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藥中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局部麻醉藥包括普魯卡因(procaine)、古柯鹼(co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麻卡因(marcaine)、卡波卡因(carbocaine)、丙胺卡因(prilocaine)等,主要對中樞神經系統起抑制作用,但中毒時可引起中樞神經興奮、心臟抑制、血管擴張等,從而出現有關症状

近年來,在孕婦分娩時,常應用上述某種局部麻醉藥鎮痛,此類藥物被母體吸收後可以經過胎盤導致新生兒中毒;偶因用於骶管阻滯或宮頸周圍麻醉時,不慎將局麻藥注射到胎兒體內,可使初生嬰兒發生嚴重中毒症状。初生嬰兒的肝、腎發育尚未成熟,對這些藥物的代謝排泄功能甚差。  

臨床表現

局部麻醉藥中毒時,患兒出現頭暈嘔吐譫妄驚厥昏迷休克等,甚至死亡。丙胺卡因中毒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

初生嬰兒局部麻醉劑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無力窒息心動徐緩,肌張力減低;常見驚厥、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眼-頭反射消失等。以上症状一般在生後6~12小時內出現,有些新生兒可在生後立即發生。驚厥發作大多為強直型,少數為陣攣-強直型。

此外,新生兒由於缺氧血症引起的腦病,常在嬰兒出生12~24小時以後出現類似症状。故如母親有注射局部麻醉藥物史,而新生兒在出生後早期發生瞳孔擴大,對光反射消失、眼-頭反射消失等,並在復甦後仍有上述徵象,則高度提示為局部麻醉藥中毒。有時,在病嬰的頭皮發現穿刺痕迹,並可於該部吸出少量藥液。  

治療說明

局麻藥口服中毒,應儘快催吐、洗胃(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濃茶)。洗胃後經胃管灌入活性炭硫酸鈉皮膚及粘膜接觸部位都須用水沖洗。注射中毒者於注射部位近中心端用止血帶縛扎,減緩吸收。或於局部注射生理鹽水稀釋藥物,也可切開吸引。同時採取輸液、利尿等措施以促毒物排出。發生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時,用1%亞甲藍0.1~0.2ml/kg,經5~10分鐘由靜脈緩慢注射。其他為對症及支持療法和防止感染。忌用腎上腺素嗎啡

初生嬰兒局部麻醉劑中毒當有中樞抑制現象時,迅速復甦、給氧,必要時應用人工呼吸器,注射納絡酮、同時採用洗胃(胃液中藥物濃度和血漿中相等或更多)、輸液、利尿等措施以排除毒物,亦可用換血療法。發生驚厥時可用巴比妥類及安定等,心搏徐緩可用硫酸甲苯丁胺恢壓敏),每次~0.5mg/kg,肌注或靜脈注射。必要時1/2~2小時重複1次,亦可用適量作靜脈滴注。其他為對症治療。

防治:A一次用量不超過局麻藥數量,對小兒、體弱、肝、腎功能差者均減量;B局麻藥宜採用較低的有效濃度,對血管豐富區,頭、面、頸、粘膜、炎性充血區、局麻藥一次最大劑量應減量;C、麻醉前用藥:巴比妥類藥、安定類藥均對局麻藥中毒有預防作用;D麻醉操作時應細心,注藥前必須回抽,防止誤入血管。

處理:A立即停止用藥B早期吸氧、補液,維持呼吸循環穩定。C抽搐、驚厥者可用安定5-10mg肌肉或靜脈注射或2.5%硫噴妥鈉3~5ml緩慢靜脈注射,效果不佳者,可注琥珀膽鹼氣管內插管控制呼吸;D有呼吸抑制或停止、嚴重低血壓心律失常心臟驟停者,應給予包括控制呼吸、升壓藥、輸血輸液、心肺腦復甦處理等處理。  

不良反應

正鐵血紅蛋白症 此病有先天性和後天獲得性兩種。獲得性正鐵血紅蛋白症可因與化學結構上含有苯胺基團的化合物接觸而引起。有幾例報告在用苯佐卡因、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和丙胺卡因後產生此症,正因為苯佐卡因和普魯卡因含有這種基團,而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則是經生物轉換後產生含苯胺基團的代謝物。正鐵血紅蛋白症最易發生於血紅蛋白變異還原型輔酶I_正鐵血紅蛋白還原酶缺乏的病人或局麻藥達到中毒血濃度之時。但對於無這些誘因的病人治療劑量也可致此症。當正鐵血紅蛋白濃度超過30%時,可靜注亞甲藍1~2 mg/kg和吸氧處理。

惡性高熱症 是局麻藥的一種罕見的併發症。有凡例報告在用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後出現此症,其症状為肌肉抽搐、強直、過度換氣和心搏過速

用藥時如不仔細檢查藥瓶上的標籤,往往容易發生錯誤或聽錯,甚至發生意外事故,有報導在扁桃體切除手術時醫生要普魯卡因進行麻醉,但由於普魯卡因與潑卡因字音相似,結果將普魯卡因誤聽為潑卡因做麻醉引起了病人死亡,因此,在應用這些藥物時,一定要仔細檢查核對,以免引起意外事故。

關於「局部麻醉藥中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