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生兒低血糖症新生兒期常見病、多發生於早產兒足月小樣兒糖尿病母親嬰兒新生兒缺氧窒息硬腫症感染敗血症等。本症足月兒發生率為1%~5%,低出生體重兒可達15%~25%,新生兒窒息約20%~30%。

新生兒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是指全血血糖>7mmo1/L(125mg/dl),或血漿糖>8.12~8.40mmol/L(145~150mg/dl),由於新生兒腎糖閾低導致。

目錄

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的病因

一、新生兒低血糖症病因

1、暫時性低血糖:指低血糖持續時間較短,不超過新生兒期

(1)葡萄糖儲存不足:

圍生期應激:低氧、酸中毒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刺激肝糖原分解增加,同時無氧酵解使葡萄糖利用增多。

早產兒:胎齡越小,糖原儲存越少。

小於胎齡兒:糖原儲存少,糖異生途徑中的酶活力低。

④其他:如低體溫敗血症先天性心臟病等,導致熱卡攝入不足,葡萄糖利用增加。

(2)葡萄糖利用增加(即高胰島素血症):

①母親患糖尿病:宮內高胰島素血症,出生後母親血糖供給突然中斷。

②Rh溶血病:紅細胞破壞,谷胱甘肽釋放,刺激胰島素濃度增加。

2、持續性低血糖:指低血糖持續至嬰兒或兒童期

(1)高胰島血症:主要見於胰島細胞增生症,Beckwith症候群胰島細胞腺瘤

(2)內分泌缺陷:如先天性垂體功能不全胰高糖素缺乏,皮質醇缺乏,生長激素缺乏等。

(3)遺傳代謝性疾病

胺基酸代謝缺陷:如支鏈胺基酸代謝障礙,亮氨酸代謝缺陷等。

②碳水化合物病:如糖原累計病Ⅰ型、Ⅲ型。

③脂肪酸代謝性疾病:如中鏈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

3、醫源性低血糖

快速葡萄糖輸入刺激新生兒內源性胰島素分泌增加,當突然停止葡萄糖輸入時,可能導致反應性低血糖。

窒息後新生兒,尤其是低出生體重兒,輸注葡萄糖後應逐漸減量至停用。

二、新生兒高血糖症病因

1、生理高血糖

在高糖飲食後1-2h,運動、情緒緊張等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和應激情況下出現。

是新生兒高血糖的常見病因。

2、醫源性高血糖症

常見於早產兒,多由於輸注葡萄糖溶液的速度過快或不能耐受所致。

(1)血糖調節功能健康搜索不成熟:

易發人群:糖耐受差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和小於胎齡(SGA)兒。

機制:胰島B細胞功能不完善,對輸入葡萄糖反應不靈敏,且胰島素活性較差。導致不出現施-特二氏效應(Staub-Traugott效應),重複輸糖後血糖水平不能遞降、葡萄糖的消失率沒有加快。

特點:

胎齡小、體重低和日齡越小則越明顯,生後第1天對糖的耐受力最低。

體重<1kg者甚至不能耐受5~6mg/(kg.min)的葡萄糖輸注速度。

(2)疾病影響:

多為一過性。

A.內毒素質直接影響胰島素反應。

B.低體溫硬腫症等疾病使胰高糖素、糖異生及胰島素反應改變。

C..窒息、寒冷或敗血症可引使腎上腺受體興奮兒茶酚胺、胰高糖素釋放增加或使胰島內分泌細胞受損傷而致功能失調。

(3)藥物影響:

A.氨茶鹼:治療呼吸暫停時,激活肝糖原分解,抑製糖原合成。

B.激素類藥物:嬰兒產房復甦時應用過高滲葡萄糖腎上腺素,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等藥。

C.輸注高濃度的葡萄糖或脂肪乳、輸注葡萄糖速率過快或全靜脈營養:

多見於早產兒和極低體重兒。

原因:外源性糖輸注不能抑制內源性糖。

3、新生兒暫時性糖尿病

又稱新生兒假性糖尿病,是一種罕見的自限性高血糖症。

常發生在小於胎齡兒中,多見於小於胎齡(SGA)兒,多數在生後6周內發病。

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胰島B細胞功能暫時性低下有關。

症状:出現消瘦脫水尿糖陽性,尿酮體常為陰性或弱陽性。

特點:病程呈暫時性,血糖常高於14mmol/L(250mg/dl)。治癒後不複發,不同於真性糖尿病。

4、真性糖尿病

新生兒少見。

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的症状

一、病史

母親有糖尿病史,妊娠高血壓史。

新生兒窒息早產足月小樣兒、嚴重感染溶血症、硬腫症紅細胞增多症史。

胃腸外營養或用氨茶鹼史等應定時監測血糖

二、症状

1、低血糖症

發病多在生後1~2日內,結合血糖監測可作診斷。

多為症状不典型或無症状。

少數出現反應低下,哭聲弱、拒奶且吸吮,蒼白、低體溫。肌張力低下,呼吸不整、暫停、青紫。嚴重者甚至出現震顫、驚厥昏迷等。

經靜脈注射葡萄糖後上述症状消失,血糖恢復正常。

2、高血糖症:

早期及輕症可無症状。

重症表現為煩渴、多尿眼窩凹陷、脫水,體重下降,甚至出現休克症状,並可有驚厥、顱內出血等。

三、診斷標準

(1)低血糖症:

全血血糖<2.22mmol/L(40mg/dl)。

也有人提出診斷標準為血漿葡萄糖<40mg/dl。

(2)高血糖症:

全血血糖≥7mmol/L(135mg/dl)或血漿糖>8.12~8.40mmol/L(145~150mg/dl)。

(3)不適宜的胰島素水平增高:

血清胰島素水平(μU/L)/血糖(mmol/L)>0.3。

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的診斷

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的檢查化驗

一、血糖檢測。

常用方法:紙片法、微量血糖儀取足跟部毛細血管微量血檢測血糖及靜脈血監測。

要求:生後1、3、6、9、12、24h早期定時監測或入院新生兒當時及定時監測。

紙片法特點:

檢測簡便、快速、無創、可作為高危兒的篩查。

診需依據化學法(如葡萄糖氧化酶)測定的血清葡萄糖值。

二、新生兒低血糖症其他檢查

(1)持續性低血糖

選測血胰島素胰高糖素T4TSH生長激素皮質醇、血、尿胺基酸及有機酸等。

(2)高胰島素血症

可作胰腺B超CT檢查。

疑有糖原累積病時可行肝活檢測定肝糖原和酵活力。

三、新生兒高血糖症其他檢查

(1)尿酮體檢查

真性糖尿病尿酮體為陽性,可伴發酮症酸中毒醫。

源性高血糖症或暫時性糖尿病,尿酮體常為陰性或弱陽性。

(2)尿糖檢查

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的鑒別診斷

主要是高血糖低血糖之間的鑒別,通過血糖測量可鑒別。

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的併發症

1、低血糖持續:

並發智力低下腦癱、震顫、驚厥昏迷神經系統後遺症

2、高血糖症:

血糖增高顯著或持續時間長:並發高滲血症脫水,出現酮症酸中毒

嚴重時,可發生顱內出血腦室內出血

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主要措施是控制葡萄糖輸入的速度。

1、避免高危因素:如寒冷損傷等。

2、慎用高滲葡萄糖:在新生兒窒息復甦時及低體溫等情況下,應慎用25%高滲葡萄糖,應稀釋至5%葡萄糖。

3、加強監測:對母分娩前短時間內和新生兒在產房復甦時用過葡萄糖者,入病房後先查血糖

4、生後能進食者宜早期餵養,生後2~4h開始喂糖水或奶。

5、葡萄糖靜脈滴注

用於不能經胃腸道餵養者。通常給予10%葡萄糖,足月適於胎齡兒按3-5mg/(kg.min),早產適於胎齡兒以4-6mg/(kg.min),小於胎齡兒以6-8mg/(kg.min)速率輸注,可達到近似內源性肝糖原產生率。

注意:應監測血糖、尿糖,以調整輸糖速度和濃度。不能驟停輸液

6、腸道外營養:加用多種胺基酸液和類脂質以達全靜脈營養。

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的西醫治療

一、低血糖症

1、無症状性低血糖

口服:10%葡萄糖5~10ml/kg,每2~3hl次。

靜脈注射:10%葡萄糖,速率為6~8mg/(kg.min),4~6h測血糖,調節靜脈注射速率,維持24h後停止,改服1日的10%葡萄糖(5~10ml/kg)。

能進食者哺母奶或鼻飼配方奶。

2、症状低血糖:

緩慢靜脈注射25%葡萄糖2~4ml/kg,以1ml/min速率注入。之後用10%~12%葡萄糖靜脈滴注8~10mg(kg.min),定期監測血糖,血糖穩定24~48h後改用5%葡萄糖維持,逐漸減量。

一般2~3d治癒,之後開始進食母乳或配方乳。

3、持續或反覆嚴重低血糖:

(1)治療3日無效果:

A.加用氫化可的松5mg(kg.d)2~3d,靜滴

B.用胰高糖素0.03mg/kg,肌注隔6~12hl次,同時監測血糖;

(2)高胰島素血症

A.用1:1000(0.01mg/kg)皮內注射。若無效,用1:200腎上腺素放於25%甘油內,按.005~0.01ml/kg每6h口服1次。

B.用鹽酸麻黃素0.05mg/kg口服,每3hl次,適用於糖尿病母親嬰兒

C.用二氮嗪抑制胰島素釋放,每日~15mg/kg,分~4次靜注或口服。

(3)胰島細胞增生症胰島細胞瘤須做胰腺次全切除。

二、高血糖

(1)暫時性高血糖症,一般不需治療。

(2)醫源性高血糖症:減少葡萄糖少量、濃度及速率

開始濃度以5%葡萄糖為宜,滴注速率控制在4~6mg/(kg.min)。

(3)血糖>16.8mmol/L(300mg/dl、尿糖陽性或控制輸液速度後症状持續者:

皮下注射胰島素0.2U/kg,繼以1~3U/kg.d靜滴,同時輸1/4~1/5張液。

(4)治療原發病,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酮症酸中毒

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吃什麼好?

高血糖飲食禁忌:

1、宜長期服用蜂膠

血糖和預防併發症

2、宜吃豆類及豆製品:富含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

能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

3、宜吃苦瓜、洋蔥、香菇、柚子、南瓜

可降低血糖。

4、宜吃五穀雜糧:富含維生素B、多種微量元素及食物纖維

長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5、忌吃含糖很高的食物。

如各種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果醬、冰淇淋、甜餅乾、甜麵包及糖制糕點等。

6、忌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及動物脂肪。

如動物的腦、肝、心、肺、腰、蛋黃、肥肉、黃油、豬牛羊油等。

易使血脂升高,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

參看

關於「新生兒低血糖症與高血糖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