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臁瘡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外科學》 >> 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 >> 臁瘡 |
中醫外科學 |
|
臁瘡是指發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潰瘍:又稱褲口毒、裙邊瘡。相當於西醫的小腿慢性潰瘍。本病多繼發於惡脈(下肢靜脈曲張)和丹毒等病。其臨床特點是多發於小腿中下1/3交界處前內外側,潰瘍發生前患部長期皮膚瘀斑、粗糙,潰爛後瘡口經久不愈或雖已經收口,每易因局部損傷而複發。此病俗稱老爛腿。
[病因病機]
多因久立或負重遠行,過度勞累,耗傷氣血,中氣下陷,以致下肢氣血運行不暢,或形成惡脈氣血瘀滯於肌膚,肌膚失養,復因損傷(蚊蟲叮咬,濕瘡,碰傷等),濕熱之邪乘虛而人,發為瘡瘍,肌膚潰爛,經久不愈。
[診斷]
好發於小腿中下1/3交界處(踝骨上9cm)之內外側,患者多有下肢惡脈(靜脈曲張)、慢性丹毒等病史,或久站久立工作史。多發於中老年人。依據發病過程,其臨床表現可分三期。
潰瘍前期:小腿下段輕度腫脹,內臁或外臁處皮膚青紫瘀斑或紅褐色,漸至皮膚粗糙,脫屑,色素沉著,苔蘚樣變,輕微瘙癢。
潰瘍期:皮膚破潰、糜爛、滲液,若合併感染則滲流膿液,潰瘍周圍皮膚紅腫壞死,當潰瘍到一定程度,潰瘍邊界漸穩定,潰瘍大小固定,周圍皮膚紅仲消退。有色素沉著,日久瘡口凹陷,邊緣形如缸口,創面肉色灰白,滲流惡臭膿水,瘡面容易出血,病程較長,潰瘍深度可達脛骨骨膜。
潰瘍癒合期:若潰瘍周圍皮膚黑褐、粗糙苔蘚樣變逐步改善,瘡面乾淨,出現鮮紅色,則潰瘍可逐漸癒合,形成疤痕。但周圍皮膚仍乾燥,粗糙,脫屑,色素沉著,青筋顯露,如遇損傷仍會複發。
輔助檢查:潰瘍合併急性感染時,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可增高。瘡面分泌物培養和藥敏試驗有助於正確選用抗生素。
[鑒別診斷]
一、小腿結核性潰瘍多有其他部位的結核病史,皮損初起為紅褐色丘疹,中央壞死,潰瘍較深,呈潛行性,潰瘍邊緣呈鋸齒狀,潰瘍內流出稀薄膿液,周圍皮色紫暗,長期難愈。瘡面分泌物塗片檢查結核桿菌陽性,亦可培養出結核桿菌,有助於鑒別。
二、小腿癌性潰瘍可為原發性皮膚癌,可由臁瘡經久不愈,惡變而來。瘡口狀如火山,邊緣捲起,不規則,質硬,呈淺灰白色,潰瘍面易出血。潰瘍面活體組織切片病理檢查有助於診斷。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熱下注瘡面色暗或上附膿苔,膿水浸淫,穢臭難聞,四周漫腫灼熱,或伴濕瘡癢痛相兼;甚者惡寒發熱;舌邊有瘀斑,苔黃膩,脈細數。
辨證分析:本有局部氣血瘀滯,復因破損,濕熱毒邪入侵,日久熱勝肉腐,則瘡面膿水浸淫,穢臭難聞;濕熱為患則漫腫灼熱,或發濕瘡,癢痛相兼;嚴重者正邪交爭,則惡寒發熱;舌邊有瘀斑為氣血瘀滯所致;苔黃膩、脈細數為濕熱為患之象。
方藥:二妙散合五神湯加減。
(二)氣虛血瘀證
病程日久,瘡面蒼白,肉芽色淡,周圍皮膚黑暗,有少許滲液,患肢浮腫;食納欠佳,腹脹便溏,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細澀無力。
辨證分析:病程日久,濕邪久戀,損傷脾胃,脾氣虧虛,運化無力,濕邪內生,則瘡面色暗,少許滲液;脾虛濕困,則患肢浮腫;脾虛運化無力,則食納欠佳,腹脹便溏;脾虛則氣血化生乏源,故面色少華;舌淡苔膩、脈沉無力為脾虛濕困之象。
治法:益氣活血,祛瘀生新。
方藥:補陽還五湯合四妙散加減。
二、外治法
(一)敷藥療法瘡面膿液腐肉較多時,宜用紅油膏,或九一丹油膏外敷;若瘡面膿水已盡,新肉難生時,宜用生肌白玉膏或象皮生肌散油紗條外敷,若瘡周有濕瘡者,瘡周可外敷青黛膏。每日換藥一次。
(二)浸洗療法局部紅腫,滲液較多時,宜先用馬齒莧60s,黃柏30g,敗醬草30g,公英30g,煎水外洗濕敷,再用其他療法。
(三)縛扎療法用藥同上,每次換藥後再用寬彈力繃帶纏縛整個小腿。
(四)膠布粘貼法將膠布剪成寬為2cm、長為超過潰瘍直徑兩邊各3cm之的膠布若干條。先用等滲鹽水清洗患部,膠布粘貼從潰瘍上3cm開始,第二條膠布寬度的一半貼在第一條膠布上,另一半貼在瘡面上,如疊瓦狀將瘡面封住,直至超過瘡面下緣2cm為止。注意,包紮時須將瘡面邊緣稍用力向中間固定,瘡面滲出少時每3—5天更換貼一次,瘡面滲出較多時1一2天更換一次。對伴有濕瘡和對膠布過敏者不宜使用本法。使用本法時,須至瘡面完全癒合後方能停止,否則瘡面又會擴大。
[其他療法]手術療法:1.植皮術 2. 靜脈手術包括:深靜脈瓣膜修復或重建術,交通支靜脈結紮術,靜脈轉流術或各種腔內治療等,目的在於糾正靜脈系統的功能不全,減少靜脈血的返流,降低肢體遠端靜脈壓力,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促進潰瘍癒合。
[預防與調攝]
1.患下肢惡脈(靜脈曲張)者,宜儘早治療,注意保護患肢,避免破損,如抓傷碰破、蚊蟲叮咬等,宜穿彈力襪。
2.宜抬高患肢,減少走動以利靜脈迴流,減少水腫,促使潰瘍早日癒合。
3.局部慎用腐蝕性強的藥物,以免損傷筋骨。
[結語]
臆瘡是指發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潰瘍。相當於西醫的小腿慢性潰瘍。其臨床特點:多發於小腿中下1/』3交界處的前內外側,潰瘍發生前患部皮膚瘀斑、粗糙,潰瘍形成後經久不愈,易於複發。本病的發生多因下肢惡脈不愈,復因局部皮膚破損染毒所致。氣滯血瘀證,治宜理氣活血,方用血府逐瘀東加減;濕熱下注證,治宜清利濕熱、和營消腫,方用三妙散合萆蘚滲濕東加減;脾虛濕盛證,治宜健脾利濕,方用參苓白朮散合三妙散加減。正確的外治療法是本病的重要治療手段,如浸洗法、敷藥法、縛扎法等。
參看
毒蛇咬傷 | 青蛇毒 |
關於「中醫外科學/臁瘡」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