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學/蠶蝕性角膜潰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眼科學》 >> 角膜病 >> 角膜炎 >> 蠶蝕性角膜潰瘍
眼科學

眼科學目錄

蠶蝕性角膜潰瘍(rodent ulcer )又稱Mooren潰瘍,為一種自角膜緣開始的、漸進性、疼痛性、淺層角膜潰瘍。病程經過緩慢,可逐漸侵蝕整個角膜表面。單眼患者約50~70%;多見於成年人及年老體弱者。
(一)病因
真正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曾經認為系角膜緣血管硬化,導致邊緣角膜缺血壞死;也有認為與代謝障礙有關;還有推測為退行性疾病病毒感染,但均根據不足。近年來研究認為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病理檢查,在病變區肥厚結膜內及相鄰的鞏膜上發現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在結膜上皮細胞間隙和胞漿內查到了IgGIgM補體C和循環抗體
(二)臨床表現
病人有劇烈眼疼、羞明、流淚。發病早期,首先在角膜緣出現黃白色圓形點狀混濁,以後連成一條,表面稍隆起,其外側尚有一條透明角膜帶與角膜緣相隔開。表面潰破後,即形成向中央擴展的環形邊緣性潰瘍。潰瘍呈典型的犁溝狀或蠶蝕型,其進行邊緣浸潤、隆起,潰瘍深及前部基質約二分厚度,有時也可穿鑿到後彈力層。潰瘍抽角膜中央及兩端擴展的同時,底部則為上皮修復及新生血管所遮蓋。角膜穿孔雖不多見,但病程緩慢地頑固發展,其特徵是周邊角膜環周溶解,僅留下中心區角膜最終侵蝕整個角膜。大約20~40%雙眼發病。有的可出現繼發性青光眼。如有繼發感染,則常伴有前房積膿,以致穿孔
(三)治療
對本病治療結果尚不滿意。局部可試用膠原酶抑制劑皮質類因醇及抗生素眼藥水點眼。也有主張徹底切除病變區角膜緣肥厚的結膜組織、浸潤的鞏膜表層組織和潰瘍進行緣的病變組織,包括相鄰的部分正常角膜組織;或病變切除後加冷凍、燒灼及電凝療法:或病變切除後行結膜瓣遮蓋術、治療性板層角膜移植術。術後雖可成功,但仍存在蠶蝕病變複發的問題。

參看

32 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 | 真菌性角膜炎 32
關於「眼科學/蠶蝕性角膜潰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