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麝香草
Shè Xiānɡ Cǎo
別名 百里香
功效作用 鎮咳。尤對百日咳有效。用於急性支氣管炎喉炎。又為皮膚刺激藥,防腐性洗滌藥。
英文名  
始載於 中國藥植圖鑑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麝香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麝香草的全草。又名「百里香」。

【植物形態】麝香草

灌木狀常綠草本。莖堅硬直立,四棱形,高18~30厘米,多分枝。葉無柄,對生,線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9~12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尖,葉緣稍反卷,全緣,基部廣楔形,上面具短茸毛,並密生腺點。枝梢疏生輪傘花序;花萼表面有短柔毛及腺點,綠色,下唇2裂成針刺狀,上唇3裂,裂片較下唇裂片為短;花冠粉紅色,比花萼稍長,上唇直立,油腺明顯,有樟腦香味;雄蕊2強,超出花冠,花藥紅色;雌蕊柱頭2裂,紅色。小堅果棕褐色。花期5~6月。

原產地中海沿岸;我國有栽培。

【採集】 5~6月採收。

化學成分】盛花期的全草含揮髮油0.8~1.2%。揮髮油中含百里香酚(即麝香草腦,為油中的主要成分)、香荊芥酚、對-聚傘花素、l-α-蒎烯、γ-松油烯、α-松油醇,l-腦、石竹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醇酯、乙酸龍腦酯、2-甲基-6-亞甲基庚二烯-2,7-醇及其乙酸酯。另有謂不同之品種其揮髮油的單萜成分不同,可分別為牻牛兒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荊芥酚、百里香酚或側柏醇-4及松油醇-4。

全草尚含:皂甙、熊果酸齊墩果酸咖啡酸綠原酸喹啉-4-羧酸,少量黃酮類化合物,如木犀草素-7-β-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甙等。

【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揮髮油,特別是麝香草腦有防腐、消毒作用,可用於口腔、咽喉之滅菌。麝香草腦作用性質與酚類似,而作用更強(酚係數為25),但遇有機物則效力大減,水中溶解度亦遠較酚為差(1/100)。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開花季節莖、葉的乙醇生理鹽水的提取物效力較好。揮髮油的蒸汽亦有良好功效。用紙層析可分別獲得對革蘭氏陽性革蘭氏陰性有效的物質(非鞣質或酚性化合物),在1:300000~500000濃度時即能抑菌。它還有抗真菌作用,1%麝香草腦的醇溶液或2%粉撒布可用於皮膚癬菌病。對放線菌病可以局部應用及口服,但青黴素的療效較其優越。

②驅蟲作用

麝香草腦對鉤蟲鞭蟲麻痹作用,但因其毒性較大,已為其他更好的驅蟲劑所取代。尚可用於治療球蟲病。

③對呼吸道的作用

葉有祛痰作用。其提取物能增進支氣管粘膜的分泌,麝香草腦、香荊芥酚能促進纖毛(蛙氣管)運動,並以原形自肺排出,故有殺菌作用,有人認為可用於治療氣管炎百日咳

④其他作用

提取物能顯著抑制乙醯膽膩引起的豚鼠小腸收縮,而對抗5-羥色胺的作用卻較弱,對緩動素之對抗則更差,對組織胺的作用僅有輕微影響。對離體大鼠子宮興奮作用,阿托品不能阻止此興奮。對豚鼠肺灌流時,提取物有輕度鬆弛支氣管的作用,對大鼠血壓則無影響。有人稱其有驅風作用,內服可治腹瀉及鼓腸(減輕腸管發酵),或雲可用於通經,並有鎮靜作用,在體外,它能抑制膽鹼酣酶。對家兔靜脈注射,可降低血磷,升高血糖

體內過程與毒性

麝香草腦在腸胃道可迅速而完全的被吸收;油、酒可促其吸收。半數在體內破壞,其餘部分與硫酸根或葡萄糖醛酸相結合而由尿排出。塗於皮膚無刺激性,亦不吸收,但能刺激粘膜,故可引起嘔吐,其毒性僅及酚的1/4。口服1克不致引起中毒症状,量大則可致眩暈上腹劇痛、興奮、噁心及嘔吐、虛弱、流涎流汗、發紺體溫降低、脈細速、呼吸慢乃至昏迷

香荊芥酚與麝香草腦為異構體,作用亦相似,抗菌效力較強,刺激性亦較強;易吸收,可引起嘔吐、腹瀉,口服致死量在0.1~1克/公斤之間,由於肝臟變性,可於數日或數周內死亡。

【功用主治】①《國藥的藥理學》:"鎮咳。尤對百日咳有效。用於急性支氣管炎喉炎。又為皮膚刺激藥,防腐性洗滌藥。"

②徐、趙《生藥學》:"芳香性鎮靜劑。驅風,鎮咳,祛鉤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

關於「麝香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