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 導航, 搜索


Méi
梅
別名  
功效作用 1、癰疸瘡腫。用鹽梅燒存性,研為末,加輕粉少許,以香油塗搽患處四圍。;2、喉痹乳蛾。用青梅二十枚、鹽十二兩,淹五天;另用明礬三兩,桔梗白芷防風各二兩,皂莢三十個,共研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每取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風普厥,牙關不開,用此方擦牙,很有效。;3、泄痢口渴。用烏梅煎湯代茶喝。;4、赤痢腹痛。用陳白梅同茶、蜜水各半煎服。;5、大便下血久痢不止。用烏梅三兩燒存性,研為末,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6、小便尿血。用烏梅燒存性,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送下。;7、血崩。用烏梅內七枚,燒存性,研末,米湯送服。一天服二次。;8、大便不通。用烏梅十顆,泡熱水中去核,做成棗子大的丸子,塞肛門內,不久好可通便。;9、霍亂吐瀉。用鹽梅煎湯細細飲服。;10、蛔蟲上行。出於口鼻,用烏梅煎湯頻飲,並含口中好安。;11、主咳。用烏梅肉微炒,罌粟殼筋膜、蜜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睡時蜜湯調下。;12、傷寒。用烏梅十四枚,鹽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後須避風。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梅(學名:Prunus mume)是薔薇科李屬的落葉喬木,有時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樹高可達5一6米。樹冠開展,樹榦褐紫色或淡灰色,多縱駁紋。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單葉互生,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近頂端有2腺體;具托葉,常早落。

藥物釋詮

梅(青梅)

【藥名】烏梅

【藥用部位】 薔薇科植物梅Rrunus mume Sieb ,et Zucc,的近成熟果實。5-6月果實黃色時採收。

【識別特徵】落葉喬木。多分枝。單葉互生,有葉柄,葉基有腺體,嫩枝葉柄基部有線形托葉2;葉片卵形至長圓形,先端長尾尖 ,基部闊楔形,邊緣具細銳鋸狀齒,沿脈背呈褐黃色。花單生或2朵簇生,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通常先葉開放,通常葉先開放,有短梗,苞片鱗片狀,萼筒鍾狀;裂片5,苦部與花托合生,花瓣單瓣或重瓣,通常5,闊倒卵形,雄莖多數,生於花托邊緣,雌雄1。核果球形,綠色,熟時黃色,核硬,有槽紋。花期1-2月,果期5月。全國各地有載培。

性味功效】酸,澀,平。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生津止喝。治肺虛久咳、脾虛久痢、久瀉、虛熱消渴蛔蟲病等。煎服10-30克。外用適量。止血止瀉宜炒炭用。

【應用】1,單味濃煎頓服或分2次服,治病毒性肝炎。2,配人蔘、麥冬天花粉等,治虛熱消渴。3,配乾薑細辛花椒等,治蛔蟲引志的腹痛嘔吐。  

植物名

梅花

學名:Prunus mume (Sieb.) Sieb.et zucc.

英文名:Plum

科名:薔薇科 Rosaceae

梅,高可達10米;小枝綠色,無毛。葉片寬卵形或卵形,長4-10厘米,寬2-5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密鋸齒,背面色較淺。花單生或2朵簇生,先葉開放,白色或淡紅色,芳香,直徑2-2.5厘米;花柄短或幾無;萼簡鍾狀,常帶紫紅色,萼片花後常不反折;心皮有短柔毛。核果近球形,兩邊扁,有縱溝,直徑2-3厘

梅花

米,綠色至黃色,有短柔毛。花期3月,果期5-6月。

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本省以南部地區栽培較普遍,作為經濟果樹栽培的僅洞庭東西山及蘇州光福一帶,是我國著名梅區之一。

變種和品種極多,可分花梅及果梅兩類。花梅主要供觀。果梅其果實主要作加工或藥用,一般加工製成各種蜜餞和果醬;用青梅加工製成烏梅供藥用,為收斂劑,能治痢疾,並有鎮咳祛痰解熱、殺蟲等功效,又為提取枸櫞酸的原料;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成粉末治黃疽有效。本種植物對氟化氫污染敏感,可以用來監測大氣氟化物行染。未成熟果實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等;種子含苦杏仁苷 ;花含揮髮油,油中含苯甲醛苯甲酸等。  

參考

關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