫暗,浸淫蔓延,潰破腐爛,肉色不鮮;身熱口乾,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辨證分析:氣血瘀滯,郁久化熱,或濕熱入侵,濕熱蘊結,則患肢劇痛,局部腫脹,皮色紫暗,浸淫蔓延,潰破腐爛,肉色不鮮;熱盛傷陰,則身熱口乾,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為濕熱毒盛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方藥:四妙勇安湯連翹黃柏赤小豆丹參川芎赤芍牛膝等。

(四)熱毒傷陰皮膚乾燥,毫毛脫落,趾(指)甲增厚變形,肌肉萎縮,趾(指)呈乾性壞疽;口乾欲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細數。

辨證分析:病邪郁久化熱,熱毒內盛傷陰,陰虛失養,則皮膚乾燥,毫毛脫落,趾(指)甲增厚變形,肌肉萎縮;熱毒內盛,陰虛失養,則趾(指)呈乾性壞疽;陰虛則口乾欲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細數均為陰虛內熱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養陰活血。

方藥:顧步東加減。

(五)氣陰兩虛病程日久,壞死組織脫落後瘡面久不癒合,肉芽暗紅或淡而不鮮;倦怠乏力,不欲飲食,面色少華,形體消瘦;舌淡,少苔,脈細無力。

辨證分析:病久不愈,氣血兩虛,肢體失養,則瘡面久治不愈,肉色不鮮,形體消瘦;氣血虧虛,則倦怠乏力;脾氣虧虛,則不欲飲食;舌淡、少苔、脈細無力乃氣血兩虛之象。

治法:益氣補陰。

方藥:黃芪鱉甲湯加減。

二、外治法

(一)未潰期可選用沖和膏、紅靈丹油膏外敷;亦可用當歸15g,獨活30g,桑枝30g,威靈仙30g,煎水熏洗,每日1次;亦可用附子乾薑吳茱萸各等份研末,蜜調,敷於患足湧泉穴,每日換藥1次,如發生藥疹即停用;亦可用紅靈酒少許揉擦患肢足背、小腿,每次20分鐘,每日2次。

(二)已潰潰瘍面積較小者,可用上述中藥熏洗後,外敷生肌玉紅膏;潰瘍面積較大,壞死組織難以脫落者,可先用冰片鋅氧油(冰片2g,氧化鋅油98g)軟化創面硬結痂皮,按疏鬆程度,依次清除壞死痂皮,先除軟組織,後除腐骨,徹底的清創術必須待炎症完全消退後方可施行。

[其他療法

一、手術療法

(一)壞死組織清除術待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分界清楚,近端炎症控制後,可行壞死組織清除,骨斷面宜略短於軟組織斷面。

(二)壞死組織切除縫合術壞死組織與正常組織分界清楚,且近端炎症控制,血運改善,可取分界近端切口,行趾(指)切除縫合術或半足切除縫合術。

(三)截肢術當壞死延及足背及踝部,可行小腿截肢術,壞疽發展至踝以上者,可行膝關節截肢術。

(四)植皮術潰瘍面較大時,可在創面乾淨、血運改善後行創面植皮術。

(五)血運重建術,採用開放或血管介入治療恢復肢體的血運,以改善肢體循環,阻止壞疽發生或降低截肢平面。開放手術包括動脈血栓取栓術、動脈內膜剝脫術、動脈旁路移植術、靜脈動脈化等。血管介入治療包括皮腔血管成形術,血管內支架成型術等。

(六)幹細胞移植術:幹細胞具有高度增殖和分化為體內各種幹細胞,注射入缺血肢體的肌肉中,對缺血肢體的血管新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針灸療法

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承山曲池合谷內關、肩寥等穴,每次取2-4穴。交替進行,每日1次。

三、劇烈疼痛的處理

脫疽最主要的自覺症状就是疼痛,嚴重者劇痛以至徹夜難眠,因此有效的止痛治療成為治療脫疽的重要措施,除使用杜冷丁等止痛藥物外,可選用以下止痛方法。

(一)中藥麻醉中麻工號2,5-5mg(或中麻Ⅱ號2-3mg)加氯丙嗪25mg,用生理鹽水20mL於晚9時緩慢靜脈推注,患者可入睡6-8小時,隔2-3天使用1次。治療時,患者應平臥,頭側位,去掉枕頭。施術後應密切觀察,注意護理。

(二)持續硬膜外麻醉在病室內,常規實施低位硬膜外麻醉,最好只麻醉患肢,可持續麻醉2-3天,能消除疼痛,改善患肢腫脹,對全身情況的改善和實施手術均能起到良好作用。

四、單方驗方

(一)每日用毛冬青毛披樹根)100~200g煎水400mL,分2次口服。

(二)復方丹參注射液2-4mL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復方丹參注射液20mL加入

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2-4周為1個療程。;

[預防與調攝]

1.禁止吸煙,少食辛辣炙博及醇酒之品。

2.冬季戶外工作時,注意保暖,鞋襪宜寬大舒適,每天用溫水泡洗雙足。

3.避免外傷。

4.患側肢體運動煅煉,可促進患肢側支循環。方法是,患者仰臥,抬高下肢20—30分鐘,然後兩足下垂床沿4-5分鐘,同時兩足及足趾向下、上、內、外等方向運動10次,再將下肢平放4-5分鐘,每日運動3次。壞疽感染時禁用。

[結語]

脫疽是四肢末端壞死,嚴重時趾(指)節壞疽脫落的一種慢性周圍血管疾病。其臨床特點是:好發於下肢,初起足趾(指)間怕冷,蒼白,麻木,間歇性跛行,繼則疼痛加劇,日久患趾(指)變黑壞死脫落。相當於西醫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主要,病因病機為脾腎陽虛,寒濕侵襲,氣血瘀滯,肢體失養。應與糖尿病壞疽和雷諾氏病相鑒別。寒濕阻絡證,治宜溫陽散寒、活血通脈,方用陽和東加減;血脈瘀阻證,治宜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選桃紅四物東加味;濕熱毒盛證,治宜情熱利濕、活血化瘀,方用四妙勇安東加味;熱毒傷陰證,治宜清熱解毒、養陰活血,方用顧步東加減;氣血兩虛證,治宜補益氣血,方用八珍東加減。積極配合外治療法,準確掌握手術指征。戒煙、防寒和防止外傷是本病的重要預防措施。

參看

32 股腫 | 破傷風 32
關於「中醫外科學/脫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