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瘡瘍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外科學》 >> 瘡瘍 |
中醫外科學 |
|
瘡瘍是各種致病因素侵襲人體後引起的一切體表化膿感染性疾病的總稱,包括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是中醫外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大類病證。
瘡瘍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來傷害等)和內傷(情志內傷、飲食不節、房室損傷等)兩大類。外邪引起的瘡瘍,以「熱毒」、「火毒」最為多見,風寒暑濕等引起的瘡瘍,有的在初起階段,並不都具有熱毒、火毒的紅熱現象,在不能控制的情況下,病至中期,才能顯現。這類瘡瘍一般都具有陽證瘡瘍的特點,因為瘡瘍發生之後,病理過程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而瘡瘍的最終表現,大多為熱毒、火毒之象。內傷引起的瘡瘍,大多因虛致病,且多屬於慢性,如腎虛絡空,易為風寒痰濁侵襲而成流痰;肺腎陰虧,虛火上炎,灼津為痰而成瘰癧這類瘡瘍的初、中期多具有陰證瘡瘍的特點。此外,由於飲食不節,內傷脾胃,導致火毒內生而引起瘡瘍,雖然有時正氣尚未虛衰,但較之單為外邪引起者多為嚴重,如消渴病合併癤、有頭疽等。故瘡瘍的發生,普遍認為從外感受者輕,臟腑蘊毒從內而發者重。
無論那一種致病因素引起的瘡瘍,均能導致局部和全身一系列病理反應。人體氣血,周流一身,循環不息。當上述各種致病因素侵人人體後,就會破壞這種生理功能,引起局部氣血凝滯,營衛不和,經絡阻塞,產生腫痛症状。如人體抗病能力低下,以及病邪不能及時控制,則進一步形成熱勝肉腐,肉腐為膿,從而導致膿腫的形成。在內髒的結塊、疼痛、化膿,同樣是由於臟腑氣血凝滯,經絡阻塞的結果。瘡瘍毒邪熾盛時,也可破壞人體防禦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也可影響或侵人內臟,引起一系列的內在病理反應。輕則出現發熱、口渴、便秘、溲赤等症;重則出現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咳嗽、痰中帶血等症,甚或危及生命。
瘡瘍發生後,正邪交爭決定著瘡瘍的發展和結局。瘡瘍初期,若人體抗病能力較強,正能勝邪,可拒邪於外,熱壅於表,使邪熱不能鴟張,漸而腫勢局限,瘡瘍消散,即形成瘡瘍初期尚未化膿的消散階段。反之,如果人體抗病能力較差,正不勝邪,熱毒深壅,滯而不散,久則熱勝肉腐,肉腐而成膿,導致膿腫形成,即為瘡瘍中期(成膿期)階段,此時若治療得當,及時切開引流,膿液暢泄,毒從外解,形成潰瘍,腐肉逐漸脫落,新肉生長,最後瘡口結痂癒合;或者抗病能力尚強,可使膿腫自潰,膿毒外泄,同樣使潰瘍腐脫新生,瘡口結痂癒合,這一過程即為瘡瘍的後期(潰瘍期)。若在瘡瘍的初、中期,人體氣血兩虛,抗病能力低下,則不能托毒外達,可致瘡形平塌,腫勢不能局限,難潰,難腐等;如再未能得到及時處理,可使毒邪走散,擴散全身,形成「走黃」、「內陷」,頻現惡逆之證,而危及生命。瘡瘍後期,毒從外解,病邪衰退,理應逐漸趨向痊癒,若由於氣血大傷,脾胃生化功能不能恢復,加之腎陽亦衰,可致生化乏源,陰陽兩竭,同樣可使毒邪內陷,危及生命。
在瘡瘍的發生過程中,由於病理變化可造成一些特殊形態出現,或由於功能障礙產生某些特殊形態,對診斷有一定的幫助。如患顏面疔瘡者步態蹣跚,局部瘡口凹陷,皮色暗紅,常是走黃的徵兆;紅絲療必有紅絲一條或數條;蛇頭疔損骨,其潰後每多形如蛇頭;胸椎流痰,形如雞胸、駝背;髖關節流痰除兩側臀肌不對稱外,甚至患肢短縮,髖部外凸;膝關節流痰大小腿肌肉萎縮後狀如鶴膝;髂窩流注使患肢屈曲難伸。此外,辨別瘡瘍有無損傷骨骼和穿透內膜(即胸膜或腹膜)也很重要。瘡瘍損傷骨骼多在四肢,腫瘍時見局部胖腫,皮面可有細小紅絲或青筋暴露,觸之骨骼可能增粗,多為損骨;潰瘍時瘡口胬肉外翻,經久不愈,膿出帶臭,以紙捻探之有鋸齒感,多為損骨。瘡瘍透膜多在軀幹,腫瘍時見腫勢漫無邊際,折之綿軟,或有捻發感,多為氣腫或透膜;潰瘍時膿出似蟹沫,或夾有氣泡,在胸壁有時可聽到如兒啼聲(貼紙試驗:取薄紙片貼瘡口上,可見紙片隨呼吸而微微煽動),在腹部有時可看到有糞便流出,多為透膜。
瘡瘍的治療分內治與外治,二者常結合應用。大的、危急的瘡瘍病證,如走黃、內陷等,不僅需要內治、外治結合,還須配合西藥及支持療法的治療。瘡瘍內治法的總則為消、托、補。初期尚未成膿時,用消法使之消散,並針對病因、病情運用清熱解毒、和營行瘀、行氣、解表、溫通、通里、理濕等法則,其中清熱解毒為瘡瘍最常用的治法;中期膿成不潰或膿出不暢,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補托法;後期正氣虛弱者,用補法恢復正氣,使瘡口早日癒合,通常有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等法則。具體施治時應根據全身和局部情況,按病情的變化和發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藥。瘡瘍外治法應根據瘡瘍初、中、後期分別辨證用藥。初期宜箍圍消腫,陽證者可選用金黃散、玉露散、金黃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摻紅靈丹、陽毒內消散,或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新鮮草藥搗爛外敷;陰證可選用回陽玉龍散、回陽玉龍膏、陽和解凝膏,加摻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陰半陽證選用沖和散、沖和膏。中期膿熟時宜切開排膿,尤其應注意切開時機、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選擇。如手部療瘡、附骨疽應及早切開;手指部療瘡應從手指側面切開,有頭疽切口應夠大,以保證充分引流等。後期宜提膿去腐,生肌收口,陽證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膿去腐,陰證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膿去腐;若瘡口太小或成痿時,宜用白降丹、千金藥線腐蝕;瘡口胬肉高突時用平胬丹;膿腐乾淨用生肌散、八寶丹,並根據具體情況配合使用墊棉法或擴創法,加速瘡口癒合。
參看
外治法 | 癤 |
關於「中醫外科學/瘡瘍」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