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ànɡ
蚌
別名 圓蚌
功效作用 肉:除濕,明目。主治崩漏帶下痔瘡腫痛。用量4~6兩。;殼:化痰消積。治反胃嘔吐,止白帶,除癰瘡。配方用,2~4錢。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bàng, 生活在淡水裡的一種軟體動物,介殼長圓形,表面黑褐色,殼內有珍珠層,有的可以產出珍珠:~胎(指珍珠)。 

海生的貽貝科(Mytilidae)和淡水產的珠蚌超科(Unionacea)雙殼類軟體動物的統稱。世界性分布。海生者最常見於涼爽海域。淡水貽貝類已知約1,000種,棲於世界大部分地區的溪流、池、湖中。

海生的蚌類一般為楔形或梨形,長5∼15公分(2∼6吋)左右,殼平滑或肋狀,多有毛狀的角質層,許多種的殼外表呈深藍或深綠褐色,內面有珍珠光澤。海生蚌類常以足絲固著於硬物表面或相互依附成團。有時鑽入軟泥或木中。主要天敵為鳥類(如銀鷗、蠣鷸、鴨類)及海星

有些種(如藍貽貝〔Mytilus edulis, 即可食貽貝〕)在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供食用,有商業性養殖。藍貽貝可長達11公分(4吋),通常為藍或紫色,在歐洲自13世紀即開始養殖。貽貝系用拖網及耙從深海捕撈。

飾貝屬(Dreissena)的種類俗稱斑馬貝,2種,細小,是著名的淡水有害貝類。繁殖速度快,能大量附於各種物體(實際上能附於任何物體的表面)。貪食,往往將浮游植物一掃而光,從而破壞食物鏈。又會大量聚集於吸水閥及水管、橋墩及其他結構上,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在歐洲飾貝類在18世紀早期已給人類造成損害,20世紀大量繁殖。約於1986年被帶到北美(可能通過壓艙的水),現已侵入整個大湖區。

卡帕克斯馬貽貝(Modiolus capax)殼鮮橙褐色,外有厚殼外層,分布於加利福尼亞至秘魯的太平洋海域。大西洋有肋貽貝(Modiolus demissus, 即纖弱偏頂貝)分布自新斯科舍至墨西哥灣,其殼薄而堅固,黃褐色。鬱金香貽貝(Modiolus americanus, 即美洲偏頂貝)分布自北卡羅來納至加勒比海,附著於破碎的貝殼及岩石上;其殼薄而光滑,通常淺褐色,有時帶玫瑰色或紫色色調。

黃貽貝(Mytilus citrinus, 即檸檬黃貽貝)分布自佛羅里達南部至加勒比地區,淺褐黃色。鉤貽貝(M. recurvus, 即下彎貽貝)分布自新英格蘭至加勒比地區,長約4公分,綠褐色至紫黑色。焦貽貝(M. exustus)分布自北卡羅來納至加勒比地區,藍灰色,長約2.5公分。Unionidae科是最大的淡水貽貝科,約750種,其中大部分產於美國,許多種亦見於東南亞。

蚌是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貝類,種類很多,一般常見的有兩大類,一類喜歡生活在流動的河水裡,它們的貝殼很厚,兩個貝殼在背面相接合的部分有齒,殼的珍珠層較厚,叫珠蚌;另一類喜歡生活在水面平靜的池塘里,它們的貝殼很薄,兩個貝殼在背面相接合的部分沒有齒,叫池蚌。它們的身體很柔軟,活動能力很小,但是,它卻有兩扇堅硬的石灰質的貝殼保護著身體,遇到敵害向它進攻的時候,柔軟的身體便立刻縮到兩個貝殼的中間,同時把兩個貝殼緊緊的關閉起來,形成一道攻不破的「銅牆鐵壁」。

蚌的兩個貝殼的大小和形狀完全一樣,在背面互相連接,而在前後和腹面分開,可以隨意的關閉或張開。兩個貝殼在背部相連的地方有角質的、富有彈性的韌帶,有的種類除了韌帶以外,還有凹凸不平的鉸合齒。貝殼外表的顏色一般呈黑色或棕褐色。

蚌的貝殼的關閉和張開,是靠身體上的特殊肌肉和貝殼背面的韌帶來完成的。

蚌的身體上有兩塊很發達的肌肉,它用達兩塊肌肉將柔軟的身體和貝殼連結在一起,並用來關閉貝殼,所以我們稱它閉殼肌。這兩塊閉殼肌幾乎同樣大小,都是由肌肉纖維所組成,呈圓柱狀,一塊在身體前方,叫做前閉殼肌;一塊在後面,叫做後閉殼肌。閉殼肌的伸縮力很強,由於它們的伸縮,貝殼就隨著張開或關閉。

貝殼背面的韌帶很有彈性,它的作用好像小彈簧,任務跟閉殼肌剛剛相反,是使兩個貝殼保持張開的狀態。

兩個閉殼肌一收縮,使肉柱縮短,因而將左右兩個貝殼關閉起來。肌肉收縮得越緊,肉柱越短,貝殼關閉得就越緊。如果兩個閉殼肌鬆弛了,伸展了,肉柱便由短變長,失去了牽引左右兩個貝殼的作用,貝殼便在軔帶的彈力的作用下恢復到張開的狀態了。

貝殼的結構由外層、中層、內層三層所組成的:最外邊的一層很薄,差不多是黑色的,是由一種有機物質所組成,叫做角質層,中間的一層很厚,是貝殼的主要部分,為白色,是由許多角柱狀的碳酸鈣所組成,叫做稜柱層;最裡邊的一層很光亮,是由角質和石灰質所形成的許多小薄片重疊排列而成,叫做珍珠層。貝殼的這些部分,都是由緊緊貼在貝殼裡層的外套膜上皮細胞所分泌的液體形成的。

外套膜是一切貝類都有的保護身體的器官,它掩蓋在內髒的外面,但是它很薄,而且是軟的,所以它本身對蚌起不了什麼保護作用。可是它卻能分泌一種液體,形成堅硬的石灰質的貝殼。貝殼的角質層和稜柱層是由外套膜的邊緣部分所形成的,它們可以隨著蚌的身體增大而加大,但是厚度不能再增加。珍珠層是由外套膜整個上皮細胞所形成的,所以它在蚌的生長過程中不但可以增大,還可以不斷的增厚;越是年老的蚌,珍珠層越厚越光澤,就是這個緣故。

蚌 菜肴

蚌的足很特別,是一塊像斧頭一樣的肥厚的肌肉,稱為斧足。斧足是蚌的運動器官,但是它的動作非常慢,而且每次只不過移動2-3厘米的距離。斧足除了能夠移動身體以外,還有一個功用,就是挖掘泥沙,使自己鑽到泥沙里生活。斧足先伸入沙中,然後收縮它的肌肉,蚌便縮入泥沙中了。

在貝殼張開、斧足伸出的同時,可以看到在蚌的身體後端,由左右兩個外套膜形成的排水孔和入水孔的邊艨,稍稍向外伸展,進行活動。排水孔在背面,是蚌排出身體裡面水分的孔重,入水孔在腹面,通常與前邊的足孔相連,是新鮮水和食物進入蚌身體的孔道。蚌的攝食、呼吸、排精、排幼體等,都需要用到孔道。

蚌是一種水生動物,它呼吸用鰓。鰓很大,呈瓣狀,左右各1個,每個又分為2瓣,都是由細長的鰓絛緊密相連接麗成。鰓上有很多細小的纖毛,這些纖毛能夠經常不斷的顫動。由於纖毛的顫動,使蚌體內和體外的水產生一個水流。達個水流的方向是使外界水通過入水孔流入蚌的身體內部,經過鰓再至身體的上部,最後從排水孔流出。

蚌活動時,達個水流是不斷的。新鮮水流經過鰓的時候,就同血管中的含碳酸氣的血液進行氣體交換,把氧氣輸送到血液中,污水就隨著水流從排水孔流出。

蚌是在水底鑽入泥沙中生活的,活動能力很小。它沒有頭,也沒有任何捕捉食物的器官,所以它不能夠主動的去捕捉食物。蚌吃的東西是從入水孔帶進來的微小生物和共他有機物質等,它們都可以隨著入水孔的水流進入蚌的身體之內,經過鰓上纖毛的扇動而達到口唇中間,進入蚌的口內。蚌對流入的水和食料是加以選擇的。在入水孔的入口處,孔的周緣生長著很多小型的觸手狀的突起,如果感到要進來的水中含有對它不利的物質或生物時,就會把孔關閉起來,防止它進入。此外,在蚌的身體里,鰓的基部還生長著一種特殊的嗅覺器官,叫做嗅檢器。它的作用好像高等動物的鼻子,如果威到進來的水中含有它不喜歡吃的東西,便嚴格的把它跟食物分開,使它們順著水流從排水孔排出體外。

總起來說,經過入水孔進到體內,然後再經過排水孔排出體外的水流,對蚌的生活是特別有意義的。它不僅給蚌帶來豐富的食料和新鮮氧氣,而且還把蚌排出的廢物送出體外。每天流經蚌身體的水,可達40升,對這樣一個不大的動物來說,確實是很驚人的。

雌蚌比同齡的雄蚌個體較大,貝殼也略寬、略厚。另外雌蚌的鰓絛細狹,雄蚌的鰓絛寬大,寬度往往是雌蚌的2-3倍。

成熟的精子經過雄蚌輸精管這到鰓上腔,再隨著水流從排水孔排至體外水中。含有精子的水,又順著水流從入水孔進到雌蚌體內的鰓瓣之間。這時候雌體的卵也已經通過輸卵管生殖腺排出,聚集在它自己的鰓瓣之間。這樣,精子和卵就在雌體的鰓瓣間相遇而進行受精作用了。

受精的卵由於母體鰓瓣分泌的粘液粘著,不會隨著水流排到體外去。受精卵逐漸發育而成小幼蟲,達些幼蟲都有兩個小殼,而且在殼的側緣都長著鉤,身體的中央還長著一條很長的鞭毛絛。因為它的貝殼上長著鉤,所以叫鉤介幼蟲。鉤介幼蟲不需要用母體分泌的粘液給粘在鰓瓣上,而是用自己的長鞭毛絛纏繞在鰓絛上。鉤介幼蟲成熟後便通過蚌的排水孔排出體外,落在水底或在水流中懸浮,遇到魚類時就用它貝殼側緣的鉤鉤在魚類的鰓或鰭上,這時魚類因受到鉤介幼蟲的刺激,很快地形成一個被囊,把幼蟲包起來,於是這個幼蟲便開始了它的寄生生活。一隻大的蚌可以產300萬個鉤介幼蟲,一個魚體可以有3000個鉤介幼蟲寄生。一般鉤介幼蟲寄生對成體的魚無顯著的影響,而對幼魚則常可以致死。有些種蚌的鉤介幼蟲需要寄生在某種特定的魚類體上,有些種蚌的鉤介幼蟲則可以在很多種魚類體上寄生。

寄生期的長短隨種類和水溫而不同,在這一期間,幼蟲逐漸變態,足和其它成體的器官次第發育完成,最後便破魚體的被囊而出,落到水底,開始了蚌的底棲生活。

蚌的繁殖季節和習性隨種類而不同,我國淡水育珠的優良品種——三角帆蚌的繁殖季節是4-6月。4月上、中旬生殖腺成熟,開始產卵、排精。受精卵一般約需30一45天孵化成鉤介幼蟲。母體排出鉤介幼蟲的最盛期是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三角帆蚌的鉤介幼蟲寄生在魚體的時間隨水溫而不同,約l一3個星期。

蚌的生長很慢,一般要到第三年,鰓瓣才能長全,到第五年,才能達到性成熟,並開始產卵。  

食療價值

Bkn4k.jpg

蚌科動物背角無齒蚌或褶紋冠蚌、三角帆蚌等蚌類的肉。蚌類古代簡稱為蚌,又稱蜃,一般也叫做河蚌、河歪、河蛤蚧。背角無齒蚌、褶紋冠蚌分布於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江河、湖泊;三角帆蚌分布於長江流域及河北地區的江河、湖泊。獲得後,去殼取肉,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咸,性微寒。能滋陰養肝,明目,清熱

[參考]含豐富的鈣和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鐵、維生素A、B1、B2等成分。

[用途]用於肝腎陰虛,煩熱消渴;眼目昏花,眩暈等。

Bkn4l.jpg

[用法]煮食,煎湯等。

[注意]脾虛便溏腹瀉者不宜。

[附方]

1,清炖蚌肉:鮮蚌肉250g,加水適量,小火炖熟,加鹽少許調味。飲湯食肉。

源於《泉州本草》。本方取蚌肉滋養肝腎,清熱止渴。用於消渴引飲。亦可用於蚌肉的其它適應證。

2,蚌肉明目湯:蚌肉60g,夏枯草決明子各15g。加水煎湯服。

本方用蚌肉養肝明目,夏枯草、決明子清熱明目。用於肝陰不足,目昏眼乾或多眵。

【別名】河歪,河蛤蜊

【歸經】歸肝、腎經。

【功效】滋陰,養肝,明目,清熱。

宜:陰虛內熱者宜食,諸如消渴,煩熱口乾,目赤者;婦女虛勞,血崩,帶蝦,以及痔瘡者宜食;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紅斑狼瘡者宜食;膽囊炎膽石症,泌尿繫結合,尿路感染癌症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宜食;小兒水痘者宜食;炎夏季節煩熱口渴時宜食。

忌:蚌肉性寒,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忌食。

3,生拌蚌肉:蚌肉洗淨,用熱水焯過瀝淨,加入鹽、醬油等調味料即可。

此菜口感清新,營養豐富,有清熱解毒、滋陰益氣、防抗癌的功效;對貧血厭食症、疲勞症候群也有療效。

參考

關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