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反射
A+醫學百科 >> 瞳孔反射 |
瞳孔反射
瞳孔大小隨光照強度而變化的反應是一種神經反射,稱為瞳孔對光反射。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入眼內的光量。該反射的感受器為視網膜,傳入神經為視神經,中樞為中腦的頂蓋前區,效應器是虹膜。虹膜由兩種平滑肌纖維構成,散瞳肌受交感神經支配,縮瞳肌受動眼神經中付交感纖維支配。
瞳孔對光反應的特點是效應的雙側性,受光照一側瞳孔縮小稱為直接對光反射,未受光照的另一側眼瞳孔縮小稱為互感性對光反射。
(一)光反射,光線入眼引起瞳孔縮小,稱光反射。分直接、間接光反射兩種。以光照一眼,引起被照眼瞳孔縮小稱直接光反射。光照一眼,引起另眼瞳孔同時縮小稱間接光反射。 光反射經路分傳入和傳出經路。
(1)傳入經路:光照一眼後,除引起視覺衝動外,也同時引起光反射傳入纖維的衝動。開始光反射纖維和視覺纖維伴行入顱,經視交叉時一部分纖維交叉到對側視束,另一部分纖維不交叉進入同側視束。當接近外側膝狀體時,光反射傳入纖維離開視束,經四疊體上丘臂進入中腦頂蓋前區,終止於頂蓋前核。在核內交換神經元後,一部份纖維繞過大腦導水管,與同側縮瞳核(Eolinger—Westphal核,簡稱E—W核)相聯繫;另一部份纖維經後聯合交叉到對側,與對側的縮瞳核聯繫。
傳出經路:光反射的傳出纖維由兩側的E—W核發出,隨同動眼神經入眶,終止於睫狀神經節 。在節 內交換神經元後,發出節 後纖維,經睫狀短神經進入眼球,止於瞳孔括約肌,引起兩眼同時縮瞳。間接光反射得以完成,是由於傳入纖維在後聯合處有纖維互相交叉,使每側的E—W核包含有兩眼傳入的衝動之故。
(二)近反射
當兩眼同時注視一個近處目標時,兩眼同時產生瞳孔縮小,晶體變凸(調節 )及兩眼向內側集合運動,這三種聯合反射稱為近反射。其目的是使外界物體成像清晰並投射在兩眼的黃斑上。近反射的管轄為中樞性,主要由大腦皮質的協調作用來完成。嬰兒無近反射現象。
近反射的傳入途徑,尚未確切肯定,一般認為,(1)調節 作用是通過大腦皮質來完成的,其傳入途徑與視路相同。傳出纖維發自紋狀周圍區,經枕葉—中腦束分別到達兩側動眼神經縮瞳核和兩側動眼神經的內直肌核。由縮瞳核發出的纖維隨動眼神經入眶達睫狀神經節 ,經睫狀短神經到達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司瞳孔縮小和晶體的調節 作用。由內直肌核發出的纖維到達雙眼內直肌,使兩眼產生集合作用(輻輳作用)。(2)集合反應:有人認為集合反應與調節 作用不同,並不經過大腦皮質。傳入途徑,神經衝動可能起於兩眼內直肌的本體感受,纖維經動眼神經到達腦幹,止於三叉神經中腦核,再發出短聯繫纖維至動眼神經核。傳出纖維,自動眼神經核群中的內直肌核發出,分布於兩眼內直肌,引起集合反應。近反射中的三種反應;縮瞳、調節 、集合雖經常是同時發生,關係密切,但各自有其一定的獨立性,因此三者也可能各自有其不同的反射通路。
參看
|
關於「瞳孔反射」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