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靜、麻醉劑所致昏迷
A+醫學百科 >> 鎮靜、麻醉劑所致昏迷 |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性危象患者對鎮靜、麻醉劑甚為敏感,一般常用的荊量即可使患者陷入長時期的昏睡以至昏迷。
目錄 |
鎮靜、麻醉劑所致昏迷的原因
1.垂體前葉缺血性壞死 產後垂體壞死引起者稱為席漢氏症候群(Sheehan syndrome)。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也可發生垂體缺血性梗死。
5.其他 放射治療及化療;垂體切除;垂體的膿腫、結核、腦炎、 顱底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空蝶鞍症候群(罕見)。
6.特發性 多為單一激素缺乏。
鎮靜、麻醉劑所致昏迷的診斷
鎮靜、麻醉劑所致昏睡、昏迷本病患者對鎮靜、麻醉劑甚為敏感,一般常用的荊量即可使患者陷入長時期的昏睡以至昏迷。如靜脈注射0.1克戊巴比妥鈉或不到0.1克的硫賁妥鈉之後,患者即進入麻醉第三階段,並維持半昏迷狀態2天。16毫克嗎啡可引致昏迷2天。巴比妥0.1克及哌替啶50毫克即可產生昏迷。接受一般治療劑量的氯丙嗪(口服或肌注)後也可出現長期昏睡。
鎮靜、麻醉劑所致昏迷的鑒別診斷
感染誘發昏迷:昏迷急性起病者常見於感染。這些感染性疾病包括:1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腦炎、森林腦炎、腦膜腦炎、腸道病毒性腦炎、流行性出血熱、腦炎型流行性感冒等;2立克次感染;3寄生蟲感染:如腦型瘧疾、急性腦型血吸蟲病、瀰漫性腦囊蟲病等;4感染中毒性腦病:如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敗血症等;5螺旋體感染。嚴重感染:肺炎、傷寒、瘧疾、華弗症候群等,腦脊液血性或白細胞增多,常無局灶性症状。
中樞神經抑製藥誘發昏迷:是垂體危象與垂體卒中危象的類型之一,即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甲狀腺激素缺乏,機體應激能力下降,在感染、嘔吐、腹瀉、脫水、寒冷、飢餓等情況下及應用安眠藥或麻醉劑而誘發危象。垂體腫瘤突發瘤內出血、梗塞、壞死,致瘤體膨大,引起的急性神經內分泌病變稱垂體卒中。
近迫性昏迷:肝性腦病(hepatoencephalopathy)過去稱肝性昏迷,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綜合病徵,是肝細胞功能嚴重衰竭的表現之一。主要症状有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而 亞臨床或隱性肝性腦病則無明顯臨床表現和生化異常,僅能用精細的智力試驗和(或)電生理檢測才可作出診斷。門體分流性腦病最為多見,發生的主要機制是門靜 脈高壓,門靜脈與腔靜脈間有側枝循環存在,從而使大量門靜脈血繞過肝臟流人體循環。
鎮靜、麻醉劑所致昏睡、昏迷本病患者對鎮靜、麻醉劑甚為敏感,一般常用的荊量即可使患者陷入長時期的昏睡以至昏迷。如靜脈注射0.1克戊巴比妥鈉或不到0.1克的硫賁妥鈉之後,患者即進入麻醉第三階段,並維持半昏迷狀態2天。16毫克嗎啡可引致昏迷2天。巴比妥0.1克及哌替啶50毫克即可產生昏迷。接受一般治療劑量的氯丙嗪(口服或肌注)後也可出現長期昏睡。
鎮靜、麻醉劑所致昏迷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積極治療各種原發病,去除誘發因素,防止感染。對於席漢氏症候群,要注意產前檢查、分娩準備,防止產後出血的出現,可以有效的減少席漢氏症候群的發生。
參看
- 尿毒症昏迷
-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病
- 化膿性腦膜炎
-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
- 結核性腦膜炎
- 腦膜炎球菌血症
- 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 低血糖症候群
- 低血糖
- 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 老年人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 老年人低血糖昏迷
- 老年性昏迷
- 小兒低血糖
- 妊娠合併甲狀腺功能減退
- 非酮症高血糖-高滲性昏迷
- 昏迷
- 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
- 水過多
- 遷延性昏迷
- 高滲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 垂體前葉機能減退症
- 低血糖症
- 甲狀腺功能減退伴發的精神障礙
- 頭部症状
關於「鎮靜、麻醉劑所致昏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