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掌血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飛龍掌血 | 中藥圖典 |
飛龍掌血 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
|
---|---|
別名 | 見血飛、大救駕、三百棒、下山虎、簕鉤、黃大金根、血蓮腸、血見愁、見血散、散血丹、飛龍斬血、黃椒、血棒頭、飛見血 |
功效作用 | 祛風止痛;散瘀止血;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腰痛;胃痛;痛經;經閉;跌打損傷;勞傷吐血;衄血;瘀滯崩漏;瘡癰腫毒 |
英文名 | Asiatic Toddalia Root, Root of Asiatic Toddalia |
始載於 | 《植物名實圖考》 |
毒性 | 有毒(一說無毒)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 |
飛龍掌血 Radix Toddaliae Asiaticae
(英)Asiatic Toddalia Root
別名 勒溝、見血飛、散血丹。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飛龍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am.的根。
植物形態 木質藤本。枝及分枝常有下彎的皮刺,小枝被銹色短柔毛,並有白色皮孔。三出複葉互生,具柄;小葉無柄,倒卵形,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邊緣細鋸齒,齒間及葉片均有透明腺點。花單性,白色、青色或黃色;雄花常組成腋生傘房狀圓錐花序;雌花常組成聚傘狀圓錐花序;萼片、花瓣、雄蕊4~5,子房5室。核果近球形,熟時橙紅色或硃紅色,具深色腺點。花期10~12月,果期12月~翌年2月。
生於叢林中。主產湖南、廣西、陝西、四川、貴州。
採制 全年可採挖,洗淨晒乾。
性狀 根棒狀,直徑2~3cm。表面灰棕色,有細縱紋及多數疣狀突起,突起處栓皮多脫落,露出鮮黃色或紅黃色皮部,剝去皮部,木質柱紋理平直細密。質硬,不易折斷,斷面平坦。味苦。
化學成分 根含白屈菜紅鹼(chelerythrine,toddaline)、二氫白屈菜紅鹼(dihydrochelerythrine,toddalinine)等。
性味 性微溫,味甘、苦。
【別名】見血飛、大救駕、三百棒、下山虎、簕鉤、黃大金根
【來源】為芸香科飛龍掌血屬植物飛龍掌血Toddalia asiatica(L.)Lam.[T. aculeata Pers.],以根或葉入藥。夏、秋采葉;根全年可采,洗淨晒乾備用。
【源形態】常綠木質半藤木,高5~10米。根粗壯,外皮褐黃色,內部赤紅色。小枝常被有褐銹色的短柔毛和白色圓形皮孔。葉互生,三出複葉,具柄。夏季開白色、青色和黃色花。核果近球形,熟時橙黃色至硃紅色,有明顯的腺點,果皮肉質。種子腎形,黑色,有光澤。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祛風除濕,消腫解毒。根皮: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肋間神經痛,胃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葉:外用治癰癤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根皮3~5錢,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敷患處。鮮葉適量,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功能主治 止血,散瘀,止痛。用於吐血、鼻血、子官出血、風濕腫痛、肋間神經痛、跌打損傷、瘡癤腫毒。
【中文名】: 飛龍掌血(《植物名實圖考》)
【類 別】: 根類
【異名】血蓮腸、見血飛(《分類草藥性》),血見愁(《貴陽民間藥草》),大救駕(《貴州民間藥物》),三百棒、見血散(《湖南藥物志》),散血丹(《廣西藥植名錄》),飛龍斬血(《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飛龍掌血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態】飛龍掌血,又名:黃椒(《分類草藥性》),小金藤、通城虎、溪椒。
木質藤本.枝幹均密被倒鉤刺,老枝褐色,幼枝淡綠色或黃綠色,具白色皮孔。葉互生,具柄,3出複葉;小葉片橢圓形、倒卵形,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3~6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圓鋸齒或皺紋,革質,兩面無毛,有隱約的腺點。花單性,白色、青色或黃色;苞片極細小;萼片4~5,邊緣被短茸毛;花瓣4~5,初時外面被短的微柔毛;雄花常成腋生的傘房狀圓錐花序,雄蕊4~5,較花瓣長;雌花常成聚傘狀圓錐花序,花較少,不育雄蕊4~5,子房被毛。果橙黃色至硃紅色,有深色腺點,果皮肉質,表面有3~5條微凸起的肋紋。種子腎形,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生於山坡、路旁、灌叢中或疏林中。分布湖南、湖北、陝西、福建、台灣、浙江、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
本植物的葉(飛龍掌血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全年可采。採集後截成長約30厘米的小段,洗淨,晒乾。
【藥材】乾燥根呈棒狀,徑約2~3厘米表面灰棕色,有細縱紋及多數疣狀突起;突起處栓皮多脫落,露出鮮黃色或紅黃色皮層,質粗糙;剝去皮層,可見木質中柱,紋理平直細密。質硬,不易折斷,斷面平坦。氣微,味淡。
產陝西、四川、貴州、湖南、廣西等地。
【性味】《貴陽民間藥草》:"辛苦,溫,無毒。"
【化學成份】: 根含白屈菜紅鹼(chelerythrine,toddaline)、二氫白屈菜紅鹼(dihydrochelerythrine,toddalinine)等。
【功用主治】祛風,止痛,散瘀,止血。治風濕疼痛,胃痛,跌打損傷,吐血,衄血,子官出血,刀傷出血,經閉,痛經,肋間神經痛,瘡癤腫毒。
①《分類草藥性》:"散血破氣,治風濕筋骨疼痛,吐血不止。"
③《廣西藥植名錄》:"治眼紅腫、翳膜。"
④《四川常用中草藥》:"治痛經,經閉,血塊,勞傷吐血,風濕麻木,筋骨疼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或泡酒,研末。外用:研末撒敷或調敷。
【宜忌】孕婦忌用。
【選方】①治吐血、衄血:見血飛三錢,紅白二丸一錢,白茅根五錢。共研細末,童便為引,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②治風濕腫痛,外傷疼痛,肋間神經痛:飛龍掌血干根皮四至六錢,水煎服,亦可浸酒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崩漏:見血飛、陳艾各三錢,陳棕炭、百草霜各四錢。水煎服,白糖為引。(《陝西中草藥》)
④治經閉,胃痛:飛龍掌血三至五錢,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⑤治跌打損傷:見血飛三錢,月月紅根二錢,牛膝三錢。共研末用酒引。如頭部損傷,加羌活二錢,藁本二錢。(《貴陽民間藥草》)
⑦治刀傷出血,傷口疼痛:見血飛二錢,冰片五分。研成細末,混合外敷。(《貴陽民間藥物》)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腰腿疼痛
採用1:1三百棒注射液(每支2毫升),每次~2支,每日1次,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共觀察40例,其中肌肉注射29人,穴位(腎俞、大腸俞、次髎、承山)注射11人,除1例脊椎結核無效外,其餘39例均有顯著止痛作用。治療後經6個月觀察,疼痛未再複發者17例;雖有複發,但疼痛程度減輕,發作次數減少者22例。使用中未發現副作用和毒性反應。
|
關於「飛龍掌血」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