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腿蘑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雞腿蘑
Jī Tuǐ Mó
雞腿蘑
別名 毛頭鬼傘、毛頭鬼蓋、假雞(土從)
功效作用 益胃;清神;消痔。主食欲不振;神疲;痔瘡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一、概述

雞腿蘑又名毛頭鬼傘、毛鬼傘、刺蘑菇,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鬼傘科。雞腿蘑幼時肉質細嫩,鮮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亞於草菇。雞腿蘑還是一種藥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經常食用有助消化、增進食慾和治療痔瘡的作用。據《中國藥用真菌圖鑑》等書記載,雞腿蘑的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抑制率分別為100%和90%。另據報導,雞腿蘑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每公斤體重用2克雞腿蘑的濃縮物投給小白鼠,1.5小時後降低血糖濃度的效果最為明顯。近年來,美國、荷蘭、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相繼栽培雞腿蘑成功,其生產的鮮菇、干菇(切片菇)、罐頭菇,在國際市場都很受歡迎。

為了開發這種寶貴的食用和藥用蕈菌資源,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雲南省食用菌科技開發中心、遼陽市食用菌研究所等單位的科技人員對雞腿蘑進行調查、採集、分離和栽培試驗,為雞腿蘑的商業化生產做了不少工作。河北省和北京市已試栽成功,目前有少量供應市場,具有十分可觀的生產和市場潛力。  

目錄

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徵

子實體群生。菇蕾期菌蓋圓柱形,連同菌柄狀似火雞腿,雞腿蘑由此得名。後期菌蓋呈鐘形,高9~15厘米,最後平展。菌蓋表面初期光滑,後期表皮裂開,成為平伏的鱗片,初期白色,中期淡銹色,後漸加深;菌肉白色,薄;菌柄白色,有絲狀光澤,纖維質,長17~30厘米,粗1~2.5厘米,上細下粗,菌環乳白色,脆薄,易脫落;菌褶密集,與菌柄離生,寬5~10毫米,白色,後變黑色,很快出現墨汁狀液體。孢子黑色,光滑,橢圓形,有囊狀體。囊狀體無色,呈棒狀,頂端鈍圓,略帶彎曲,稀疏。

2.生態習性

(1)習性春夏秋季雨後生於田野、林園、路邊,甚至茅屋屋頂上。子實體成熟時菌褶變黑,邊緣液化。保鮮期極短,可食,但少數人食後有輕微中毒反應,尤其在與酒或啤酒同食時易引起中毒。

(2)分布世界各國均有,我國主要產於華北、東北、西北和西南,河北、山東、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青海、雲南、西藏等省(區)均有報導。筆者在北京市海淀區的山地也曾採集到。

3.生活條件

雞腿蘑是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草腐土生菌,其生活條件要求如下:

(1)營養雞腿蘑能夠利用相當廣泛的碳源。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麥芽糖、棉籽糖、甘露醇澱粉、纖維素、石臘都能利用。利用木糖比葡萄糖差,利用乳糖相當好,但不是最好;某些菌株利用半乳糖和乳糖好於利用甘露醇、葡萄糖、果糖;利用軟石臘能力較差。

蛋白腖酵母粉是雞腿蘑最好的氮源。雞腿蘑能利用各種銨鹽和硝態氮,但無機氮和尿素都不是最適氮源,在麥芽汁培養基中加入天門冬醯胺、蛋白腖、尿素,菌絲生長更好。缺少硫胺素時雞腿蘑生長受影響。在培養基中加入含有維生素B1的天然基質,如麥芽浸膏、玉米、燕麥、碗豆、扁豆、紅甜菜、野碗豆、紅三葉草苜蓿等綠葉的煎汁,可以大大促進雞腿蘑菌絲的生長。

雞腿蘑可以進行深層培養。在麥芽汁培養液中,每升可以產生25~28克干菌絲體。在只含無菌水、磷酸鹽和碳源的培養液中,雞腿蘑的菌絲也能生長。

(2)溫度雞腿蘑菌絲生長的溫度範圍在3~35℃,最適生長溫度在22~28℃。雞腿蘑菌絲的抗寒能力相當強,冬季零下30℃時,土中的雞腿蘑菌絲依然可以安全越冬。溫度低時,菌絲生長緩慢,呈細、稀、絨毛狀;溫度高時,菌絲生長快,絨毛狀氣生菌絲髮達,基內菌絲變稀;35℃以上時菌絲髮生自溶現象。子實體的形成需要低溫刺激,當溫度降到在9~20℃時,雞腿蘑的菇蕾就會陸續破土而出。低於8℃或高於30℃,子實體均不易形成。在12~18℃的範圍之內,溫度低,子實體發育慢,個頭大,個個象雞腿,甚至象手榴彈。20℃以上菌柄易伸長、開傘。人工栽培,溫度在16~24℃時子實體發生數量最多,產量最高。溫度低,子實體生長慢,但菌蓋大且厚,菌柄短而結實,品質優良,貯存期長;溫度高時,生長快,菌柄伸長,菌蓋變小變薄,品質降低,極易開傘和自溶。

(3)濕度雞腿蘑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70%為宜,發菌期間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子實體發生時,空氣相對濕度應為85%~95%,低於60%菌蓋表面鱗片反卷,濕度在95%以上時,菌蓋易得斑點病。

(4)光線雞腿蘑菌絲的生長不需要光線,但菇蕾分化時和子實體發育長大時均需要500~1 000勒克斯的光照。

(5)空氣雞腿蘑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都需要新鮮的空氣。在菇房中栽培,子實體形成期間每小時應通風換氣4~8次。

(6)酸鹼度雞腿蘑菌絲能在pH值2~10的培養基中生長。培養基初期的pH值3.7或8,經過雞腿蘑菌絲生長之後,都會自動調到pH7左右。因此,無論是培養基或覆土材料均以pH值為6~7時最適合。

(7)應特別指出的是,雞腿蘑子實體的形成需要覆土及土壤微生物代謝產物等的刺激。  

栽培方法

雞腿蘑裁培方法和白蘑菇大體一致,除了所使用的菌種,以及生活條件有所不同之外,可以參照白蘑菇的栽培辦法操作。

1.栽培材料

(1)主要材料馬廄肥、牛糞、麥秸、稻草、棉籽殼和雜木屑。

(2)輔料麩皮、米糠、玉米粉、複合肥、石膏粉、石灰粉和維生素B1。

2.栽培方式

雞腿蘑在室內、室外栽培均可。熟料栽培、生料栽培都可以。可以袋栽,也可箱栽、床架式栽培,還可以和蔬菜、果木間種。栽培者可根據當地環境條件,採用最有利的栽培方式。

3.栽培季節

春季至夏初、秋季至春季都可以栽培雞腿蘑。室內和大棚夏季也可栽培,但氣候炎熱,不易保鮮,若沒有妥善的加工和保鮮措施,商業意義不大。

4.栽培場所

室外栽培可以在果園、菜地、休閒田中整畦搭棚進行。室內栽培可以利用現有菇房、床架進行栽培管理。  

菌種製作

1.母種製作

雞腿蘑菌種主要採用組織分離法得到純菌種。雞腿蘑菌絲在PDA培養基(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上生長良好。在以下加富培養基或麥粒煎汁培養基上菌絲生長得更好。

(1)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硫酸鎂1.5克、磷酸二氫鉀1.5克、磷酸氫二鉀1.5克、維生素B1 10毫克、瓊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

(2)小麥200克,浸泡10小時,煮30分鐘,濾汁,加葡萄糖20克、蛋白腖3克、硫酸鎂0.5克、磷酸二氫鉀1.0克、維生素B1 0.2克、瓊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

(3)小麥250克,浸泡10小時,煮30分鐘,濾汁,加馬鈴薯15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腖2克、硫酸鎂1.5克、磷酸二氫鉀1.5克、磷酸氫二鉀1.5克、維生素B1 10毫克、瓊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菌絲最初白色,然後變成灰白色,培養基的顏色也隨之加深。在恆溫箱中,25℃條件下菌絲在7~10天可長滿斜面,最快的5~6天。

2.原種製作

採用稻草、棉籽殼、雜木屑三種原料為主製作培養基和用麥粒製作培養基。試驗證明,雞腿蘑的菌絲在這幾種培養基上都可以正常生長,但在以麥粒和棉籽殼為主的培養基上生長最好。各種原種培養基的配方如下:

(1)稻草培養基稻草(切段或粉碎)60%、麩皮25%、玉米粉8%、複合肥5%、糖1%、石灰1%。

(2)棉籽殼培養基A棉籽殼90%、麩皮4.5%、玉米粉4.5%、石灰1%。

(3)棉籽殼培養基B棉籽殼87.5%、麩皮10%、尿素0.5%、石灰2%。

(4)棉籽殼培養基C棉籽殼78%、麩皮10%、玉米粉5%、複合肥5%、糖1%、石膏1%、維生素B1微量。

(5)木屑培養基雜木屑75%、麩皮15%、玉米粉8%、糖1%、石膏粉1%、維生素B1微量。

(6)麥粒培養基麥粒加水,浸泡10~15小時,加1%石灰粉煮沸30分鐘(至無白心,而皮不破),稍晾後裝瓶。

以上培養基的含水量均控制在60%~65%,所有培養基均保持自然pH值,按常規方法裝瓶,塞棉塞,常壓或高壓蒸汽滅菌。冷卻後,在無菌箱或無菌室中無菌操作接入母種,置於24~26℃的溫室或溫箱中培養。經30~35天雞腿蘑菌絲就可以長滿全瓶。除固體菌種外,雞腿蘑的原種也可以用液體培養基進行培養,製成液體原種。在各母種培養基配方中取消瓊脂,即可作為液體培養基配方。

雞腿蘑菌種的好壞對子實體的產量影響甚大,應加以注意。菌株不同,菌絲的形態也不完全一樣。有的菌株起初是線狀的,後來逐漸產生氣生菌絲;有的菌株起初是棉絮狀,後來逐漸變成線狀,色澤為白色或灰白色。好的菌種利用培養料的能力強,菌絲生長較快。

3.栽培種製作

(1)栽培種培養基

①同上述原種培養基配方。

②雜木屑78%、麩皮20%、碳酸鈣1%、蔗糖1%,料水比為1∶1.5,pH值自然。

③蘑菇堆肥28%、木屑60%、麩皮12%,料水比1∶1.4~1.5,pH值自然。

(2)製作方法栽培種的培養容器採用聚丙烯塑料薄膜袋(長34~36厘米,寬14~17厘米,厚度0.05~0.06厘米)。

①具體操作。選用上述培養基配方,按要求把原輔材料備好,加水攪拌均勻,然後裝袋。

裝袋時先抓2~3把培養料裝進袋中,用手把袋底的邊角壓入袋內,並壓緊培養料使之成圓柱形,袋底平穩能直立於地面。在袋中插入圓形木棒或直徑2~2.5厘米的試管,最好插到底,但應避免刺破袋子,而後繼續邊裝料邊用手壓實,裝至袋長的2/3(約500克乾料),壓平表而,拔出木棒或試管。這樣預埋管(棒)再裝斜,拔出後留下的洞穴堅固、在搬運過程中不易堵塞,滅菌時蒸汽容易穿透培養料,滅菌能更徹底,而且接種時原種落入洞底,加速菌絲生長、縮短栽培種培養時間。培養料裝好後,將袋口及表面弄乾淨,在袋口上套上硬塑料套環(內徑3.5厘米,高3.5厘米),讓袋口薄膜從環內通過,並向外順環壁朝下翻轉,然後將袋口整平,塞上棉塞,進鍋滅菌。為防止棉塞受潮,進鍋後每層塑料袋上方都要蓋牛皮紙。以1.5公斤/平方厘米的蒸汽壓力滅菌1.5小時,或常壓蒸汽滅菌8~10小時,滅菌後取出冷卻。

②接種與培養。栽培種也應在無菌箱或無菌室內按無菌操作要求接種,然後與原種同樣條件進行培養。  

栽培工藝

1.熟料栽培

栽培菌棒的製作與栽培種相同。將培養好的菌袋脫袋後橫排或豎排放入畦中,菌棒間間隔2~3厘米,填以肥土,每平方米排放30個菌棒,排放完後,再覆土3厘米左右。如果土壤太干,可稍噴水,然後蓋上事先用5%來蘇爾液浸泡過的聚乙烯塑料薄膜。

江蘇省的科研人員曾對菌棒橫排或豎排做過對比試驗,表明豎排出菇較快,生物學效率較高。覆土宜分兩步進行,先在菌棒間填滿土,澆透水後再在菌棒表面覆土約3厘米厚的細土,用噴霧澆水,以避免土層板結,而利於出菇。覆土以厚度0.5~1厘米的為主,不要大於2厘米。保持栽培房內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溫度調節至16~22℃。室外或大棚應有遮陽措施,避免強光照射。一周後,菌絲恢復生長並連結成塊,每天掀開塑料薄膜噴水,同時增加通風,以刺激菌絲體紐結,形成菇蕾。菇蕾破土後,在管理上以通風、增濕為主。經10餘天精心管理,子實體迅速長大,約七成熟,即應及時採收。

2.生料栽培

用生料栽培雞腿蘑比熟料栽培雞腿蘑更有實用價值。實踐證明,北方和南方都可以推廣。

(1)培養料準備

①棉籽殼或落地廢棉100公斤、生石灰2~3公斤(有的再加0.1%的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含水量60%~65%。

②棉籽殼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60公斤。

③玉米芯(粉碎)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2公斤、水150~160公斤。

④稻草(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秸粉40公斤、馬糞(干糞並打碎)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水150公斤。

⑤金針菇菌糠80公斤、牛馬糞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4公斤、水150公斤。

(2)栽培與管理

將培養料充分拌勻,堆積料高1米,寬1.2~1.5米,長度不限。蓋上塑料薄膜保溫,在60~70℃保持10小時後翻堆,當溫度又達到60~70℃,再保持10小時,發酵結束。攤涼後鋪於事先整好的畦面上,料厚10~20厘米,分層播種,用種量為培養料的15%。播種完畢,平整料面,稍加壓實,最後蓋上5厘米厚的壤土或先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濕。待菌絲長好後去掉塑料薄膜覆土,先覆粗土(事先用石灰水預濕,土厚0.8~1.2厘米),然後再覆細土,噴水保濕。

露天栽培時,在覆土之後,畦面上還應搭拱形塑料小棚加以保護,小棚高30~40厘米。

南方室外栽培從9月份播種到第二年5月份採收結束,應注意氣溫、雨量、風力等變化。華北地區為保溫、保濕宜用塑料大棚栽培,除酷暑期間外,可常年生產。

雞腿蘑的產量因不同菌株、培養料和栽培條件而有較大的差異,每平方米產量4.5~18公斤,生物學效率多數在20%~70%,好的可超過100%。  

採收

雞腿蘑子實體成熟的速度快,必須在菇蕾期菌環剛剛鬆動,鐘形菌蓋上出現反捲毛狀鱗片時採收。若在菌環鬆動或脫落後採收,子實體在加工過程中會氧化褐變,菌腐甚至會自溶流出黑褐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價值。  

銷售和加工

在雞腿蘑栽培規模小時,以鮮銷為主。雞腿蘑容易破碎,貨架壽命短,應儘快銷售出去。為了供應遠離栽培場的市場,可將雞腿蘑的菇蕾切成薄片,再用電熱鼓風乾燥機迅速脫水烘乾。切片菇分裝於塑料袋中,每包100~150克。  

營養分析

雞腿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具有調節體內糖代謝、降低血糖的作用,並能調節血脂,對糖尿病人和高血脂患者有保健作用,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合食欲不振、糖尿病人、痔瘡患者食用。  

烹飪指導

適宜炒食、炖食、煲湯均久煮不爛,滑嫩清香,且適合與肉菜搭配食用。  

食療作用

中醫學認為,雞腿蘑性味甘平,能益胃清神、增進食慾、消食化痔。經常信用有助消化、增加食慾和治療痔瘡的作用。。  

備註

據< <中國藥用真菌圖鑑>>載,雞腿蘑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別為100%和90%。另據阿斯頓大學報導,雞腿蘑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每千克體重用2克雞腿蘑的濃縮物投給小白鼠,1.5小時後降低血糖濃度的效果最為明顯。  

中藥材

Bkddk.jpg

【藥名】雞腿蘑

【別名】毛頭鬼傘、毛頭鬼蓋、假雞(土從)

【漢語拼音】ji tui m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prinus comatus (Muell.ex Fr.)Gray[Agaricus comatus Muell.]

【功效】益胃;清神;消痔

【科屬分類】傘菌科

【拉丁文名】Fructificatio Coprini Comati

【主治】食欲不振;神疲;痔瘡

【生態環境】夏、秋季節群生或單生於草地、林中地上、路旁或田野上。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全體呈白色時採收。洗去泥沙,立即放入水中煮沸 3mim,晒乾,備用。

【資源分布】我國各地普遍分布。

【動植物形態】菌蓋寬4-6cm,幼期呈圓柱形,後呈鐘形,白色,頂部淡土黃色,表部具平伏淡褐色翹起的鱗片。蓋緣易開裂。菌肉較厚,白色。菌褶密集,離生,初白色,很快變黑。菌柄圓柱形,如栽培得當,高可達30cm,粗可達4cm。柄中空但肥厚。擔孢子黑褐色,光滑,橢圓形,(12.5-19.6)μm×(7.5-11)μm。

【功效分類】益胃藥;清神藥;消痔藥

【性味】甘;性平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雞腿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