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自測/神色形態辨病/望面色、面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常見病自測》 >> 神色形態辨病 >> 望面色、面容
常見病自測

常見病自測目錄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人體本身的氣血都上行於面部,所以面部的色澤可以直接反映內臟氣血的盛衰與否;而從現代醫學中的解剖學上看,面部的血管豐富,皮膚薄嫩,一些色澤變化也容易顯現出來,方便觀察。

望面色時需從氣與色兩方面著手,而氣又較色為重要。因為它是人體精氣盛衰的標誌,氣主要通過光澤表現出來。簡單地說,只要是明亮光澤,隱然含於皮膚之中的即為有氣之色,無論其顏色如何;相反者一個人面色無光,則為無氣之色或者說「惡色」。如針對某個病人來說,有氣之色往往說明病人精氣未衰,病情不重,預後好,無氣之色則說明病人精氣已衰,病情重,預後差。舉例來說,黑得像烏鴉羽毛一樣有光亮的是有氣之色,而白得像枯骨一樣的是無氣之色。氣色的善惡判斷對推斷一個人健康狀況或疾病輕重及預後有相當的參考價值。下面就面色做一些簡單地介紹。


一、正常的面色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人類有不同的種族區別,所以每個人都具有或黃或黑或白不同的膚色,在這一基礎的膚色上,有的人可能有略白、略黑、略紅等差異,另外根據四季變化及環境變化還會有些變化,如夏天略黑,冬天略白等,中國人屬黃種人,所以基本上都呈微黃色。但不論怎樣,只要面色是明亮潤澤,隱然有生氣的就是正常的面色。了解了這一點,就不難判斷出下面我們所要重點介紹的有病的面色即病色


二、病色

因為疾病的原因而使皮膚發生異常變化的稱「病色」。主要有以下五種:

(1)青色 多為經脈阻滯,氣血不通所致。

中醫多見於寒症、痛症、瘀血症肝病。值得一提的是小兒在高熱之時,面部尤以鼻柱及印堂處出現青紫色,這是驚風發作的預兆,需即刻進行有效治療。現代醫學中,缺氧是導致面色發青的根本原因,所以一些缺性疾患如先天性心臟病肺病心功能不全等多有此色出現,活動後更為明顯。還有一些疾病,如痛疼包括平滑肌痙攣膽絞痛,蟲痛等也會引起,但此時病人已有嚴重症状,顏色的變化只是一個伴隨現象而已。

(2)赤色 即紅色,是血液充盈於皮膚的表現。

中醫多見於熱症。現代醫學則可發生於許多疾患中。如結核病人特點為兩側顴骨發紅,以下午明顯。而兩側面頰部出現對稱性蝶形紅斑,可見於某些紅斑狼瘡患者。

(3)黃色 是脾虛濕郁的表現。

中醫多見於濕症及虛症。與脾胃功能失調,不能運化體內的水分有密切的關係。如黃如黃色為陽黃,因濕熱熏蒸所致;黃而如煙熏者為陰黃,因寒濕郁阻而致。現代醫學最常見於黃疸病,與肝、膽關係最為密切。某些貧血病人也會出現面色發黃,且無光澤。另外某些食物也可引起面色發黃,如胡蘿卜、桔子等,如少食或停食後,多半會慢慢恢復正常。

(4)白色 是氣血虛弱不能榮養機體的表現。

中醫多見於虛寒症、血虛症和蟲症。如白而虛浮無光,多為陽氣不足;白而瘦,多為營血虧虛;如面部表現白斑或白點,多見於某些腸道寄生蟲病人。現代醫學中的貧血,甲狀腺機能減退,慢性腎臟疾患等都可見蒼白面容。另外經常不接受太陽光的人,面色亦較正常為白,但這與病態的白不難鑒別。

(5)黑色 是腎精虛衰的表現。

中醫多見於腎虛症、寒症及瘀血。如面色焦黑,多為腎精虛衰;婦女如面部出現蝶形的黑斑,多是由於腎虛血瘀而致。西醫則多是一些慢性病的徵象。如慢性心衰腎功能不全、肝病等,都可出現黑色,則隨病情加重而加重。

以上簡要介紹了一些面部所出現的病色與某些疾病的關係。而有時因外界環境、飲食、情緒等造成的一時性面色改變則不屬於此列,它們會隨著環境的改變、情緒的平穩而趨於正常,另外,常見於老年人面部的褐色斑塊——老年斑、及懷孕婦女面部的棕色對稱斑片——妊娠斑,則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引起大驚小怪。


三、面容辨病

望面容是指望面部的表情神態。人的面部肌肉及血運十分豐富,十二對顱神經集中在此。健康人應是表情自然,神態安怡,各組織器官比例適中,分布合理。而當機體患病時,則會由於病痛的困擾,特別是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一些特徵性的面容與表情。所以觀察面部面容與表情無疑會對某些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的線索。

(1)急性面容 表現為面色潮紅、興奮不安,鼻翼扇動,口唇皰疹,表情痛苦。多見於許多急性熱病,如高燒肺炎瘧疾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2)慢性病容 表現為面容憔悴,目光暗淡、獃滯。多見於許多慢性消耗性疾病,即通常所見的如惡性腫瘤,嚴重結核,以及許多疾病的晚期等。

(3)甲狀腺功能亢進面容 表現為面容驚愕,易受外界各種很小的聲音刺激而表現出很驚恐的樣子;眼球凸出,類似金魚眼;興奮不安,煩躁易怒。此為甲狀腺功能異常亢進所出現的典型表現。

(4)貧血面容 表現為面色蒼白或發黃,口唇蒼白,疲憊,多見於各種貧血疾病。

(5)水腫面容 表現為面色蒼白,面部浮腫,臉厚而寬,目光獃滯,表情淡漠,反應遲鈍,眉毛頭髮稀少,舌頭顏色淡,舌體大。最常見於甲狀腺機能減退的病人。

(6)二尖瓣面容 表現為面色晦暗,兩頰紫紅,口唇紫紺,最多見於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病人,特異性非常強。隨著生活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近年來風心病病人越來越少,故這種典型面容已很少看到。

(7)肢端肥大症面容 表現為頭顱增大,面部變長,下頜增大,向前突出類似猿的樣子,眉楞骨和兩顴骨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主要因為成年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生長激素過度分泌所致,見於垂體瘤病症

(8)傷寒面容 表現為表情淡漠,反應遲鈍,一副無欲無求的樣子。多見於腸傷寒腦脊髓膜炎大腦炎等高熱衰弱的病人。

(9)滿月面容 表現為面部圓如滿月,皮膚變紅,汗毛重,還可伴有痤瘡。多見於柯興氏症候群,即皮質醇增多症,和一些長期使用激素的病人。當然還應區分由於過剩營養所致的某些兒童也有類似滿月形的臉。

(10)苦笑面容 發作時可見牙關緊閉,面部肌肉痙攣抽搐,像在苦笑一樣。主要見於破傷風,當然由於破傷風類毒素的使用,城市中極少有破傷風病人。

(11)面具面容 表現為面部呆板,毫無表情,像戴了副面具一樣,為面部控制表情的肌肉活動受抑制所致。可見於腦炎帕金森氏病病人。

(12)病危面容 表現為面肌瘦削,面色蒼白,表情淡漠,目光暗淡,眼窩深陷。多見於大出血,嚴重脫水休克急性腹膜炎病人。

(13)腦血管病面容 表現為彷彿只有半邊臉在動,而另外半邊臉毫無動作表情,伴有流口水,口角下墜,一側鼻唇溝平坦。多見於面神經麻痹,以及腦血栓腦栓塞所致的中樞性面癱針灸對此有肯定的療效。

(14)痙攣面容 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不規則地陣發性抽動,多見於面神經癱瘓後遺症,面神經痙攣,三叉神經痛,以及中樞神經障礙等。

32 望神 | 發育和營養狀態 32
關於「常見病自測/神色形態辨病/望面色、面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