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紅細胞體病
A+醫學百科 >> 附紅細胞體病 |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簡稱附紅體)所感染的人畜共患病。本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貧血、發熱、腹瀉及淋巴結腫大等。
早在1928年,Schilling等就已從齧齒類動物中發現附紅體,直至1986年Puntaric等才正式描述了人類附紅體病。我國於1980年首次在家兔中發現附紅體,相繼在牛、羊、豬等家畜中查到此病原體,以後在人群中也證實了附紅體病的存在。
目錄 |
附紅細胞體病的病因
1、疾病病因
附紅細胞體是寄生於人、畜紅細胞表面、血漿和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也稱血蟲體,簡稱附紅體。在一般塗片標本中觀察,無細胞壁,無明顯的細胞核、細胞器,無鞭毛,屬原核生物。其形態為多形性,如球形、盤形、啞鈴形、球拍形及逗號形等。大小波動較大,寄生在人、牛、綿羊及齧齒類中的附紅體直徑約為0.3~0.8μm,而寄生在豬體中的附紅體直徑為0.8~1.5μm,最大可達2.5μm 。附紅細胞體對宿主的選擇並不嚴格,人、牛、豬、羊等多種動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較高。到目前為止已發現附紅體屬有14個種,其中主要為五種:
綿羊附紅體(E.ovis):寄生於綿羊、鹿類中;
豬附紅體(E.suis):寄生於豬;
球狀附紅體(E.coccoides):寄生於鼠類及兔類等齧齒類動物中;
溫氏附紅體(E.wenyonii):寄生於牛;
短小附紅體(E.parvum):是家豬非致病性的寄生菌附紅體的抵抗力不強,在60℃水浴中1min後即停止運動,100℃水浴中1min全部滅活。對常用消毒藥物一般很敏感,可迅速將其殺滅,但在低溫冷凍條件下可存活數年之久。
附紅體感染人畜分布很廣,迄今已有美國、南非、阿爾及利亞、肯亞、伊朗、法國、挪威、英國、芬蘭、澳大利亞、前蘇聯、日本、荷蘭、馬達加斯加、葡萄牙、奈及利亞、西班牙、奧地利、比利時、印度、以色列、朝鮮、紐西蘭、埃及和中國等近30 個國家和地區均有報告。
我國曾對9 省區16 個地區的人群作附紅體調查表明,人群平均感染率為53%,與性別、年齡及職業無明顯關係。發現有生理變化(如孕婦)和患有慢性疾病者其感染率明顯高於健康人群。據調查在家畜中被附紅體感染有一定的季節性,以5~8 月份為其感染高峰。
2、發病機制
附紅體毒力較低,致病性不強。對附紅體進行電鏡觀察,發現其主要寄生在成熟紅細胞表面,不進入細胞內,少量游離在血漿中。不但發現大型的附紅體上有纖絲扒嵌在紅細胞膜上,紅細胞膜上可能存在與纖絲相結合的受體。而且從電鏡下見到寄生附紅體的紅細胞膜發生改變,其上的凹陷與洞易致血漿成分進入紅細胞內,使紅細胞腫脹、破裂,發生溶血。而且從活體標本中觀察到被寄生的紅細胞,其可塑性、變形性功能消失,在通過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時也易被破壞而溶血。
上述兩點主要機制說明本病溶血性貧血的發生存在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還有認為溶血可能與紅細胞膜結構改變,或隱蔽性抗原的暴露等誘導產生IgM自體抗體,即第Ⅱ型變態反應有關。
附紅細胞體病的症状
臨床症状:
亞臨床感染多見,附紅體進入人體後,多數情況下呈潛伏狀態,只在某些情況下如機體免疫下降或某些應激狀態,才表現出發病過程。
出現臨床症状和體征可診斷為附紅體病者多見於重度感染(有60%以上紅細胞被寄生),常發生在有慢性基礎性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主要臨床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貧血:貧血為本病最常見的表現,嚴重者可出現鞏膜及皮膚黃染,並伴有全身乏力、嗜睡及精神委靡等症状。
2.發熱:體溫一般在37.5~40℃,並伴有多汗,關節酸痛等。
4.皮膚瘙癢:皮膚有時可並有出疹、抓痕、血痂、苔蘚樣變及色素沉著。
5.肝脾腫大:多表現為以肝或脾受累為主。
根據流行病區和症状表現,畜牧業地區出現原發疾病不能解釋的發熱、黃疸、貧血、脫髮及淋巴結腫大等,要考慮合併本病的可能,實驗室的血液塗片檢查找到附紅體可作為確診的依據。
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斷
附紅細胞體病的檢查化驗
以下用在實驗室檢查:
1.血象:血紅蛋白低,網織紅細胞高於正常,紅細胞脆性試驗及糖水試驗均陽性。白細胞一般正常,但出現異常淋巴細胞。
2.血液生化檢查:總膽紅素增高,以間接膽紅素為主。血糖及血鎂均較低,常有肝功能異常。
其他輔助檢查:肝、脾超聲檢查異常。
3.微生物學檢驗,這是確診本病主要依據。有以下幾種方法:
(1)塗片染色檢查:取1滴鮮血於玻片上,製成薄血片,固定後用姬姆薩或者瑞氏染色,加蓋玻片後用400~600倍鏡檢。姬姆薩液將附紅體染成紫褐色,瑞氏液將其染成紫紅色。找到附紅體後轉到油鏡頭(約1600倍)觀察其形態、排列及大小,並可進行計數。一個紅細胞表面可附著l~67個附紅體不等。在血漿中及紅細胞表面上皆可查到附紅體。兩者比例約為1∶1~1∶2。
(2)鮮血壓片法:取1滴待檢新鮮血樣,滴加在載物玻片上,加1滴等量的生理鹽水或抗凝液,混勻後加蓋玻片,用普通顯微鏡下檢查。在400~600倍鏡下找到附紅體後,觀察其形態及大小。可見附紅體呈現閃光形小體,在血漿中轉動或翻滾,每當靠近紅細胞時就停止運動。
(3)採取被測對象的末梢血液,滴一滴於載玻片上,再按1∶1~1.5的比例滴加生理鹽水稀釋血液後進行鏡檢,觀察是否有附紅細胞體附著在紅細胞表面,血漿中是否有游離的附紅細胞體,進行初步判別; 在紅細胞體的血滴中加一滴0.5~1%鹽酸或1~5%醋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紅細胞破裂溶血,根據附紅細胞體不因紅細胞的破裂而運動活力受到影響,相反表現出運動速度加快,運動範圍增大的特點,將附紅細胞體與其它病原體區別開來,完成進一步的判別; 接著滴加一滴0.05~0.1%碘溶液,觀察附紅細胞體運動是否停止,若停止,再用磷酸鹽緩衝液或生理鹽水洗滌,若附紅細胞體活動力不恢復,也不被碘著色,即可確定附紅細胞體的存在,完成 附紅細胞體病的鑒別診斷。
(4)按常規方法製片 ,染色後在油鏡下可觀察到許多圓形,橢圓形,短桿狀藍色小體附著在,特別嚴重時可見紅細胞變成空泡狀.有報導採用革蘭氏染色法觀察,發現附紅體為革蘭 氏陽性球體,但也有報導附紅體為革蘭氏陰性小體.
4.附紅體感染度:100個紅細胞中有30個以下紅細胞被寄生者定為輕度感染;有30~60個紅細胞被寄生者定為中度感染;有60個以上紅細胞被寄生者定為重度感染。
附紅細胞體病的鑒別診斷
1、附紅體屬通過微生物血片檢查要與下面病原鑒別:
(1)、附紅體屬與瘧原蟲一般較易鑒別。
(2)、附紅體屬與血巴通體屬兩者很難區分,只能憑血片中形態及在血漿中與紅細胞上存在比例加以鑒別,前者常呈環狀,在血漿及紅細胞上皆有分布;後者罕見環狀,寄生在血漿中,極少在紅細胞上。
2、本病應與巴通體病、瘧疾等相鑒別。
巴爾通體病由桿菌狀巴通體所致的感染一般稱為人巴通體病。臨床表現有兩個明顯不同的階段,即以急性發熱與溶血性貧血為主的奧羅亞熱(Oroya fever)及以皮膚病變為主的秘魯疣(verruga peruana)。
瘧疾(Malaria)經按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臨床以周期性寒戰、發熱、頭痛、出汗和貧血、脾腫大為特徵。兒童發病率高,大都於夏秋季節流行。瘧原蟲寄生於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經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
附紅細胞體病的併發症
嚴重患者可出現黃疸。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一種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症状和體征。通常,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於2-3mg/dL(34-51)時,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
附紅細胞體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目前對本病流行環節尚不清楚,故無良好預防手段。
附紅細胞體病的西醫治療
經過明確診斷後,可以及時選用以下抗生素進行抗病原治療:
1.四環素類(四環素、多西環素):四環素類抗生素是由放線菌產生的一類廣譜抗生素,其不良反應有:消化道反應、肝損害、腎損害。不可肌注,靜滴宜充分稀釋。
四環素的用法和用量如下
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0.5g,每6小時1次。8歲以上小兒常用量:每次~50mg/kg,每6小時1次。療程一般為7~14日
多西環素的用法及用量:
口服:1次g,1日2次。必要時首劑可加倍。8歲以上兒童:首劑每千克體重4mg;以後,每次每千克體重2mg,1日2次。一般療程為3~7日。
2.氨基糖苷類(慶大黴素、阿米卡星):氨基糖苷類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是由氨基糖與氨基環醇通過氧橋連接而成的苷類抗生素。有來自鏈黴菌的鏈黴素等、來自小單孢菌的慶大黴素等天然氨基糖苷類,還有阿米卡星等半合成氨基糖苷類。不良反應有耳毒性、腎毒性、神經肌肉阻斷、變態反應等。
慶大黴素的用法用量如下:
成人肌肉注射或稀釋後靜脈滴注,一次mg(8萬單位),一日—3次,間隔8小時。或按體重1一1.7mg/kg(以慶大黴素計,下同)。每8小時1次;或按體重0.75一1.25mg/kg,每6小時1次,共7一10日。小兒按體重每日—5mg/kg,分—3次給藥。血液透析後,可根據感染嚴重程度,成人按體重補給一次劑量1—1.7mg/kg;小兒按體重補給2-2.5mg/kg。
阿米卡星的用法與用量:0.4g~0.8 g/d,其中一種對人附紅體病療效較佳,7 天為一療程。
預後
早期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附紅細胞體病吃什麼好?
一、附紅細胞體病宜吃食品
1、宜多吃增強免疫作用的食物:甲魚、海龜、烏龜、沙蟲、鯊魚、鯽魚、青魚、水蛇、蝦、白花蛇、桑椹、無花果、荔枝、胡桃、瓜蔞、馬齒莧、橄欖、杏仁、豆豉、絲瓜。
2、抗感染可多吃吃薺菜、針魚、鰣魚、泥鰍、螺螄、金針菜、油菜、芋艿、赤豆、綠豆、馬蘭頭。
二、附紅細胞體病慎吃食品
1、忌生冷食物。
2、忌飲酒:酒屬溫熱刺激食物,飲酒後會加重濕熱,使病情加重。
3、盡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蔥、芥菜、花椒、辣椒、茴香。
參看
關於「附紅細胞體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