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

(重定向自鸽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鴿
鴿
別名 鵓鴿、飛奴
功效作用 滋腎益氣,去風解毒。治虛羸,消渴久瘧,婦女血虛經閉惡瘡疥癬。
英文名 a bird of peace, Wild pigeon, Pigeon, Rock dove
始載於 嘉佑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鴿,亦稱鴿子,屬於鳥綱鴿形目(Columbiformes)鳩鴿科 (Columbidae)鴿屬(Columba)。一種多用途 家禽,主要用於肉食、體育競翔和觀賞。信鴿曾被用作軍事和商業的通訊工具。肉用乳鴿飼養現已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養禽業。 鴿,有原鴿、岩鴿、家鴿等多種。常結群飛翔。家鴿品種很多,供食用或玩賞,有的能夠傳遞書信稱信鴿。鴿還經常用做和平的象徵(和平鴿)。

目錄

簡史

家鴿起源於原鴿 (Columba livia)。在歐洲、東南亞、非洲和南北美洲等溫帶熱帶地區,至今仍有原鴿存在,並有不少特徵與退化的家鴿相似。家鴿被認為是最早馴化的鳥類之一。考古學家發現公元前4500年索不達米亞的藝術品和硬幣上已鐫有鴿子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菜譜上有關於鴿子烹調的記載。公元前1900年左右鴿子被指定為供奉上帝的祭品。16世紀阿拉伯人遠道經商,都身帶鴿子藉以傳書與家人聯繫。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也流傳過鴿子冒著槍林彈雨傳送情報,使被困聯軍獲救的佳話。中國相傳在秦漢時代宮廷和民間已有人熱衷於養鴿。唐代宰相張九齡曾讓鴿子送信千里,即所謂「飛奴傳書」。南宋皇帝趙構喜養鴿,「萬鴿盤旋繞帝都,暮收朝放費工夫」的詩句至今膾炙人口。清代張萬鍾所著《鴿經》,是分類詳細、記載豐富的一部早期養鴿著作。  

生物學特性

鴿屬中等體型鳥類,一般雄鴿比雌鴿大。羽毛緊湊,羽色有灰、白、紅、黃、黑和雨點等。頸羽常有金屬光澤,站立時姿勢挺拔。喜群飛。兩眼炯炯有神,眼沙清晰,眼球外有眼環,內有瞬膜,平時開放,飛行時緊閉,以防水、防塵和保護視力。 2月齡開始換主翼羽。每隔15~20天換一根,常可據此估測幼鴿年齡; 4月齡左右開始發情;5~6月齡可配種。以一雄一雌為配偶,雄鴿常發「咕咕」叫聲。雌鴿配種後才產蛋,每窩一般產 2蛋,每年可產6~8窩,平均相隔40~50天產一窩。孵化期17~18天。適宜繁殖年齡為1~5歲。壽命一般10年左右。

雄鴿和雌鴿都能在嗉囊內製造鴿乳,是喂飼雛鴿的特殊養料,色微黃、營養豐富。雛鴿出殼後,由親鴿口對口輪流哺乳(圖1);1周後鴿乳中伴有半消化的食物;2周後對乳鴿逐漸轉喂飼料。3~4周齡的幼鴿重量即可達 0.5~0.75千克。鴿的飲水方式特殊,系將喙插入水中一次飲足。無膽囊。體腔內有 9個氣囊分布在有關部位之間,其中貯滿氣體,在飛翔時可減輕體重和保持身體平衡,並可借換入的冷空氣調節體溫

鴿是鴿形目鳩鴿科數百種鳥類的統稱。我們平常所說的鴿子只是鴿屬中的1種,而且是家鴿。它的同類野鴿,分布於歐洲、非洲北部和中亞地區,中國見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西部和中

鴿子

部。體長295~360毫米;頭、頸、胸和上背為石板灰色;上背和前胸有金屬綠和紫色閃光,背的其餘部分為淡灰色;翅膀上各有一黑色橫斑;尾羽石板灰色,其末端為寬的黑色橫斑。雌雄相似。鴿類均體形豐滿;喙小,性溫順。行走的姿態似高視闊步,並帶有特徵性的點頭動作。它們翅長,飛行肌肉強大,故飛行迅速而有力。鴿類雌雄終生配對,若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很久以後才接受新的配偶。雌鴿在夜間孵卵,雄鴿在白天孵卵。孵化期14到19天。所有鴿類都能以「鴿乳」喂哺幼雛。幼雛將喙伸入親鳥喉中去獲得鴿乳。鴿棲息在高大建築物上或山岩峭壁上,常數十隻結群活動,飛行速度較快,飛行高度較低。在地上或樹上覓食種子和果實。在山崖岩縫中用乾草和小枝條築巢。巢平盤狀,中央稍凹,一般每窩產卵2枚。卵白色。家鴿就是由原鴿馴化的。人們利用鴿子有較強的飛翔力和歸巢能力等特性,培養出不同品種的信鴿。人類養鴿已有5000多年歷史,形成不少性狀各異的品種。對於鴿子究竟依靠什麼方法識別歸巢方向,還沒有一個定論。磁場說、太陽說、氣味說等都各自有其根據。也許鴿子是在綜合利用這些本領吧。

已知約有250種,其中2/3產於東南亞、澳大利亞及太平洋西部島嶼的熱帶地區,亦有許多種產於非洲和南美,還有幾種產於歐亞大陸和北美的溫帶地區。本科所有種皆吸食液體,而不像其他鳥類那樣啜食或吞食;親鳥以鴿乳(受催乳激素刺激所得的嗉囊內壁脫落物)餵雛,雛鳥將喙伸入親鳥喉下取食。

鴿為溫馴、圓胖、小喙的鳥,於前額和喙間有一皮膚形成的蠟膜,昂首闊步時頭會不停點動。因具長翅及發達的飛翔肌,而為強壯的疾飛者。行一夫一妻制(即終生配對,配偶死亡後倖存者接受新對象的速度相當慢)。雌鳥一次產兩枚光滑白蛋於脆弱巢中(該巢僅容兩枚蛋)。雌鳥一般在夜間孵蛋,雄鳥則於白天孵蛋。雛鳥14-19天後孵出,並留於巢內12-18天以接受照顧。

本科眾屬如下分為數亞科

鴿亞科(Columbinae)約含30屬175種典型鴿,常群聚食種子和果實,見於全球溫帶和熱帶地區。有些種在地面覓食,餘則部分或全部在樹上覓食。體一般呈柔和的灰色及棕至黑色,羽有時帶彩虹色斑塊。遍布世界的鴿屬(Columba)——包括東半球的林鴿和西半球的斑尾鴿,以及斑鳩屬(Streptopelia)——包括東半球的斑鳩和環斑鳩,均屬於此亞科。都市地區常見的街鴿,即為鴿屬成員,系由馴化品系雜交所得的一系列混合,祖先可溯至東半球的岩鴿(C. livia)。岩鴿的典型體色為晦暗的灰色,臀部白色,並帶兩條大翼紋;原產歐亞大陸,在亞洲於逾1,525公尺(5,000呎)高處築巢。自西元前3000年起,便被馴化、選育,而產生顏色眾多的種類,包括表演鴿、賽鴿與大型肉鴿等大約200個有名品系。其中球胸鴿有一個可膨脹的大胞咽,信鴿具長喙,侏儒鴿的喙及身體厚實,柏柏里鴿具短喙,扇尾鴿的尾羽多達42根,鴞鴿具歧出的喉羽,繸背鴿的羽毛倒翻,立領鴿具頭巾狀頸羽,翻飛鴿可翻轉飛翔。

鴿亞科其他許多東半球屬中,包括產於紐幾內亞大小如雞的雉鴿(Otidiphaps nobilis)。西半球的白翅鴿和哀鴿(mourning dove;學名為Zenaida macroura)為受歡迎的獵物,中美和南美還產Metriopelia屬的陸棲地鳩與Geotrygon屬的鶉鳩,西半球的旅鴿(passenger pigeon)則已滅絕。

果鳩亞科(Treroninae)約含10屬115種,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南部、澳大利亞及太平洋島嶼。這些食果鳥喙柔軟、腳短,棲於林叢;羽一般為綠色,常帶黃、紅或其他豔色斑紋。本亞科包括Ducula屬的粗壯皇鳩、Ptilinopus屬顏色極鮮豔的小型果鳩、Alectroenas屬羽色暗藍具紅肉垂的藍鳩,及Treron屬常見的緋紅足綠鳩。

鳳冠鳩亞科(Gourinae)僅含鳳冠鳩屬(Goura)的3個種,產於紐幾內亞。這些有扇形冠羽的藍灰色鳥,為鴿中體型最大者,幾與火雞等大。

齒鳩亞科(Didunculinae)僅含齒鳩(Didunculus strigirostris)一種,原產薩摩亞。由於食肉動物的引進幾乎使其滅絕,故此種食果地棲鳩乃改采樹棲方式。取食法與大部分鴿不同,系用腳壓住食物而啄食。  

類型與品種

鴿子經過長期的人工選育,約有300多個品種。按用途可分為肉用、通信用和觀賞用3種類型。  

肉用鴿

指 4周齡左右專供食用的乳鴿品種。特點是生長快,肉質好。中國飼養較多的有:

Bknc8.jpg

①石岐鴿。原產中國廣東省中山縣石岐鎮。1915年由華僑從美國帶回的大型賀姆鴿、王鴿和侖替鴿等肉用鴿與當地鴿雜交育成。體型較小,每年可產乳鴿7~9對,成年雄鴿重0.7~0.8千克, 雌鴿重0.6~0.7,乳鴿重0.5~0.6千克。羽色較雜,有灰二線、白、紅、黃、黑和雨點等多種。②王鴿。世界著名肉鴿。育成於美國。體型矮胖、嘴短而鼻瘤細小,頭蓋骨圓而向前隆起,尾短而翹,性情溫馴(圖2)。1932年國王鴿協會宣布其標準體型為:身高30.5厘米,胸寬12.7厘米,尾尖至胸膛25.4厘米。中國1977年引進的有白王鴿和銀王鴿兩個品系。白王鴿純白色,1890年在美國紐澤西州用侖替鴿、馬爾他鴿、公爵夫人鴿和幾種白色賀姆鴿雜交育成,成年雄鴿體重0.9~1.0千克,雌鴿重0.7~0.8千克,乳鴿體重0.7~0.8千克。銀王鴿為灰色,翅膀上有兩條黑線,1909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用蒙騰鴿、與侖替鴿、馬爾他鴿和幾種大型灰色賀姆鴿雜交育成,體型比白王鴿大,生產性能亦較好。  

信鴿

能作長距離飛行,世界較著名的有50多個品種,大多以地名或培育人的姓名命名。比利時是現代信鴿的發源地。如比利時鴿一天可飛 800~1000公里,該品種曾對信鴿改良做出重要貢獻,中國不少鴿種就有比利時鴿血統。其他如列日鴿、安特衛普鴿、布魯塞爾鴿和華普利鴿等也都是名種。德國信鴿有摩亞和米勒等品種,其體型比較一致,小而緊湊,多數為深雨點。法國信鴿以賽翁較著名。日本信鴿主要是引進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信鴿與其他信鴿雜交改良育成,較有名的有南部系和松風系等。中國信鴿大多由比利時和德國引進的鴿子通過雜交培育而成,有的以人名命名,如李梅齡鴿;有的用地名命名,如台灣鴿;有的以羽色命名,如雨點、瓦灰、紅絳等;有的在羽色前再冠以地名,以資區別,如鎮江雨點和廣州瓦灰等(圖3)。  

觀賞鴿

體型較小,一般體重約0.25~0.4千克,性情溫順,體型各異、千姿百態,動作奇巧,羽毛美麗,有紅、黃、白、灰、黑等色。較著名的約有50多個品種。其中觀賞價值較高的有:原產印度、育成於英國的披肩鴿(亦名吊巾鴿),其頸部有一圈反生羽毛,狀如披肩圍巾;吹氣鴿(亦稱球胸鴿),以胸前有一狀如氣球的嗉囊為特徵,體比一般鴿子約高一倍,腳上長長毛,搖頭擺尾,動作有趣;扇尾鴿(亦稱孔雀鴿),原產印度,育成於英、美兩國,其尾羽展開似孔雀開屏,性情溫順,可放在手中或桌上玩賞(圖 4);鷹頭鴿,頭圓,嘴短、眼睛明亮如老鷹,性情溫順,善解人意,易於訓練,可作雜技表演。其他還有因會翻筋頭而得名的筋斗鴿(包括地麵筋斗鴿和空中筋斗鴿),以及喜鵲鴿、燕子鴿和點子鴿等。  

飼養管理

鴿子以植物性食物為生。穀類中的玉米、稻穀小麥高粱等,豆類中的豌豆綠豆蠶豆和雜豆等,都是良好飼料。飼糧配合中穀類可占 2/3,豆類約佔1/3。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哺育乳鴿期間的

Bknc9.jpg

種鴿可佔到18%左右,青年鴿為15%左右,同時適當配合砂粒、食鹽、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採用全價混合顆粒飼料喂鴿,效果更好。肉鴿體型大,飼料消耗量較多;信鴿和觀賞鴿約比肉鴿耗料少 1/3。每日飼料消耗量可按其體重的1/10作粗略計算。此外,一隻鴿子每天約須飲水30~60毫升。人工孵化和採用合成鴿乳餵乳鴿,可提高種鴿的繁殖率。

鴿舍的建築應光線充足,保持乾燥,同時注意防止貓、蛇、鼠等的侵害。種鴿舍面積8~10平方米, 可養20~40對。每對種鴿需備兩個巢箱,以便產蛋孵化和育雛時輪換使用。10~20平方米可養1~5月齡青年鴿50~100對。舍內主要設備是隔開的方形棲架箱,以便各有所居,防止互相爭奪毆鬥。繁殖商品乳鴿現多採用三層或四層的重疊式籠養,一對一籠,管理方便,可提高種鴿繁殖率和乳鴿增重速度。  

信鴿的訓練

選擇有優良飛翔成績的良種後代,並經外貌鑒定後進行。每次訓練飛行後給以飲食。50~60日齡的幼鴿開始訓練時可在晴朗天氣早晨和傍晚放出舍外任其自由飛翔,以熟悉周圍環境。人工放飛時先從1公里開始,再按 2、4、8、16和32公里的比例逐漸成倍增加距離。一般而言,1歲的鴿子宜在150~500公里內訓練,2歲為600~1000公里,3歲左右為1500~2000公里,並可參加長距離競翔。  

鴿子的利用

乳鴿和鴿蛋是營養豐富的食品。鴿在醫學上,特別是在內分泌和遺傳研究上是有價值的實驗動物。經過訓練的軍用鴿,現在有時還被用來搜索目標和航海遇難人員。信鴿傳書雖已過時,但信鴿飛翔競賽卻是一項有益的體育活動。同時鴿子還常被作為和平友好的象徵而深受人們喜愛。現歐美國家有些大城市,由於飼養的鴿子數量越來越多,到處鴿糞堆積,導致房屋負重增加、排水管被堵塞,某些具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也被損毀,並傳播疾病,有時已成為一種公害,已有人主張遏制過分飼養。  

藥用價值

【藥名】鴿

【別名】鵓鴿、飛奴

【漢語拼音】ge

【英文名】a bird of peace, Wild pigeon, Pigeon, Rock dov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Columba livia Gmelin

2.Columba livia domestica Linnaeus

3.Columba rupestris Pallas

【歸經】肺;肝;腎經

【功效】滋腎益氣祛風解毒調經止痛

【考證】出自《嘉祐本草》

【科屬分類】鳩鴿科

【拉丁文名】Columba livia

【主治】虛贏;婦女血虛經閉;消渴;久瘧;單板機疹;腸風下血;亞瘡;疥癬

【生態環境】

1.棲息於高山岩壁上或高大建築物上。性喜群飛,晨、晚飛至耕作地上覓食,以各種植物種子及果實為食。

3.棲息于山區多岩和峭壁處。常小群在山谷或平原覓食。以植物種子為主。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捕捉,除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Bknca.jpg

【資源分布】

1.分布於我國北部和西北部。

2.我國各地均有飼養。

3.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動植物形態】

1.原鴿:體長約30cm。頭較小而圓。頭、頸、胸和上背為石板灰色,在頸部、上背、前胸閃耀著金屬綠紫色;背的其餘部分及兩翅覆羽呈暗灰色,翅上各有1道黑色橫斑;下體自胸以下為鮮灰色。雌鳥體色似雄鳥,但要暗一些。幼鳥背部灰黑,羽端多少為白色,下體亦較暗。

2.家鴿,由原鴿馴養而來,同時又有家鴿野生化。但在人工飼養過程中其形態的變化較在,以青灰色較普遍,有純白、茶褐、黑白混雜等。

3.岩鴿,很似普通馴養的命子,但腰和尾上覆羽為石板灰色;尾羽基部亦為石板灰色,先端黑色,中段貫以寬闊的白色橫帶。

性味】味咸;性平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

【出處】《中華本草》  

參看

關於「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