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蝦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海蝦
Hǎi Xiā
別名 大紅蝦
功效作用 補腎壯陽,開胃化痰
英文名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小毒
歸經 肺經脾經心包經心經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綱目》

【拼音名】 Hǎi Xiā

【別名】 大紅蝦(《本草拾遺》)。

【來源】 為對蝦科動物對蝦龍蝦科動物龍蝦等海產蝦的全體

【原形態】 ①對蝦(《綱目》),又名:寧蝦(《粵志》),明蝦。

體長兩側扁,雌性長約18~24厘米,雄者稍短。體軀透明,雌者棕藍色,雄者稍顯黃色;全體被有甲殼。頭胸甲較堅硬而寬大,前端中央延伸成長而尖的劍顴,上緣具7~9齒;下緣具3~5齒。劍額下兩側具有柄的眼1對,頭部有附肢5對,第1、2對成為兩對鞭狀觸角,其第2對很長。其他3對,成為1對大顎和2對小顎,為口器之組成部分。胸部附肢8對,其中3對成為顆足,為口器的一部分,5對為步足,前3對步足的末端均為鉗狀,以第3對為最長。後2對末端成爪狀。腹部7節,分節明顯,能屈曲;腹部附肢6對;第1對雌者內肢極小,雄者變為生殖器。第6對為尾肢,粗短,和腹部第7節尾節合成尾鰭。

生活於泥沙底的淺海,白晝不甚活動,常潛伏泥中,夜間則十分活潑,不時游至海水的上、中層,捕食其他小動物。分布黃海、渤海及長江口以北各海區。為我國特產。

②龍蝦

較對蝦為大,長30厘米以上,色鮮艷。頭胸甲堅硬多棘,觸角均極發達,第2對更長大,基部數節粗而有棘。尾甚大。常見的如錦繡龍蝦。

分布東海和南海。

化學成份】 對蝦的可食部分每100克含水分77克,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5克,鈣35毫克,磷150毫克,鐵0.1毫克,維生素A360國際單位,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11毫克,尼克酸1.7毫克。體肌含原肌球蛋白副肌球蛋白。對蝦變褐色的原因,是因含酪氨酸酶,如用亞硫酸鈉酪氨酸還原,則不受此酶的作用,因而不變褐色。

伊勢蝦(龍蝦之一種)肌肉的一般化學組成,每100克含水分84.78克,蛋白質14.20克,脂肪0.3,0.5克,糖元0.05,0.05~0.06克,灰分1.6,1.7克(前數為6月份含率,後數為11月份含率)。此種龍蝦每100克含維生素A元8國際單位,B1-10微克,B2-100微克,尼克酸1.9毫克,C-3毫克。每克肌肉含α-生育酚(即維生素E)1.2毫克以上;碘的含率僅低於海藻。干龍蝦每公斤含碘6毫克。伊勢蝦肌肉水提出物中,含以下各種物質(每公斤鮮肌肉所含克數):6-羥基嘌呤0.16,精氨酸5.2,組氨酸0.013,賴氨酸0.35,甜菜鹼2.4,丙氨酸0.35,脯氨酸0.1,牛黃酸少量,乳酸0.2,酪氨酸也存在。龍蝦肌肉,如同其他動物,含與肌肉收縮有關的蛋白質-肌球蛋白肌動球蛋白及甲胺;尾肌含三甲銨氧化物約0.3%。

龍蝦尚含膽甾醇190毫克%。殼和內臟都含β-胡蘿卜素,而殼中含類胡蘿卜素葉黃素雞油菌黃質、海膽烯酮、玉蜀黍黃素、梳黃質等為數頗多。其殼中色素有三種,即α-甲殼青、β-甲殼青和一種黃色色素,它們的輔基都是蝦黃質。β-甲殼膏分子量為21800±1000,含蝦黃質2分子。

【性味】 甘咸,溫。

①《本草拾遺》:"甘,平,小毒。"

②《隨息居飲食譜》:"甘,溫,微毒。"

③《本草撮要》:"甘咸,平。"

歸經】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少陰、厥陰經。"

【功效與作用】 補腎壯陽,開胃化痰

①《本草拾遺》:"大紅蝦蚱,主蛔蟲,口中匿,風瘙身癢,頭瘡,齲齒,去疥癬。"

②《綱目拾遺》:"對蝦,補腎興陽;治痰火後半身不遂,筋骨疼痛。"

③《隨息居飲食譜》:"開胃、化痰。"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酒浸。外用:搗敷。

【附方】 ①朴腎興陽:對蝦,燒酒浸服。(《綱目拾遺》)

②治陽萎:活海蝦若干,浸酒中醉死,炒食。(《泉州本草》)

③治痰火後半身不遂,筋骨疼痛:核桃仁棉花子仁、杜仲、炒巴戟硃砂骨碎補枸杞子續斷牛膝各二兩,大蝦米四兩,菟絲餅四兩。用燒酒二十斤煮服。如年高者加附子肉桂各一兩。酒服完,將渣晒乾為細末,蜜丸。每服二錢,酒送下。(《醫學指南》)

【備註】 以上兩種蝦的殼(海蝦殼)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海蝦」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