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水松
Shuǐ Sōnɡ
水松
別名 水松柏、刺海松、刺松藻、軟軟菜、鼠尾巴、青蟲子、鹿角菜
功效作用 利水消腫;殺蟲解毒。主水腫蛔蟲病中暑小便不利
英文名 Yew
始載於 本草經集注
毒性  
歸經 大腸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水松,杉科( Taxodiaceae)水松屬落葉或半落葉喬木。該屬僅此1種,是世界孑遺植物,中國特有樹種。水松屬在第三紀不僅種類多而且廣佈於北半球,到第四紀冰期以後,歐洲、北美、東亞及中國東北等地均已滅絕,僅殘留水松一種,分布於中國南部和東南部局部地區。

目錄

簡介

水松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為古老的殘存種,對研究杉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古植物學及第四紀冰期氣

水松風景

候等都有較重要的科學價值。木材材質輕軟,耐水濕,可為建築等用材。根的木質部輕鬆,比重0.12,浮力大,可做救生圈及軟木用具等。

杉科( Taxodiaceae)水松屬落葉或半落葉喬木。該屬僅此1種,是世界孑遺植物,中國特有樹種。

水松屬在第三紀不僅種類多而且廣佈於北半球,到第四紀冰期以後,歐洲、北美、東亞及中國東北等地均已滅絕,僅殘留水松一種,分布於中國南部和東南部局部地區。因主產區地處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珠江三角洲及閩江下游,破壞嚴重,現存植株多系零散生長。  

基本介紹

拉丁文學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

命名者:Staunt. Koch

水松

科屬: 杉科 Taxodiaceae

化學成分:本植物含雙黃酮類化合物:扁柏黃酮(hinokiflavone)。葉含蠟質。

水松

保護級別: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福建、江西、廣東、廣西、雲南

性味歸經:苦,平。

功能主治:化氣止痛。

胃痛疝氣疼痛:用球果0.5~1兩。

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用枝葉0.5~1兩。

皮炎:用鮮葉適量煎水洗。

燙傷:用樹皮煅炭研末調油敷。  

現狀

水松屬在第三紀不僅種類多而且廣佈於北半球,到第四紀冰期以後,歐洲、北美東亞及我國東北等地均已滅絕,僅殘留水松一種,分布於我國南部和東南部局部地區。因主產區地處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珠

森林水松

江三角洲及閩江下游,破壞嚴重,現存植株多系零散生長。

目前,在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的嶺下鄉上樓村附近的一片高山濕地之中,系目前世界唯一成林成片的水松72株,株株枝幹挺拔,胸徑在60——80公分,水松是冰川世紀孑遺植物,國家一級珍貴樹種,國內外有許多專家前往考察,將水松林譽為「植物活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成片水松林。

2006年被國家郵政局選入《孑遺植物》郵票,成為國家一張名牌。  

分布地區

水松在白堊紀和新生代廣佈於北半球,第四紀冰期後期在歐洲、美洲、日本及其他各地均已滅絕,現僅存化石。主要分布於廣東珠江三角洲和福建中部及閩江下游、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廣東東部及西部、福建西北及北部、四川東南部、廣西及雲南東南部也有零星分布。分布區內幾無天然林。多系人工栽培。此外,武漢、杭州、上海、南京等地也有栽培。  

形態特徵

半常綠性喬木,高達25米,胸徑60一120厘米;樹皮褐色或灰褐色,裂成不規則條片。內皮淡紅褐

水松群

色;枝稀疏,平展,上部枝斜伸。葉延下生長,鱗形、線狀鑽形及線形,常二者生於同一枝上;在宿存枝上的葉甚小,鱗形,長2一3毫米,螺旋狀排列,緊貼或先端稍分離;在脫落枝上的葉較長,長9一20(一30)毫米,線狀鑽形或線形,開展或斜展成二列或三列,有棱或兩側扁平。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雄球花有15一20枚螺旋狀排列的雄蕊,雄蕊通常有5一7花藥;雌球花卵球形,有15-20枚具2胚珠的珠鱗,托以較大的苞鱗。球果倒卵圓形,長2一2.5厘米,直徑1.3一1.5厘米,直立;種鱗木質,與苞鱗近結合而生,扁平,倒卯形,背面接近上部邊緣有6一9個反曲的三角狀尖齒,近中部有1反曲的尖頭;種子下部有膜質長翅。  

特性

水松喜光,從幼苗開始就要求全光照。喜溫暖潮濕的環境,年平均15~22℃為最適溫度,能耐40℃高溫和

水松喜光

10℃以下低溫。要求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雨量越充沛對其生長越有利。極耐水濕,多生於河流兩岸、堤圍及田埂上,在潮水線上15~30厘米的立地上生長最好。長期浸淹在水中雖能正常生長和開花結實,但生長緩慢,尖削度大。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能耐鹽鹼土;在中性或微鹼性(pH7~8)、有機質含量高的沖積土上生長最好。主根和側根發達、結構疏鬆、富有通氣組織

生於多水立地時樹榦基部膨大,常成柱槽狀,並有屈膝狀呼吸根露出地面;在水位低、排水良好的立地,樹榦基部不膨大或微膨大,並無屈膝狀呼吸根。在華南地區適宜的立地生長頗快,如廣東斗門縣大沙農場在沖積土上營造的水松林帶,10年生平均樹高9.5米,胸徑16厘米。分布區位於中亞熱帶東部和北熱帶東部,氣候溫暖濕潤,水量充沛。水松耐水

參天水松

濕,為陽性樹種,除鹽鹼地外在各種土壤上均能生長。幼苗時期主根發達,10多年後主根停止生長,側根發達,生於水邊或沼澤地的樹榦基部膨大呈柱槽狀,並有露出土面或水面的屈膝狀呼吸根。種子在天然狀態下不易萌發。幼苗或幼樹期間需要較充足的陽光和肥沃、濕潤的土壤。花期2--3月,球果9--10月成熟。

分布區位於中亞熱帶東部和北熱帶東部,氣候溫暖濕潤,水量充沛。水松耐水濕,為陽性樹種,除鹽鹼地外在各種土壤上均能生長。幼苗時期主根發達,10多年後主根停止生長,側根發達,生於水邊或沼澤地的樹榦基部膨大呈柱槽狀,並有露出土面或水面的屈膝狀呼吸根。種子在天然狀態下不易萌發。幼苗或幼樹期間需要較充足的陽光和肥沃、濕潤的土壤。花期2--3月,球果9--10月成熟。  

物種價值

科學價值

水松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為古老的殘存種,對研究杉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古植物學及第四紀冰期氣

水松幼苗

候等都有較重要的科學價值。木材材質輕軟,耐水濕,可為建築等用材。根的木質部輕鬆,比重0.12,浮力大,可做救生圈及軟木用具等。  

保護措施

應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現存的大樹、古樹,同時應在適宜地區大力育苗造林。廣州等地已有種植。  

中藥化學成分

全藻含有機物42.09~49.41%、氮1.41~ 1.89%、可溶鹽39.83~41.56%,水浸後含灰分8.95~ 18.08%、碘0.009~0.0177%、鉀(K2 O)1.35~2.07%、氯化鉀2.13~3.27%。 全藻中尚分出3種多糖甘露聚糖(占乾重的20%)、澱粉型多糖和水溶的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又含揮發性成分二甲硫醚、苯甲醛、a一甲基糠醛(a一 Methylfurfural)、糠醛(Furfural)、糠醇(Furfuryl alcohol)、1,8一桉葉素(Cineole)、芳樟醇(Linalool)、異松油烯(Terpinolene)、牻牛兒醇(Geraniol)等。此外,含有強烈抑菌作用的丙烯酸(Acrylic acid)。  

用途

木材淡紅黃色,質輕軟,紋理細,耐水濕,耐腐而不變形,比重0.37~0.42,供建築和造橋樑、傢具等用。根部木質輕鬆,比重0.12,浮力大,可供製作救生圈、瓶塞等,或用於建築恆溫室和冷藏庫。球果、樹皮含單寧,為栲膠原料。抗風力強,是護堤防浪林和農田防護林優良樹種。樹姿美麗。可作庭園觀賞樹。  

種植培育

日常管理

水松2~3月開花,10~11月球果成熟。當球果由粉綠色變為淺黃色、鱗片開始微裂時,宜及時採集。每千

濕地水松

克種子約85000粒,發芽率50~60%。育苗一般採用「旱播水育法」,即冬季圍地作床播種,待苗高20~25厘米時移植於水田平床,株行距20~25厘米,每天早晨灌溉,保持水面深3~5厘米,晚上將水排去,切忌死水育苗。苗高1.5米時可出圃定植。株行距以1.5×1.5米~1.5×2.0米為宜。種植2~3年內應注意保護幼樹主幹頂芽和除草培土。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當球果黃褐色時即可採收,收後將種子晒乾,貯至翌年2--3月播種,約20天可發芽,保持苗床濕潤,還要適當遮蔭。水松1年生苗平均高40--60厘米,最高可達1米,在第二年春即可出圃造林。也可採用扦插法育苗。  

百年老樹

在江西省安福縣山莊鄉高丘村太坪村,有兩棵高約25米,胸徑分別為45厘米、30厘米的古水松。

據林業技術人員鑒定,樹齡達110餘年。該村劉新生的祖父、父親、兄弟、子侄四代人一直保護著這兩棵百

百年水松

年水松,在當地傳為佳話。

水松

據村民介紹,清朝光緒年間,該村舉人劉巨良愛好栽種花草樹木,在市場上看到樹形優美的水松苗木後,遂購買了3 棵,帶回老家栽在屋前,並叮囑家人施肥管護。3棵水松在劉巨良家人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

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有村民欲將水松樹砍掉,但劉家人頂著壓力將水松保留下來。

從小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劉新生和弟弟對這3棵水松疼愛有加,將它們視若「寶樹」。但在20世紀80年代,其中一棵水松遭雷擊死亡,只剩下了兩棵古水松。兄弟倆商量好輪流守護水松,並為它防蟲滅害,教育子女愛樹。

隨著樹齡的增長,樹枝越長越密,樹下的根系越長越深,影響了附近水田裡水稻的產量。有人建議劉新生兄弟將水松削皮枯死,取材作他用,被其堅決拒絕。

為了讓這兩棵古水松繁衍,兄弟請來林業部門技術員指導護樹。技術人員發現水松後,告訴他們,水松是

水松王

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為古老的殘存種,對研究杉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古植物學及第四紀冰期氣候等都有較重要的科學價值。長輩們的護樹舉動,令劉新生正在讀高中的兒子及侄子受到影響,他們也像長輩一樣去保護古水松,還義務為村中的名木古樹作宣傳。

劉新生一家代保護古樹的動人故事,在當地廣為傳揚。村民們以其家為榜樣,村中現存的百餘棵名木古樹,至今也沒發生過偷盜或人為破壞現象。  

考證出處

水松考證一

出處:《本草經集注》

拼音名:Shuǐ Sōnɡ

別名:刺海松(《拉漢孢子植物名稱補遺》),刺松藻(《中國經濟海藻志》)。

來源: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的藻體

原形態:藻體黑綠色,海綿質,富汁液,長10~30厘米。固著器為盤狀或皮殼狀,自基部向上叉狀分枝,越向上分枝越多。枝圓柱狀,枝徑1.5~5毫米,枝端圓鈍。整個藻體為分枝很多、管狀無隔膜多核單細胞組成。髓部為無色絲狀體交織,自其上分枝,枝端膨脹為棒狀胞,形成一連續的外柵狀層。葉綠體小,盤狀,無澱粉核。棒狀胞長為徑的4~7倍,頂端壁厚,常有毛狀突起。生長在中及低潮帶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集生成大的群落。

生境分布:中國黃海、渤海沿岸分布甚廣。

性味:《綱目》:"甘咸,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經集注》:"療溪毒。"

②《本草拾遺》:"主水腫,催生。"

摘錄:《辭典》  

水松考證二

拼音名:Shuǐ Sōnɡ

別名:水松柏

來源:杉科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Lamb.)K. Koch [G. lineatus (Poir.)Druce],以球果、枝葉、樹皮入藥。

生境分布: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

化學成份:本植物含雙黃酮類化合物:扁柏黃酮(hinokiflavone)。葉含蠟質。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

化氣止痛。

胃痛、疝氣疼痛:用球果0.5~1兩。

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用枝葉0.5~1兩。

皮炎:用鮮葉適量煎水洗。

燙傷:用樹皮煅炭研末調油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水松考證三

出處:1.《本草經集注》。

2.《海藻學》:水松,可供食用,廣東人民常用它煮水,作為清涼飲料。

3.《中國經濟海藻志》:日本人民以刺松藻作為驅蛔蟲劑,據他們的試驗結果,刺松藻的驅蟲藥效很高,如以海人草浸出液的驅蟲效率為100%,則刺松藻為300%。

拼音名:Shuǐ Sōnɡ

英文名:Yew

別名:刺海松、刺松藻、軟軟菜、鼠尾巴、青蟲子、鹿角菜

藥材基源: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及長松藻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Codium fragile(Sur.) Heriot[Acanthocodium fragile Sur.];Codium cylindricum Holm.

原生態:

1.刺松藻 藻體暗綠色或深綠色,海綿質,富汁液,幼體被白色絨毛,高10-30cm,粗1.5-3(-5)mm。自基部向上叉狀分枝,漸分漸多,達同一高度時呈扇狀,分枝圓柱狀,上粗下細,先端鈍圓。體內有許多無色的管狀絲體,疏鬆地交強成髓部,側生於髓部周圍的棒狀囊胞,排列成可行光合作用的柵狀皮層,囊胸直徑為215-350μm;長為900-1025μm,頂端較厚,尖突,其上有毛。葉綠體小盤形,不含澱粉核,多數分布在囊胞的頂部。藻體基部由假根組成的固著器,呈盤狀或皮殼狀。

2.長松藻 藻體亮黃綠色,海綿質,一般長約60cm,有時可極大延長,這與海綿質盤狀固著器大小有關。體圓柱形,疏叉狀二岐分枝,上部漸細長,先端鈍圓,分枝處節間呈楔形或寬三角形。囊胞頂端薄,其上無毛。薄體成熟時,產生配子囊的囊胞很大,一般直徑為400-550μm,長1.5-2.5mm,突出於藻體,呈顆粒狀,肉眼即能見到。

水松

生態環境:

1.生於中、低潮帶向陽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集群生成。

2.生於低潮帶或低潮線下岩石上和泥沙灘的石礫上。

資源分布:

1.中國黃海、渤海沿岸分布較多;東南沿海較少。

2.中國東、南沿海均有分布,福建、廣東沿海較多。

性狀鑒別

(1)刺松藻 藻體深綠色,復叉分枝,呈扇狀,長10-30cm,海綿質。分枝直徑1.5-3mm,上粗下細,枝端鈍圓,腑間狹窄。固著器圓盤狀或皮殼狀。整個藻體為一分枝很多、管狀無隔膜的多核單細胞組成。氣微腥,味微咸。

(2)長松藻 藻體黃綠色,長約60cm。叉狀分枝稀疏,腑間楔形或寬三角形。

化學成份:

刺松藻藻體含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甘露聚糖(mannan)、澱粉型多糖(starchtype polysaccharide)和水溶的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sulfated arabogalactan)。又含3種水溶性砷化物:1-甘油醯基-2-羥基-3-[5'-去氧-5'-(二甲基胂基)-β-呋喃核糖氧基]丙烷

藥理作用:水松浸出液驅蟲效果較海人草強三倍。水松所含成分丙烯酸有強大的抑菌作用。芳樟醇和牻牛兒醇有抗菌、抗真菌作用。對小鼠有鎮靜作用。

性味:甘;咸;寒

歸經:膀胱大腸經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殺蟲解毒。主水腫;蛔蟲病中暑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

注意: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1.《本草經集注》:療溪毒。

2.《本草拾遺》:主水腫,催生。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水松

水松葉

出處:《嶺南採藥錄》

拼音名:Shuǐ Sōnɡ Yè

別名:水松須(《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杉科植物水松的葉,夏、秋採收。

原形態:詳"水松皮"條。

性味:

①《生草藥性備要》:"性寒,味苦。"

②《本草求原》:"苦,溫。"

功能主治:

①《生草藥性備要》:"與山松須同,治周身骨節痛,擂粉煎餅服之,酒送下。又能止癢殺螆。"

②《廣西藥植名錄》:"治對口瘡。"

附方:

①治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水松枝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皮炎:鮮水松葉,煎水外洗。(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關於「水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