耬斗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耬斗菜
Lóu Dòu Cài
耬斗菜
別名 血見愁、貓爪花、漏斗菜
功效作用 活血調經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痛經崩漏痢疾
英文名  
始載於 晶珠本草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毛茛科(Ranuncuaceae)耬斗菜屬(Aquilegia)植物。多年生草本,原產於歐洲和北美。

目錄

簡介

植物名稱: 耬斗菜

英 文 名: Easten Red Columbine

拉 丁 名: Aquilegia vulgarias

科 名: 毛茛科

屬 名: 耬斗菜適應地區: 全國各地

生態分類: 草本植物-宿根花卉

觀賞分類: 觀花類

別名:血見愁、貓爪花;來源:毛茛科耬斗菜屬植物小花耬斗菜AquilegiaparvifloraLedeb.,以全草入藥。夏季採收,洗淨切碎,熬煎至濃縮成膏用。性味歸經:苦、微甘,平。功能主治:調經止血。用於月經不調,經期腹痛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流血過多。用法用量:1~3錢。備註:(1)同屬植物尖萼耬斗菜AquilegiaoxysepalaTrautv.etMey.與前種近似,全草亦作耬斗菜使用。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耬斗菜(Aguilegiavulgars)毛莨科。多年生草本。二回出複葉,最終小葉或裂片廣楔形。夏季開花,花生於枝頂,青色,紫色或白色,花瓣五片,各有一彎曲的距。果實被稠密的短絨毛。原產歐洲。栽培供觀賞。  

產地分布

1.生於海拔200-2300m的山地路旁、河邊或潮濕草地。

耬斗菜

2.生於海拔450-1000m的山地雜木林邊或草地。

3.生於山坡林下或林緣。  

資源分布

1.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寧夏、甘肅、青海等地。

2.分布於東北地區。

耬斗菜

3.分布於黑龍江北部。  

品種介紹

普通耬斗菜(A. vulgaris)生於路旁和林地邊緣,高45∼75公分(18∼30吋)。該種與其幾個雜交種花朵下垂,迎風搖曳,有內彎的短距,廣泛栽培於北美。藍花耬斗菜(A. caerulea)和黃色耬斗菜(A. chysantha)均原產於落磯山脈,有許多具長距的白、黃、紅、藍色花的園藝雜種。加拿大耬斗菜(A. canadensis)在北美野生於樹林和石陂,分布北至加拿大南部,高30∼90公分,花紅帶黃色。  

形態及習性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70厘米。莖直立,二回出複葉,藍綠色(與許多蕨類植物葉形相似)。花冠漏斗狀、下垂,花瓣5枚,通常深藍紫色或白色,栽培品種有粉紅、黃等色;萼片5,與花瓣同色。蓇葖果深褐色。花期4-6月,果熟期5-7月。栽培變種有:白色耬斗花:花白色。黑色耬斗花:花深藍紫色。重瓣耬斗花:花重瓣,有多色。白雪耬斗花:花純白色,數量多,生長健壯。青蓮耬斗花:花大,萼片淺紫色或鮮紫色,花瓣藍紫色具白色邊緣。花葉耬斗花:葉有黃色斑點。莖直立,高約60厘米,分枝多;2回出複葉,具長柄,裂片淺而微圓;數朵花著生於莖上,花朵下垂,白、黃、紅、藍或紫色,直徑約5厘米,距較短;花期5月~7月。 生長習性:炎夏宜半陰,耐寒,喜濕潤排水好的土壤。  

耬斗菜-藥用

(《東北藥植志》)異名大葉藜、雜配(《東北藥植志》),雜灰藜,大葉灰菜(《黑龍江中藥》),

耬斗菜

八角灰菜(《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藜科植物大葉藜的全草。植物形態:大葉藜一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莖直立,具5條銳棱,禿淨,綠色,有時具紫色條紋。葉互生,大形,柄長2~7厘米;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形,長6~15厘米,寬5~1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稍心形,邊緣彎缺狀,海邊具1~4牙齒,兩面光滑無毛。花序大,為疏散的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被片5,綠色,卵形,長約2毫米,鈍頭,被有粉粒,背面有肥厚的隆脊;雄蕊5;雌蕊1。胞果扁豆形,果皮旗質。種子盤狀,扁凸形,具顯明小點,銳邊,徑約2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於林緣或荒地。分布東北及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地。採集:6~8月採收,切碎,晒乾。性味:《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功用主治-血見愁的功效:止血,活血。治月經不調,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瘡癰腫毒。①《東北藥植志》:止血。②《黑龍江中藥》:用於月經不調,婦女血病。③《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月經不調,崩漏,肺結核咯血,尿血。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熬膏。

選方:①治月經不調:一鮮大葉藜二兩,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二大葉藜全草。熬膏,每次服一至二錢,早晚服(《內蒙古中草藥》)

耬斗菜

②治崩漏:大葉藜,蒲黃炭各三錢,藕節炭五錢,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③治吐血,衄血:大葉藜、白茅根各一兩,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④治血淋:鮮大葉藜一兩,蒲黃炭、小薊木通各三錢,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⑤治瘡癰腫毒,蛇蟲咬傷:鮮大葉藜適量,搗爛外敷。(《內蒙古中草藥》)來源】為毛茛種植物假耬斗菜的葉。植物形態:假耬斗菜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上部有逐年宿存的葉柄密集成叢。葉多數,均基生,為2回出複葉,無毛;小葉深裂,小裂片倒披釺形;葉柄長2.5~11厘米,花莖高3~18厘米;苞片2,生於花下0.3~3.3厘米處,披針形;花單個頂生,直徑2.8~5厘米;萼片5,堇色或淡紫紅色,倒卵形,長1.4~2.5厘米;花瓣5,黃色,狹倒卵形,長約5毫米;雄蕊多數;退化雄蕊不存;心皮5~7。蓇葖果直立,長0.9~1.2厘米,具網狀脈。多生於高山的多石礫山坡或石崖上。分布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地。採集:8~9月採收。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寒,味苦澀。功用主治-假耬斗菜的功效:①《西藏常用中草藥》:去瘀,止血,鎮痛。用於下死胎子宮出血。①《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活血儆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損傷,拔除異物,外傷出血。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研末撒。  

繁殖培育

用播種或分株法繁殖。春秋播種,播種苗2年左右可以開花。定植苗3年~4年需更新一次。耐寒、生長勢強健,喜濕潤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在半陰處生長更好。栽培管理:耬斗菜性喜涼爽氣候,忌夏季高溫曝晒,適宜生長在沙質壤土中。性強健而耐寒,喜富含腐殖質、濕潤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分株或播種繁殖,播種繁殖於春秋季均可進行。栽種前需施足基肥,北方地區春季較為乾旱,每月應澆水4~5次(根據環境察看盆土乾濕度適當增減澆水次數),夏季需適當遮蔭,或種植在半遮蔭處,在生長更旺盛,忌積水,雨後應及時排水。嚴防倒伏,同時需加強修剪,以利通風透光。待苗長到一定高度時(約40cm),需及時摘心,以控制植株的高度;入冬以後需施足基肥,北方地區還應澆足防凍水,在植株基部培上土,以提高越冬的防凍能力。

耬斗菜

分株宜在早春發芽前或落葉後進行。播種最好於種子成熟後立即盆播,撒種要稀疏,出苗前需用玻璃覆蓋播盆以保持土壤濕潤並遮蔭。經1個月出苗。實生苗翌年開花。優良品種通常採用分株法,於3~4月或8~9月進行,但以秋季為好。幼苗10cm左右即可定植,株行距30~40cm。花前應施追肥一次。夏季需遮蔭。寒冷地區冬季需稍微加覆蓋。3年以後植物易衰退,應及時進行分株,促其更新。分株繁殖:施肥整地同上。春、秋栽種,春季1~4月、秋季8~12月,株行距10×13.2厘米,覆土1.6厘米,澆足定根水,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旺盛期追施少量尿素,每畝用5公斤尿素兌水灌澆,促進生長。種子繁殖:春季1~4月,秋季6~12月均可用種子播種。為了調整貓爪草的休眠期,種子採收後立即播種。施足底肥,耙細整平,做好苗床,澆足底水,把種子均勻播在苗床上面,用三合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保持畦面濕潤,濕度過大會引起爛種,140天出苗。如用薄膜覆蓋60天出苗。出苗後通風煉苗,苗高6.6厘米移栽大田,隨挖隨栽,株行距10×13.2厘米,成活後追肥同上。  

景觀用途

本種花姿嬌小玲瓏,花色明快,適應性強,宜成片植於草坪上

耬斗菜

、疏林下,春天草地上開滿星星點點小黃花,野趣盎然,也宜窪地、溪邊等潮濕處作地被覆蓋。自然式栽植、花境、花壇,岩石園。優良庭園花卉,葉奇花美,適於布置花壇、花徑等,花枝可供切花。花語:必定要得手,堅持要得勝。  

血見愁

血見愁①植物名。學名Teucriumviscidum。亦稱「山藿香」。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莖直立,上部被毛。葉對生,卵圓形或卵圓狀長圓形,邊緣有帶重齒的圓齒。假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密被腺毛,夏秋開花,花白色、淡紅色或淡紫色。小堅果扁球形。生於山地林下潤濕處。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亦產。全草入藥,治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症。②即「鐵莧菜」。③即「茜草」。  

人工栽培

第一步:在392孔的穴盤中播種,用蛭石覆蓋種子。發芽溫度控制在21-24℃,10-14天可發芽。生長溫度為18-20℃。每周施一次濃度為100ppm的氮肥。保持日照時數14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可提前收穫。本階段需6-8周時間。第二步:將392孔穴盤苗移入50孔或更大的穴盤中,保持生長溫度在18-20℃,需要日照14小時的長日照。每周施用一次濃度200pp m的氮肥,

耬斗菜

保持土壤pH值在5.8—6.4,EC值在l.0—2.0,12—15片真葉時開始有花芽。在50孔穴盤中栽培需8-10周;注意不要使其卷根。自然條件下(3月中旬到4月開花)9月中旬到10月下旬在392孔穴盤中播種,移植到50孔穴盤8-10周後,定植於14-16厘米盆中。定植後10-12周開始開花。播種到開花大約24—28周。通過控制日照長度達到促生栽培(1-3月開花)7-8月在392孔穴盤中播種,待移植到50孔穴盤8周後定植於14-16厘米盆中,接下來的5周里給予自然的短日照和低於15℃的晝夜溫度最為理想。5周後要增加日照時數,從晚上10:00到第二次早上2:00採用人工補光,使其日照長度在14小時。持續每天補光直到開花,大約需7—8周。從播種到收穫約需26—30周。通過控制溫度達到促生栽培(7-11月)2-5月在392孔穴盤中播種,8周後移入50孔穴盤,將其置於明亮涼爽的地方,保持日照長度14小時,溫度5℃,4周後開始成花,可適當澆水。4周後將50孔穴盤從冷涼處定植於14-16厘米盆中。定植後4-6周可開花。為「十一」用花,應從夜晚10:00到第二日早2:00進行人工補光,確保日照長度14小時,持續每日補光直到開花。從播種到收穫大約需要22-26周。施肥:每周施用200—250pPm的氮肥一次。避免使用銨態氮肥,保持土壤ph5.8-6.4,EC值:1.0—2.0。  

花葉病

耬斗菜

症状全株發病,葉呈花葉症状,葉面皺縮、畸形。病原體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病毒粒體球狀,直徑35奈米,失毒溫度60~70℃,稀釋終點1:10000倍,體外保毒期3~5天,蚜牙或汁液接觸傳播.寄主範圍廣泛。傳染途徑病毒可能通過蚜蟲和汁液摩擦傳毒,使無病健株發病.黃瓜花葉病毒可以由蚜蟲和汁液摩擦傳染,但田間主要是蚜蟲傳染.種子不能傳毒,病株的花粉也不能帶毒,蚜蟲傳毒是非持久性的,蚜蟲先在病株上吸食幾分鐘後,將病株汁液里的病毒吸附在口器里的病毒,在吸食過程中直接注入植株內.傳毒蚜蟲主要是桃蚜,其次是棉蚜和甘藍蚜。防治方法:1、加強栽培管理{1}科學施肥:重施有機肥,多用複合肥,增施磷鉀肥,忌偏施氮肥,以改善植株營養條件,提高其抗病毒;疏鬆土壤有利於植株根系發育。2、及時剷除田間雜草,清除傳染源。及早防治蚜蟲,消滅傳毒媒介。

關於「耬斗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